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埃博拉出血熱病例衛生計生部門應對工作方案

6278

  我國首例埃博拉出血熱病例衛生計生部門應對工作方案

  為做好我國出現首例埃博拉出血熱病例后的應對防控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目的

  規范和指導我國首例埃博拉出血熱病例的應對和處置,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維護社會穩定。

  二、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全國各級衛生計生機構對我國首例埃博拉出血熱病例的調查、處置和應對。

  三、制定依據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國家衛生計生委埃博拉出血熱防范和應對工作總體方案》、《防控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預案》、《埃博拉出血熱防控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熱診療方案(20**年第1版)》、《埃博拉出血熱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應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相關信息發布計劃》等條例、預案和指南編制。

  四、情形分類

  根據病例來源和可能的發現途徑,本方案設定了下述五種主要情形:

  (一)情形一:我國公民在境外確診需轉運回國時;

  (二)情形二:口岸衛生檢疫部門發現疑似病例時;

  (三)情形三:醫療機構在日常接診過程中發現疑似病例時;

  (四)情形四:疾控機構在來華(歸國)人員健康監測中發現疑似病例時;

  (五)情形五:120急救機構日常接警中發現疑似病例時。

  五、應對工作

  (一)情形一:我國公民在境外確診需轉運回國時。

  我國公民在境外被診斷為埃博拉出血熱確診病例,需做好以下工作:

  1.國家衛生計生委接到相關信息后,應評估病例轉運回國進行救治的可行性。如生命體征平穩,身體狀況能夠承受飛行狀態,則轉運回國救治(參照《埃博拉出血熱醫療救治緊急處置預案》)。如不具備轉運條件的,由外交部門協調我駐外醫療隊或當地醫療機構對病例進行就地臨床治療。國家衛生計生委也可組織國內臨床專家赴當地或遠程指導病例的臨床救治。

  2.根據病例所在國衛生部門通報情況,或通過駐外使館或醫療隊,對病例可能感染來源及境外密切接觸情況進行調查。綜合上述信息,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外交、商務等部委,在駐外使館的協助下,依靠我境外醫療隊等專業力量,對境外密切接觸者中的我國公民開展追蹤與健康監測。如密切接觸者中,存在高暴露風險的,遵循自愿原則,可考慮隨病例轉運飛機同機回國或另行安排轉運回國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駐外使館將病例感染來源和密切接觸者相關調查結果通報給外交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由外交部通報給相關國家。

  3.國家衛生計生委向世界衛生組織、港澳臺地區及其他國家通報該病例的相關信息。

  4.國家衛生計生委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該病例的相關信息。同時,開展對我國境內公民的風險溝通,著重說明病例轉運回國救治的目的、意義以及因病例轉運回國造成疫情擴散的風險。

  5.轉運工作啟動后,國家衛生計生委組建由應急辦、醫政醫管局、疾控局等相關司局領導和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現場處置專家組成的工作組(簡稱“國家工作組”),指導現場處置相關工作。

  6.轉運任務完成后,國家工作組指導做好轉運飛機的終末消毒。

  7.國家工作組指導開展隨機醫護、機組、工程師、后勤保障等參與轉運工作人員的暴露風險評估,指導制定健康監測方案。

  8.病例送抵國家指定的醫療機構后,該醫療機構對病例進行網絡直報,并在國家臨床專家指導下,做好病例的臨床救治等相關工作(參照《埃博拉出血熱醫療救治緊急處置預案》)。

  9.國家工作組指導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病例救治過程中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進行評估,制定健康監測方案。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該醫療機構對參與病例救治的醫護人員開展健康監測,并由專業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10.根據需要,病例收治醫療機構按照相關要求采集生物標本后,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將標本運送至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病原學等檢測。

  11.病例符合出院標準時,由國家工作組組織臨床專家評估后準予出院。收治病例的醫療機構采集出院診斷所需的生物標本,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送至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病原學檢測。

