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培訓學時管理制度
一、實行學時登記。
學時登記范圍為:參加各級黨組織、黨校、組織(人事)部門、培訓機構等組織的以章程和黨的基本理論、黨的基本知識、黨的歷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任務教育,法律法規和黨風黨紀教育,業務知識和技術技能培訓,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等為主要內容的集中學習培訓和其他形式的經常性教育培訓,包括脫產學習、專題講座,網上學習、遠程教育、研討會、自主選學和主題實踐活動等。
二、學時要求。
1、社區黨員教育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時間一般不少于16學時,其中黨組織班子成員一般不少于24學時,黨組織書記時間一般不少于56學時。
2、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以下簡稱“兩新”組織)黨員教育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培訓時間一般不少于16學時,其中黨組織班子成員及“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一般不少于24學時,黨組織書記一般不少于40學時。
3、流動黨員教育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時間一般不少于16學時,其中流動黨員黨組織班子成員一般不少于24學時。
4、每名新黨員在入黨后一年內至少參加一次集中培訓,時間一般不少于24學時。
5、大學生社區工作者黨員教育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時間一般不少于64學時。
三、學時計算。
1、脫產培訓。每個學習日按8學時計算,其中上午4學時,下午4學時。
2、業余培訓。利用雙休日時間參加培訓的,參照脫產培訓計算學習;利用晚上時間參加培訓的,按每晚3學時計算。
3、專題講座。按每半天4學時計算。
4、在職自學。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參加學歷教育或網上學習,經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考試,成績合格的,按每科30學時計算。
5、黨委、黨總支、黨支部組織的學習。按每小時1學時,每半天4學時計算。
6、各類黨員主題實踐活動。按每半天4學時計算,不足半天的,按每小時1學時計算。
7、學時按年度累加計算,當年有效。培訓跨年度的,學時應分開計算。
篇2:老師快樂90學時實踐培訓感受
老師快樂的90學時實踐培訓感受
接到要參加90學時實踐培訓的通知后就有一種負擔。暑假理論培訓的疲憊還清晰地記在心里,估計這個實踐培訓還要累。帶著一種擔憂去二小報到,拿到了一張培訓內容安排,發現實踐培訓內容很豐富:聽講座,聽課,現場模擬上課,赴“魯迅故居”考察……先前的那種擔憂頓時減去了一半。參加完這期培訓感覺很快樂,也很有收獲。
我們一共聽了三個講座。E老師《文本價值的定位與落實》,用自己研磨《圓明園的毀滅》歷程作為案例,闡述了文本價值的定位與落實的重要性及具體操作的方法,使我受到極大啟發。文本解讀,是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一道坎,教師在文本解讀時,要進行細致深入地分析,確立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也就是找到文本獨有的語文的特征。教師應根據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來設計教學過程,突破難點,讓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及其精妙之處。E老師的《語文教育的回眸與展望》,清晰地呈現了從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語文課程改革的歷史腳步,解讀大綱目標的深意,了解當下小語課程改革現狀。喻老師對新課程建設的假想很大膽,但很在理。他認為未來的課程必然以人的幸福成長為旨歸,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內在的需要,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因而未來課程必然會實現三個打破:學習內容打破教材中心——走向綜合;學習主體打破教師中心——走向自主;學習形式打破課堂中心——走向生活。于永正老師的《語文教什么,怎么教》的講座,以一個老教師的身份,站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分闡述語文教育的內涵,他對語文教學的一些心得讓我們這些茫然的后輩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分小組聽課,我們在三小聽了兩堂閱讀課。感覺三小兩位老師都仔細研讀了文本,上出了自己對文本價值的理解。集中聽課,我們在實驗小學聆聽了一堂作文指導課,一堂作文講評課,以及于永正老師執教的讀寫結合課,三堂課都有給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幫我解決了作文教學中的許多困惑。
參觀“魯迅故居”是頗有收獲的一次考察。一行語文老師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探討魯迅的作品、魯迅的人生,有一種學術研討的感覺。與此同時,我也不忘拿起相機,拍下了許多照片:三味書屋、魯迅書桌、百草園、戒尺……小學高段的許多課文都和魯迅有關,這一次考察,使我對魯迅的了解更深了,也找到了許多和文本配套的圖片素材,這些將給我今后的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這六天的培訓,我還在模擬上課中見識了許多語文老師的智慧和才藝,體驗了學生和老師雙重角色。也在小組學習中結交了其他學校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聊工作、聊學習,也聊生活。我真真實實覺得,能參加這樣的培訓是多么的幸運,多么的快樂。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獲是充實的。培訓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我的語文教學,使我對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后,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以后要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課后經常撰寫教學后記,對該堂課的得失有所記載,以便今后上課進一步提高。我的90學時培訓結束了,但培訓中的所學所獲,培訓后的所思所想,將伴隨我在語文的路上走得更寬,更遠。
