能力協作計劃管理規定
1目的和范圍
1.1為規范公司生產能力協作管理,使能力協作供方選擇、能力計劃編制實施及質量進度控制處于受控狀態制定本標準。
1.2適用于公司因加工能力不足而形成的整體對外能力協作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Q/CDH*G05001-20**采購控制程序
Q/CDH*G06010-20**生產計劃管理規定
O/CDH*G06012-20**生產協作管理規定
3術語和定義
能力協作:公司具備生產制做工藝手段,但由于生產任務量大,超過公司自身加工能力,需利用社會資源,采用整體外包加工制作的對外協作任務,但不含工序性對外協作方式。
4職責
4.1綜合計劃部門負責能力協作計劃的歸口管理,負責能力協作計劃的編制及執行過程的檢查與考核。
4.2生產管理部門按計劃指定的協作點和進度及質量要求組織能力協作計劃的實施,負責能力協作件交驗入庫及對外結算工作。
4.3技術管理部門負責能力協作點的考察,并組織評審,確定能力協作點加工范圍,并負責組織好能力協作點的定期評價工作。
4.4工藝部門參與選定能力協作點工藝能力的評審,并根據需要及時提供工藝指導及技術支持。
4.5質檢部門負責能力協作件的質量檢驗,并負責各能力協作點的質量跟蹤與評價工作。
4.6財會部門負責能力協作件價格政策的制定,并負責價格談判及對外結算工作。
4.7各部門協辦。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能力協作需求管理
5.1.1能力協作需求由綜合計劃部門提出,主要依據為年度生產計劃大綱,結合公司生產能力確定。年度總體能力需求方案由綜合計劃部門年初提出;具體需求在平常滾動計劃編排過程中根據動態的能力/負荷情況確定。
5.1.能力協作需求確定應遵循充分發揮公司自身潛力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的原則。同時,能力協作需求的確定應能有效提高市場需求滿足程度,并能加快產品通過速度,有效緩解工序能力瓶頸。
5.1.3能力協作需求的確定應按定點定向的原則執行,做到有利于協作廠家做專做精,以便形成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
5.2能力協作點管理
5.2.1能力協作點的選擇應按市場化的原則滿足~F列要求:
a)符合公司質量體系中對供方的相關要求;
b)重視程度高,生產進度保障能力強,且能有效緩解公司工序能力瓶頸;
c)滿足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穩定局面;
d)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重點培養一批具各較高綜合實力的合作伙伴。
5.2.技術管理部門在完成新增能力協作點的考察與評審后,應向綜合計劃部門提供該供方的工藝能力資料及建議加工產品范圍。綜合計劃部門根據上述資料確定該供方生產零部件目錄,經主管領導批準后固化于信息系統,做為能力協作計劃的排產依據。
5.2.3技術管理部門和質檢部門按《采購控制程序》的要求對能力協作點進行管理,對質量保障能力差的協作點,可提出復評或取消其合格供方的建議。
5.能力協作計劃編排
5.3.l能力協作計劃編排由綜合計劃部門按MRP系統要求執行。應遵循的原則為:
a)以滿足公司自身能力充分利用為前提,協作任務的確定不應造成生產車間相應工序負荷的不足;
b)應遵循保持公司核心制造技術不外流的原則,計劃編排時應優先選擇不涉及公司核心制造技術的零部件;
c)品種、數量及協作規模以MRP系統細能力計劃數據為基礎,按定向定點原則編排計劃,方便供方生產準備與生產管理。
5.3.2能力協作計劃編排后,經公司主管領導批準方可下達。對協作任務的供方應錄入信息系統,便于質檢部門跟蹤查驗。
5.4能力協作計劃實施
5.4.1生產管理部門在接到綜合計劃部門下達的能力協作計劃后,應及時與指定供方簽定合同,并做好進度監控工作。
5.4.2能力外協任務可按工時計價或零件核價方式結算。價格談判由生產管理部門組織,財會部門參與。必要時應由公司主管領導主持,生產管理部門負責辦理結算付款手續。
5.4.3生產管理部門做好計劃執行過程中的協調工作,工藝部門及質檢部門做好配合。
5.4.4產品完成后由生產管理部門做好收貨及交驗入庫等相關工作,質檢部門與物資管理部門配合做好質量檢驗及物資驗收入庫工作。
6檢查與考核
6.l對能力計劃編制過程中出現對外分流比重過大,導致公司自身能力形成明顯閑置,或計劃數量安排過大造成庫存積壓的對綜合計劃部門提出考核。
6.2綜合計劃部門對牛產管理部門未按計劃要求完成協作任務的,按《生產計劃管理規定》要求提出考核。
6.3技術管理部門對生產:管理部門在能力計劃執行過程中末按規定的合格供方及其許可的品種組織外協提出考核。
6.4違反本標準規定的,視情節輕重每項次扣責任部門1~5分,扣責任人員50~500元。情節嚴重的,按公司行政處分相關規定追究行政責任:違反法律法規的,應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7附則
7.1本標準由綜合管理部門提出,綜合計劃部門起草、歸口并負責解釋。
7.2本標準代替Q/CDH*G06025-20**,主要起草人:
7.3本標準經相關部門會簽,公司領導審核,總經理批準發布。
篇2:提高學生口算能力研究課題實施計劃
提高學生口算能力研究課題實施計劃
