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獻愛心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摘要:
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假期社會實踐任務,我去了鎮里的敬老院做義工,照顧那里的孤寡老人,尊老愛幼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在兩周的時間里,我感受到老人們之間的歡樂,更深深體會到老人們缺少親人關愛的孤獨。事實證明,老人們雖需要必不可少的物質,但更需要親情的呵護,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多抽出一點點時間來陪老人們說說話,嘮嘮嗑,那么我們的老前輩一定會生活的更好。
關鍵詞:
敬老院;孤寡老人;獻愛心;傳統美德
正文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明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將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讓大學生們以自己實際行動為老人們送溫暖、獻愛心、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青春力量作為己任。尊老愛幼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加強我們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今年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我選擇去了去鎮里的敬老院做義工,看望并照顧那里的孤寡老人。
如果說我們是流星,至少我們閃爍過;如果說我們是塵埃,至少我們存在過;如果說我們是火焰,至少我們燃燒過;如果說我們是冰山,至少我們曾經美麗過?,F在紅軍長征勝利很久了,關于這段歷史的遠征,早已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簡單記述,越來越多的史料被發掘、整理,從各個層面豐富著我們對這支軍隊的認識,那些光榮的前輩,也帶著溫熱的呼吸,走到我們面前。當歷史不再是已知的答案,而是回到一個創造的過程,就顯得格外的迷人,走上前人的腳步,追溯前人的夢想。那些老革命、老前輩留下的那些點滴,給我們深深的感慨,長征已然不能重復,那個時代那個環境的人造就了奇跡—長征,但我們依舊踏著長征那精神的腳步,去追尋我們自己的長征。大學生,天之驕子也,可現在的大學生早已不能體會當年長征的旅途和艱辛,可以說,我們是幸運的,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幸運于出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時代,不幸于不能體會到過去,人們創造這一歷史的艱辛。我們所能做的或許只是在某一個夜晚仰望天空,看著那被歷史刻上的漫天繁星。大學是一座象牙塔,可我們要走出象牙塔,要向紅軍一樣去追求某種精神,去敬老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關心老人還需從身邊做起,只有和老人接觸才能有更多的體會。二是我們以為敬老院里可能有過參加紅軍的老黨員,想去聽聽他們所經歷的一些我們沒有經歷的一些事跡。
目前,我們身邊的老人生活質量比較差,他們缺少關愛,缺少文化娛樂,利用閑暇時間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帶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給他們表演節目,帶去溫暖。在精神和物質上盡我們的一份力。在人生漫漫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有過輝煌的時刻。不同的是,老人們的輝煌已成為歷史,他們曾對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艱辛與無限的關愛,他們用寶貴的青春與汗水澆灌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歡樂,而他們卻別無所求,我們就是要用我們最為簡單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讓他們感到欣慰和滿足。告訴他們,人們沒有忘記他們,社會仍需要他們。
在許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棲息之所,其實不然,現在許多子女成群的老人們也主動進去敬老院。里面有許多老人以前都有值得驕傲和讓人敬佩的職業,其中有的是教師、干部,有的曾經是文藝工作者!他們選擇敬老院,有的是因為子女工作忙,家里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而感覺生活寂寞;有的是因為在這里與同齡人朝夕相處,擁有共同的興趣,相近的人生觀念和相似的人生態度,讓他們更能感受到夕陽無限好的生活樂趣。據老人進入敬老院時辦理的手續來看,有50%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才來到敬老院,在這里有專門的人手負責照顧他們,他們的飲食都是根據老人們的需要,并且每個人每月還有一定的補助金(見圖一)!
