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編制依據1
2.工程概況1
3.主要施工工藝2
4.質量要求9
5、成品保護措施9
6、環境保護措施9
跌水施工方案
1.編制依據
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主要依據招標文件、招標設計圖、地質勘察資料等,在充分考慮我公司現有的技術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機械配套能力的基礎上,圍繞著確保安全、保證質量、保證進度、降低造價的目標來編制。
序號
名稱
編號
《永定河蓮石湖(麻峪-京原鐵路河段)工程》
二標設計圖紙
圖紙及相關變更、洽商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5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6
《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DL/T5150-20**7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等SL52-93
2.工程概況
永定河市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4.7萬km2,北京境內流域面積約3200km2,占總流域的6.7%。永定河全長747km,其中北京段長約170km,流經門頭溝、石景山、豐臺、大興和房山五個區。按照河道不同特征和防汛特點,分為官廳山峽段、平原城市段、平原郊野段。
平原城市段:從三家店攔河閘至南六環路,長37km,其間有城子溝、門頭溝、高井溝、中門寺溝、馮村溝等支流匯入。此段河道已經脫離山區而進入低山區及平原,河道逐漸擴展,堤距500-1500m,是首都的防洪安全屏障,西南五區規劃新城位于沿河兩岸,是城市發展的拓展區。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河道經常斷流,揚沙嚴重,生態系統非常脆弱。
永定河蓮石湖(麻峪-京原鐵路河段)從中門寺溝下游700m(石電灰官橋上游550m)至京原鐵路橋河段,總長為5.8km的河道生態修復。本工程位于門頭溝與石景山區內。
3.主要施工工藝
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進行,基坑開挖時必須嚴格按測量放線位置進行開挖,在開挖過程中隨時檢查其開挖尺寸是否滿足要求,否則不準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1、漿砌石使用的砂、水泥等原材料,經取樣試驗合格才可以使用;砂漿制作嚴格按施工配合比要求進行拌制;
2、砌體材料經挑選、加工、并進行抽樣試驗,以滿足設計要求。
3、SBS防水材料忙必須經取樣試驗合格才可以使用。
4、測量放線,根據設計圖放跌水步級位置和標高控制線,然后按放樣開挖基槽,開挖基槽后重新對基槽平面位置、標高進行放樣。
5、預埋件的尺寸、位置等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定位放樣。
3.1磚砌體工程
1、磚、砂漿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普通磚應提前澆水濕潤,含水率宜為10%-15%,砂漿的稠度控制在70-100mm之間。
2、砌筑前,先要進行擺磚,排出灰縫寬度,擺磚時應注意預留孔洞位置,同時考慮預留孔洞間墻的組砌方法,在同一墻面上各部位的組砌方法應統一,并上下一致。磚墻的轉角處必要性在外角砌七分頭磚,使各皮間豎縫相互錯開,采用一順一丁組砌方法,提高砌筑效率。3、磚砌體施工必須設置皮數桿,標明灰縫厚度,并根據設計要求在皮數桿上標明各部位構造的變化情況。皮數桿制成后工長應復驗。
4、磚砌體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的操作方法,豎縫采用擠漿法,使其砂漿飽滿,嚴禁用水沖漿灌縫。
5、磚砌體的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小于8,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低于80%。
3.1.1施工準備
1、紅磚、水泥、砂檢驗合格,砂漿配合比試驗單已做出。
2、砂漿攪拌機、臺秤、翻斗車等準備就緒。
3、紅磚提前澆水濕潤,含水率一般控制在10%-15%左右。
4、準備好皮數桿,拉結筋預置木磚。
5、各種軸線位置尺寸復核無誤。
6、班組全面的施工技術交底已完成(包括作業內容、特點、工期、施工方法、配合比、質量要求、安全措施等)
3.1.2操作工藝
本工程采用MU10標準磚實砌
1、首先抄平、彈線、砌磚前應先在基礎頂面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找平。
2、立皮數桿:在皮數桿劃出每皮和灰縫的厚度,水平桿一般立在墻的轉角處。
3、盤線、掛線、砌筑時必須每皮掛線,嚴格控制墻體垂直度和平整度,減小抹灰厚度。
3.2砌筑工程
1、漿砌砌塊跌水結構尺寸和位置砌石尺寸和位置的允許偏差,不應超過《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中的規定,半設置伸縮縫。
2、漿砌砌塊跌水采用膠凝材料強度等級應符合施工圖紙規定,砌體砌漿處于初凝至終凝之間的砌體不允許擾動。
3、砌塊砌筑應先鋪砂漿后砌石,砌筑質量應達到以下要求:
平整:同一層面應大致砌平,相鄰砌塊高差應小于20-30mm。
穩定:石塊安置必須自身穩定,大面朝下,適當搖動或敲擊,使其平穩。
密實:嚴禁砌塊直接接觸,座漿及豎縫砂漿填塞應飽滿密實,鋪漿應均勻,豎縫填塞砂漿后應插搗至表面泛漿為止。
錯縫:同一砌筑層內,相鄰砌塊應錯縫砌筑,不得存在順流向通縫。上下相鄰砌筑的砌塊,也應錯縫搭接,避免豎向通縫,必要時,可每隔一定距離,立定位砌塊。
6、砂漿砌筑砌塊,其砌體平縫寬度為15~20mm,豎縫寬度20~30mm,并應采用砂漿勾縫防滲。
7、小骨料混凝土砌塊灌芯,其砌體的平縫鋪料應均勻,防止縫間大量骨料架空,其水平縫和豎縫寬度均勻為80~100mm。
8、豎縫中充填的混凝土,開始與周圍砌塊表面齊平,振搗后略有下沉,待上層平縫鋪料時一并填滿。
9、豎縫振搗,應以達到不冒氣泡且開始泛漿為適度,相鄰兩振點的距離應不大于振搗器的作用半徑的1.5倍(250mm左右),注意防止漏振.
