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長征精神學習心得
長征精神學習心得
光陰荏苒,一晃距離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已經80年了。長征精神作為一種無產階級精神也已經被傳頌了幾十年,這里有必要提一下長征精神的具體內涵:“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边@其中的每一條都是被萬千勇士用自身的行動在兩萬五千里長征中詮釋了的,現在,我們從教科書、電影和紀錄片中了解到當時的情況時,無不佩服前輩們珍貴的品質。
長征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每一條都是整個民族需要的且必不可少的。當今時代,我們似乎不經常從自身和周圍人的身上體會這種情懷,但是我相信其實這些精神已經不自覺地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骨子里。舉個例子,每一次天災面前,我們看到的都是中國人的團結,我們眾志成城,我們團結互助,我們在困難面前堅忍不拔。每一次,我都會被這種感情和精神所感動,我們很慶幸在兩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前輩們用自身給我們創造了這么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80年前,我們可以想象,一條巨龍一般的隊伍橫跨11省,歷經千難萬險之后勝利會師。在這兩萬五千里的路途中,在冰天雪地里,風似刀般割在英雄們的臉上,但他們卻宛如一條巨龍,蠕動著、蜿蜒著它龐大的身軀,穿越著那二萬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長征中的艱險是我們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們頑強不屈,抵御自然災害,長途漫漫和糧食短缺問題。前輩們穿著草鞋在雪地、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能支持他們走向勝利的我認為那肯定是信念,他們心中永遠存著一個信念:無產階級一定會奪得最終的勝利,一定會成為國家的主人。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我覺得當代中國人缺乏信念,缺乏那種革命年代的熱情。
此時,我想起來了XX的七律《長征》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仡欓L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边@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我們當代中國人應該時刻不忘長征精神,時刻牢記長征精神,有充足的信念相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篇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心得體會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
年征文
長征,它將一個鋼鐵般 的意志、一股奪取勝利 的勇氣和一股巨人般 的力量存留進了人類史冊。堅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撓地求索,無所畏懼 的前進,向著理想勇敢奮斗,沒有哪一個詞能夠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感動崇高 的精神和象征意義。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征文900字,歡迎參考!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征文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余里 的艱苦跋涉,歷時一年 的風風雨雨,沖破國民黨軍隊 的重重封鎖,終于勝利到達陜北?;仡櫬鞒?,展望紅色前景,*主席欣然揮毫《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边@是勝利 的人們 的歡呼,是自豪者 的歌唱!長征,偉大 的長征,舉世矚目 的長征,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的
人民軍隊創造 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 的奇跡?!伴L征是歷史記錄上 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遍L征以世界所罕見 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 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的象征。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既要回顧昨天 的歷史,更要展望明天 的藍圖。我們要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回顧昨天,我們為中國工農紅軍而驕傲:368個日日夜夜,種種難以想象 的艱難困苦;自然界 的凄風苦雨無時不在折磨著紅軍戰士,地方軍閥、國民黨*派 的圍追堵截,無時不在考驗著紅軍戰士 的堅強斗志。然而,偉大 的紅軍戰士勝利了!瞧!那冰冷 的空蕩蕩 的十三根鐵索,他們“飛”過去了;瞧!那高聳入云 的大雪山,他們翻過去了;瞧!那杳無人煙 的草地,他們?f過去了。翻越了18座崇山峻嶺,渡過了24條湍急 的河流,穿越了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大大小小 的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部隊 的包圍,挺進和順利通過了6個不同 的少數民族地區。這支由年輕人組成 的紅色大軍,面對著上百萬武裝精良 的敵軍,攜帶著數量龐大 的輜重,在一個地球上最為險峻 的地帶迂回穿插,最終征服了行程中 的艱難險阻,戰勝了征途上 的悍匪強敵,揮師北上,會師延安。這偉大 的勝利,怎不讓今天 的人們發出長久地神奇 的感嘆?
