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中總結出來的管理“小定律”,常常讓人覺得有趣而驚訝,那是因為這些事情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你甚至有可能剛犯過這些錯誤!以下10條定律,管理者一定要留意!
人是一種感性動物,總會不由自主地犯一些從理性角度來講很愚蠢的錯誤。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就是能夠不斷的告誡自己,避免自己感情用事,陷入到管理陷阱之中。
1、光環效應
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而在管理中,管理者很容易因為一個人的某項突出優點而對其缺點無意的忽視。
2、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想要讓員工努力工作,首先要讓他們認同你的工作,如果只是簡單的執行,效率會很低。
3、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團隊中的老鼠屎不管多么優秀,都會壞了一鍋粥,要及時清除。
4、格雷欣法則
400多年前,英國經濟學家格雷欣發現了一有趣現象,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貨幣,即良幣,必然退出流通——它們被收藏、熔化或被輸出國外;實際價值較低的貨幣,即劣幣,則充斥市場。人們稱之為格雷欣法則,亦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規律。一般人才對優秀人才的驅逐,也值得管理者警惕。
5、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后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管理者對于員工的提拔,要考慮到員工能否勝任,而不是過去他表現是否良好。
6、肥皂水效應
美國第30任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應:將批評夾在贊美中。將對他人的批評夾裹在前后肯定的話語之中,減少批評的負面效應,使被批評者愉快地接受對自己的批評。以贊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評,以看似間接的方式達到直接的目的。只會罵人的管理者從來都不是好的管理者。
7、踢貓效應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壞情緒的傳導,這在公司管理中非常常見。作為管理者,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8、懶螞蟻效應
科學家對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而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但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并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在管理中,切忌管理者事無巨細全部插手,要給予員工一定的自由度,或許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9、手表定律
手表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只表時,卻無法確定。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管理者自身的管理需要明確方向,前后矛盾只會使員工陷入迷茫。
10、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都將可能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1%的錯誤會導致100%的失敗。管理者要善于發現、及時改正錯誤,避免更大的損失。
篇2:企業管理19大黃金定律
企業管理的19大黃金定律
1、素養
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進退有度,才不至進退維谷;寵辱皆忘,方可以寵辱不驚。
盧維斯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h.盧維斯。
點評: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將別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于上乘,只看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于其處世行事。
提出者:法國社會心理學家h.m.托利得。
點評:思可相反,得須相成。
2、統御
刺猬理論:刺猬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點評:保持親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鰷魚效應: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這條首領鰷魚腦后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后,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
提出者: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
點評:
1、下屬的悲劇總是領導一手造成的。
2、下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他們跟著一位最差勁的領導。
雷鮑夫法則:在你著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時要牢記我們語言中:
1、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2、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6、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您!
7、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咱們。
8、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雷鮑夫。
點評:記住經常使用,它會讓你事半功倍。
洛伯定理:對于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r.洛伯。
點評:如果只想讓下屬聽你的,那么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了。
3、溝通
斯坦納定理:在哪里說得愈少,在那里聽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s.t.斯坦納。
點評:只有很好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說出自己的。
費斯諾定理:人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
提出者:英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兼總經理l.費斯諾。
點評:說得過多了,說的就會成為做的障礙。
牢騷效應: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
1、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
2、牢騷雖不總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總是正確的。
避雷針效應:在高大建筑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云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筑物等避免雷擊。
點評:善疏則通,能導必安。
4、協調
氨基酸組合效應:組成人體蛋白的8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7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點評:當缺一不可時,一就是一切。
米格-25效應:前蘇聯研制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
點評:所謂最佳整體,乃是個體的最佳組合。
磨合效應:新組裝的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
點評:要想達到完整的契合,須雙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
5、指導
波特定理: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余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于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提出者: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
點評:總盯著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