  12.如確診病例死亡,病例收治醫療機構及時做好尸體包裹消毒工作。同時,屬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協調民政、公安、交通等部門,做好尸體轉運及火化。

  13.在病例救治、密切接觸者管理、尸體處理等相關活動過程中,國家工作組指導當地衛生計生部門做好感染控制和終末消毒。

  14.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指導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公布該例病例的臨床轉歸信息。若病例治愈出院,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若病例死亡,由病例所在地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15.病例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或死亡后42天,且參與轉運、診療的工作人員、機組人員和其他在境內的密切接觸者中未發現病例,可判定該例病例的處置工作結束。

  16.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對該病例出院后的健康隨訪。根據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并提供必要的幫助,以避免社會歧視。

  17.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司局適時對病例轉運、救治、處置等工作進行總結,完善現行工作方案。

  (二)情形二:口岸衛生檢疫部門發現疑似病例時。

  在我國某機場入境口岸通過機組申報或邊境檢疫,發現符合我國埃博拉出血熱疑似病例定義的患者,需做好以下工作:

  1.口岸衛生檢疫部門發現疑似病例后,將病例置于機場內臨時隔離點進行留觀。

  2.口岸衛生檢疫部門立即聯系轄區急救中心,提出疑似病例的轉運申請,并通報轄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轄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逐級上報病例信息至國家衛生計生委,并指派急救中心按照《埃博拉出血熱病例轉運工作方案》轉運疑似病例至定點醫院。

  3.如通過航班機組申報或口岸衛生檢疫部門在登機篩檢過程中發現疑似病例時,由口岸衛生檢疫部門對同機旅客和機組人員進行信息登記并判定密切接觸者,所有人員名單交予口岸所在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原則上密切接觸者應就地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為期21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如密切接觸者確需離開口岸所在地,由口岸所在地和目的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做好交接。目的地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其開展21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同機除密切接觸者以外的其他人員,由口岸所在地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通知各目的地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為期21天的主動健康監測。

  4.在旅客入境過程中發現疑似病例時,由口岸衛生檢疫部門收集同航班旅客與機組人員的信息,并通報轄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對病例、同機旅客的調查結果及航班座位信息判定密切接觸者后,逐級上報至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協調公安、外事、衛生等部門開展本省及跨省的密切接觸者追蹤。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由其所在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技術指導和信息收集匯總并逐級上報至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诎端诘厥〖壖膊☆A防控制機構每日匯總由目的地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協查的隔離醫學觀察信息,并上報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口岸所在地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口岸衛生檢疫部門和航空公司,做好乘運飛機及口岸臨時隔離點的終末消毒。

  6.疑似病例被轉運至定點醫院后,由定點醫院組織病例會診并進行網絡直報。

  7.國家衛生計生委派出國家工作組趕赴現場。

  8.國家工作組指導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病例轉運、救治過程中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進行評估,制定健康監測方案。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定點醫院對參與病例救治的醫護人員開展健康監測,并由專業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9.定點醫院按照相關要求完成生物標本采集。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將標本運輸至具備實驗室檢測資質的實驗室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相關檢測。

  10.如第一次檢測結果為陰性,且72小時后標本復檢結果仍為陰性,則排除埃博拉出血熱。如標本第一次檢測結果為陽性,應立即送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送平行實驗室同時開展平行檢測。

  11.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組織專家依據《埃博拉出血熱病例診斷程序》對病例進行確診。

  12.國家衛生計生委向國務院報告病例確診信息,指導省級人民政府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

  13.國家衛生計生委向世界衛生組織、港澳臺地區及其他國家通報該病例的相關信息。

  14.國家衛生計生委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該病例的相關信息。同時,組織開展對公眾和援外醫療衛生人員的風險溝通。

  15.國家工作組指導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進一步流行病學調查,明確病例感染來源,加強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必要時,可通過我駐外使館協助對病例在境外的活動信息進行調查。

