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謊言,這一點是無庸質疑的。謊言,說謊是欺騙,欺騙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這些都是打小師長們就諄諄教誨過。但我們捫心自問,又有誰沒有說過謊言呢?無論是對自己的親人、朋友、還是不相識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種,但當我們給謊言加上一個“善意”時,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這正是人性的弱點的集中表現。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就說實話。它將令你的對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釋然?!币虼?,心理學專家們的觀點是:不要輕易扯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古人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正如*xxx在講話中說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p>
通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無論謊言是否處于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于誠信。
反:誠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為人處事的根本原則是實事求是,與人為善。善意謊言也是手段,與誠信有異曲同工之妙??紤]到病人的承受能力,為了不增加病人的精神負擔,暫時隱瞞病情,編造善意謊言,與誠信的目的是一致的。惡意謊言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事實,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謠生事。與善意謊言有根本區別。當貧窮的母親把僅有的飯菜留給兒女,同時隱瞞了自己還餓著肚子的事實,難道您還要指責善良崇高的母愛“不誠信”嗎?其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善意的謊言的影子,從病榻前含淚的安慰到委婉拒絕時的客套,從愛人間的??菔癄€到詩人筆下的綺麗夸張,但它們都沒有那么可怕,讓對方辯友談“謊”而色變。
[正方]:
請對方辯手注意,你們的辯詞存在很大的疏漏.我們認為區分事物首先應先從定義入手進行闡述,綜合康熙詞典的釋義,善意的謊言就是不事實求是,說假話、虛話,夸大、掩蓋、歪曲事實真相。從善意的謊言詞組結構入手進行分析,其屬偏正短語,中心詞是謊言,因而善意的謊言本質上就是謊言。善意的謊言其動機雖然為善意,但因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屢屢被一些“職業騙子”所利用──這是不爭的事實?!爸e言”的本身是陰暗的,事物的好惡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假話。盡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擺脫不了其謊言的本質,而謊言就意味著欺騙,因而就有礙誠信。善意的謊言的出發點是善良的,但是往往這種謊言一旦戳穿,對對方的傷害會更深,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
[反方]:
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不同范疇的道德規范,不會發生矛盾,就象汽車不會撞上飛機一樣。
誠信:信,中國文化中“信”與“義”構成“信義”,是一種人文精神,做人的準則?!靶拧迸c“誠”相連,形成“誠信”這一道德規范,是泊來品,近代西方法學先賢提出“契約社會”的概念,人與人各種的關系都是契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中,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最底線,我國建立市場經濟后,要建立規范的有序的市場,誠信也就成了最重要的準則。所以,現代意義的“誠信”是市場運行的道德準則。
善意的謊言,從出發點和結果看各種各樣的善意的謊言,都是為了保護對方的情感,維護對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悅,是一種人文精神。由于善意的謊言的存在,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溫馨,更和諧,世界才會充滿愛,充滿陽光,兒童健康成長,老人盡享晚年,病人充滿希望。
所以,這是兩個不同領域的道德準則,不會相互沖突,相互矛盾,善意的謊言不會妨礙誠信。
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惡意的謊言),就象大海里的鯨魚不是魚,鼠標不是鼠。
[正方]:
請對方辯友注意,既是謊言?何來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謊?!
謊言雖然為善意,但作為謊言本身,已是與誠信相悖的行為,所以,無論謊言是否處于好的目的,作為謊言必然會有礙于誠信。
與民族精神來一次暮然回首,原來那誠信竟在燈火闌珊處。隔著幾千年的長河,依舊可以清晰地聽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宛如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一個人如果丟失誠信留下的就是虛偽:一個企業如果丟失誠信將面臨破產然機;而一個民族如果丟失誠信將會對墮落與死亡!
守信了誠信就守信了一方凈土,守信了誠信就守信了成功,守信了誠信中華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請問對方同學,當一個人在失去了誠信之后,他的出發點還是善意的嗎?
[反方]:
請對方辯手注意,我們今天我辯題是善意的謊言是否有礙誠信,而不是討論不誠信的人是否還有善意。請搞清楚因果邏輯。對方辯友說既是謊言何來善意,是否對善意的謊言的存在表示懷疑,既然不存在善意的謊言我們今天的討論還有意義嗎?
[正方]:
沒有必要,我們坐在這里辯論干嗎?