篇3:區教師專業發展初中英語90學時集中培訓心得體會
區教師專業發展初中英語90學時集中培訓心得體會
20**年8月12日,南潯區教師專業發展90學時集中培訓分別在南潯錦繡實驗學校和雙林慶同小學正式拉開了帷幕。本人有幸與全區六百多名初中、小學各學科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及骨干教師們一起參加了本次培訓。雖說此次培訓將持續12天共計90學時,但正如今天上午開班典禮上學員代表——南潯錦繡實驗學校的袁志新老師所說:本次培訓必將會讓我們全體學員體會到新奇而又刺激的“頭腦風暴”。而下午上海市靜教院附校張人利校長的專題講座“后茶館式教學:顛覆課堂教學設計的邏輯結構”的確已經讓全體學員耳目一新,頭腦率先接受了一次“風暴”的洗禮。張校長在長達兩個半小時多的講座中用他自己清晰、簡潔而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闡述了后“茶館式”教學的起源以及該種教學方式的優勢等,他的諸多例子與觀點均引起了學員們的共鳴和深思。
后“茶館式”教學以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理論支撐,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為價值取向,在繼承和發展上世紀80年代段力佩先生“育才經驗”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三個發展:
1.教學方式更加完善——不僅是多種學習方式并存,而且后“茶館式”教學確定學習方式有以下三點依據:學科中的核心知識;學生要掌握這一知識缺少經歷或者經歷不夠全面;主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2.教學方法更加靈活——不確定“讀、議、練、講”等各種方法的用時;不拘泥“讀、議、練、講”等各種方法的應用完整;不規定“讀、議、練、講”等各種方法的順序。
3.教學的價值取向更加明確,即以提高教學的效能來判斷教學方式的選擇。
其次為了達到教學改革的目標,后“茶館式”教學又提出了兩個課堂教學關鍵干預因素: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盡可能暴露學生的潛意識,尤其關注學生“相異構想”的發現與解決。就這樣逐步形成了后“茶館式”教學的兩個基本特征。
因此,后“茶館式”教學主張“學生先學”,而且還闡釋了教師在“學生先學”后該如何教,但對于怎樣教等細節問題倒又不作過多的硬性規定,追求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至高境界。
對照自己的英語教學,回想以前也聽過、看過一些在全國較有影響的優秀課堂教學模式,如:嘗試教學、洋思經驗等,所以從理念上來說,“以學生為本”、“先學后教”等新課程理念也已基本接受;從實踐上來說,“小組學習”、“ 合作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等也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但是聽了張人利校長的報告后,我還是恍然大悟——“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很多的困惑迎刃而解。正如張校長所說,其實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暴露出m.airporthotelslisboa.com了相當多的實質性問題,如:課堂上教師自己講得太多,更可怕的是自己并沒有認識到已經講得太多;學生的“潛意識”暴露不夠,特別是“相異構想”沒有顯現出來,更沒有得到解決;教師對第一次教學中學生的差異問題常常束手無策;甚至不明白自己教學行為的目標究竟在哪里?因此,我們的教學現狀是:教師們在不停地抱怨學生的傻——如何如何簡單的題目講了多次之后,學生還是不會作答,甚至是考前剛講過的重點題目,考場上學生也是答錯;而學生呢,埋頭苦學,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座右銘,要取得一定的成績著實不易,也可以說是典型的“以犧牲今天的生活質量來換取明天的生活質量”,而這恰恰是我們教育工作教師最不愿意看到的,因為我們期待的是輕負高效的教學,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獲得成績的過程。
雖說一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這足以讓我進一步明確今后教學的方向——努力嘗試著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把后“茶館式”教學方式正確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真正體會這種后“茶館式”教學方式的實效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以“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為基礎,針對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以后“茶館式”教學的核心——“議”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使啟發式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打造輕負高效的課堂。當然我也深知這必將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敏銳的課堂反應能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那就讓我們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期待洗禮我們頭腦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