是呀,敵人 的圍剿算什么?湍急 的金沙江、奔騰咆哮
篇三:長征勝利80周年心得體會
長征勝利80周年心得體會
二萬五千里在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都是一段不短的距離,可以想象紅軍當時克服了多么大的困難走完了那一段路。翻雪山過草地,說起來是多么的輕松,甚至就像一句流傳的俗語那么順口,但是只要一想象,那雪山上嵌入白雪中醒目的尸骸,草地上虛弱的隊伍,還有那顆金色的魚鉤以及老班長堅定的目光便歷歷在目,這時才忽然發現,翻雪山過草地沒有那么簡單,甚至想一想都覺得沉重得似一座大山,壓迫著胸口喘不過氣來。我們雖沒有親身經歷,卻可以想見那是一場怎樣的磨難,以及是怎樣堅定的信念支持著革命先烈們走出了絕望,在中國的土地上走出一條希望的路線來。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紅軍長征勝利已經過去了八十年,在時過境遷的今天,長征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不會因為世事的變遷而失去其價值。我們黨也正是用長征精神在走“今天的長征之路”,所以我們才能在開國之初那么落后的經濟條件下研究出原子彈,發射第一顆衛星;才能在金融危機之中逆流前進,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些讓我們自豪的成績都是長征精神的印證,是長征精神不斷發揚和傳承的結果。時間會不斷的流逝,但是長征精神卻永遠的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之上。我們感懷時間的流逝,卻從未因此而淡忘那勝利的一刻,長征精神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我們的心里愈加清晰,在歷史的長河中吐出更加耀眼的光輝,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流淌成堅定的信仰。
誰曾經能想到,那漫長的兩年,那感天動地的兩年,那流下不知多少紅軍血淚的兩年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一次精神的飛躍,他們用雙腳丈量了神州大地,用最堅定的信念征服了腳下的那一片土地。長征雖然結束了,但是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我們黨的腳步卻從未停止過,長征之路在腳下,只要不停止自己的腳步,便沒有絕路,也才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篇2:長征勝利周大會講話精神心得體會:發揚長征精神需固其根本
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講話精神心得體會:發揚長征精神需固其根本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長征路上的苦難、曲折、死亡,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
——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話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石頭會被打碎卻始終堅固,朱砂能被研磨卻不改朱紅。長征路上困難重重,艱苦奮斗指引了紅軍戰士們牢記職責,不言放棄;勇于戰斗時刻督促著他們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奉為人生信條,憑借著超強毅力戰士們才奪得了最后勝利!歷史證明,長征精神在中國革命道路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在新時代下,解決如何發揚長征精神,不忘革命之本的問題尤為重要。
繼承革命傳統,“關鍵少數”要發揮帶頭作用。只有抓好“關鍵少數”才能帶動“絕大多數”,為更好地發揚長征精神,各級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都需要從自身做起,樹立起典型、榜樣以發揮示范性作用。我國正處于“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挑戰大、任務多、難度高,要攻堅克難,有所收獲把握好長征精神內涵十分關鍵。廣大黨員干部努力做到以務實工作為己任,以艱苦奮斗為原則才能更好地引導人民群眾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長征精神。
眾志成城,人民群眾需踐行“長征精神”。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途漫漫,人民的支持是長征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得民心可以漲士氣,得民助方能穩天下。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除了享有必要的權利,廣大群眾也需要肩負好責任為我國發展注入一份力量。“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不論身處什么位置,只有用好“長征精神”,以“敢吃苦、不怕苦”的嚴苛要求對自身加以鞭策才可以促進自身進步,進而為國家走向富強打好堅實基礎。
與時俱進,“長征精神”應有時代內涵。世界格局不斷變化、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記歷史使命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要在新時代下有所突破不僅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國力日漸強大,女排精神、航天精神、馬蘭精神等逐步成為推動我國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中所體現出的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樂觀主義等很好地繼承了“長征精神”的內核,是對其的延續和發展。實踐證明,唯有與時俱進“長征精神”才可以永不褪色,永放光彩。
不忘歷史,以宣傳教育弘揚“長征精神”。天氣惡劣、食不果腹考驗的是紅軍長征的決心,享樂主義、形式主義檢驗的則是廣大民眾的精神品質。受一定主客觀因素影響,黨員干部在各項工作中易出現重形式、輕時效等失誤,政策實施不全面、工作效果不明顯、對中央文件領悟不到位等問題切實存在;同樣,部分民眾在生活中也缺乏正確精神作為指導,對工作避重就輕,對利益趨之若鶩,因而從小處著手樹立艱苦奮斗的社會風氣,弘揚“長征精神”就顯得勢在必行。廣泛開展系列活動、緊抓中小學思想教育、加大網絡媒體宣傳力度等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普及“長征精神”,提升思想覺悟,讓不畏艱難、勇于戰斗的品格融入到全民學習當中去。
發揚“長征精神”需固其根本,它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能不能用好這個寶貝決定著中華民族是否能以開拓進取、克難攻堅的毅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用絕佳狀態迎接接下來的挑戰。當代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肩上的擔子更重、面對的誘惑更多、眼前的問題更難,以“長征精神”激勵自身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保障,接好“兩個百年”計劃的接力棒。
篇3:觀看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心得體會范本三篇
觀看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心得體會范本篇1
1934年10月17日,江西于都河畔,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七百多座縣城,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逝,眨眼間就已迎來了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紀念。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堪為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史詩。紅軍將士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們在決勝“十三五”征程中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并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xxx就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