所謂善意的謊言也可能導致不可預見的后果。并舉出實例:某人身患絕癥,為了讓他平靜地度過余生,親朋好友一致把他瞞過,這其中絕無惡意,也絕無私利,但往往未能盡如人意,欺騙無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療的理性和處理個人事務的時機。女哲學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說,這種謊言會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邊緣。她在《說謊,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選擇》一書中寫道:
“心理上的障礙蕩然無存,辨別真偽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認為謊話不會被識破的概念可能趨向偏執.”一些對說謊現象頗有研究的心理學家建議,
任何人如果想對朋友、親人、同事說些“善意的謊話”之前,最好能好好考慮一個涉及心理反應的問題,即對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會感謝你的好意,還是會覺得對你的長期信任被你傷害了。
[反方]:
對方辯友已經承認了善意的謊言的存在。親朋好友并不會影響治療,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治療,壓力只會影響病情。一個母親與丈夫離婚了,當時孩子還不懂事,這位母親告訴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員,現在在國外,過些日子就會回來的。孩子對生活充滿期望,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家里缺少一個成員──爸爸而苦惱過,自卑過。后來,母親梅開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于是她又對孩子說:你爸爸從國外回來了。于是,孩子同爸爸之間沒有任何隔閡,情同父子,父親因為孩子沒有見外,也對孩子視如己出。每日給孩子輔導,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名牌大學的學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學畢業了,她終于發現自己的爸爸不是親爸爸,她雖然也哭了,也為自己受到欺騙而苦惱,但是,他終歸會明白,母親這樣做是對的,否則她不會有快樂的童年,不會有健康的心理,不會有良好的學業成就,不會有美滿的家庭,不會有……(太多太多)。
請問對方辯友自問,世上有哪一位會因為善意的謊言而懷疑對方的人格和誠信呢?
[正方]:
“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
!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來保護自己或別人。幫助我們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蓋斯梅爾說過:“認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比讼氤鰜淼慕杩谟袝r出乎意料。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國幽默作家賴得樂指出:“大多數人不是生活在現實當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對自己的幻想?!痹捰终f回來,了解自己與朋友的真象有時非常殘酷,最好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數借口都有破壞性。不自覺地使用借口,即使不會愚弄別人,也會愚弄自己。所以我請對方認識到,多點誠信,少點借口!同時我想問對方,如果大家都有這種觀點,如何打造誠信社會,如何使我們的國家在誠信上有更大發展?
[反方]:
人們總是對謊言習慣性地給于貶義。這是因為當今社會誠信危機,其實謊言是中性的。即使當今社會提出誠信道德,也沒有要求在各種環境下都要講大實話,不允許謊言的存在,善意的謊言不是“謊言”(惡意的謊言),與誠信不相矛盾,是有其存在空間的,如果大家對“謊言”兩字不喜歡,我們可以介意語言學家再造一個詞,諸如“虛言”、“婉言”來確卻表達善意謊言這一語意。
善意的謊言,拋開了丑陋,而來到美麗的世界!
善意的謊言,摒棄了自私,而來到誠信的人間!
請對方辯友舉出實例,有誰因為善意的謊言而受到傷害?造成誠信的失損?
[正方]:
您沒有正面回答我方隊友的問題,我認為即使謊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比比皆是.何須舉例.這種負面影響對誠信的破壞往往是比較隱蔽,是一種慢性中毒.無視這種毒害,無疑是掩耳盜鈴.我想請問對方辯手,您們口口聲聲說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兩個范疇,請您們就善意的謊言準確下一個定義?
[反方]:
對方辯友所說“善意的謊言更多的是借口”
,這句話需要不需要論證?在沒有論證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直接引用?對方辯友直接論證“借口”的危害,是有嚴重邏輯錯誤的。同時,我發現對方辯友在多處存在邏輯錯誤,在此,不一一列舉。
我方要求對方列舉實例,對方卻說實例比比皆是,還是沒有舉出一例。
善意的謊言是人人盡知其意的,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何須再下定義呢?
對方辯友反復強調善意的謊言是慢性中毒,有隱蔽性,可是并沒進行嚴密的論證,也沒有舉出一個實例,而是直接下了結論,我方不能茍同。
請問對方辯友,善意的謊言到底怎樣破壞誠信的?
[正方]: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就好比是善意的謊言是借口這個觀點一樣.
