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鄉五一中心小學
學生發展性評價制度
20**年度
為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構建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進而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逐步建立科學、全面的學生評價體系,現遵循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
,依據上級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它將是我校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學生評價的綱領性文件。
一、指導思想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2.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發揮評價的引導激勵作用和教育功能,通過對學生基礎素質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3.通過學生發展性評價科學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師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通過學生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知識能力和諧發展,并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二、評價原則
1.全面性原則
既要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評價,更要注重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糾正單純以文化課考試成績評價學生、選拔學生的錯誤做法。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
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每一學期的評價要注重學生一學期的表現和發展情況。
3.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原則:
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是一個非學業性的評價。如果只采用分數或等級等量化的東西來對它進行評價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只有根據它的過程性、發展性的特點,采用諸如成長記錄袋等方式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評價結果,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4.日常表現和標志性發展結合的原則
評價既要看到學生取得的標志性績效,又要注重學生在日常發展過程中的心理、道德、價值觀、學習態度和創新能力的養成。
5.以促價促發展的原則
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完善,評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了解過去,把握現在,重在未來,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的狀況。
6.誠信、公正、公開的原則
評價是為了促進發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基礎素質,因此評價要實事求是,要誠信公正,讓學生通過評價正確認識自己,樹立發展的目標和信忣。
三、評價體系
(一)評價內容:主要由綜合素質評價和考試成績兩個方面組成。其中綜合素質由公民道德與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實踐與創新、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五個部分組成;考試成績由學生學科課程過程性成績和學業水平監測成績兩部分組成。
綜合素質評價五個方面的評價標準為:
1.公民道德與素養
(1)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2)遵守學校紀律,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國家法律。
(3)關心集體,樂于助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
(4)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具有社會責任感。
(5)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6)誠實守信,舉止文明,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
2.學習態度與能力
(1)有學習的愿望和興趣。
(2)學習態度積極,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3)能運用各種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水平,養成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習慣。
(4)能夠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技能,獨立分析解決問題。
(5)具有初步的研究與創新能力。
3.實踐與創新
(1)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態度認真,效果顯著。
(2)探索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初步養成在實踐中發現、探究和創新的精神。
(3)敢于探索和嘗試新鮮事物,有創新思維的方法和意識。
(4)認真對待實驗課程,動手能力強。
4.運動與健康
(1)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體育活動,身體健康。
(3)樹立健康意識,培養健身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審美與表現
(1)能感受并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
(2)積極參加藝術活動,能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
(3)衣著整潔,舉止得體,語言美、行為美。
六、評價辦法
(一)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每學期進行一次,根據評價標準,學期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做出等級評價和寫實性評語,評價信息由班主任登錄在我校學生發展性評價記錄手冊上。
(二)綜合素質評價分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班主任評價和任課教師評價,分別從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價。
(三)除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做出等級評價外,班主任還要對學生一學期來的成長表現做出寫實性評價。寫實性評價應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地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以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
班主任還要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話等方式向家長介紹評價的內容和要求,并介紹學生的表現情況。請學生家長根據以上情況和對學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評價意見。
七、評價結果的運用
(一)等級評價是對學生綜合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和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起,在學期末反饋給家長。