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彼時“革命理想高于天”是紅軍中流行的口號,“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是紅軍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厚植理想信念,盡管身后有飛機大炮追著,還要空著肚子、光著腳走過沒有路的“路”,但紅軍將士依然精神抖擻,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紅軍長征偉大壯舉告訴我們: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和特質,也是革命事業的力量源泉。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也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繼承和發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走好我們新一代人的長征路。更現實點來說,當前我們正面臨著多方面挑戰和考驗,必須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全體黨員自覺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
崢嶸歲月,如歌情懷。xxx明確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有了這樣的精神,就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就必須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共筑民族復興“中國夢”。
觀看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心得體會范本篇2
小的時候,就聽媽媽說:“長征時,你的外曾祖父在XX的領導下打過好多勝仗哩!”漸漸地,長征在我幼小的心靈扎下了根。上學后,我對關于紅軍長征的故事愈加偏愛,紅軍將士至死不渝的信念,使我在心里立下要當一名軍人的志向。
1927年,蔣介石粗暴地摒棄了蘇聯理念并趕走了蘇聯顧問,宣告了國民黨*的開始。仍然信仰共產主義的中國人用了四年時間才在中國東南成立了官方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他們的領袖是主席*和戰地司令朱德,眾多軍官聚集在他們周圍。這些人不像中國的軍閥那樣,他們不接受賄賂。蔣介石用了近四年時間才將他們驅逐。
1934年,他們從包圍中突圍,以一次偉大的長途行軍轉移向中國西北。在這次偉大的長跋涉中,這支10萬人的共產黨軍隊積極地同蔣介石的軍隊作戰。最終共產黨的軍隊到達西北,隨后,他們在這片擁有2000萬人口的地區里迅速擴大著共產主義的影響。
在漫長的長征途中,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紅軍創造出了軍事史上的奇跡:平均日行軍74華里;幾乎每天都會有一場戰斗;平均走365華里才休整一次……總數超過20萬人的紅軍結束長征時,只剩下區區幾萬人。所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工農紅軍創造的這一“震驚世界的行軍”,和橫穿中國北部的長城一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曾祖父曾說:“一些紅軍戰士把家人也帶在身邊,這些戰士就像公元初期英國游牧民族或是美國墾荒者一樣生活,他們靠在槍上睡覺,輪流上戰場,并在行軍途中繁衍生息。”我認為,紅軍戰士之所以能夠堅持過來,是他們認為吃這種苦是值得的,是為了讓所有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著共產黨,為人民打天下,一定會勝利。沒有這種信念,他們是不可能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
“長征是革命戰爭史上偉大的史詩,而且不僅于此。”美國著名女記者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一書中寫道:長征已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而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如此評價長征:“兩萬五千里征程所展示的意志和力量,已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路標。”
長征的艱苦卓絕是一座穿越時空的精神豐碑,激勵全人類為理想和信仰克服困難、不斷前進,是人類精神價值的極限。作為長征精神的傳人,我們要牢牢記住長征精神,學做長征之人。
觀看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心得體會范本篇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在我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就教我讀過XX的這首《長征》詩,可是我一點都不明白詩里面所蘊含的意義,直到有一次我把自己不愛吃的蘋果扔進垃圾桶,被爸爸發現了,他很生氣地對我說:“你一點都不知道珍惜糧食,這個蘋果在長征的時候是多少人做夢都想吃的東西,紅軍長征的時候吃的是什么?樹皮、草根、鞋帶!”,當時的我不明白爸爸為什么對我這么兇,但是長征這個詞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后來我讀了小學,認識了很多字,可以把長征這首詩完完整整的默寫下來,背起來也很流暢,爸爸還專門找了電影《長征》和《飛奪瀘定橋》給我看,我對長征終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934年10月,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紅軍叔叔從江西瑞金出發,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并于1936年10月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兩年的時間里,紅軍叔叔經過了14個省份,經歷的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不僅要爬雪山、過草地,更有饑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的困難,起初是吃野菜、樹根過日子,最后把牛皮帶、槍帶、鞋帶都煮了吃了。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叔叔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靠著英勇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沖破了敵人一道道的封鎖,越過了一道道的艱難險阻,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現在我讀了初中,對長征的意義理解的更加深刻,屈指一算,距離長征勝利已經過去了快80年。8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是現在的我們,籠中鳥、室中花,家里的太子與公主,沒有吃過一點苦,也經受不了挫折和委屈,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畏縮和逃避。前段時間南京某中學不是有個初三的男孩跳樓自殺了嗎?多么悲哀的事情,他承受不了的是老師的批評,還是父親的指責呢?由此看來,紅軍叔叔長征時面對挫折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所缺少的嗎?
我們的富足生活不知道是多少血肉生命換來的,今天,我們不需要再去飛奪瀘定橋,也不需要再去四渡赤水河,但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長征精神是不能丟的,要讓它永駐于心、發揚光大。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作為一名團員,就是要經??葱┻@樣的書籍、這樣的紀錄片、這樣的電影,讓這樣的思想烙印在我們的心上,而不是讓膽小、懦弱、任性、自私、貪婪、冷漠磨滅了那個叫“意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