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總監辦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4448

  第二總監辦“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為貫徹生態環境保護與工程建設并重的方針,努力把王城高速公路建設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做好對環保工作的監控,特制定本制度。

  一、環保管理依據

  1、國家和交通部關于公路工程建設環保工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

  2、經批準的開工項目環境評估意見書;

  3、施工區域地方的環保規定,本工程的設計文件及相關環保工程建設單位下達的有關工程項目的環保規定和要求;

  4、委托監理合同及施工承包合同。

  二、環保管理目標

  認真貫徹國家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堅持項目建設“三同時”制度,把王城高速公路打造成:環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工程綠化完善美觀,水保措施落實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高速公路。

  環境保護工程設施的環保效果達到設計的要求;經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治理后,基本保證水土不流失;基坑開挖面不裸露,棄土場全部防護處理;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保障工程建設周邊地區的安全。

  三、環保管理方法

  1、對施工單位已開項目的噪聲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監測,并及時填報監測結果報告,大氣TSP、水質項目的監測結合環保監測部門完成。

  2、檢查料場及混凝土攪拌站場所是否合適,確保這些場所滿足環保要求。

  3、檢查粉塵和噪聲污染控制情況,減少工程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執行相關環保法規和標準。

  4、督促施工單位檢查有毒、有害物質裝卸堆放的管理,督促承包人檢查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工程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執行環保相關環保法規和標準。

  5、檢查施工場所生活廢水及含油污水的排放和處理,確保地表水不被污染。

  6、棄土場地處理,確保土地資源不被嚴重破壞。

  7、檢查環保設施按“三同時”制度實施,確定最終完成期限,確保“三同時”落實。

  8、檢查環保設施是否達到標準要求,驗收環保施設。

  9、檢查是否有地下文物,保護文物資源不受破壞。

  四、環保監理手段

  1、監理部成立環保監督領導小組,制定環保監督制度;指定專人負責環保具體工作,對各級環保人員,分工明確,職責到位,督促承包人建立環保監督、檢查體系,使環保工作從組織上和制度上得到了保障。

  2、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時重點審查其環境保護措施,文物保護措施是否齊備,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設計文件、施工合同的要求,如有不完備之處,應要求承包人進行補充完善。

  3、參加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交底,參加設計圖紙有關環境保護工程或措施的復查核對,優化和完善設計,對有關設計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4、對施工單位有關環境保護的合同承諾兌現、保證體系及制度建立等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督促進行整改。

  5、檢查承包人施工現場、建設用地等臨時設施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審查承包人施工組織設計相關環境保護內容。

  6.組織對監理組全體監理人員培訓工作。

  五、環保管理程序

  1、熟悉并遵守國家、地方以及交通部關于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和相關規定;

  2、落實業主下達的有關工程項目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規定和要求;

  3、了解本項目的設計文件及相關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程設計的內容;

  4、審查施工單位在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及相關制度的建立;

  5、督促施工單位與當地環保水保部門建立正常的工作聯系,了解當地的環保、水保要求和相關標準,取得當地環保水保部門的支持;

  6、施工過程中環保水保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環保水保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對環保水保工程項目進行檢查驗收。

  六、工程環保監理主要工作

  1、建立健全環保管理組織機構,制訂各項環保監督制度,監理部成立環保領導小組,負責環保工作及監理組環保培訓學習,負責各自管段內環保具體工作;

  2、監理工程師在審核圖紙及參加設計交底時應熟悉施工圖中專門列入的環保工程內容,并掌握其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3、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時,重點審查其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文物保護的措施、方案、實施辦法是否齊全。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設計文件,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

  4、審查施工單位施工現場的環保、水保組織機構、專職人員、環保和水保措施及相關制度的建立,當符合要求時,總監理工程師才能批準工程開工;

  5、督促施工單位與當地環保部門建立正常的工作聯系,了解當地的環保要求和相關標準,取得當地環保部門的支持;

  6、施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環保、水保措施執行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對環保、水保工程項目進行檢查及驗收。

  七、工程環保監理措施

  1、監理工程師應經常對施工現場進行巡視,了解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對重點工序或重點施工地段,進行檢查,了解環保進展情況,對巡視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下達監理工程師通知,指令承包單位改正,并對整改結果進行復查;

  2、監理工程師對設計文件中的環保項目按設計要求進行驗收:

  3、環保與工程主體同步驗收,環保不達標工程不予驗收;

  4、監理工程師應根據工程量清單中技術措施費所列環保費用,檢查環保不達到要求,該項費用不予計價支付;

