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教案人民版
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課標依據
1.了解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2.知道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材分析
本課在教材中跨度很大,涉及了從漢朝到元朝一千多年的歷史,主要圍繞著以皇帝為首的君主專制統治者怎樣處理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監察制度和選官制度四個方面的問題,內容龐雜,高度概括,一個課時處理起來比較困難。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古代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精美的圖片,但史實模糊,容易張冠李戴,專題歸納能力不足,古文材料閱讀上也有困難。部分基礎差的學生更有畏難情緒,教師要注意梳理史實,及時激勵,關注全體,加強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鞏固環節。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有關中國古代君主專制體制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古代君主專制政體演變的史實。認識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脈絡,初步培養汲取歷史經驗以借鑒于現代政治文明建設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由于學習內容涉及的歷史階段較長,應當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歷史脈絡,掌握各個歷史時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各種相關資料,插圖等總結出對于歷史規律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在肯定中國古代政治建設的成就的同時,應當看到君主專制政體的思想和腐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歷代專制主義王朝權力愈益集中的特點,了解這一現象和中國政治形態歷史演進的關系。
歷朝官制十分復雜紛亂,要全面粗線條地梳理,了解其中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基本知識,認識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科書及教師提供的考古資料、相關歷史網站以及鄉土歷史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設置情境、創設問題,學會運用閱讀法、觀察法、討論法等來學習相關疑難問題。結合本節課圖片較多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圖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改變學生認為政治史枯燥無味的觀念,拉近學生與政治史的距離,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知識點
學習目標
媒體內容與形式
使用方式
媒體來源
課程導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視頻
教師播放
下載
自學提示一
自學提示二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無
無
教師制作
教學活動設計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批注
(導入新課)
《好了歌》
人人說做皇帝好,其實皇帝也苦惱;
忠奸難辨睡不好,后宮爭寵吃不消;
要是官吏選不好,貪污腐敗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難保。
這首打油詩道出了威風八面的皇帝的煩惱。你知道皇帝最苦惱的是什么事情嗎?
看來威風八面的皇帝也有許多的煩惱,他就亟待解決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以及監察制度和選官制度等系列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讓我們進入本課,一起來尋找皇帝解決苦惱的方法吧!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確立
提供課件上的史料:
《商君書》強調“權制獨斷于君。
“主獨制于天下而無所制也”(《史記·李斯列傳》
“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皇權至高無上。(可舉例說明)這種皇帝制度在中國維持兩千年之久,直到1912年宣統皇帝宣布退位才廢除。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學習思考”;再現這種“皇帝”制度的突出特點。
二.君權和相權
君主盡管自稱為“天子”或龍子龍孫,但沒有三頭六臂,為了更好的執政,任命人員成為自己的政治助手,處理各種事務。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說:丞相的職能,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中國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丞相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宰”的本義為“主宰”,“相”的本義是“輔佐”?;实墼趫陶^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權來獨攬行政大權。因此,歷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權:(學生自行總結)
(1)漢武帝限制相權的措施:——?頻繁換相;設中朝對抗外朝。
漢初繼承秦制,但是兩漢初丞相權力比秦朝丞相權力大,皇帝對丞相禮遇隆重。凡拜相,天子臨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員皆得朝會。凡丞相進見,皇帝得離坐;丞相病重,皇帝得親臨問疾,并遣使送藥;丞相死后,移歸私第,皇帝車駕往吊,并賜棺,賜葬地,賜冥器等。由此可見丞相地位之尊崇了。然而,宰相集決策、司法和行政于一身,這樣導致丞相與帝王之間在處理國家政事上常發生矛盾。漢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獄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慶、公孫弘輩,只能裝聾作啞,唯命是從而已。以至于討論出兵邊疆的大事,漢武帝竟說
