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教你如何看透一個人或事
教你如何看透一個人或事
看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要看他的公共廁所。
看一個女人是否自信,看她卸妝以后
看一個男人是否自信,看他分手以后
看一個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襪子。
看一個女人是否養尊處優,要看她的手。
看一個人的氣血,要看他的頭發。
看一個人的心術,要看他的眼神。
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
看一個人的底牌.要看他身邊的好友。
看一個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寫得怎樣。
看一個人是否快樂,不要看笑容,要看清晨夢醒時的一剎那表情。
看一個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及被人出賣。
看兩個人的關系,要看發生意外時,另一方的緊張程度。
篇二:教你如何看透一個人
教你如何看透一個人
1 ,看一個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襪子。
2、看一個女人是否養尊處優,要看她的手。
3、看一個人的氣血,要看他的頭發。
4、看一個人的心術,要看他的眼神。
5、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
6、看一個人的底牌,要看他身邊的好友。
7、看一個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寫得怎樣。
8、看一個人是否快樂,不要看笑容,要看清晨夢醒時的一剎表情。
9、看一個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及被人出賣。
10、看兩個人的關系,要看發生意外時,另一方的緊張程度。
11、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你,那要看他是不是在開心的時候想到你,而不是悲傷的時候。
12、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你的知己,那要看他是否和你心有靈犀,而不是要你什么都告訴他。
13、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你真正的朋友,那要看他在你危難的時候,會不會為你兩肋插刀,而不是天天和你一起吃吃喝喝。
14、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有愛心,那要看他是否喜歡小動物。
15、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有修養,那要看他在公交車上會不會為老人,兒童讓座位。
16、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有素質,那要看他是不是愛貪小便宜。
17、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有心胸,那要看他是否在背后壞別人。
18、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在說謊,那你要看他在說話時的眼神,眼神告訴你一切。
19、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在乎你,那你要看他是否記住你曾經說過的話。
20、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牽掛你,那要看他在天涼的時候是否想到提醒你加衣.
21.如果你想知道你在那個人心中的分量如何,那要看他是否記往你的生日或紀念日.
22.如果想知道一個男人是否講究,那要看他的頭發是否清潔,理順.
23.如果你想知道一個男人是否值得你去愛,那要看他是否有愛心,責任心,而不是有沒有地位和金錢.
24.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女人是否值得你去愛,那要看她的內在,而不是外表,要看她是不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篇2:連鎖藥房微信公共平臺管理規范
連鎖藥房微信公共平臺管理規范
一、發展工作規范
1、要求所有總部人員和門店店長(含加盟店投資者和店長,以下均同)必須有個人微信,建議都以門店名稱或冠予“****大藥房”名稱來進行,如****大藥房**藥店或“****大藥房zz”,其中藥店店長必須另行申請各自門店名稱的個人微信,可由企劃部人員代為申請,交其使用;
2、要求所有總部人員和門店店長必須每天加周邊800米微信用戶為好友一次,企劃部將進行抽查,發現未加者每次處罰50元;
3、要求所有總部人員和門店店長必須將該微信與其手機綁定(沒有費用的,要給相關人員說明,并承諾,如今后因此產生費用,由公司報銷),并在一個月內將其手機通訊錄好友中有微信的人均要加為好友,自20**年三月份起,每月底最后一天檢查不足總數50%的,要進行總經理約談。
4、總部采購人員須將所有來公司拜訪過、有業務關系的廠家業務員加為微信好友,并現場監督其通過,抽查發現有5人以上未加的,處罰50元。
3、要求總部人員和門店店長必須每天上午10點前全部轉發“**健康資訊”所有內容到朋友圈,企劃部將進行抽查,發現未加者每次處罰50元;
4、企劃部要不定期到門店溝通微信營銷的好處,取得門店員工的支持,并鼓勵員工按照店長的規范去運作,說明該項工作對其業績的意義。
5、制作“微信關注宣傳畫和獎勵政策、獎勵流程”,明示于每個門店的收銀臺附近可以掃描的地方。宣傳畫必須有二維碼圖片,獎勵建議以獎勵積分為主。
6、前一個月,必須走訪門店4次,幫助檢查轉發情況。
二、微信平臺內容規范
1、醫保、醫改最新國家政策,要求有利于藥店的。
2、慢性病用藥和養生。
3、常見病預防和治療小知識
4、常用藥小常識。
5、時令疾病預防小知識。
6、特色單品介紹。
7、促銷信息。