(二)每學期的等級評價結果要作為評優評先、獎勵表彰的重要依據。學校在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推薦區級、市級三好學生時,要將學生的等級評價結果作為重要依據。
(三)可以根據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情況,評選各類個性發展突出的優秀學生,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感受激勵。
八、實施學生發展性評價的要求
(一)實施學生基礎素質發展性評價體現了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班主任、課任教師、學生、家長要充分認識實施發展性評價的意義,本著評價內容科學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和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原則,認真組織實施。
(二)學校成立以校長為主任,教導、政教、班主任、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為成員的學生發展性評價委員會。委員會要依據本方案,組織評價實施,監督評價過程,處理評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委員會下設由班主任牽頭,任課教師與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參與的評價小組。
(三)要把改革學生評價制度作為加強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利契機。教師和學生都要通過一定的形式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要將評價作為引導學生溫習過去、總結反思的教育過程,發揮評價對學生成長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要加強溝通、交流,及時反饋信息,逐步建立、完善科學誠信的評價機制,評測結果要及時予以公開公示。
7
篇2:某小學學生經典誦讀評價辦法
小學學生經典誦讀評價辦法(1)
指導思想:
為了規范我校校本課程的開展,培養學生誦讀經典國學的持久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讓學生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明理、踐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豐富學校內涵,促進學校發展,特制定經典誦讀評價辦法。
考評方法:
學校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各開展一次經典誦讀達標評級活動。學校組織考評小組,每學期初對學生進行檢查評定,學生根據自身的誦讀水平自愿申報參加等級評定。
學校以學生誦讀篇目單位的數量單位進行等級評定,每個統計單位為古詩一首,古文一段或古詩文名句一兩句。根據考級測試結果,由學校填寫《 學生經典誦讀達標證書》。凡獲得三級以上證書的同學,可以被評為校級經典誦讀特長生。
考評內容:
(一)、自編教材部分:
低年級段(一、二年級)
《 憫農》〈其一〉〈其二〉/李坤、《江雪》/柳宗元、《登鸛雀樓》/王之渙、《風》/李嶠、《鹿柴》/王維、《尋隱者不遇》/賈島、《絕句》/杜甫、《相思》/王維、《秋浦歌》/李白、《蟬》/虞世南、《游子吟》/孟郊、《竹里館》/王維、《絕句》/杜甫、《鳥鳴澗》/王維、《登幽州臺歌》/陳子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夜宿山寺》/李白、《雜詩》/王維、《弟子規》。
中年級段(三、四年級)
《秋夕》/杜牧、《早發白帝城》/李白、《詠風》/虞世南、《早梅》/齊己、《別董大》/高適、《滁州西澗》/韋應物、《春夜洛城聞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參、《暮江吟》/白居易、《過故人莊》/孟浩然、《楓橋夜泊》/張繼、《金縷衣》/無名氏、《江南春》/杜牧、諺語、《秋思》/張籍、《花非花》/白居易、《采蓮曲》/王昌齡、《送柴侍御》/王昌齡、《釣魚灣》/儲光羲、《烏衣巷》/劉禹錫、《桃花溪》/張旭、《菊花》/元稹、《泊秦淮》/杜牧、《山中留客》/張旭、《題詩后》/賈島、《題都城南莊》/崔護、《離騷》/陸龜蒙、《三字經》。
高年級段(五、六年級)
《渡荊門送別》/李白、《出塞》/王昌齡、《勸學》/孟郊、《淮上喜會梁川故人》/韋應物、《劍客》/賈島、《春望》/杜甫、《江南春絕句》/杜甫、《望月懷遠》/張九齡、《錢塘潮春行》/白居易、《樂游原》/李商隱、《如夢令》/李清照、《浣溪沙》/蘇軾、《阮郎歸》/向子湮、《己亥雜詩》/龔自珍、《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浩、《中華成語千句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相思》/王維、《黃鶴樓》/崔顥、《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山居秋瞑》/王維、《送友人》/李白、《清平樂》/辛棄疾、《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敕勒歌》/北朝民歌、《己亥雜詩》/龔自珍、《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古詩詞名句:蘊意深刻/事理哲理/友誼/學問成才/思鄉離情/愁恨悲歡/時令節日/愛國憂民/勵志、笠翁對韻/李漁(東、冬、江、支)
(二)、自己誦讀部分
評價標準:
低年級段:
一級:背誦累計達到5個統計單位;
二級:背誦累計達到10個統計單位;
三級:背誦累計達到30個統計單位,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基本意思;(同時授予“經典誦讀小學士”稱號)
四級:背誦累計達到40個統計單位,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基本意思;(同時授予“經典誦讀小碩士”稱號)
五級:背誦累計達到50個統計單位;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比較完整地表達基本內容和意義;(同時授予“經典誦讀小博士”稱號)
中高年級段:
一級:背誦累計達到20個統計單位;理解基本意思;
二級:背誦累計達到30個統計單位;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基本意思,;
三級:背誦累計達到50個統計單位,能夠較清楚的表達基本意思;(同時授予“經典誦讀小學士”稱號)
四級:背誦累計達到70個統計單位,能夠完整地理解古詩文的意思,能夠創作1首作品。(同時授予“經典誦讀小碩士”稱號)
五級:背誦累計達到90個統計單位,能用自己的方式靈活地表達詩文的意思,并且能自己創作不少于5首作品。(同時授予“經典誦讀小博士”稱號)
篇3:選平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選平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為全面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以下制度。
一、指導思想
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日常評價和學生的成長記錄為基礎,力求內容全面、客觀,程序科學、規范,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建立科學的小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教學預定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二、基本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評價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發展過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二)過程性原則。評價要關注學生成長歷程,把日常評價、成長記錄與學科模塊測試結合起來,把紙筆測試與平時作業、課堂表現、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實驗操作等結合起來,實現評價方式多樣化。