日本不顧史實、扭曲歷史,得到的是大部分亞洲人民的強烈譴責。當德國總統虔誠地向二戰受難者致懺悔時,他得到的不僅是諾貝爾和平獎,更有世界人民的理解與寬容。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能始終以一顆公正的心來對待和評價客觀事物,那么一定會營造出一種誠實明凈的氛圍,而不是爾虞我詐的惡性循環。
*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以誠立身,以信交友,是我國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維護經濟正常運行、推進體制創新、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舉。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和人們價值觀念的嬗變,一些領域和個人的信用匱乏,已日益成為令人切齒的社會公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篇2:也談物業管理企業誠信
20**年10月,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發出關于物業管理行業的誠信檔案的通知要求,要求行業自律,并將國家物業管理一級資質企業誠信資料上網公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誠信越發成為各行各業必須關注面對的重要問題,也必將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痹谶@一背景下,物業管理行業也面臨著信用體系建設如何盡快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問題。政府與物業管理企業的信用可以規避物業管理的風險使業主得到滿意的服務、業主的信用體系可以規范業主的行為等。
一、誠信塑造了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
我國物業管理的發展雖不是一帆風順,但卻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經歷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演變。如果說我國房地產業是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而發展起來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突飛猛進的發展使之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那物業管理作為房地產開發的組成部分,伴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物業管理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進步,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政府的推動、百姓的關注、業內的努力下,良好的物業管理公司大量涌現,呈現一派繁榮景象,20多年來的發展,總體上是好的。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物業管理起步階段,一批奮斗在廣州、深圳的物業管理探路人,大都擔憂物業管理行業不被人們認可而不能融入社會,因而拼命抓隊伍的服務態度、樹立形象、苦心收費,爭取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果真愿望逐步變成現實,奠定了基礎。進入了九十年代,物業管理隊伍迅速發展,建設部領導適時于95年8月30日在青島召開了全國的行業大會,并時隔兩年分別在大連、深圳先后召開同樣的大會,向全國推開了物業管理事業。物業管理隊伍開始發展壯大,大量的物業管理人才和優秀物業管理企業逐年涌現出來,今天的一級、二級物業管理企業都是經過苦練出來的,他們分別在各省市的自管項目里艱苦奮斗、節約成本、主動服務。大多數的業主、消費者是認可的,其中不少的物業管理公司以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誠信的言行、細微的服務展示在大眾面前。所以,物業管理行業才有今天的局面。
誠信的確伴隨著行業走來,因為昔日講過誠信,行業才能站住腳跟并且快速發展。不少企業運作成功的范例中,有的百年老店就是用誠信創造出響當當的品牌,贏得了消費者廣泛的認可和尊重,有著非常好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同時有著持續穩定增長的客戶群體,物業管理也是如此。在東方如此,在西方亦如此。在西方發達國家,誠信是做人成事及經濟生活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他們有一句名言說的是: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我們甚至可以說:是誠信撐起了西方數百年商品經濟的繁榮。中國古代哲人也說過:民無信不立;又說:“言必信,行必果?!彪m然東、西方國家存在文化上的差異,但對于誠信的理解基本一致。然而,市場經濟在發展,市場和市場份額必然起變化,誠信和不誠信的企業、個人將會并存。
二、當前物業管理不誠信的種種表現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社會交往、特別是經濟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種人際關系模式,是一種社會道德。物業管理中的誠信是什么?是“守信經營”、“服務第一”、“確保質量”和“以人為本”,這是一種成熟行業的準則,一種行為的理念,物業管理作為服務行業所應具有的生存之道。
然而,因為不誠信才需要講誠信,目前社會上有許多不誠信的現象存在和發生,而引起社會的重視和呼吁誠信體系的建立。物業管理行業中也同樣有一些企業因為誠信出問題而影響了行業的整體形象。我們先來看一看近年來發生在物業管理行業的幾個事件:
事件一:在20**年中央電視臺主題為“凈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質量”的“3.1
篇3:以誠信為主軸,建立起物業服務市場化機制