10、伸縮縫必須直順貫通,連通管孔防水設施要符合設計規范。
3.3鋼筋工程
本工程的鋼筋工程采用現場加工、制作,現場綁扎的方式。
1、鋼筋繃扎:鋼筋綁扎前,應全面熟悉圖紙、鋼筋加工單、鋼筋布筋圖,檢查鋼筋外觀、規格、尺寸、型號,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綁扎。
2、鋼筋搭接:鋼筋的搭接接頭的位置相互錯開,任意接頭中心至1.3Le倍搭接區段的范圍內,有接頭的受拉鋼筋截面面積不宜超過該截面受拉鋼筋總面積的25%,有接頭的受壓鋼筋不得超過受壓鋼筋總面積的50%。
3、鋼筋保護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保護層墊塊應制做砂漿、砼、鋼筋等專用墊塊,豎向鋼筋上端應設有一定位箍筋。
4、鋼筋的錨固長度、位置、計算長度要正確。
5、鋼筋綁扎完畢后,必須加強對成品保護。
3.3.1施工準備
1、工具與材料:鋼筋成品的質量要符合要求,10#以內和10#以上的鐵絲,不同厚度的水泥墊塊,鉛絲鉤、水板手、撬杠、綁扎架、卷尺、粉筆、運輸工具等。
2、作業條件:熟悉圖紙,核對半成品鋼筋的級別、直徑、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牌相符,如有錯漏應作糾正增補,鋼筋定位。
3.3.2操作工藝
1、鋼筋網的綁扎,四周兩行及中間部分鋼筋交叉應每點扎牢。
2、獨立性基礎的鋼筋網雙向彎曲受力,短向鋼筋應放在橫向鋼筋的上邊。
3、保證鋼筋錨固長度不小于30倍直徑,搭接長度不小于35倍直徑。
4、核對成品鋼筋的鋼號、直徑、尺寸和數量等是否與料單相符。
5、先綁扎主要鋼筋,然后綁扎次要鋼筋及板筋。
6、劃線綁扎,綁扎前在模板或墊層上標出板筋位置,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
7、班組全面的施工技術交底已完成(包括作業內容、特點、數量、工期、施工方法、配合比、安全措施、質量要求和施工縫設置等)。
3.4模板工程
墊層及基礎工程施工采用組合定型鋼模板
1、配置好的模板材應按區段編號,涂好脫模劑,并分規格堆放。
2、根據模板圖,入好軸線和模板邊線,定好接口位置和水平控制標高,柱模板底邊應做泥砂找平層。
3、根據基礎墨線釘好壓腳板,用U型卡或聯接鎖子把定型模板壓緊固定。
4、按裝周邊龍骨及支撐,并將鋼筋位置固定好,復核無誤。
5、按照放線位置釘好壓腳線,清干凈雜物。
6、斜支撐的支承點或鋼筋環牢固可靠。
3.5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材料控制:水泥選用高標號普通硅酸鹽水泥,石子選用連續級配,砂選用中砂,嚴格控制配合比計量、砂的含泥量及攪拌時的水灰比。嚴格按照配合比計量添加防水劑。
2、混凝土澆筑:澆筑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和預埋件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立即停止砼的方向應與砼澆筑方向相反。
3、混凝土的接茬:接茬前必須先將表面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松散砼、垃圾,用清水將接茬部位沖洗干凈,并在砼澆筑前先澆筑50mm厚同標號水泥砂漿以使新老砼結合緊密。
3.5.1操作工藝
1、澆筑前應對模板澆水濕潤,柱模板的清掃口在清掃后封閉。
2、根據配合比確定每盤各種材料用量過稱。
3、裝料順序:一般先裝石子,再裝水泥,最后裝砂子。
4、砼的最終攪拌時間,按砼坍落度3~5cm考慮,不應小于90秒。
5、砼的運輸:砼自攪拌機中卸出后,應及時運到澆筑地點。運輸過程,要防止砼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產生初凝現象,如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有離析現象時必須在澆灌前進行二次拌合。
6、砼的澆筑:砼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因此澆筑時應在中部開設門洞(生口);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震實。砼的澆筑時應派專人經常檢查鋼筋、預留洞、預埋件、插筋等有無移位、堵塞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修整完畢;澆筑前應先在柱底澆筑50mm的與砼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每層澆筑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
