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導師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程要求,為實現“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的教育理念,推動師生之間積極平等的充分互動、教書育人的和諧統一,做到教師人人是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我校推行實施了全員導師制。
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內在潛力;體現親情化、個性化的全新教育模式,關注不同學生的思想、學習、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需要,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指導奠定基礎,探索一條“教師人人做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的教育管理途徑,努力培養“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強”的時代中學生,切實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工作目標
1、從導“學”走向導“育”,使教師從學生的“學業導師”真正變為“人生成長導師”;
2、從傳統教育中教師為學生規劃人生目標走向教師激發學生自主規劃人生的意識和能力;
3、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發揮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注重親情化、個性化教育,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并進一步尋找發現和培養每個學生潛能的途徑和方法,為確立個性化的教育教學奠定基礎;
4、積極探索一條“教師人人做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
的教育管理途徑,創設學?;A教育工作的新特色。
5.注意從多個方面關注學生,除了思想引導,生活指導,還要有心理輔導和學業輔導
三、工作要求
1、積極、認真、熱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2、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指導方法,每次交流不少于30分鐘。每次輔導前,要進行大量的閱讀,獨立思考輔導方案,方案要精,要管用,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切實做到交流有主題,講實效,具體教育活動還必須作好詳細地記載;
3、建立導師工作記錄和學生成長檔案,定期如實填寫每一次的工作、學習情況,共同見證成長;
4、導師工作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經常與班主任、學生家長相互溝通,及時反饋,全方位的關心、幫助學生的進步。積極參加學生代表會、學生家長會座談會和教師座談會,聽取并收集對學生及家長對導師工作的意見或建議,定期做好階段性小結,檢驗及反饋工作效果,總結經驗教訓,提出下一步設想;
5、導師必須及時做好資料、檔案的整理和積累工作,學期結束前交德育處考核、存檔。
四、具體方案
全面關注所輔導的每一位學生,真正讓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為他們最終成功、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充分理解導師的“導”的內涵——指導、引導、輔導、疏導,做學生尊敬、愛戴的師長,平等的朋友,真誠的傾聽者;
2、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狀況及其必要的家庭情況,隨時關注學生日常思想、心理、行為、生活、學習情況,適時“導學”。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幫助學生了解自已的學習潛能和特點,指導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生自身的特點、興趣,在學好必修課程的基礎之上選好選修課程;關心被指導學生的學業發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個人特點基礎上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4、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關心學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配合學校和班主任老師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指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道德素質;
5、在生活方面主要是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明確生活目標,端正生活態度,學會生活,學會自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
6、建立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將學生在校成長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同時家長也要及時向學校反饋孩子在家的表現。經常與學生班主任和各任課教師交流學生情況;定期與學生家長溝通,經常向家長通報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情況;
7、建立學生成長檔案,隨時把學生成長和進步的情況記錄下來,并及時反饋給家長;每學期結束時,導師應對每一個學生參與活動情況和學習、生活等方面進步情況作出書面評價,學生也將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
六、總結評價
對于導師輔導都應該及時的做好總結和反思,對計劃中“工作要求”和“具體方案”的實施效果要有個大體的評價,做到之處如何更加細致,不足之處應該如何修改后便于落實實施,重要的是可行有效,可以有效的指導今后導師工作的進一步提高。
篇2:法學院關于本科生導師導學制度的管理規定
教學管理制度
法學院關于本科生導師導學制度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學院教師對本科學生的溝通與指導,促進法學特色專業建設,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法學人才,特制定本管理規定。
第二條 學院建立并完善本科生導師導學制度,教師應當根據學院的統一安排積極參與對本科生的導學工作。
第三條 本科學生導師導學的安排按照以下方式進行:
(一)在進入學校學習后的第二學期末,由班級統一組織學生本人填寫申請表,每位學生可填寫3名導師候選人;
(二)學院根據學生意愿,結合教師實際情況,確定教師所指導的學生。教師指導學生的人數,按本年級學生的總人數進行分配,每位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不得超過3人;
(三)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或脫產進修一年以上的教師,原則上不安排指導學生,如果學生愿意選擇的,尊重學生意愿。但原來已經指導學生的,應當繼續指導,因特殊原因無法繼續指導的,應事先向學院提出申請并推薦新的指導教師,經學院同意后方可不再承擔指導任務。
第四條 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指導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一)主動與學生進行聯系,了解并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情況;
(二)指導學生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
(三)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專業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活動;
(五)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撰寫;
(六)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科研課題的申報與研究等活動。
第五條 學院建立對教師指導學生的考核制度。
(一)對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由學院予以通報批評,并取消年度評優、評先資格。
(二)教師每指導一名學生,每學年計2課時工作量。
(三)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報考研究生(不包括由學院推薦的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并最終順利錄取的,由學院按100元/人的標準予以獎勵。
第六條 本規定自院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
第七條 本管理辦法由院務會解釋。未盡事宜,由院務會決定。
篇3:職中導師制試行辦法
職中導師制試行辦法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指導作用,幫助新教師和年輕教師的成長,特制定本辦法。
一、管理考核組織機構
(一)由各教研組推薦,學校審核,聘請導師,成立校導師團,并落實導師管理及考核措施。
(二)成立管理考核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導師管理及考核工作。
二、導師任職資格
1、導師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2、導師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恪守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師德高尚,誨人不倦,為人師表,具有敬業精神。
3、必須有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熟悉教育規律,具有專業學習指導能力。導師應具備中、高級教師任職資格。
三、考核要求
1、每位導師原則上指導1~2位被帶教對象。
2、導師對被帶教對象的指導應采取個別與集體輔導相結合,以個別指導為主。導師對每位被帶教對象的個別輔導平均每學期不得少于8次。
3、導師考核既要堅持標準,更要注重其先進性、示范性、指導性的考核。
4、考核一年一次,考核結果實行“淘汰”制,考核結果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導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導師考核不合格,由學??荚u領導小組取消其導師資格,中止獎勵。
四、相關措施
1、導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指導計劃,該計劃應涵蓋下列內容:教學工作、教育科研、業務學習等。導師指導計劃經校教務處審核,報學校領導批準備案。導師應與被帶教對象簽訂帶教協議。
2、為保持導師與被帶教對象聯系的穩定,有利于其成長,一般情況下,導師任期每屆1年。
3、學校應充分利用導師資源,發揮他們在管理、科研、教育、教學等方面的作用。
4、每學期召開一次導師工作會議,交流帶教經驗。
5、導師在受聘履行導師職責期間,享受導師津貼。
6、學校建立校級導師信息庫。
五、考核辦法
1、由導師自我評定指導計劃執行情況,填寫自評小結(附完成情況的證明材料)。
2、由學校管理考核工作小組考評導師的指導計劃執行情況,聽取被帶教對象、同行和處室意見,審核材料,評定考核等級。
3、學??荚u領導小組進行審議,確定考核等級。
六、導師考核標準
導師應履行的職責:
l、帶頭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
2、承擔校骨干教師的責任,帶徒1-2名,幫助新教師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形成教育教學工作特色,并展示培養成果。
3、學習國內外教育教學理論,參與素質教育的實踐和研究,承擔l項校級以上教育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在校級以上教育刊物上發表或在市級以上專業會議上交流。
考核項目及要求 考核材料或認定方式
(1) 承擔學校規定的基本工作量,師德表現良好,并指導被帶教對象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性
教師計劃 師德考核均合格以上
發展性教師計劃
(2) 相互聽課學習,并指導被帶教對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每學期開設二次校級公開課 聽課筆記(新教師每學期聽課15節以上,導師8節以上) 公開課教案。
(3) 帶領或指導被帶教對象開展校級以上立項的課題研究 課題立項任務書及相關研究材料
(4) 指導被帶教對象撰寫教科研論文,并在校級刊物以上發表或獲獎 相關刊物。
(5) 指導被帶教對象學習教育教學科研理論,并相互交流讀書體會 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
(6) 提交一份學校管理的合理化建議 提案
(7) 督促被帶教對象進行教學基本功訓練 鋼筆字、粉筆字、普通話
(8) 指導被帶教對象開設拓展型課程或研究型課程 (暫不做要求) 講稿
(9) 為教師或學生作教育教學專題講座一次
(暫不做要求) 聽課筆記和指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