  5、對環保不重視或不采取措施的單位,及時向業主主管部門報告,建議列入不良記錄。

  八、土地復墾監理工作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規劃》和《關于近期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對征用建設用地復墾工作的要求。第二總監辦監理人員必須認真做好土地復墾監理工作,確保土地復墾監理責任的落實。

  1、審核施工單位的拌合站、鋼筋加工廠、施工便道、預制梁場土地復墾方案及土地復墾措施。是否制定了相應的土地復墾措施,因地制宜、合理優化,結合沿線土地利用規則,城市規劃,把臨時用地,土地復墾工作與當地城鎮建設土地利用相結合,生態恢復與綜合治理、利用相結合。是否按照自然條件,土地破壞狀態合理的來確定,宜農則農、宜建則建,把被破壞的土地優先復墾為農用地,用于種植、林果、畜牧等農業生產。把確定不適宜農業生產的土地,依法恢復為非農建設用地等。

  2、明確監理職責、學好文件法規。監理人員必須認真學習領會七部委(局)

  下達的《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土地復墾規劃》、《王城高速公路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加強土地復墾前期管理,做好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評審和報送審查工作。其相關的復墾工作要求等文件精神。明確監理對土地復墾工作的任務和職責。要求嚴格監理,端正工作態度,做好土地復墾監理工作。

  3、嚴格把關、監督管理。對正在需要占用的土地(如;耕地、果園、植被覆蓋區等),將地表30---40cm的耕作層推到一側臨時堆放,待完工后以被復耕。對耕作層土壤堆放,應采取有效措施,并要做好環境保護,防止揚塵。

  對臨時短期占用土地的建設用地,應采取邊建設、邊復墾的原則,盡快恢復原土地的功能,保持水土流失,發揮其土地的作用。

  對已結束的建設用地場所,監督和督促施工單位,清除各類構筑物及生活、生產垃圾。對硬化的施工場地,清除表面硬化層,并平整場地,采取相應的土地復墾措施,恢復土地原有的功能。按照當地環保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復耕、綠化、同時修好排水系統,防止水土流失。

  4、做好土地復墾的最終檢查驗收工作。對不合乎土地復墾要求的一律指令返工重做,保證土地良好耕種和原有的功能。

  九、環保監控制度

  1、現場監理工程師定期檢查和抽查環保水保工作的落實情況,每周至少檢查一次,對重點工序或施工段,根據現場具體施工情況,隨時進行抽查或跟蹤監督檢查。

  2、現場監理工程師在日常工作中,隨時對承包單位環保水保工作的監督和督促,發現環保水保問題,及時指令承包單位糾正,形成檢查結論,并對整改結果進行復查驗證。

  3、建立學習制度,每月至少兩次環境保護方面的學習,增強大家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

  4、詳細填報每月環境保護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

  十、文明施工監理

  1、文明施工監理方法

  1.1、督促承包單位制定文明施工措施,認真審查承包人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承包單位加強文明施工的教育,增強文明施工意識,從思想上和制度上保證施工文明。

  1.2、施工單位現場應有專門負責文明施工的管理人員,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業主和當地政府提出的其他有關文明施工等方面問題必須積極配合,認真履行。

  2、文明施工監理手段

  2.1施工現場必須設置明顯的標識牌,標明工程項目名稱、工程概況、業主、設計、承包商、駐地監理單位、施工現場負責人的姓名、開、竣工日期等。施工單位負責現場標牌的保護工作。

  2.2、施工現場應圍擋整齊,沿街鎮及重要部位須按當地政府要求設置,并保證安全美觀,施工標語內容須征得有關單位認可;現場布局合理整潔,無雜草、積水、異味,場內道路必須進行硬化并保證暢通;各種材料應堆放整齊,施工垃圾須定點堆放,及時清運,嚴禁在施工現場以外堆放材料、垃圾。

  2.3、施工現場必須設置專用廁所,并有專人管理,嚴禁隨意大小便,保證工地現場公共衛生。

  2.4、職工食堂必須干凈清潔,無蠅無鼠,操作人員證件齊全,認真執行食品衛生安全的有關規定,嚴防工人食物中毒;施工人員宿舍要求衛生整潔,嚴禁隨意拉扯電線。

  2.5、施工人員必須辦理相關證件,施工現場禁止聚眾打牌、飲酒鬧事、傳閱淫穢物品。

  2.6、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設置各項臨時設施。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機具設備,不得侵占場內道路及安全防護等設施。

  2.7、施工現場的主要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應當佩戴證明其身份的胸牌。

  2.8、施工現場應當設置各類必要的職工生活設施,并符合衛生、通風、照明等要求。職工的膳食、飲水供應等應當符合衛生要求。

  2.9、施工單位應該保證施工現場道路暢通,排水系統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保持場容場貌的整潔,隨時清理建筑垃圾。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應當設置醒目施工標志。