20**年1月20日,我前往鎮敬老院為老人們做義務勞動,與老人們共同分享他們心中的甜美與苦悶,為老人們的生活增添歡樂。今天天氣很好,走進敬老院便看到了老人們一張張慈樣的臉龐,院長熱情地接待了我。通過與敬老院相關領導的接觸,我順利成為了一名敬老院義工。一位熱心的阿姨成為我的義工老師,經過熱心阿姨的簡單介紹和指導,我開始了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
首先,熱心阿姨為我講解了敬老院的概況。
鎮敬老院稱之為‘常家河敬老院’,創辦至今將近有六年,是由政府投資興辦的一座集生活居住、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養老機構,其中有齊全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有了一支經驗較強的管理機構和一支較有經驗的護理人員隊伍,敬老院成立以來,有關領導高度重視敬老院的建設和發展,多次到院里檢查指導工作。鎮敬老院將住房規范化、服務特色化、廚房標準化、環境花園化作為標準。在服務設施上有兩大系統和七個功能服務區(監控系統:為全院提供安全保衛,確保五保老人的人身安全和突發事件的處理;愛心呼叫系統:能更及時周到的為養員提供全方位服務),還有自己的果園、農場,能夠做到自給自足,所有的蔬菜都是純天然的,保證了老人們的飲食安全。房間有二人、三人、四人,全天24小時護理,間間有衛生設施,食堂飲食生熟分開,專燒特具病號飯。熱心阿姨向我講解到:敬老院里住了五六十位老人,都來自我們鎮上的各個村落,他們的年齡都上了60歲,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一些專門的人照顧,給護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通過熱心阿姨的細致介紹,使我對敬老院有了全面的了解。利用閑暇時間,我做出了詳細的計劃,為我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由于是第一天工作,我決定先從嘴上下功夫--與老人們聊天(見圖二)。早上八點,在阿姨的帶領下,我前往每一個房間慰問老人。當老人們看到冒著寒冷趕來看望他們的我,立刻關心起來,拉著我到火爐邊烤火,拉著我的手噓寒問暖,十分關心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出了老一輩對年輕一代殷切的希望和關懷,還有一些老人們高興的合不攏嘴,與我分享起自己當年的“金戈鐵馬萬戶候”的崢嶸歲月,還與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起初在老人面前我還有些拘謹,但在老人們的感染下,我也隨之釋懷,也很關切地詢問起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并與他們聊起了家常,說起來我們在大學中一些有趣的事。老人們感慨的說,正是黨的政策和國家的各種福利才能有今天這樣無憂無慮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許多學生義工的到來為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樂趣。我認同老人們的話,但我還想說的是,如果沒有老人們在他們年輕時的努力,也不會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在陪老人們聊天的時候,雖然有些老人因疾病和年齡的原因導致言語不清,思維混亂,但我還是耐心地與他們交談。在跟老人們交流過程中,我發現老人們是很渴望與別人交流的,他們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我耐心地聽他們說話,我的努力給老人帶來了小小的喜悅、幸福和滿足??吹嚼先藗兡樕涎笠绲男θ菔悄敲吹臓N爛,我真的很高興,整個敬老院充滿了歡聲笑語。愉快的交談,使我和老人們的距離拉得更近。似乎面對的不是素不相識的老人,而是自己的爺爺奶奶,親切而熟悉。更讓人感到高興的是,通過聊天,我了解了老人們日常的生活。老人們有些是在家呆不住,有些是子女工作繁忙,被子女送過來的。雖然有的剛來時不太習慣,不過時間長了漸漸習慣了。老人家在這里都過得很開心,他們有時候會在樓下的樹陰下玩一下麻將或者是樓上閑房里看一下電視,也有到樓下做一些簡單的鍛煉的??吹嚼先藗兊臍g樂,我很欣慰,覺得老人們在這里也可以算是安享晚年了。
在聊天中有一位老人給我印象很深刻,我叫他陳爺爺,是名老紅軍,我來到這位老人的房間,熱心阿姨去和老人說了聲,我便健步迎上去用雙手攙扶著老人,跟他做介紹:“我是一名大一的學生,今天來看看您。”年近九旬高齡的他,慈眉善目,顯得十分和藹可親。他笑著說:“好!好!”并點頭歡迎,在房間我仔細打量一番,在床的旁邊有個寫字臺,上面擺著幾個水杯,墻壁上掛著一副“XX萬歲,共產黨萬歲”的行書字,字體顯得蒼勁有力,落款有點模糊不清了,靠近門口有一張舊的滕椅,估計老人平時常坐的,我把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聽著老人跟我講他過去的故事。當我們說起長征的事時,老人眼里泛出了淚花,他說:“過去的長征很艱苦啊!現在年輕人還沒有經歷過這樣艱苦的鍛煉。”老人為自己是共產黨員而感到驕傲。他說:“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的中國,就沒有可以讓老人安度晚年的國和家。”老人說完后,我不禁從心里感到敬佩。當我問老人作為共產黨員認為當時長征最重要的是什么時,使我驚訝的是:老人居然毫不猶豫的說了四條:不怕犧牲;艱苦奮斗;官兵團結;關心群眾!時間過得飛快,就這樣,我和老人們聊了好幾個小時。
