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智能ABC輸入法
時間*年*月*日
教學方法
講授
課型
新授
課時
1
課時
教學工具
教材,教案,計算機
班級
執教人
教學目標(認知、技能、情感)
(1)了解智能ABC輸入法的特點和功能。
(2)初步掌握智能ABC輸入法的使用。
教學重點
掌握智能ABC輸入法的使用
教學難點
掌握智能ABC輸入法的使用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備注
引言:
漢字輸入技術是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的基礎,每個同學必須掌握一至二種漢字輸入法,智能ABC輸入法作為一種新型的輸入法,很適合青少年朋友們學習掌握。本課我們將學習使用智能ABC輸入法。
一、功能和特點
設計新穎——基于詞的輸入而非字的輸入。
博采眾長——綜合了音碼和形碼的特點。
方法多樣——有全拼、簡拼、混拼、筆形、音形混合、雙打、詞語等多種輸入方式。
功能全面——有自定義詞語、詞頻調整、朦朧回憶等功能。
詞語豐富——有6萬余條常用詞匯。
二、使用方法
1.全拼輸入——采用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
?、佥斎雴巫郑?/p>
如“一”字,輸入拼音“yi”再按空格,在侯選框中選“1”即可。
?、谳斎朐~組:
如“中國”二字,輸入拼音“zhongguo”再按空格即可。
當拼音混淆時可用隔音符“’”(單引號)分隔。如:“西安”二字,拼音為“*ian”,與“先”字同音,使用隔音符后則為:“*i’an”。
?、圯斎攵陶Z:
如:“我們愛計算機”,輸入拼音“women’ai’jisuanji”后按回車,再選字即可。
學生練習:實踐3-2(4)。
2.簡拼輸入——對全拼輸入的簡化(用于詞組輸入)。
方法:對單聲母或零聲母的音節取其第一字母,對雙聲母的音節通常取前兩個字母。
如:“程序”的全拼是“cheng*u”,簡拼是“ch*”,也可以是“c*”;
“中華”的全拼是“zhonghua”,簡拼是“zhh”,或“z’h”;
“珍貴”的全拼是“zhenggui”,簡拼是“zhg”,或“z’g”。
學生練習:實踐3-2(5)。
3.混拼輸入——全拼和簡拼的組合(可減少重碼,用于詞組輸入)。
如:“南京”的全拼為“nanjing”,簡拼為“nj”,混拼為“nanj”或“njiang”。
學生練習:實踐3-2(5)。
4.自動分詞和構詞
說明:
?、佥斎胍唤M外碼字串后,智能ABC會按照語法規則,將其劃分成若干語段,分別轉換成詞語,這個過程稱為自動分詞。
?、诎讶舾蓚€詞和詞素組合成一個新詞語的過程,稱為構詞。
?、凼褂弥悄蹵BC的自動分詞和構詞這兩個功能,可以自定義詞語。
如:自定義“鎮江中學”一詞時,先混拼輸入“zhenjz*”后,按空格鍵分詞,可分出“鎮江”和“中學”二詞,此時自定義詞語“鎮江中學”已自動完成,以后只須輸入“zjz*”就能輸入新詞“鎮江中學”。
又如:
自定義“我們愛計算機”,先混拼輸入“wm’ai’jsj”后,按空格鍵分詞,可分選出“我們”、“愛”、“計算機”三詞,以后只須輸入“wm’a’jsj”,即可輸入“我們愛計算機”一詞。
學生練習:
將李白詞“黃鶴樓”中的每一句自定義成一個詞語,然后用新詞語輸入原詞。原詞如下:
黃鶴樓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綜合練習:
實踐3-2(7)。
本課小結:
本課學習了智能ABC輸入法的用法,通過練習可以發現,在使用智能ABC輸入法時,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多用簡拼或混拼輸入;②必要時使用隔音符;③多用詞組輸入;④對常用的短語可自定義成新詞輸入。遵循以上幾點后可大大加快輸入速度。
作業
教學后記
篇2:青島版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標點小精靈》教案
綜合學科20**—20**學年第一學期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授課時間:
20**年12月26日
課題
標點小精靈
課型
新授
主備
執教
學習目標
1.認識并學會輸入標點符號。
2.綜合運用中文輸入知識完成文章的輸入。
重點
認識并學會輸入標點符號。
難點
綜合運用中文輸入知識完成文章的輸入。
教學準備
小學信息技術(青島地區使用)三年級上冊課本。
自主學習小研究
1.怎樣輸入雙字符鍵上的標點符號?