篇2: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2修正)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修正)

  (1994年7月6日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7年9月22日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年7月29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廣東省對外加工裝配業務條例〉等十項法規中有關行政許可條款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年7月23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根據20**年7月26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管理條例〉等二十三項法規的決定》第四次修正)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本省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護環境資源,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所有在建設過程及項目建成后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放射性物質、有毒有害物質、惡臭等影響環境質量的建設項目及其他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

  本條例所稱建設項目指新建、改建、擴建、遷建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區域開發建設項目。主要包括:

  (一)工業建設;

  (二)水利工程(含江河整治)、圍海(江)造地工程;

  (三)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含貨場、編組站)、公路干線(含高速公路、城鎮高架路等)、電訊工程;

  (四)危險物品、放射性物品、化學品倉庫;

  (五)飲食業、屠宰業、旅館、娛樂場所、旅游區;

  (六)醫院、療養院、教學和科研單位實驗室(廠)、廣播電視發射設施、電影制片廠;

  (七)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廢物)處理場(廠)、城市環境整治工程;

  (八)各類開發區(含工業區)、城市新區的總體建設及具體項目;

  (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建設項目。

  第三條 凡從事本條例第二條所列項目的建設必須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制度;必須執行防治污染及其他保護環境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下稱“三同時”)的制度。

  項目建成后,其污染物排放必須符合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標準和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其綠化面積和生態保護必須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要求。

  第四條 建設項目的選擇、布局、選址必須符合環境規劃的要求,必須同時考慮擬建地區整體環境質量的保護和改善。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或破壞生態的項目。

  第五條 對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的建設,必須同時治理該項目原有的污染。

  第六條 引進項目的建設單位必須執行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優先選擇無污染少污染的清潔生產工藝,配套設置防治污染設施。

  第七條 處理、處置有毒有害廢物的項目,必須經環保部門專項審批。任何單位不得將廢物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新的污染和生態破壞,改善環境質量。任何人不得違反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批準項目的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下稱環保部門)對本轄區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職責

  第九條 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實行分級審批管理。分級審批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按各自的職責,協同環保部門做好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建設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其環境影響報告經環保部門批準后,項目設立審批部門方可辦理項目設立審批。

  第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環保部門負責制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范,對在本省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工藝設計的單位進行資質審查并核發證書。

  第十二條 環保部門及其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必須依法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進行檢查監督,不得經營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程。

  第三章 項目設立階段環境保護管理

  第十三條 在建設項目初步選址或項目建議書階段,建設單位或有關主管部門應將項目初步選址等有關情況會知環保部門,環保部門對可能造成較大環境影響的項目,應參與初步選址。項目建議書應有環境保護內容和環保部門的意見。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必須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完成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不設立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在項目定址或設計前完成環境影響報告的報審。環境影響報告的形式為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

  第十五條 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建設單位委托符合資質的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編制。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監測由符合資質的環境監測站承擔。

  第十六條 環保部門自接到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之日起,應分別在六十日、三十日、十五日內予以批復。

  第十七條 對環境影響較大、公眾較為關注的項目,環保部門應征詢公眾的意見,并對合理的意見予以采納;對未采納的主要意見,應向公眾解釋。

  第十八條 改變建設項目地點、使用功能、排污狀況的,須提前向環保部門重新申報環境影響報告。

  第四章 項目建設階段環境保護管理

  第十九條 建設項目的設計文件必須有環境保護專項內容。

  第二十條 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必須對在施工(包括施工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廢氣、粉塵、廢棄物、噪聲、振動等污染及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在施工中保證實施,并及時修整和復原受到破壞的環境。

  各市(含縣級市)人民政府應把防止建設施工污染納入城市綜合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

  第二十一條 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運用使用,達不到環境保護要求的,須及時向環保部門報告并改進,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應立即停止主體工程運行使用。

  第二十二條 建設項目投入運行使用后,建設單位或運行使用單位須在限期內向環保部門申報環境保護設施竣工報告,經環保部門審核批準,申領排污許可證。

  第五章 區域開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

  第二十三條 開發區的設立報批文件,應有環境保護內容及環保部門的意見。未經同級環保部門同意,有關部門不予辦理設立開發區的手續。

  第二十四條 在開發區的總體規劃階段,開發區管理部門須按省人民政府環保部門規定的程序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編制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報審批開發區總體規劃的同級人民政府環保部門審批。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應納入總體規劃。