通過與老人們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了他們的辛勞,明白了他們對兒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們對我們后輩的希望和對祖國的祝福。我并沒有因為寒冷的天氣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熱情,因為這次看似普通的活動中實際上蘊涵了巨大的人生價值和人文關懷,它是一種美德,更是老人與大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平時嬌生慣養的我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過去的事跡是如此的著迷,聽老人們講自己的過去,讓這些在孤獨中生活著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也使我的心靈得到洗滌。
轉眼間到了做飯的時間了,我決定跟隨熱心阿姨,親力親為,為老人們做飯。此時,熱心阿姨又為我介紹說,每周日的下午,老人們都會聚集到敬老院內的一個禮堂里,并且有代表到臺上提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以及老人們的需要,且在某段時間內發放老人們的生活必須品,還將老人們所喜愛的菜列出,再投票決定本周的菜譜,在此同時,發放生活費(見圖三)。
這使我非常好奇,得知今天老人們要吃餃子時,我決定大顯身手。經過其他阿姨和我一個小時的努力,香噴噴的餃子出鍋了,看到自己包的餃子,那樣的滋味是美滋滋的(見圖四、圖五)。
午飯期間我也跟著負責分飯的管理人員一起幫助老人們就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需要人在一邊喂才行,這時我早已沒那么拘謹,很自然的給老人喂飯,雖然動作略顯笨拙,可看到老人的笑臉心里還是美滋滋的,感覺就像一家人似的其樂融融(見圖六)。
下午一點多,等我們吃完飯,老人們都出來散步和鍛煉身體了.敬老院有個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鍛煉身體用的運動器械.有相當多的老人們在散步和鍛煉身體。這使我不得不感嘆老人們的愜意(見圖七)。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家里也有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對我來說并不是很難,在敬老院里我將那些老人當成是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他們是那么的和藹可親,以至于讓人非常喜愛他們。
在敬老院期間,因為快要到春節了,我和那里的工作人員都做起了過年的準備,盡管在大年三十我不能與老人們在一起,到我能盡我的力量去裝扮這里,使這里能夠在過年的時候為老人們增添一份溫暖(見圖八、圖九)。
在敬老院這期間,我發現這里有很多才能的老人,他們將自己喜歡做的事應用到生活中,給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讓自己忙起來,就不再寂寞、無聊了。在敬老院里有位老人開起了理發的工作,別看他一把年紀了,理發的技術還不錯,以至于院里老人的頭發都是他理的,有時外面的一些老人也來到敬老院理發。有的老人喜歡種花草樹木,在一些空地上中了許多,既可讓人欣賞,又可新鮮空氣,其實還有一大功效,那就是修生養性,對身體很有好處哦。還有的老人多才多藝,他們有的會吹口琴、有的會拉二胡、有的會扭秧歌、還有的書法也很棒,每逢過年過節都是由他來寫對聯。我感嘆老人們的才藝,更贊賞老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豁達的人生觀。他們,不愧是我們的老前輩!
20**年2月18日,是我在這里做義工的最后一天,可能是因為離別,就連老天也下起了雪,我能為老人們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清理院子中的積雪(見圖十),
通過和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積雪終于清理完了,而我也該走了,就這樣,以這樣一個結尾,告別了敬老院,告別了這里曾幾何時擁有和我們一樣夢想的老人們。此時的我真想永遠照顧這些老人,離別總是痛苦的,來時的我與回家時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但愿老人們能夠幸福安康,永遠快樂。
經歷了這次活動,我的感觸頗深,相對于我為老人們所做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來說,老人們教會了我許多人生道理,使我對我的未來又有了新的認識?;蛟S慰問敬老院,已經不是單純的來敬老院看望老人。而是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訪問亙古時代老一輩革命家,老一輩人夢想的深邃。我想那個時候已成我人生中重要的回憶,那些可愛老人的笑臉。
但想起與老人們的談話,我的心中酸酸的。發蒼蒼,手持拐杖,走路蹣跚,這些已成為老人們的象征。孤單、寂寞、無助也似乎是老人們的代名詞。老人們造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是歷史的功臣。他們的一生將要走完了,他們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的風雪,有太多的辛酸和淚水,在他們安享晚年之間,需要的是關懷與愛,哪怕是我們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一段真誠的祝福足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與甜蜜。敬老院的設施好并不是最主要的,他們更加需要社會上的一些關注和兒女們的關愛,他們現在僅僅需要我們的關心,愛護,僅此而已。我們的歡聲笑語只能帶來片刻的忘記憂傷。我們該做些什么?每個人都在深思。
珍惜歲月,關愛老人。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懂了很多,社會上有很多需要我們關愛的人群,我們應該獻出一點愛,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這樣的社會一定會和諧。
伸出你的手,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獻出一份愛,給需要的人帶去一份關懷吧!