(三)激勵性原則。評價要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成績、表彰先進、樹立榜樣,使學生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從而使評價成為一種激勵學生不斷發展的動力。
(四)科學性原則。評價要遵循教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努力獲取學生的全面信息,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及特長發展,擴大評價的涵蓋面。
(五)互動性原則。評價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交流互動,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三、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
(一)評價內容
基礎性發展目標主要有: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
(1)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家鄉、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保護環境等),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主動維護民族團結,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行為習慣。
(2)學習能力:具有主動學習的愿望與興趣,能夠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技能,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研究與創新能力。
(3)交流與合作:能夠使用普通話主動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各項文體及社會實踐活動,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并學會尊重和理解對方。
(4)運動與健康:熱愛體育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審美與表現:擁有健康的審美世界,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積極參加各項藝術活動,能用適當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或有一項藝術特長。
(二)評價標準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主要指基礎性發展評價標準。
1、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方面的評定,凡符合基本標準者,可評為合格。凡有突出問題,不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基本標準,可暫不評定等級,但要將突出問題如實記載。
在關心集體、愛護國家和集體財產、保護環境、參加公益活動方面有突出表現并得到省、市、縣有關部門嘉獎的,將具體內容填寫在相應評價項目的“突出表現”欄中。
2、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的評定等級分A、B、C、D四級。凡符合標準并有突出表現,且有詳細、明確證據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經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確認,可評定為A;凡符合基本標準者,可評定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評定為D。凡評定為A等級的學生,必須有突出表現的有效記載,否則,視為無效。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在學習能力方面評定為A:學習主動、積極,各科成績一貫優秀;小創造、小發明經過專業評價機構認證或者在省、市組織的相關活動中獲獎;在市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論文、文學藝術作品;在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競賽活動中獲得等級獎等。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m.airporthotelslisboa.com在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方面評定為A:在校內外大型體育、文藝活動中有突出表現;身體素質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到優秀等級;省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相關部門組織被認可的體育比賽的前十名獲獎者,能堅持講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參加普通話演講、古詩文誦讀、硬筆書法比賽、音樂、美術等比賽獲三等獎以上(含集體項目);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體育比賽的前六名獲獎者和各項音樂、美術等比賽中獲二等獎以上獲得者(含集體項目)。
四、評價的方法
1、采用“四級制”評價方法。測評時由學生本人評、互評、教師評分別對照評價標準,按“四級制”(思想品德、公民素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按表現給出相應分數,等第采用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確定等級。
2、采用記實評價測評方法。愛好特長、競賽獲獎、評優情況等項,要依據記載的實際情況評定。
五、評價步驟
1、自評。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按照相關的評價要素,依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給自己一個評分,并做出等級評價。
2、互評、師評。同學及教師
依據學生的學習生活表現,給同學一個相應分數,并做出等級評價。
3、由教師匯總三方面的評價結果,為每個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向學生和家長反饋。
六、學生素質評定的組織實施
1、要充分認識學生個體綜合素質評語評價目的,聯系到教育觀念轉變、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要向社會廣泛宣傳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意義,引導社會、家長支持評價工作。
2、在評價過程中強調質性評價,全面、深入、真實的再現學生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強調參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增進了解和理解,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強調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生的“未來”,重在發展。
3、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每學期開展一次。評價要重視自我評價和形成性自評為主;參加評價人員一是班主任、科任教師;二是同學、家長。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定辦法采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力求使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得到主動協調全面發展。學生的評價結果記載入《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反饋給家長。
4、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由學生處指導班主任實施,并對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做總的分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