藍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可敬不可親,終難敬;有權沒有威,常失權。
吉爾伯特法則: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
提出者:英國人力培訓專家b.吉爾伯特
點評:真正危險的事,是沒人跟你談危險。
權威暗示效應:一化學家稱,他將測驗一瓶臭氣的傳播速度,他打開瓶蓋15秒后,前排學生即舉手,稱自己聞到臭氣,而后排的人則陸續舉手,紛紛稱自己也已聞到,其實瓶中什么也沒有。
點評:迷信則輕信,盲目必盲從。
6、組織
奧尼爾定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國前眾議院院長奧尼爾
點評:只有能切身體會到的,群眾才認為那是真實的。
定位效應:社會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試驗:在召**議時先讓人們自由選擇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進入室內入座,如此五至六次,發現大多數人都選擇他們第一次坐過的位子。
點評:凡是自己認定的,人們大都不想輕易改變它。
艾奇布恩定理:如果你遇見員工而不認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點。
提出者:英國史蒂芬。約瑟劇院導演亞倫。艾奇布恩點評:攤子一旦鋪得過大,你就很難把它照顧周全。
7、培養
吉格勒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鍛煉。
提出者:美國培訓專家吉格·吉格勒
點評:水無積無遼闊,人不養不成才。
犬獒效應:當年幼的藏犬
長出牙齒并能撕咬時,主人就把它們放到一個沒有食物和水的封閉環境里讓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著的犬,這只犬稱為獒。據說十只犬才能產生一只獒。
點評:困境是造就強者的學校。
8、選拔
近因效應: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對人的認知有強烈的影響。
提出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點評:結果往往會被視為過程的總結。
酒井法則:在招工時用盡渾身解數,使出各種方法,不如使自身成為一個好公司,這樣人才自然而然會匯集而來。
提出者:日本企業管理顧問酒井正敬。
點評: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美即好效應:對一個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們很容易誤認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錯。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
點評:印象一旦以情緒為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
9、任用
奧格爾維法則: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雇用比我們自己都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國奧格爾維。馬瑟公司總裁奧格爾維。
點評: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們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皮爾??ǖざɡ?用人方面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提出者:法國著名企業家皮爾·卡丹。
點評:組合失當,常失整體優勢,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10、激勵
馬蠅效應: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點評:有正確的刺激,才會有正確的反應。
倒u形假說:當一個人處于輕度興奮時,能把工作做得最好。當一個人一點兒興奮都沒有時,也就沒有做好工作的動力了;相應地,當一個人處于極度興奮時,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能會使他完不成本該完成的工作。世界網壇名將貝克爾之所以被稱為常勝將軍,其秘訣之一即是在比賽中自始至終防止過度興奮,而保持半興奮狀態。所以有人也將倒u形假說稱為“貝克爾境界”。
提出者: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
點評:
1、激情過熱,激情就會把理智燒光。
2、熱情中的冷靜讓人清醒,冷靜中的熱情使人執著。
11、調研
特伯論斷:在數字中找不到安全。
提出者:美國經濟學家w.s.特伯。
點評:數字是死的,情況是活的。
摩斯科定理:你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r.摩斯科。
點評:刨根得根,問底知底。
12、預測
羅杰斯論斷:成功的公司不會等待外界的影響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是始終向前看。
提出者:美國IBM公司前總裁p.羅杰斯。
點評:只想隨波逐流,難有理想彼岸。
薩蓋定律:戴一塊手表的人知道準確的時間,戴兩塊手表的人便不敢確定幾點了。
提出者:英國心理學家p.薩蓋。
點評:若選錯誤參照,必無正確比較。
隧道視野效應: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狹窄的視野。
點評:
1、不拓心路,難開視野。
2、視野不寬,腳下的路也會愈走愈窄。
13、目標
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資的地方去投資,你是不會發財的。
提出者:美國股神巴菲特。
點評:
1、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2、特色不特,優勢無優。
古特雷定理:每一處出口都是另一處的入口。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w.古特雷。
點評:上一個目標是下一個目標的基礎,下一個目標是上一個目標的延續。
14、計劃
列文定理:那些猶豫著遲遲不能作出計劃的人,通常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
提出者:法國管理學家p.列文。
點評:如果沒有能力去籌劃,就只有時間去后悔了。
弗洛斯特法則:在筑墻之前應該知道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進來。
提出者:美國思想家w.p.弗洛斯特。
點評:開始就明確了界限,最終就不會作出超越界限的事來。
15、參謀
波克定理:只有在爭辯中,才可能誕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決定。
提出者:美國莊臣公司總經理詹姆士·波克。
點評:無磨擦便無磨合,有爭論才有高論。
韋奇定理:即使你已有了主見,但如果有十個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遙提出者: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
點評:
1、未聽之時不應有成見,既聽之后不可無主見。
2、不怕開始眾說紛紜,只怕最后莫衷一是。
16、決策
??颂m定律:沒有必要作出決定時,就有必要不作決定。
提出者:法國管理學家d.l.??颂m。
點評:當不知如何行動時,最好的行動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動。
王安論斷: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遇。
提出者:美籍華裔企業家王安博士。
點評:寡斷能使好事由好變壞,果斷可將危機轉危為安。
17、執行
格瑞斯特定理:杰出的策略必須加上杰出的執行才能奏效。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h.格瑞斯特。
點評:好事干實更好,實事辦好愈實。
吉德林法則: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
提出者: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
點評:雜亂無章的思維,不可能產生有條有理的行動。
18、信息
沃爾森法則: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
點評: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于你能知道多少。
塔馬拉效應:塔馬拉是捷克雷達專家弗。佩赫發明的一種雷達,它與其他雷達的最大不同是不發射信號而只接收信號,故不會被敵方反雷達裝置發現。
點評: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無以藏。
19、監督
小池定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東西不放。
提出者:日本管理學家小池敬。
點評: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為是不喜批評。
赫勒法則: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有人檢查的時候會加倍努力。
提出者:英國管理學家h.赫勒。
點評: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況下,監督才會成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