7.砼的養護:砼澆筑完畢12小時內應予覆蓋,砼養護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以使砼保持足夠濕潤狀態。
3.6SBS鋪設工程
1、首先根據設計要求在陰陽角部位鋪設防水卷材加強層,加強層卷材采用點粘或條粘法固定在基面上。
2、鋪設底面大面防水層時,第一層均空鋪在底面基礎,防水層幅面間搭接寬度100mm,采用熱熔滿粘焊接,第一層防水層與陰陽角部位的加強層熱熔滿粘。
3、鋪設第二層防水層,砂面向上。第二層防水層采用滿粘法與第一層防水層熱熔焊接。第二層搭接寬度為100mm,熱熔滿粘,第一層防水層與第二層防水層的搭接縫錯開1/2~1/3幅寬。兩層卷材不得垂直鋪設。
4、立面的第一層防水層采用點粘或者條粘法固定,每二層防水層與第一層防水層滿粘粘貼,搭接要求同底板防水層。要求防水層甩槎的長度均應超過預留鋼筋頂部至少200mm。如果現場無法滿足此要求,則應將預留部分的防水卷材卷起后吊掛并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保護。
5、鋪設側墻防水層時,首先鋪設第一層大面積卷材,但在變形縫部位兩側各150mm范圍內空鋪。第二層大面積SBS卷材與第一層滿粘。側墻防水層應連續鋪設至頂板上表面400mm以上。
6、預留洞口四周的防水層根據設計要求進行保護。
7、施工縫和變形縫部位均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保護。
8、SBS與防滲材料搭接寬度為50cm,搭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4.質量要求
依據《工程招標文件》和工程施工合同的要求,并結合公司程序文件和在以往同類工程中的施工經驗,制定該工程的質量目標為合格。杜絕一切質量事故,消除一切質量隱患,各分部工程,各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率100%;合同履約率100%;顧客滿意度100%。
5、成品保護措施
1、基礎鋼筋扎后,不準踩在上面行走,在澆筑砼時,安排人員負責修理。
2、綁扎鋼筋時,禁止碰動預埋及洞口模板。
3、模板隔離劑不要污染鋼筋。
4、支完模板后,保持模內清潔,防止掉入磚頭、石頭、木屑等雜物。
6、環境保護措施
1、砌筑砂漿不得遺撒,污染作業面。
2、施工垃圾應每天清理至砌筑垃圾房(池)或堆放在指定的地點。
3、現場的砂石料要用帆布覆蓋,水泥庫應維護嚴密,有防潮防水措施。
篇2:施工技術方案優化作業指導書
施工技術方案優化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通過優化,使施工技術方案更為合理和經濟,這是甲方技術管理中的重頭戲,也是施工階段安全保證,質量保證和成本控制的主要環節。
2.作業依據
強制性規范
3.主管崗位總工程師:批準《甲方審核意見》。
主辦崗位項目經理:負責審核施工技術方案,編制《甲方審核意見》。
4.緊前工作條件
總包單位對重要施工作業已向甲方提交經上級技術部門審核的技術措施方案。
5.作業描述
5.1與總包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中應明確:重要施工作業的技術措施方案應提交甲方批準后實施。
5.2重要施工作業是指:
5.2.1施工單位采用尚沒有成熟經驗的新技術;
5.2.2為完成預算內的工作量而必須增加臨時性的或輔助性的作業,這些作業需要甲方承擔工程費用的,如:基坑圍護、周邊建筑和管線的保護、土方平衡、地基處理、重型設備吊裝、特殊模板和支撐系統、混凝土的特殊養護、特殊材料或制品的性能測試、趕工措施等。
5.3本主辦崗位應在合同規定的答復時限內通過調查研究,走訪參觀,請教專家等方法,與現場工程師和監理單位一起評審總包單位提交的施工技術方案,視其是否符合以下原則:
5.3.1安全性:是否有冒險操作或人身安全事故的隱患存在;
5.3.2風險性:工程質量是否有保障,有沒有產生不可逆轉的永久性質量事故的風險;