  16.根據感染來源和境外密切接觸者調查結果,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外交、商務等部委,在駐外使館的協助下,依靠我境外醫療隊等專業力量,對境外密切接觸者中的我國公民開展追蹤與健康監測。如密切接觸者中,存在高暴露風險的,遵循自愿原則,由使館協助組織就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國家衛生計生委將病例感染來源和密切接觸者相關調查結果通報外交部,并由外交部通報相關國家。

  17.病例符合出院標準時,由國家工作組組織臨床專家評估后準予出院。定點醫院采集出院診斷所需的生物標本,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送至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病原學檢測。

  18.如確診病例死亡,定點醫院及時做好尸體包裹消毒工作。同時,屬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協調民政、公安、交通等部門,做好尸體轉運及火化。

  19.在病例救治、密切接觸者管理、尸體處理等相關活動過程中,國家工作組指導當地衛生計生部門做好感染控制和終末消毒。

  20.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指導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公布該例病例的臨床轉歸信息。若病例痊愈出院,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若病例死亡,由病例所在地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21.病例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或死亡后42天,且參與轉運、診療的工作人員、機組人員和其他在境內的密切接觸者中未發現病例,可判定該例病例處置工作結束,省級人民政府宣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終止。

  22.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對該病例出院后的健康隨訪。根據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并提供必要的幫助,以避免社會歧視。

  23.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司局適時對病例轉運、救治、處置等工作進行總結,完善現行工作方案。

  (三)情形三:醫療機構在日常接診過程中發現疑似病例時。

  醫療機構在接診過程中,發現符合我國埃博拉疑似病例定義的患者,需做好以下工作:

  1.如非定點醫院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向轄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報告,轄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派急救中心轉運病例至定點醫院,定點醫院做好病例接收準備。如定點醫院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收治并組織專家會診。

  2.非定點醫院與定點醫院均應按照相關規定做好疑似病例的網絡直報工作。

  3.國家衛生計生委派出國家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病例轉運、救治過程中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進行評估,制定健康監測方案。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定點醫院對參與病例救治的醫護人員開展健康監測,并由專業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4.定點醫院按照相關要求完成生物標本采集。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將標本運輸至具備實驗室檢測資質的實驗室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相關檢測。

  5.如第一次檢測結果為陰性,且72小時后標本復檢結果仍為陰性,則排除埃博拉出血熱。如標本第一次檢測結果為陽性,應立即送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送平行實驗室同時開展平行檢測。

  6.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組織專家依據《埃博拉出血熱病例診斷程序》對病例進行確診。

  7.國家衛生計生委向國務院報告病例確診信息,指導省級人民政府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

  8.國家衛生計生委向世界衛生組織、港澳臺地區及其他國家通報該病例的相關信息。

  9.國家衛生計生委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該病例的相關信息。同時,組織開展對公眾的風險溝通。

  10.國家工作組指導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重點調查病例感染來源、發病后活動及接觸人群情況,并判定密切接觸者。

  11.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協調開展本省及跨省的密切接觸者追蹤,并做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工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技術指導,病例所在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信息收集匯總并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2.如有必要,可采取公告等方式發布信息,動員可能暴露人員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主動申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評估結果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或健康監測。

  13.國家工作組指導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病例的感染來源和活動范圍制定應急監測方案,并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實施。

  14.病例符合出院標準時,由國家工作組組織臨床專家評估后準予出院。定點醫院采集出院診斷所需的生物標本,由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送至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病原學檢測。

  15.如確診病例死亡,定點醫院及時做好尸體包裹消毒工作。同時,屬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協調民政、公安、交通等部門,做好尸體轉運及火化。

