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新農村典型經驗材料
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促進新村經濟發展
新和堡村位于縣城南3公里處,錯落有致的磚瓦房,整齊寬闊的水泥路,現代化的廣場,描繪出一幅新農村景象。這就是陽高縣委、縣政府**年實施移民搬遷成立的行政村,共安置8鄉鎮27村1200口人。
陽高縣委、縣政府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統領“三農”工作全局,圍繞打造一流的生態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按照“政府引導、部門配合”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強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和堡移民新村在建設上始終堅持一手抓規劃,一手抓新農村建設,把村里基礎設施建設做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投資370萬元,硬化街內道路12公里,建公共廁所一處,村委會1處,門市46間,廣場2處,新打機井1眼,配套井房1間,鋪設自來水管道10公里,安裝160kva變臺一座,架設高低線路6.5公里。
在移民新村建成之后,及時成立了村“兩委”班子,以黨員為標桿,圍繞高效產業,從種、養、勞務輸出三方面發展新村的后續產業,保證移民“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
從20**年以來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全體村民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短短的一年內已建豬圈240個,發展種豬500頭,育肥豬**頭,建竹竿拱型大棚350棟,發展萬壽菊300畝,勞務輸出300人,2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540元。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縣委、縣政府對移民的支持,離不開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離不開黨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主要做法如下:
一、組建強硬的新村“兩委”班子
新村的發展離不開強硬的“兩委”班子,村“兩委”班子是黨在農村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和執行者,是黨聯系基層群眾的紐帶。新村“兩委”班子是由搬遷戶中品行好、有能力、有文化、有創新、有干勁、有經驗的勞動能手、科技明白人組建起來的,同時班子主要領導都是多年來在舊村工作,具備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具備很強的處理農村復雜問題能力,具備濃厚的群眾基礎。組建的新“兩委”班子有堅強的素質和戰斗力。
二、加強新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
按照高標準“兩委”班子的要求,全面加強自身建設,通過成立組織、完善制度、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組建了一支公正、廉潔、務實,團結、奮進、群眾信賴的“兩委”班子。在具體工作中,“兩委”班子成員全面踐行“****”重要思想,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堅決同鎮黨委保持一致,妥善處理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穩定;二做解放思路的“引路人”,帶頭樹立市場觀念、科技人才觀念、開拓創新觀念和實干苦干觀念,引導農民更新觀念,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三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通過深入開展“黨員三結合”、“黨員一對一聯系進步分子”、“雙培富民”工程,帶領農民闖市場、爭當排頭兵,為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四做富民興村的帶頭人,樹立與時俱進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篇2:農村小學教學管理經驗交流發言
質量立校
榮譽興校
以樸實的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逐步提升
尊敬的各位領導、在座的各位同仁:
非常感謝教育科、研培中心的各位領導給予我們**小學在這里發言的機會,說真的,站在這里,我的內心是誠惶誠恐,因為回顧這幾年**小學的教學成績,可以說是時起時伏,不是非常穩定,所以,在這里,我僅就**小學日常工作中的一些作法向各位領導、各位同仁作一匯報,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證。
我匯報的題目是《質量立校
榮譽興?!詷銓嵉墓芾泶龠M教學質量的逐步提升》。
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本,更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內容。沒有質量,就沒有孩子們的個性發展,也就沒有社會和家庭的高度認可。因此,圍繞“強師固本,質量立校,育人為本,榮譽興?!钡墓ぷ骼砟?,我校依據學校的自身實際情況,堅持“一個核心,三個抓實”,以樸實的管理,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逐步提升。
一、統一認識,以教學工作為核心
面對學校教學質量不夠穩定這一現狀,學校以教學工作為核心,高舉教學質量大旗,明確提升教學質量為我校當前最大的任務和挑戰,努力把全校師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學工作中來。
工作中,學校的教學工作由校長負總責,行政班子成員落實于各科日常監督與管理中,行政間既做到分工明確,也做到相互協作,互補前進。每學期開學初,行政例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總結上學期我校質量情況的基礎上,尋找差距、反思不足。每學期第一次全體教職工大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全校各年級各班上學期教學質量進行分析,激發全校師生的工作熱情、群策群力、以飽滿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并落實到日常教學管理、校本教研工作中。
二、落實管理,以“三個抓實”為工作具體內容
日常管理工作是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工作舉措,沒有扎實的日常管理,就沒有有序、有效的教學,為此,我校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抓實:
1、實實在在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平臺。
在日常工作中,面對活在當下這一工作實際,學校積極謀劃,組織教師積極參與教育集團內的各項交流,比如電子白板培訓,集團賽課等,同時,積極與教研培中心協調,做好“名師送教”活動,近年來,先后邀請***、***、***等名師到校進行專題講座,對老師們的教學工作進行指導。同時選派老師名師工作室學習,通過學習,促進了他們的業務素質提升,培養了我校的業務骨干。此外,還積極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區內外的各級培訓工作,為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搭橋鋪路”。
2、扎扎實實做好校本研修工作
學校在日常工作中,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重視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確定每周二為語文集體教研時間,每周三為數學教研時間,細化考研過程的管理工作,分管行政各級參與每一次過教研活動,確保教研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強調各教研組,結合各組實際,做到“五個一”,即:組織好一節符合教學實際的研討課,做好一次針對實際問題的專題發言,落實一次學生知識競賽或質量抽測,作好一次期末教學質量分析,完成一篇有一定質量的經驗論文。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轉變,樹立質量意識,找準自身問題所在,努力提升教師業務素質。