5.3.3可靠性:其中任何環節一旦出現意外,是否有后續的措施補救和彌補;
5.3.4經濟性:通過技術方案的比較,是否有能達到同樣效果而更簡便或更節省的辦法。
5.4通常的情況是,總包單位在責任和利益的驅動下,比較注重方案的安全性和風險性,而補救措施常常不到位,又因是甲方承擔費用而忽略經濟性,甚至故意擴大化和復雜化。所以本主辦崗位應格外關注方案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5.5本主辦崗位編寫審核意見提綱,向總工程師匯報,在總工程師的指導幫助下完善審核意見,使其更具備可操作性。審核意見應書面成文發還總包單位簽收。
5.6對于特別重大的或預料總包單位對審核意見有異議的技術方案,本主辦崗位應向總包單位建議召開專題會議討論。本方有總工程師帶隊出席并主持會議,監理單位由總監帶隊,總包單位由上級技術主管帶隊,必要時可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和專業單位的技術主管參加。事先與邀請對象和總監作好溝通,向他們詳細介紹方案內容,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修正好本方的審核意見。專題會議應由甲方主動要求負責編制會議紀要,把雙方討論一致的方案優化建議或決定記錄在案。
5.7本主辦崗位布置現場工程師督促檢查監理單位對技術方案優化建議的落實。
篇3:施工技術方案優化作業指導書
施工技術方案優化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通過優化,使施工技術方案更為合理和經濟,這是甲方技術管理中的重頭戲,也是施工階段安全保證,質量保證和成本控制的主要環節。
2.作業依據
強制性規范
3.主管崗位總工程師:批準《甲方審核意見》。
主辦崗位項目經理:負責審核施工技術方案,編制《甲方審核意見》。
4.緊前工作條件
總包單位對重要施工作業已向甲方提交經上級技術部門審核的技術措施方案。
5.作業描述
5.1與總包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中應明確:重要施工作業的技術措施方案應提交甲方批準后實施。
5.2重要施工作業是指:
5.2.1施工單位采用尚沒有成熟經驗的新技術;
5.2.2為完成預算內的工作量而必須增加臨時性的或輔助性的作業,這些作業需要甲方承擔工程費用的,如:基坑圍護、周邊建筑和管線的保護、土方平衡、地基處理、重型設備吊裝、特殊模板和支撐系統、混凝土的特殊養護、特殊材料或制品的性能測試、趕工措施等。
5.3本主辦崗位應在合同規定的答復時限內通過調查研究,走訪參觀,請教專家等方法,與現場工程師和監理單位一起評審總包單位提交的施工技術方案,視其是否符合以下原則:
5.3.1安全性:是否有冒險操作或人身安全事故的隱患存在;
5.3.2風險性:工程質量是否有保障,有沒有產生不可逆轉的永久性質量事故的風險;
5.3.3可靠性:其中任何環節一旦出現意外,是否有后續的措施補救和彌補;
5.3.4經濟性:通過技術方案的比較,是否有能達到同樣效果而更簡便或更節省的辦法。
5.4通常的情況是,總包單位在責任和利益的驅動下,比較注重方案的安全性和風險性,而補救措施常常不到位,又因是甲方承擔費用而忽略經濟性,甚至故意擴大化和復雜化。所以本主辦崗位應格外關注方案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5.5本主辦崗位編寫審核意見提綱,向總工程師匯報,在總工程師的指導幫助下完善審核意見,使其更具備可操作性。審核意見應書面成文發還總包單位簽收。
5.6對于特別重大的或預料總包單位對審核意見有異議的技術方案,本主辦崗位應向總包單位建議召開專題會議討論。本方有總工程師帶隊出席并主持會議,監理單位由總監帶隊,總包單位由上級技術主管帶隊,必要時可邀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和專業單位的技術主管參加。事先與邀請對象和總監作好溝通,向他們詳細介紹方案內容,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修正好本方的審核意見。專題會議應由甲方主動要求負責編制會議紀要,把雙方討論一致的方案優化建議或決定記錄在案。
5.7本主辦崗位布置現場工程師督促檢查監理單位對技術方案優化建議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