2.怎樣輸入前引號和后引號?
3.把你的故事讀給同學聽一聽,比一比誰寫的精彩。
4.說一說,怎樣才能將文章保存到電腦中?
教學過程
補充完善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計劃用時3分鐘
教師活動:我輸入了一篇文章,可是文章中沒有標點符號。你能幫幫我嗎?當然可以,別忘了,辛苦輸入的文章一定要保存好。
學生活動:快速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新課教學。計劃用時20分鐘
教師活動:讓學生完成課本102頁的任務:在鍵盤中找到你認識的標點符號。提出問題:怎樣輸入雙字符鍵上的標點符號?老師進行巡視并予以指導。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3頁的實踐應用。
教師活動:要求學生完成103頁的任務:“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比喻時間寶貴的一句名言。請你在寫字板中軟件輸入這句話,并仿照下圖為這句話加上標點符號。提出問題:怎樣輸入前引號和后引號?老師進行巡視并予以指導。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4頁的實踐應用。
教師活動:讓學生完成104頁的任務:觀察下面的圖片,發揮想象力,編一則小故事。提出問題:把你的故事讀給同學聽一聽,比一比誰寫的精彩。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5頁的實踐應用。
教師活動:讓學生完成105頁的任務:將編寫好的小故事保存到電腦中,保存文件名為“助人為樂”。提出問題:說一說,怎樣才能將文章保存到電腦中?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6頁的實踐應用。
三:自評互評,作品展示。計劃用時10分鐘。
教師活動:找兩個學生上臺演示他的操作步驟,并讓他談談自己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老師進行講解并補充。
學生活動:觀看演示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回憶拓展,小結作業。計劃用時7分鐘
教師活動:采用隨機提問的方法來歸納本節課的重難點。對操作過程中的易錯點加以概括總結。
板書設計:
1.標點符號在哪里
2.標點符號我會用
3.保存文件
教后心得:
在教學過程上,通過“趣味導入——學習新知——鞏固練習——小結提升”四個部分開展教學。通過一個故事導入,揭示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再引出同學們知道怎樣在鍵盤輸入標點符號嗎,一步一步揭示上檔鍵的作用及擊鍵要領。在學習了如何利用上檔鍵輸入上檔符號和大寫字母之后,通過闖關訓練進行練習與操作。闖關訓練分為三關,按照難易程度設置,讓學生一步一步的掌握上檔鍵的用法。根據難度,設計不同的加分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最后,進行課堂小結。說課之后,我先進行一個簡單的自評??傮w來說,整節課基本實現教學目標,課堂紀律、學生精神狀態良好。根據闖關訓練反饋的結果來看,這節課的內容還需要強化,可以適當增加課時進行訓練。在小組闖關環節,有同學提早完成任務,讓他們自己利用標點符號設計一些表情.
篇3:信息技術基礎中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
表格式教學設計模板
案例名稱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科目中學信息技術
教學對象高中生
提供者常桂麗
課時40分鐘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教科版《信息技術基礎》中的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
一、教學內容:
1.要求學生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學科的歷史。
2.能夠各種途徑體驗人工智能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便利,認識到人工智能對人類學習、生活的影響。
3.通過感受人工智能技術的豐富魅力,增強對信息技術發展前景的向往和對未來生活的追求。
二、教學重點:
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
三、教學難點:
1.智能和人工智能
2.提升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并且發展他們的辯證思維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客觀的認識人工智能技術,了解其實際應用價值;
2、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如模式識別、機器翻譯、人機博弈等;
3、能夠列舉出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實例。
4、學會評價智能工具處理信息的優劣,避免盲目崇拜技術,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應用觀。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節內容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大部分學生都使用過智能手機、都能運用其中一些常見的功能,其實是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其實生活中人工智能的技術還有很多,但真正能運用這些智能工具來加工信息為自己的生活、學習服務的學生并不多。大部分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充滿了好奇及濃厚的興趣,但對其中的機理不甚了解,認為這部分知識是很高深的內容,故而望而卻步,認為離自己太遙遠。我們正好利用學生的好奇和“矛盾”心理,通過展示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實例,簡要剖析個中奧秘,“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紗,引領學生們進入該領域,是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由感性認識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講演法: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理論和概念;
2、任務驅動法:布置任務,讓學生把學到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意在滲透一種學習理念、學習方法。即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方法。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教室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1、教師提問
2、學生回答
1、導入:播放卡斯帕羅夫和“更深的藍”比賽的新聞報道片段;教師簡單敘述“人機大戰”的歷史。
2、教師提問:“更深的藍”是如何戰勝卡斯帕羅夫的呢?