“田蚡不足與計”。漢武帝如此重用內朝官,用近臣、內朝來壓制宰臣和外朝,當拜公孫賀為相時,賀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綬。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重一時,然而,漢武帝時宰相的個人命運怎樣?為什么?漢武帝認為丞相權力過大會削弱皇權,于是他任命儒生公孫弘做丞相,改變了原來由貴族做丞相的做法,從而加強了對丞相的控制。中朝官的官員的構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學侍從之臣,被稱之為“天子賓客”,即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嚴安、主父偃等這批人,以后經常讓平民出身的布衣做丞相,起用他身邊的一些侍從為尚書令、侍中,參與國家大事決策,而讓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只管執行皇帝下達的紹書、旨意和手諭等。這樣,就形成了由尚書令、侍中組成的“中朝”決策機構和由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執行機構。至此,丞相被奪去了決策權,權力受到限制。(注意兩個概念:中朝;外朝)
(2)唐代限制相權的措施——設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
何謂三省六部?其職能分別是什么?尚書省相當與今天的國務院,下轄各部委辦局機構,屬于行政機構,中書省主管政令文書的草擬,而門下省主管政令文書的審核。六部即吏(主管官吏的考核與任免);戶(主管戶口和賦稅);禮(主管國家的禮儀);兵(主管軍政);刑(主管刑法);工(主管國家的工程建設)。例如唐太宗要在長安修建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應該如何運行?其工作流程為:皇帝-中書省(草擬)-門下省是(審核)-尚書省(執行)-六部(工部)。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宰相?正面的有房玄齡和杜如晦;姚崇和宋璟;還有狄人杰和楊炎,但有反面的李林甫和楊國忠等。當時宰相的作用很大,對于朝政具有重要影響。
隋唐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與漢朝相比最大的變化在于唐朝中央機構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權,這樣唐朝中央機構就有三個宰相,而漢朝時只有一個宰相??梢娞拼鄼嘁环譃槿?,宰相的權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和監督,最終擴大了皇權,保證了封建君主專制中心地位。
3)宋代限制相權的措施——設參政知事、樞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權、軍權和財政權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于是采取措施進一步削弱宰相的權力,即設中書門下,來行使宰相的行政權,后來又設“參政知事”、樞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權、軍權和財政權,從而使相權進一步分散,其中著名的詩人兼改革家范仲淹與王安石都曾任參政知事職務。
組織學生創設秦朝、唐朝、宋朝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央行政的情景:
史料鏈接:
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竭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去探視。隋唐時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著同皇帝議事。據說是宋太祖改變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質等人向宋太祖奏事,開始大臣們還坐著,宋太祖稱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讓大臣們近前指給他看。等范質等人回到原處,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議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規定“大朝議”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于大臣們都備有特別的護膝。
讀史感悟: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禮儀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從坐而上朝到立而上朝再跪而上朝。反映了君相關系日益緊張嚴峻??梢?,歷代中央機構在不斷調整、改革,但總的來說,是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
3.中國古代王朝的監察體制
(1)概況
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中寫道:“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濫用權力的辦法,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你知道當今社會有哪些方式可以制約權力的濫用嗎?中國古代是如何防止和懲治權力的濫用呢?引導學生自行歸納、總結,即
秦:中央政府和郡一級行政機關內,都有專門負責監察的官員,中央:御史大夫屬下的官員承擔
西漢:設刺史(引導學生看教材插圖)。以后歷朝:設御史臺、都察院等。
(2)評價(討論)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大貪官?學生回答:楊國忠、劉瑾、和紳等,為什么當時的監察系統無法制約他們的惡行?
教師總結歸納:監察體制的建立及不斷完善,是為了防止官員腐敗、貪臟枉法,濫用職權等,以適應專制主義王朝實行有效統治的需要,在執行過程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是,監察官員和監察機構貪臟枉法的情形司空見慣,使得監察系統受到嚴重破壞,作用有限。
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
長期的君主專制王朝需要大量官員為其服務,以確保國家機器的運轉。那么這些官員怎么產生呢?課件打出選官制度及相應的實行時間和特點:
世官制
先秦時期
官位世襲,下層人士一般沒有參政的機會
察舉制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
由官吏察訪合適人才,至魏晉南北朝發展為九
品中正制
科舉制
隋唐至明清時期
是一種考試選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
場的局面,為中下層地主知識分了提供了機會
我們重點強調科舉制度,選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強化專制統治,重視集納人才以充實執政集團,提高行政效率。
讀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門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轂中。
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則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科舉制兩種相左觀點的看法。
同學們有去注意到這樣的現象,唐宋時期的許多詩人官員出身于進士,而明清時期的許多文化名人卻不是狀元或進士而是落第秀才,你能舉例說明嗎?
