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五年級數學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6625

五年級(2)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第九小學

官小華

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數學學科聯系起來,在設計上以趣味性、活動性、差異性和實踐性為主要實驗原則;在活動形式上,與學科結合,與家庭生活結合,采取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相結合,學生通過觀察、訪問、調查、制作、實驗、游戲、比賽的探究活動,以及運用言語、文字、圖像、動作等表現自己活動過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動,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

從整體上看,班里將近八分之一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動手動腦能力比較強。將近二分之一的學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這部分學生當中,有的學生不喜歡動腦動手,思維有惰性,習慣于被動的接受知識;有的學生雖然喜歡動手操作,但沒有目的性,不會觀察,不會思考。另外,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較差,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

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要求: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變革,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不在于讓學生獲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讓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從而改變長期以來習慣的偏重知識接受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

2、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由于研究性學習涉及的學習內容大多來自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許多問題自身帶有很強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解決自然要求學生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于問題解決過程中。

3、注重過程。淡化知識目標,強調對過程的參與、理解與體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大特色。從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兩方面來看,注重學習者對過程的參與和在過程中的表現,都應是研究性學習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研究性學習而言,學生的廣泛參與就是目的,在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體驗就是成功。

4、強調開放。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類正規課程,必須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實施規范和可依據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材料。但綜合實踐活動自身的課程性質在本質上又決定了它有著不同于其他類型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開放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過程、評價諸環節都呈現出很強的開放性,為師生自主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活動留下了必要的空間。

5、重視師生互動。正因為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實施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性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系: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將預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再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接受教師發出的指令。在開放的情境中,師生將共同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和實施主體,依賴自己的智慧和創意,在交互過程*同構建課程的內容,設計實施的方案,完成課程的評價。

活動安排:

九月初:制定活動計劃;

九月中下旬:粉刷教室的預算

活動目標:粉刷教室的預算,引導學生了解涂料的品種和價格,了解每1平方米的面積要用多少涂料,根據教室的實際情況,確定涂料使用對象,應用有關知識進行計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顒觾热菖c方式:學校利用暑假,準備用白色涂料將各個教室粉刷一次,根據你校的教室數,請你預算一下,這次粉刷的涂料費大約要多少。

十月份:有趣的測量

活動目標: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顒觾热菖c方式:課前為學生準備好一些必要的實驗材料:透明的正方體水槽、量杯、石頭、水等。教學時,先提出問題,并讓學生說說什么是石塊的體積,即“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再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出測量方案。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可以組織學生充分地交流,進而選擇出便于在課堂上操作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接著讓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自己小組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測算石塊的體積,再接著組織學生匯報小組測算結果,最后組織學生評價。

十一月:包裝中學數學

活動目標:通過香皂和磁帶包裝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知道長方體重疊的三種基本方式,并對每種重疊得到的圖形的表面積大小進行探究,經歷拼圖、測量、計算、比較、判斷的活動過程。學會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和發現規律的能力?;顒觾热菖c方式:準備一樣大小的4塊盒裝香肥皂和4盒磁帶,分別將它們疊在一起進行包裝,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式,哪一種包裝方式更省包裝材料。省材料的包裝香皂和包裝磁帶,它們的重疊方式一樣嗎?想一想發現什么規律。

十二月:植樹的學問

活動目標: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觀察、分析等探究活動,發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協作探索,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

五年級(2)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第九小學

官小華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實踐活動是對這句話最好測驗證。

針對五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我設計了一個植樹的學問的活動,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走出教室,接觸社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打開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動側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學生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中所需材料和知識,除了在教師幫助下獲取外,學生自己可通過進行實地考察或現場調查、綜合運用有關圖書資料、查閱電子資料等途徑獲得。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了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教師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探索的主體,一個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研究者。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系,共同投身于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花費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家長擔心活動會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對綜合實踐活動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見,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態度還有待改善。

數學實踐活動課解放了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個新課題,我們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開展好數學實踐活動,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探索和嘗試,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