學生答:計算機具有超強的計算和存儲能力,也就具備了很高的智能,能針對對手下出每一步好棋,并且不會范錯誤。
從網上下載卡斯帕羅夫和“更深的藍”比賽的新聞報道片段
1、教師講解并演示
1、引入:基于大家對“人工智能”概念的了解和其未來的暢想,那么在我們目前的現實生活中智能技術擁有哪些應用呢?
2、模式識別技術。第一章曾經提到的語音識別技術也是屬于模式識別范疇的。
指紋識別(演示)
語音識別(演示)
手寫識別(演示)
學生認真聽課并做記錄
準備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材,并收集有關指紋識別、語音識別、手寫識別相關資料。
1、教師說出操作步驟
2、學生實踐
?、侔才艑W生體驗“機器翻譯”的智能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安排實踐:把中文翻譯成英文之后的英文重新利用百度翻譯成中文,然后把翻譯后的中文和原文相比較。課堂的效果是學生哈哈大笑,因為翻譯的結果很離譜,教師順勢啟發學生,以后可以從事專門開發有關翻譯的智能技術的事業,使世界真正成為溝通無限的村落。
?、跈C器翻譯是利用計算機把一種自然語言轉變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的過程。(課堂引入時提及)
常用軟件:金山快譯等(學生了解一些)
實踐:
1、使用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
2、再把翻譯過來的英文再譯成中文
3、思考:與原來的中文是否有區別?為什么?怎樣提高翻譯質量?
啟發、討論、分析:
a、有區別-----機器無感情------因為使用軟件-----人編寫的------(進一步認識本質)
b、原理:在詞庫中搜索
c、提高質量:進一步完善軟件
準備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
教師講解
其他應用
?、傺菔荆簷C器人滅火大賽視頻片段、機器人跳舞視頻片段。激發學生對機器人技術的興趣。
?、谟嬎銠C博弈。指導學生從教師機下載“五子棋”游戲程序,給學生實踐一下和計算機對戰的樂趣,體驗智能信息技術。
?、壑悄艽砑夹g
計算機發展趨勢:個性化,人性化
舉例:OFFICE助手
學生看視頻、實踐和計算機對戰
機器人滅火大賽視頻片段、機器人跳舞視頻片段、下載“五子棋”游戲程序。
教學流程圖
導入:
(播放卡斯帕羅夫和“更深的藍”比賽的新聞報道片段;教師簡單敘述“人機大戰”的歷史)
提出問題(“更深的藍”是如何戰勝卡斯帕羅夫的呢?)
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并演示(指紋識別、語音識別、手寫識別)
教師說出操作步驟(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
學生實踐(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
教師講解(其他應用)
播放(機器人滅火大賽視頻片段、機器人跳舞視頻片段、下載“五子棋”游戲。)
總結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學生的參與度都比較高,本節課以“提問——思考——總結”的教學方式貫穿著整堂課,在引導、分析、探究與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獨特魅力,也讓他們對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如果有具體的體驗產品,讓學生更具體的體會到機器的智能是人賦予的,那就更好了。
八、幫助和總結
本課在設計時,從解決生活問題為出發點,引入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關注學生認知基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銜接自然、合理、緊湊、前后貫穿、環環相扣、層層啟發、釋疑解難。在引導、探究與討論、講授、啟發的過程中,各方面融合自然,整個教學結構嚴謹有序、平實無華而又幽默風趣。本教案經過實踐驗證,教學目標達成較好,對學生意識和素養的提升自然而到位、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