杜甫、韓愈、歐陽修、蘇軾;李時珍、曹雪芹、宋應星、蒲松齡等。
難怪長期以來人們對科舉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積極的,但也有消極作用。②主要是消極的,但也有積極作用。請按自己的見解,說明你同意哪種看法,闡述理由。(可讓學生討論)
(經討論后,總結歸納),科舉制作為一種考試選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有利于中下層地主知識分子參政行政的機會,從而擴大了統治基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一制度對后世也產生極大影響。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特別是明清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才,多數是君主的忠實奴仆等,從而日益出現嚴重的弊端。
1.了解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2.知道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歸納出中國古代封建君主專制政體的核心內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點: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限制相權
具體的措施
了解中外朝的概念
分析唐代限制相權的不同思路
通過細節展示君臣關系的變化
選官制度的整體變化
當堂檢測
有效練習
作業布置
步步高練習題
板書設計
君權和相權
(1)漢武帝限制相權的措施:——?頻繁換相;設中朝對抗外朝
(2)唐代限制相權的措施——設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
(3)宋代限制相權的措施——設參政知事、樞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權、軍權和財政權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容量大,又比較抽象,但經過的精心設計與點撥,補充了不少史料,并試圖與語文結合,又利用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學效果不錯,同學們積極配合,踴躍參與,對于以往的許多概念明白了許多,作業完成情況比較理想。但對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流程混淆,對于科舉制很*區,他們言猶未盡,課后應專門展開討論。
備注
篇2:物業管理人歷史使命
回顧中國物業管理 25年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十年是物業管理的起步發展時期,也是第一代物業管理人的破冰創業時期。不僅外界對于物業管理還很陌生,就連業內人士對于物業管理也還是一知半解,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第二個十年是物業管理的整體推進時期,也是第二代物業管理人的激情創業時期。物業管理行業的獨立地位開始逐步確立,外界開始以一種新奇、半知半解的目光在打量著這個新起的服務行業,而業內人士則充滿了理想主義激情,提出了許多新鮮的發展觀點,并在實踐中勤勉為之,不經意間留下許多創業“傳說”,這是物業管理業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現在,物業管理業的第三個十年發展時期已過去了一半,第三代物業管理人正在前輩的悉心栽培之下茁壯成長。但時過境遷,第三代物業管理人面臨的社會發展時代和創業境遇與過去相比大有不同。
從大的社會發展層面來說,這是一個全面對話的開放時代,“公開、公平、公正”是這個時代高昂的旋律。因此相應的,物業管理發展的時代也已悄然變遷,即由“企業時代”變遷到了“業主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里,物業管理行業過去盛行的一些常規做法、運作理念和發展模式等,被長久地置于公眾不理解、不信任的“拷問”之中,社會部分人士對物業管理的印象欠佳,有的意見還非常大,這一切均使本就高漲的業主維權意識再度蓬勃發展,進而釀成波瀾起伏的業主維權運動,物業管理業的發展一時陷入被動應付的局面。
為適應新時代新境遇下物業管理的發展需要,尤其是在《物權法》即將正式出臺之前,第三代物業管理人必須著眼于物業管理發展的未來,未雨綢繆,早做謀劃。
從目前物業管理發展的態勢上看,第三代物業管理人有必要重點研究以下有關物業管理未來發展走勢的問題:一是物業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問題,是固守“一元化物業管理公司模式”,還是主動出擊,將之變更為由物業管理公司經營、業主自管、職業經理人個人代理等共同參與形成的“多元化物業管理發展模式”?二是政府監管模式的問題,是固守以往的以監管物業管理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和服務行為為主的模式,還是改弦更張,轉而以為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和咨詢服務的模式為主?三是物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和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問題,是固守以往“大而全”的全面發展模式,還是變革為“小而?!钡木毎l展模式?是繼續強調服務業主,還是著重為業主提供投資理財、設施設備和資產等管理內容?物業管理企業的現代管理體制和機制有沒有真正建立?等等這些,都是第三代物業管理人所必須要正視的行業深層次發展問題。
中國近代維新變法主將梁啟超曾慷慨陳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碑敶藭r刻,中國物業管理已發展到了“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作為推進物業管理事業發展的新生代力量,與激情創業的前輩們相比,第三代物業管理人擁有更扎實的基層實踐經驗,擁有更全面的專業知識結構,擁有更先進的現代管理思想和更宏闊的國際發展視野,他們理應拿出一往無前的二次創業勇氣,敢于破除一切阻礙行業發展的桎梏,敢于完成前輩們還沒有來得及完成的創新任務,敢于建立中國物業管理未來發展的新秩序!
這是中國物業管理發展的全新挑戰!這是歷史賦予第三代物業管理人的神圣使命!