  建設情況及環境條件變化時,應及時補充進行環境質量的調查與評價,調整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第二十五條 對工業區、城市新區等成片開發建設的環境保護管理,參照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對區域性圍海圍江造地開發、流域水電梯級開發、港口開發、江河整治、大型農業開發等其他區域開發建設,須在規劃階段由制定開發規劃的單位按本條例規定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八條規定,未經報審環境影響報告,擅自進行建設,或瞞報、假報建設項目有關情況致使環境影響報告失實的,由環保部門根據不同情節責令限期改正,停止施工或停止生產、運行使用;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項目竣工后,在限期內未向環保部門申報環境保護設施竣工報告的,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造成污染的,停止生產、運行使用,可根據不同情節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環境保護設施沒有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運行使用或沒有達到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要求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不同情節,責令限期改正,停止生產、運行使用。依據國家有關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罰款幅度進行處罰。

  第三十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七條規定,未經批準擅自興建處理、處置有毒有害廢物的項目的,按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處罰;對廢物的轉移單位由環保部門根據轉移廢物的數量與危害程度處以二萬至二十萬元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對違反本條例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或破壞后果的,根據其危害程度,由環保部門責令停止施工,停止生產、運行使用,消除危害,并可處以五萬至三十萬元的罰款,同時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所在單位罰款額度的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對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導致財產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嚴重后果的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屬施工單位直接責任的,對施工單位處以上款規定的處罰。

  第三十二條 各級環保部門按其審批管理的權限執罰,罰款繳入同級人民政府財政。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四條 環保部門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逾期未批復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視同申請被同意,并承擔審核同意的責任。

  各級政府負責人,環保部門與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應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1987年3月19日公布的《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篇3: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253號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已經1998年11月18日國務院第1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總理 *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防止建設項目產生新的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建設產生污染的建設項目,必須奠定污染物排放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在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區域內,還必須符合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

  第四條 工業建設項目應當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破壞。

  第五條 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必須采取措施,治理與該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二章 環境影響評價

  第六條 國家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由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

  第七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行分類管理:

 ?。ㄒ唬┙ㄔO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ǘ┙ㄔO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ㄈ╉椖繉Νh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登記表。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訂并公布。

  第八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ㄒ唬┙ㄔO項目概況;

 ?。ǘ┙ㄔO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ㄈ┙ㄔO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和預測;

 ?。ㄋ模┉h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

 ?。ㄎ澹┉h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ㄔO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ㄆ撸┉h境影響評價結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九條 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但是,鐵路、交通等建設項目,經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可以在初步設計完成前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開工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其中,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的,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

  第十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由建設單位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有行業主管部門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預審后,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經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并簽署意見后,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之日起60日內、收到環境影響報告表之日起30日內、收到環境影響登記表之日起15日內,分別作出審批決定并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預審、審核、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下列建設項目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

 ?。ㄒ唬┖嗽O施、絕密工程等特殊性質的建設項目;

 ?。ǘ┛缡?、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

 ?。ㄈ﹪鴦赵簩徟幕蛘邍鴦针H授權有關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

  前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審批權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政府規定。

  建設項目造成跨行政區域環境影響,有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有爭議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共同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二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或者采及的生產工藝發生重大變化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自批準之日起滿5年,建設項目方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應當報原審批機關重新審核。原審批機關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之日起10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逾期未通知的,視為審核同意。

  第十三條 國家對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實行資格審查制度。

  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單位,必須取得國家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按照資格證書規定的等級和范圍,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并對評價結論負責。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已經頒發資格證書的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名單,應當定期予以公布。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準。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可以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五條 建設單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證求建設項目所在地有關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三章 環境保護設施建設

  第十六條 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施、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第十七條 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編制環境保護篇章,并依據經批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在環境保護篇章中落實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設施投資概算。

  第十八條 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完工后,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

  第十九條 建設項目試生產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

  第二十條 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向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

  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竣工驗收同時進行。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建設項目投入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審批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

  第二十一條 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建設項目,其相應的環境保護設施應當分期驗收。

  第二十二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之日起30日內,完成驗收。

  第二十三條 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該建設項目方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負責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停止建設,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ㄒ唬┪磮笈ㄔO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

 ?。ǘ┙ㄔO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或者采用的生產工藝發生重大變化、未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的;

 ?。ㄈ┙ㄔO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自批準之日起滿5年,建設項目方開工建設,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未報原審批機關重新審核的。

  第二十五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未經批準或者未經原審批機關重新審核同意,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責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10萬元以上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條 例規定,試生產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試生產,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條 例規定,建設項目投入試生產超過3個月,建設單位未申請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辦理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手續;逾期未辦理的,責令停止試生產,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 例規定,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處10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九條 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弄虛作假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吊銷資格證書,并處所收費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流域開發、開發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等區域性開發編制建設規劃時,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另行規定。

  第三十二條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按照國務院關于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 軍事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按照中在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