3、抓牢抓實教學常規管理
我校從學校實際出發,堅持常規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教學常規管理為主線,較好地完成了學校各項常規管理工作任務。
工作中,推行行政值周責任制。行政輪流值周,當值行政負責對學校校園環境,教學課堂教學情況等進行巡視,確保
開齊、開足各科課程。
工作中,堅持教學常規督查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原則。確立每月第一周為教學常規督查周,由教務處牽頭,對教師備課、聽課、作業批改情況等督查,重點查閱教師上課后的反思,聽課后的建議等。
工作中,確立每周二為“行政聽課日”。每周二的聽課日,學校行政對教師的授課情況作詳細記錄;課后,對教師的教學態度、備課情況、教學組織、教法運用和課堂效率等進行了中肯的評價,推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生本課堂”理念的落實。
以上,僅是我們**小學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點滴做法,與兄弟學校相比,其實也沒有突出的地方。
回顧近年來的教學工作,我們不難發現,我校教學成績起伏不定,通過認真分析,尋找原因,我們發現,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
1、師資隊伍不穩定,導致教師配備不夠均衡。
由于**小學位屬于新都區邊遠農村學校,導致師資隊伍極不穩定部分學科出現斷層甚至沒有,以致于學校年級師資配備中,部分年級偏弱,不能形成整體推進的態勢。
2、科研力量薄弱,不能有效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
近幾年來,雖然**小學先后申請了幾個區級科研課題,但是由于師資隊伍嚴重不足,導致科研力量不足,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學校年青教師成長較為緩慢。
雖然**小學的工作面臨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但是,我們相信,有局領導們的關心,有教育科、研培中心的指導,有兄弟學校的幫助,**小學一定會披荊斬棘,進一步穩定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我們在教育均衡發展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謝謝!
篇3:交通局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經驗材料
交通局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經驗材料
20**年,我區農村公路建設按照全市交通工作會議精神,狠抓落實,一方面加大建設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通村油路建設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區共有14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247個行政村,21個居民委員會,全區人口總數為53.9萬人,農村公路總里程1154.3公里,其中縣級公路232.7公里,鄉村公路921.6公里?!笆晃濉逼陂g,共建成通鄉油路232.7公里,通村油路216.9公里,總投資3.6億元。通油路里程占公路總里程的39%,已通油路行政村130個,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53%,還有704.7公里村級公路未通油路,力爭“十二五”末完成。我們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導、多元投資;全民參與;建管養運安全面發展”。
一、政府主導,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松山區屬于自治區級貧困縣,公路交通基礎弱、底子薄、起點低,經濟結構單一,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大部分鄉村都屬于貧困山區,東西部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但農民群眾修路意愿強烈,“十一五”期間,松山區政府緊緊抓住國家、自治區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機遇。以“五個強化”全面帶動農村公路建設。
(一)科學謀劃,強化統籌
區委、區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置于經濟發展的大局來統籌考慮,堅持做到“三結合”:一是與綜合交通規劃相結合。把農村公路作為整個綜合交通網絡的延伸和完善。二是與城鄉統籌發展相結合。農村公路圍繞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建設與發展“雙促進”目標。三是與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堅持公路規劃促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促農村經濟的原則。制定了科學的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規劃。
(二)政策配套,強化支撐
松山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與養護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把“公路富區”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確定為十件惠民工程之一。為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加強資金籌集工作,松山區政府承諾除了國家補貼資金外,其余資金全部由公路項目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及行政村負責解決,并協調解決建設中有關征地、青苗、拆遷補償及無償提供料場等問題。
(三)健全機構,強化領導
為了確保農村公路建設的順利實施,松山區政府成立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由區委、人大、政協的分管領導和交通局長任副組長,成員由各相關單位和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公室在交通局,辦公室主任由交通局長兼任,全面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同時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區政府的主要領導還親自帶領小組成員到實地考察,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具體責任。真正做到了機構、人員、職責、經費“四落實”。
(四)多方籌資,強化投入
在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集上,我們是按照交通規劃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以最少的錢,修最好的路。采取國家投、財政補、政策扶、社會捐、銀行貸、群眾出“六個一點”的方式,引導各類資金多元投入,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20**年由松山區財政局擔保,松山區公路管理段從農發行貸款1.2億元,全部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地方自籌資金。保證了我區農村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完成了“十一五”通鄉油路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