除第一個、第5個根據實際情況編輯外,其余必須每天有一條。
三、其他
1、總部企劃部必須每天登陸至少一次微信公共平臺,恢復關注者消息;
2、在所有消息回復中,包括自動回復,均須有“感謝關注” 、“感謝您對我們的認可”等內容。
3、每天編輯好一條圖文信息后,必須立即預覽到操作人員的微信上,并進行轉發。
4、每天必須按照微信平臺內容規范的要求,編輯一個多圖文信息,并發放給關注者。
篇3:物業服務之微信
物業服務之微信
時至今日,微信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從開始的陌生不愿意接受這一新事物,現在已成為人們的一種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感慨現代人的聰明才智,不得不感慨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截至目前,已有6億用戶在使用微信,并且保持不斷增長;此前最火的微博平臺,也被微信搶了風頭;在用戶群上,微信更強調高端商務人士的比例,做到了同平臺聊天軟件十年也沒能實現的高端化;權威媒體也向微信的影響力“開始妥協”,電視屏幕、報紙書刊上紛紛出現了二維碼;就連央視新聞、南方航空和廣州公安等政府相關部門也設置了公眾訂閱號,潘基文訪華時,也是用他的微信公眾賬號與用戶溝通......這些事實,都塑造起微信高大上的影響力。
記得今年春節期間,筆者一家三口在去西安機場的途中,由于西北地區當時幾天一直是大雪天氣,高速公路幾乎關閉,只能靠改走國道前往機場。途中因道路積雪行車較為困難,眼看距離登機規定的時間只有兩個鐘了,且還有接近150公里的路程。處于不可抗力等不良因素影響,只有電話聯系航空公司客服進行航班改簽,電話打不進去,眼睜睜的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要不,接通電話聽到的就是“話務員忙,請等待......”此時此刻,面臨更多的也許就是等待著機票“作廢”。一次次的焦急和無助,讓你更加十分清醒的意識到“無望”二字,對于自己已經是不期而遇了?!傲祷饔忠淮濉蓖蝗幌肫?,之前不是已經關注了“南方航空”的官方微信嘛!試試,應該會找到答案!經過反復使用“南方航空”官方微信,進入“我的訂單”,按照提示成功辦理了航班改簽......說真的,就這么一次小小的操作,挽回了近萬元的機票損失。
所以說,把微信定位于“是一個生活方式”一點也不為過。
微信已經是物業服務的自媒體
微信確實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更有趣的是,它可以被運營,所以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營銷習慣。作為物業管理行業而言,已經被“格式化”的運用到行業領域的方方面面。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于20**年3月底前,物業管理行業的“微”時代,已初具百花齊放。經筆者使用微信嘗試搜索,開始運營微信公眾號的物業管理行業單位約有299家。物業公司:萬科物業、保利物業、長城物業、蓮花物業、振豪物業等,約為127家。
微信是物業服務品牌的根據地
部分物業服務企業已經開通了微信平臺,受其使用率的影響,訂閱和關注的用戶始終活躍度不夠強。經過深思遠慮的剖析問題所在,并認識到企業缺的是品牌,缺的是信任,缺的是沒有和業主達成互聯互惠。設想,如果客戶不接受你的品牌,不信任你,你的銷售只會讓客戶反感。微信,作為物業服務純粹的溝通工具,商家、企業與業主之間的對話是私密性的,不需要公之于眾,所以親密度更高,完全可以嘗試著做一些真正滿足業主需求和個性化的內容推送,促進物業服務與業住實現“云對接”,爭取將業主的訴求得到解決。
作為物業服務企業,應該將微信視為企業品牌戰略長期發展的根據地,要固化優勢,吸引更多的業主成為關注你的普通粉絲,再通過內容和溝通將普通粉絲轉化為忠實粉絲,當業主認可物業服務品牌,建立信任,他自然會成為你的忠實顧客。在實踐過程中相應的節約了人力資源和推廣費用,同時也提升了企業服務的推廣能力。通過公眾號或二維碼,讓業主隨手訂閱。以分組和地域控制,實現精準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標業主。借助個人關注頁和朋友圈,通過業主口碑傳播推廣,實現企業品牌傳播。對服務推廣,做到全程標準化運作,既縮減了費用,又留住固有消費者,不斷的刺激消費者,擴大業主需求的同時,順勢提升了物業服務開發能力。
微信在物業服務提升品牌形象中的運用
依照物業服務企業的實際,按實現自定義功能菜單的服務平臺建立聯絡站,使物業服務保障更加具有規范化和程序化,可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操作運營。
一、可以根據物業服務企業需求進行自定義菜單,包括:公司介紹、企業文化、社區環境、行業資訊、星級管家、通知公告、報修服務、費用繳納、微生活信息、增值服務幾個模塊的開發。通過這些功能可以讓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交流更加便利,創建和諧的生活環境。
二、微活動,利用微信的強交互性,通過對互動流程、環節和方式的細致策劃,運用各種策劃活動從而實現與業主之間的互動交流。包括幸運大轉盤推廣模塊、微信投票、新選秀等功能模塊,改變業主對物業服務企業的印象。
三、創建一鍵撥號和一鍵導航,提高物業服務中心信息管理能力,降低人員通訊聯絡費用,提高服務效率,及時得知業務人員的情況,更好的服務社區業主。
眼下,微信已經深入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尤其在物業服務企業得到廣泛運用,作為服務型企業需將其視為是一個客戶服務的平臺,應以優化服務、減少申請程序為基礎,密切聯系業主的實際需要,力求以物業服務的實際行動為出發點,使微信客戶服務平臺在具體的實踐中更加貼近業主需求。
未來,電商角逐市場,越接近民生的日常居家生活,越容易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利用自身資源,打造服務優勢,對物業服務品牌的提升和業主的生活提升將產生很大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