在此,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社會實踐的機會;感謝我的老師;感謝敬老院中給我提供幫助的領導和義工阿姨;更感謝敬老院的老人們!
參考文獻:
[1]《常家河敬老院簡介》
[2]中國敬老院政策法規
[4]民政部《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辦法》(民政部令20**年第37號)
篇2:外語學院暑期赴永安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
外國語學院暑期赴永安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
為探索新時期小學英語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從20**年起,z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與永安市教育局結成合作伙伴,每年暑期均派出一支由專家教授、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組成的社會實踐隊,深入永安市中小學進行教育調查,開展師資培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極大地推進全市中小學英語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今年暑期7月9日~15日,外國語學院再次派出一支由12名專家教授、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組成的社會實踐隊,對永安市全市小學英語教師開展了第三輪集中培訓,并首次啟動第一輪初中英語教師培訓工作,全面實施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雙線推進戰略”,成效喜人。
一、積極籌劃,周密安排,培訓計劃科學合理
為搞好本次培訓工作,學院專門成立了由學院分黨委副書記陳祖標任組長、副院長薛常明任副組長的社會實踐領導小組。領導小組首先在結合前兩期培訓成果的基礎上,著重圍繞《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和《Aa-Di-Da生活英語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的解讀與實施,科學制定了“20**年暑期永安市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方案(第三期)”。領導小組還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永安市教師進修學校多次協商,同時根據永安市初中英語教師的現狀、特點及成長要求等要素,并參照小學英語教師第一、二期培訓計劃,周密制定出“20**年暑期永安市初中英語教師培訓計劃(第一期)”。7月9日和7月11日,永安市第三期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和首期初中英語教師培訓,按計劃相繼于永安市實驗小學和市教師進修學校正式拉開帷幕。
二、密切協作,有序推進,培訓實施扎實有效
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從7月9日至14日,歷時6天。培訓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新課改專題講座和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系列講座,分別是陳祖標副書記所作的《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一種別樣詮釋與實踐》,副院長薛常明博士所作的《小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觀念創新》,省級學科帶頭人、福州市臺江實驗小學陳育平校長所作的《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12種基本素質》,王振興老師所作的《專業性、人本性、開放性--從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說起》,以及吳婷婷老師所作的《激發興趣、探究新知、促進發展》。這一系列專題講座的開設,旨在通過專家教授的解讀和引領,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從宏觀上準確把握國家英語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向以及在微觀層面上對課程教學實踐的指導,提供一個嶄新的視野。二是對全市小學英語教師進行第三輪語音實踐培訓,這項工作與上述專題講座合理有序地交叉進行著。按照“診斷--培訓--跟蹤--再診斷--再培訓--再跟蹤”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培訓組按照既定計劃,對參與培訓的全市小學英語教師再次進行語音診斷測試,大家驚喜地發現,經過前兩輪的語音培訓,廣大學員的語音水平已經有了非常顯著的提高。培訓組重新確認了學員們語音技能的總體水平,然后按程度不同分成A、B、C三個班級,采取群體教學、個別輔導、檢測過關三種手法,確保每一位受訓教師經過第三輪培訓后,最終都能順利過關。
初中英語教師培訓從7月11日至15日,前后歷時5天。培訓內容同樣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新課改專題講座和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系列講座,m.airporthotelslisboa.com分別是副院長薛常明博士所作的《中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觀念創新》和《英語簡筆畫教學專題》,省級學科帶頭人、永安一中吳昌特級教師所作的《中學英語說課專題》,副院長黃遠振教授所作的《新課改對初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要求》。這一系列專題講座的開設,圍繞廣大初中教師關心的高考英語改革走向以及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若干熱點問題來展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得到了廣大受訓學員的熱烈歡迎。二是對受訓初中英語教師進行首輪語音口語和教學技能摸底診斷及測試培訓。經過4個單位時間的語音測試培訓和3個單位時間的教學技能測試培訓后,培訓組就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提出了以下方案和建議:扎實基礎,辨析未來;課堂聽說,積極參與;說案教案,合二為一;預習復習,培養習慣;泛讀精誦,出口成章;難題錯題,整理成集;開卷有益,筆墨同行;認真書寫,端正自己;勘查字典,虛心求學;強化語感,提升技能;互動培訓,展現自我等。
