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習體會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這幾個方面的素養,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因此,從學科視角出發,解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從數學學科出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的路徑其中就有一條重要的途徑:把握學科核心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就是要倡導學生具有勇于探究的精神,鼓勵并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自己去找尋答案。小學生的認知狀態還是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最終需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數學理性思維??梢哉f理性思維是感性思維的飛躍,理性思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充足的感性思維基礎之上,它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科學精神在數學學科上的主要體現。
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兒童的思維發展規律,把握數學核心內容,幫助學生體會數學概念的本質,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比如,我們知道小學階段負數的引入其本質在于讓學生感受意義相反的量,“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更多是從運動學的角度考慮的,具有方向相反的意思。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妨采用觀察“上下車”的方法來引入負數。如上車與下車、收入與支出、加分與扣分、轉進與轉出等。尋找表示它們的方法,是數學中引入負數的直接動因,這樣既表現了負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實現了學生對負數的理解。所以,抓住核心內容,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綜合整體設計和組織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路徑。
篇2:學習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學習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
胡家露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關鍵詞,培養具有哪些核心素養的人,怎樣培養這些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重要問題。20**年12月8日,附中地理組教研組織學習了地理核心素養在地理課程改革中的新指向,就此次學習,我淺談幾點心得體會。
什么是核心素養?既然是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我認為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素養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干等各個方面。核心素養的“核心”體現在時代特點和年齡特點兩個方面。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目前需要加強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信息素養,思維素養,人文素養,專業素養,身心素養五大方面。
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地理新課程提出了“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的理念,即“地理核心素養”。國際社會已出現了關于此方面的若干典型案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五大支柱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了關鍵能力說,歐盟提出了八大素養說。綜合來看,地理核心素養是一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
地理核心素養的特征,華中師范大學李家清教授從三個方面來描述:第一、關鍵性。地理核心素養應是個體在社會中生活與生存所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地理素養,對學生而言就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識、最關鍵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滿足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地理品格。例如地圖學知識素養。第二、動態性。地理核心素養必然緊密結合社會發展,與時代要求接軌,體現出不斷更新、動態發展的特征。例如地理信息素養。第三、生長性。核心素養總是在特定的情景和需要中反映并生長的。無論是從縱向的不同教育階段來看還是從橫向的學生的發展方向來看,都體現了生長特征。
當我們要探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是什么樣子時,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構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東北師范大學教育部張家輝教授認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方式有多種,從兩個方面或者從兩個視角來看,第一,基于地理教育學理論從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中選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從而構建體系。那么,哪些地理素養居于地理素養的核心地位呢?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質。這是對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進一步發展。第二,基于地理學理論和重要教育文件,從地理學任務中選取應當突出培養學生的主題內容,從而構建體系。這一種構建視角打破了地理素養的系統劃分,探尋的結果為地理教學中應突出的幾大主題。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需要深度跟進地理課程改革。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應成為課程標準修訂的重要導向和根本動力。作為地理教師,應明晰地理核心素養培養是地理課程的基本任務,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與承擔的任務密切聯系,能秉承核心素養培育觀念,能將地理教學內容中的素養價值充分挖掘,能以空間觀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感知空間、分析空間、領悟空間的基礎上促進人地觀念、國際理解、全球意識等地理核心素養的知識構成。所以,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還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部分。
20**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