篇3:物業管理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歷史使命
本文提要:我國的物業管理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應同國外物業管理企業爭占物業管理市場份額,加速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一批物業管理企業品牌。
進入21世紀,物業管理在全國各地開始普及,幾年時間里,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住宅物業的物業管理覆蓋率已達到80%以上,深圳更達到90%以上。從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成立至今的20多年時間里,全國物業管理公司已經發展到3萬多家,從業人員達300多萬人。應當說,物業管理在我國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物業管理在我國仍屬一個新興行業。
一、業主對物業管理的認識不到位
盡管我國的物業管理已經歷20多年的發展歷程,但與市場經濟和物業管理發展更為成熟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物業管理觀念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正如建設部總經濟師、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會長謝家瑾所指出的,由于我國長期實行福利制住房分配制度m.airporthotelslisboa.com,雖然“物業管理”一詞已家喻戶曉,但大多數人并沒有從財產、契約和消費的角度理解物業管理,自然導致公共權利的淡漠和契約精神的缺失。固有的認識偏差,加上缺乏正確的引導,使得業主缺少主動參與和自覺守約的意識,造成物業管理基本主體的缺位和錯位。
二、社會對物業管理認識不到位
現階段,我國物業管理尚未得到社會的全面、科學、客觀的認識。物業管理行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矛盾,從客觀上看,是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物業管理面對的群體越來越大。主觀上分析,行業服務品質的提高和行業自律的力度還亟需加強。此外,應該看到這些問題的背后,實質上也揭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房地產市場化中存在的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住宅私有化,其物業管理服務必然商業化、社會化,計劃經濟時期實行的社區管理方式必然被突破。
三、和諧社會建設中物業管理行業的歷史使命
1.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方向。
物業管理企業與建設單位和業主是平等的民事主體,是基于物業服務合同形式的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物業管理條例》這一基本指導思想,是物業管理行業準確定位的法律依據。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物業管理企業既不是建設單位的隸屬和依附,也不是業主的“仆人”和“保姆”,既不是凌駕于業主之上的“管理者”,也不是逆來順受的“受氣包”,既不能不負責任的推諉敷衍,也不能毫無原則的大包大攬。只有擺正位置,通過平等協商的方式確立與建設單位和業主的關系才能保證在實際工作中不越位、不錯位,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從而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方向。
2.加速實施行業品牌戰略。
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叫得響、能夠代表行業發展方向、體現行業綜合實力、科技水平、管理質量、服務水平和企業文化的領頭羊企業,那么這個行業就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時代的今天,品牌對于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并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戰勝對手,并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至關重要。近些年來,我國的物業管理行業雖然涌現出一批像中海、萬科、金地等品牌物業管理企業,但目前我國物業管理品牌企業數量太少,難以適應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因此,我國的物業管理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應同國外物業管理企業爭占物業管理市場份額,加速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一批物業管理企業品牌。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行業的排頭兵,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只有打造一批物業管理品牌企業,實施物業管理可持續發展才有了堅實基礎。
3.建立、完善物業管理行規。
雖然全國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實際情況不同,但從物業管理行業來講,在風險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業主欠費,客戶投訴,項目交接,損害索賠等等。建立物業管理行規是強化物業管理行業管理的重要條件。一些業主人為改變房屋原有功能,改動房屋承重結構,擅自在公共部位搭建,將小區綠地改成菜地等等現象時有發生,物業管理企業規勸阻攔難以杜絕。物業管理雖然可以提供物業維護服務及其之外的許多服務,包括主持社區文化活動,調解鄰里糾紛,廣泛干預社區事務等,但遇到復雜問題,便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介入,甚至法律方面的支持。
4.加強行業的公信度。
一個行業的公信度,直接影響到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誠信和自律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誠信是基礎,是本質;自律是操守,是表現。業主是社區的主體,業主與業主之間,與房地產開發商,與物業管理公司都有著平等的法律關系,相互關系看似清晰,其實十分復雜。目前社區法制建設的重點:一是對開發商的物業建筑開發質量及售后服務責任的規范,二是業主委員會的推舉及其運作方式,三是物業管理公司的職能和服務規范的規定,四是要設立社區民事仲裁庭,建立有效的社區糾紛仲裁機制。只有社區成員職責清晰,才能各負其責。涉及業主意見不統一、社區成員利益無法協調等問題,有行政管理辦法和法律仲裁等手段的高效干預,形成物業管理——行政管理——法律仲裁的管理鏈,才能形成社區和諧的有效控制機制。
建設部原副部長宋春華在為國家建設部房地產業司編寫的《中國物業管理實務》一書的序中,開宗明義寫到“物業管理是和房地產開發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相配套的綜合性管理,是伴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而形成的產權多元化格局相銜接的統一管理,是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化,專業化,企業化,經營型的統一管理。這種集管理,經營與服務為一體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管理方式一經出現,就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前景。
參考文獻: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習讀本,新華出版社,20**.3
2.葉天泉,《物業管理探索》,中國計量出版社
作者:謝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