篇2:小學四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計劃

  小學四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計劃

  一、主題:充滿創意的數學

  二、內容:數學與生活

  三、目標:

  1、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2、培養學生親近周圍環境,熱愛生活,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

  3、學生提供到自己周圍的現實生活中調查了解、收集資料、制定方案、設計統計表等自主開展綜合學習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探究活動;并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認識和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有力武器;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4、培養學生樂于了解數學,運用數學的態度。

  5、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及勇于表達自己觀點的勇氣。

  四、基本活動方式: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主要以"探究性學習、生活學習、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領域為依托,同時跨越各領域之間的界限,并將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其中,追求活動內容的綜合性。

  五、 選題參考

  第一周:一億有多大

  第二周:測量活動

  第三周:我們去秋游

  第四周:參觀果園

  第五周:可怕的白色污染

  第六周:美妙的杯琴

  第七周:幾何小垂直

  第八周:認識圖形

  第九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特性

  第十周:飲食與健康

  第十一周:可能性

  第十二周:你寄過賀卡嗎

  第十三周:書包的學問

  第十四周:節約用水

  第十五周:超市購物

  第十六周:簡單統計

篇3:X小學二年級數學實踐操作能力測評方案

  z小學二年級數學實踐操作能力測評方案

  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由此可見,數學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對學生數學實踐操作活動的指導和評價的研究,并初步設計出一套實踐操作活動指導方法,依據指導目標制定此評價方案。

  一、測評對象

  二年級全體學生。

  二、測評目的

  1.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合作與交流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要通過實踐操作測評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信心,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體驗成功的喜悅。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教學。

  三、測評內容

  根據學生在測評過程中的表現和測評結果給以等級評定。各等級用數量不同的☆表示,優秀:☆☆☆☆☆,優良:☆☆☆☆,良好:☆☆☆,需努力:☆☆。在“老師的話”中,教師要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態度等情況進行評價。

  1.測量。

  小組合作測量學生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并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在表格內,并在組內交流。

  優秀:能根據物體長度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正確迅速地測量物體的長度,準確記錄測量結果,按要求排列數量順序;

  優良:準確但速度較慢;

  良好:個別物體測量不正確;

  需努力:不會測量。

  2.對稱。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對稱的,并能夠動手剪一些對稱圖形。

  優秀:能快速準確地說出生活中常見的5種以上對稱的物體,能剪出3種以上美觀、規范的對稱圖形;

  優良:能準確地說出生活中常見的4種以上對稱的物體,剪出的對稱圖形較規范;

  良好:能準確地說出生活中常見的3種以上對稱的物體,剪出的對稱圖形規范但不太美觀;

  需努力:能夠說出2種對稱的物體但不會剪對稱圖形。

  3.統計。

  小組合作調查統計學校內各種樹的棵數,整理后填入統計表,制成條形統計圖,并提出和回答相關問題。

  優秀:能夠通過小組合作調查,整理分析數據,正確獨立地填寫統計表,完成的統計圖準確美觀,并能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和回答相關數學問題;

  優良:能夠按要求完成但統計圖制作不美觀;

  良好:有錯誤現象;

  需努力:不會統計。

  四、測評方法

  1.統一時間。

  為了更好地反映測評效果,要統一測評時間,但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便學生能有計劃地去搜集信息、選擇有用信息、實踐操作、與他人合作交流操作的方法和結論,在檢查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獨立完成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在測評過程中,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的要自己獨立完成,允許合作的內容可與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完成,教師可適當點撥,不能代替學生完成。

  3.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在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評價中,首先要求學生自評,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其次小組內交流,并由小組成員集體討論,對每個成員予以等級認定,最后,教師再客觀地根據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表現和試卷情況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形式給以評價。在評價中要以鼓勵為主,關注學生的發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4.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時要對每一個學生的操作過程和結果給予綜合評價。根據表現分為優秀、優良、良好、需努力四個等級,給予等級認定。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用簡短的、親切的、鼓勵性的語言再給以定性評價。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