本學期進行《提高學生口算能力的研究》工作,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建立一個開放性課堂,誘發出一種忘我的學習狀態,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控制,自我創新。通過自主參與教學,培養學生口算的興趣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懂得計算的重要性,掌握各種口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數學素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
一、具體措施和做法:
(1)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口算游戲。
(2)布置有趣的開放性的口算練習作業。
(3)開展口算競賽,制訂獎勵方案。
(4)采用趣味游戲法、問題情境法、激勵評價法等課堂教學方法。
(5)認真觀察記錄研究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科學地進行行動研究反思。
二、研究主要步驟:
9月份:
1、上網或閱讀雜志學習課改精神,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
2、制定本學期的課題研究計劃。
10月份—11月份
1.和其他課題老師交流學習,聽取意見,收集有關課題的教學信息,并作好記錄。
2.參考文獻,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為實踐作理論準備。
3.利用數學課以及自習課前2分鐘進行口算訓練,以及布置有趣的計算題作業。
4.在校內進行口算教學實驗課,做到課前集體備課,課后集體評課,并進行認真的教學反思,收集教學評價表。
5、爭取參加關于口算教學的研究講座及經驗交流,撰寫課題結題報告資料。
12月份
1.寫好結題報告:整理教學研究博客,收集和分析評價意見,總結經驗和找出存在問題。
2.成果展示:上交教學設計、教學論文、學生學習材料
篇3:送教上門個別化教育計劃(能力描述、家長需求、長短期目標)
三、個別化教育計劃
A家長的期待及建議
1.家長對學生的期待:(請在()內打“P”表示)
基本能力的提升:()感官知覺
()粗大動作
(P)精細動作
()認知能力
(P)溝通表達
(P)社會交往能力
(P)生活自理能力
()情緒控制能力
□其他說明:
2.您希望學校提供哪些家庭服務?(請在(
)內打“P”表示)
()提供有關書籍刊物
(P)家長課程
(P)安排個別咨詢輔導
(√)協助使用社會資源
()參加家長座談會(P)參加家長互助團體
□其他:
3.就整體而言,您覺得最需要幫助的是什么?請依照需要程度,依序在(
)中填上1~5
(5)提供教育資料
(2)專業人員指導
(1)心理支持
(3)社會福利資源
(4)休閑娛樂
□其他:
被訪談人簽名
20**年9月
14日
第13頁
B送教上門工作計劃
學校送教上門工作計劃表
20
16
——
20
17
學年度
第一
學期
學生姓名:
送教教師:
學期工作計劃(長期目標)
為貫徹落實教育局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觀原因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益,我校將開展為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工作?,F制訂具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重度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教育工作經驗,進一步推進殘疾人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服務時間
每個服務對象每月“送教上門”不少于2次,每次送教課時1小時左右。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送教前,送教老師要寫好了個別化計劃,針對學生殘障情況寫好輔導計劃,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教授、康復訓練和心理輔導等。
2、經常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做到活動有跟蹤。
3、整理并收集關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統知識,幫助家長掌握輔導孩子的具體方法。
4、鼓勵家長認真學習教育殘疾子女的信心,讓他們有信心、有干勁參與對子女的教育中來,做到不放棄、不遺棄。
5、建立“送教上門”工作檔案。檔案資料主要包括學生基本情況、教學過程資料,訓練記錄等
月
份
工
作
計
劃(短期目標)
月份
送教內容
教具準備
備注
9
月
1、入戶家訪,了解學生現狀,制定教育計劃。
2、確定送教上門授課方向
3、手指靈活度訓練
積木、不同幾何形狀的卡片、筆、紙張、球、膠棒、剪刀
10
月
1、認識常見的顏色,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2、建立11-15數字概念。
顏色ppt、不同顏色圖片、油畫棒、計數器、小棒、積木
11
月
1、手指靈活度訓練。
2、學習電腦的簡單操作。
筆記本電腦及相關學習軟件
12
月
1、運用不同顏色進行裝飾畫面,有規律涂色。
2、能夠辨別親屬關系,培養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油畫棒、涂色卡片、游戲道具、照片、人物關系圖等
20**年9月1日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