三、符合實際,注重實效,培訓成果廣受贊譽
在專題講座方面,主講專家緊扣熱點,反映前沿,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陳祖標副書記從《Aa-Di-Da生活英語》的教育教學理念出發,以“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一種別樣詮釋與實踐”為題,對《Aa-Di-Da生活英語課程標準》展開了詳細的論述與講解,給廣大實驗校教師科學理解和正確使用《Aa-Di-Da生活英語》,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促進的作用。針對當今中國基礎教育普遍存在著的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和想象力比較匱乏,小學英語教育模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的狀況,薛常明副院長在以“小學英語教學的若干問題”為題的講座中,引入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高揚以人為本的理念,倡導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寓教于樂,強調小學“在玩中學”,初中“在玩中教”,高中“在教中玩”,給大家以深刻的啟迪和無限的遐思。陳育平校長以“讓小學英語上得更有效些”為主題,圍繞“教學有效性評判標準”“小學英語課堂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小學英語教師必備技能”等方面展開,并就英語教學中可能或經常遇到的難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的互動。學員們紛紛表示,從陳育平校長的身上,她們找到了自己多年來在教學上許多求而不得的答案。王振興老師則從教育學的相關理念出發,以“開放性、專業性、人本性”為題,探討了Aa-Di-Da生活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給一線英語教師以極大的啟發和幫助。吳婷婷老師圍繞一線教師所關注的小學英語教學評價問題,以“激發興趣、探究新知、促進發展”為題來展開,為廣大學員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評價的思維路徑,等等。
在項目培訓方面,培訓組主抓弱項,補強缺項,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在小學方面,針對永安全市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主要由其他學科教師轉崗而來這一實際情況,培訓組緊緊抓住其“語音與口語”這一薄弱環節,通過“診斷--培訓
篇3:關愛社區敬老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關愛社區敬老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仁心滿天下 敬老我先行
--記“仁心推拿社”中村社區之行
創意單位:中村社區社區主任助理
活動范圍:z街道中村社區
活動背景:
在目前我國社會尊老向老以及當前全社會正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為了弘揚志愿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發揚中華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我院優秀社團“仁心推拿社”開展了此次社區活動。
活動開展:
5月22日上午8點,志愿者們準時在校西門口集合,身穿白色大褂,頭戴志愿者帽子,在我們的帶領之下,志愿者們踏上了這次志愿之行。
8點20分,志愿者們準時抵達中村社區。志愿者們的到來,讓社區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早上,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搬凳子,桌子,椅子,活動現場布置起來了,8點半,活動一開始,就吸引了路過的老人,大家紛紛停下腳步,志愿者們一部分為老人們做推拿按摩,測血壓,以及一些平常生活中遇到的保健知識。另一部分志愿者和老人聊天,志愿者們和老人聊天,同老人交流談心。彼此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中午11點半活動結束,3小時的仁心之行在志愿者們的熱情之中,悄然走進了尾聲。隊員們帶著疲憊卻開心的神情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社區。
短短3小時志愿活動結束了,但志愿者們的工作卻并未結束?;匦V?,志愿者顧不得吃飯,就緊鑼密鼓地進入了交流總結階段。隊員們交流了各自的心得,有的說,老人就如《夕陽紅》里唱的那樣,美若夕陽“溫馨又從容”;有的說,老人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這一次活動使他體會到了那種行將就木的孤獨與蒼涼,我們應該多多關注他們,給他們送去溫暖與關愛;還有的說,這次實踐活動不僅鍛煉了自己,還使他們體會到不僅要給予老年人關懷,還要報答自己父母的養育之恩,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發生。
這次活動,不僅使隊員們得到了鍛煉,還使他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性關懷。他們接受著社會的愛心,同時也是一群愛心的傳遞者。感恩生活,有仁心回饋社區,回饋社會。
活動意義:
1. 為社區老人送去溫暖,讓他們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氣和關心。
2. 增強志愿者們的社會責任感,讓大家了解社會,關注社區老人,從中學會關愛,學會感恩。
3. 喚起社會的老齡意識,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強化對老人的尊敬關愛意識。
媒體報道:金華晚報
社區評價:
丁主任對這次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主任高興的說“大學生就是不一樣!工作熱情高,知識豐富,想法也多,社區有了你們的加入,變得更加有活力了”
主任希望以后多多開展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同時志愿者們的表現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