  16.在病例救治、密切接觸者管理、尸體處理等相關活動過程中,國家工作組指導當地衛生計生部門做好感染控制和終末消毒。

  17.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指導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公布該例病例的臨床轉歸信息。若病例痊愈出院,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若病例死亡,由病例所在地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18.病例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或死亡后42天,且參與轉運、診療的工作人員和密切接觸者中未發現病例,可判定該例病例處置工作結束,省級人民政府宣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終止。

  19.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對該病例出院后的健康隨訪。根據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并提供必要的幫助,以避免社會歧視。

  20.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司局適時對病例轉運、救治、處置等工作進行總結,完善現行工作方案。

  (四)情形四:疾控機構在來華(歸國)人員健康監測中發現疑似病例時。

  在來華(歸國)人員健康監測中發現疑似病例,需做好以下工作:

  1.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立即向當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報告病例信息。

  2.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接到病例報告后,指派急救中心派出負壓救護車轉運病例至定點醫院。

  3.疑似病例被轉運至定點醫院后,由定點醫院組織對病例會診后進行網絡直報。

  4.后續工作參照“情形三”中的3-20。

  (五)情形五:120急救機構日常接警中發現疑似病例時。

  1.120急救機構在日常接警中,醫務人員發現疑似病例時,需做好以下工作:

  2.120急救機構立即向當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報告病例信息。

  3.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接到病例報告后,指派急救中心派出負壓救護車轉運病例至定點醫院。

  4.疑似病例被轉運至定點醫院后,由定點醫院組織對病例會診后進行網絡直報。

  5.后續工作參照“情形三”中的3-20。

篇2:小區物業工程部部門概述

  小區物業工程部部門概述

  工程部是保證管理處所轄的公共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的職能保障部門。工程部的主要任務是對小區公共設備設施進行綜合管理,做到設備設施的裝備合理、擇優選購、正確使用,或指導相關使用部門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檢修并適時更新,保持設備的完好。工程部要保證優越的服務質量,為業主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建立良好的客服關系,維護和提升物業管理處的企業形象與服務檔次。

篇3:商場設備部門操作規范

  商場設備部門操作規范

  1.設備設施管理標準

  商場建筑完好率達到 95%以上,外觀美觀、整潔,無改變使用功能無違反規劃亂搭亂建現象。水電、電梯等設施隨報隨修,商場土建方面的問題接報后三天內完成方案報上級審核,零星維修合格率達 98%以上。重要設備機房主要管理制度上墻。重要設備全年維修計劃上墻。

  1.1 設備管理

  設備臺帳、檔案資料齊全,管理完善??呻S時查閱,配備所需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維修和操作人員持證上崗。針對不同設備定期保養、檢修、保持設備運行正常并有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確保年無故障運行時間達到 95%以上。

  1.2 供電系統

  保證 24 小時正常運行,出現故障。立即排除。限電、停電按規定提前通知廠商。

  1.3 消防系統

  消防控制中心及消防系統配備齊全,完好無損??呻S時啟用。制定突發性火災等緊急事件處理程序,設立消防疏散示意圖,保持緊急疏散通道暢通,照明設施、引路標志完好。

  1.4 電梯

  電梯轎廂、井道保持清潔。出現運行故障后,維修人員及時到達現場進行維修。

  1.5 給排水系統

  按照國家環境管理的標準,制定環境保護措施。定期對二次供水蓄水設施設備進行清洗、消毒,保持水池、水箱及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無二次污染及隱患。設備閥門、管道無跑、冒、滴、漏現象。所有排水系統暢通,汛期道路無積水,樓內、地下層及車庫無積水、浸泡發生。遇有事故,維修人員能及時進行搶修,無大面積跑水、長時間停水事故。

  1.6 公用設施管理

  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完好,不隨意改變用途。公用照明、通訊、設備設施齊全,工作正常。交通車輛管理運行有序,無亂停亂放現象。

  1.7 商場出租面積管理

  商場物業部要參加商場出租展位面積的測量工作,區域物業和集團物業推進中心會抽查 30%展位,核定測量面積是否有誤差。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