淺談以誠信為主軸,建立起物業服務市場化機制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也是非常好的抓手,圍繞誠信在物業行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讓相關市場主體,地產商、物業公司和業主都講誠信,這是解決目前物業行業亂象的根本之道。
現在物業行業出現這么多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物業管理市場化沒有建立起來,這是一個經濟的問題,應該用經濟的方法來解決,用行政的力量,用業主自治的力量,不能說沒有用,但方向偏了,而且結果未必很好。政府是需要依法行政的,業主組織也是需要法律制度保障的,目前這兩方面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進展。
物業行業政策是管理基本面的,只能讓行業基本符合要求,現在政策既不能提倡最好,也管不住最壞,行業只有一個物業管理資質管理辦法對違規企業有點用,但也只起到阻嚇作用,起不到實質作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政府法律是管住最壞,而市場是提倡獎勵最好,目前政府管不住最壞也和整個市場法制環境息息相關。
實際上現在物業行業政策已經夠了,需要的只是微調,關鍵是看如何培育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市場經濟的靈魂就是誠信和法制,一方面企業違法成本低,另一方面企業講誠信也未獲得合理回報。解決方案就要兩方面用力,不講誠信物業企業出局,講誠信物業企業擴大市場份額并賺取合理回報。
建管分離是個好方法,但目前從一些地方的實踐來看,沒有起到預期作用。因為現在政策都是一刀切,能否被業主認可和市場接受?恐怕只能增加部門尋租的空間。試想,業主購買萬科的房子,政策人為加一道進來物業管理招投標,如果招的不是萬科物業,業主認可嗎?市場接受嗎?而且這也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
房屋不單是一件商品,而且還是有品牌的,任何商品品牌的不同都會導致價值的不同,品牌是一個企業在長期市場經濟環境中積累起來的無形資產,這部分價值不能磨滅,而且也是被市場認可的。涉及到房屋品牌這塊,他是一個連續的動作,房屋實物本體+房屋物業服務,品牌貫穿始終,不能用行政手段人為切開。
只有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動用行政手斷切斷這種聯系呢?那就是開發商或者物業公司不遵守法規,不講品牌,不講誠信,侵犯業主合法權益的時候。因為不講品牌,房屋實物本體和物業服務就可以分離,就可以實行物業管理招投標,從而找到新的物業服務企業。并且要建立起一套物業企業黑名單制度,上榜企業無權參加招投標。
這種方式下的建管分離既被市場認可,也能從源頭上卡住很多小區的亂象,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數據,針對物業服務投訴的有70%以上的是涉及開發商的,只有30%左右是涉及物業公司和物業服務相關的,很多情況下物業公司是代開發商受過,切斷這種聯系是治標治本的作法,而且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業主自治實際上是個偽命題,業主是指物業的所有權人,自治是行政上相對獨立,有權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一個是經濟名詞,一個是政治名詞,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只能說居民自治,這才和社區民主,公民自治、道德建設等能掛上鉤,而且有現成的居民自治組織居委會,不應把業主委員會和業主扯進來。
業主只能是自我服務或者購買服務,購買服務應該是主流,自我服務只有在市場不能提供的情況下的一種補充行為。企業化和市場化始終是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一體化的物業服務既有專業服務又有品牌附加價值,市場認可,物業經理人+專業公司模式還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品牌是個問題,但可以滿足基本需求。
還有第3種情況,業主委員會變身實體自管,這個不談,因為需要非常多的制度保障才能實現,短時間內做不到,現在很多人想往這方面走。香港業主立案法團是個借鑒,香港政府一直通過電視廣告鼓勵業主成立立案法團,可還是有很多老的大廈不愿意成立,為什么?專業和費用還是業主首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從業主利益著手,事情就會比較清晰,如果只談業主的權利和義務,而不談利益,導致權利義務抓住了,利益保障了皆大歡喜,但利益受損了要找誰算帳呢?所以業主利益是決定性的,是一票否決的,任何制度設計都是在不損害業主利益的前提下做出的,業主可以只要利益不要權利,但義務要盡。
業主的利益就是房屋可以正常使用,指標就是房價和租賃價格,這就是業主的利益所在。小區的任何管理模式和決策,都要服從于房價和租賃價格?,F在因為經濟發展和政策變化導致房價大起大落,使很多業主忽略了物業服務的因素,其實房價趨于穩定和房屋慢慢變老,物業服務的投入才決定了房價和租賃價格。
誠信是目前整個社會缺失的,物業行業也不例外,從誠信建設入手也是解決行業問題的有效途徑。將物業服務費納入銀行信用記錄,業主按時繳納可提升個人信用,業主不按時繳納就留下不良信用記錄,將來貸款、購買保險都有實質影響。這種針對業主單方面誠信要求必然不被業主和社會認可和接受,怎么辦?
當然是物業企業也講誠信,行業兩個市場主體都講誠信才能提升行業整體誠信水平,現實操作,可以將物業企業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講誠信物業企業項目,業主服務費納入銀行信用體系,另一部分物業企業項目和業主暫時不納入這個體系。兩部分物業企業可互相流動,依據標準就是業主有效投訴和行業監管。
這個誠信體系建設一定要公開透明,不能黑箱操作,所有信息定期在網絡公布,系統是以企業還是項目操作可以再探討,以項目來說可能好操作一點。物業項目加入的理由,退出的理由,清楚向社會發布,接受社會監督,業主可以公開查詢相關內容。這個誠信體系建設對提高整個國民信用水平都有促進作用。
這個誠信體系并不能根本解決業主繳費問題,但也能客觀提升繳交率,若想根治,還得在司法系統框架下,建立小額錢債法庭,對于證據確鑿的,立案到1審2審都可以快裁快處,國外這方面有很多先進的經驗可以學習。目前的司法機制,告業主不交管理費是費時失事,既花很多錢也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