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大米工廠從業人員培訓及健康檢查管理制度

4573

  大米工廠從業人員培訓及健康檢查管理制度

  1.目的

  保證所培訓的人員滿足相關崗位的要求,使其適應本公司當前工作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為實現公司質量安全目標而對全體職工進行的各類培訓及健康檢查。

  3.職責

  3.1質檢部負責制定員工培訓計劃及健康檢查計劃,組織和實施員工的培訓工作及健康檢查工作,并對培訓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3.2各部門負責提出本部門各專業的職工技能培訓申請,并配合質檢部做好培訓工作。

  3.3質量負責人負責審核《年度培訓計劃》,總經理批準《年度培訓計劃》。

  工作程序

  4.1人員能力

  4.1.1從事與質量安全管理有關的各崗位的人員應具備一定的能力,對能力的判斷應從教育、培訓、技能和經歷等方面考慮。

  4.1.2質檢部負責制定從事與質量安全管理有關的各崗位人員的《主要工作崗位人員能力要求》,經質量負責人審核,總經理批準執行。

  4.2培訓及健康檢查計劃的制定

  4.2.1各部門根據《主要工作崗位人員能力要求》和本部門工作的需要,在每年第四季度提出本部門下一年度職工培訓計劃及健康檢查計劃,報質檢部。

  4.2.2質檢部匯總各部門培訓需求后,根據現階段員工教育狀況及身體狀況,按不同崗位、職務及質量方面所承擔的任務要求,擬定本公司員工《年度培訓計劃》、《年度健康檢查計劃》,報質量負責人審核,總經理批準。

  4.2.3培訓計劃需要追加或需外出培訓時,由相關部門填寫《培訓申請表》報質檢部,健康檢查計劃需追加,由相關部門填寫《健康檢查申請表》,經質量負責人審核、總經理批準后予以實施。

  4.3培訓的組織與實施

  4.3.1質檢部根據《年度培訓計劃》、《年度健康檢查計劃》的要求,組織實施本公司的各級培訓及健康檢查。必要時,聘請有相當資格的人員擔任授課講師。質檢部根據情況做好后勤保障,以便使培訓工作順利進行,必要時編制培訓實施方案,內容一般包括: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方式、授課教師、考核方式、合格判定標準等。

  4.3.2新員工入廠培訓

  公司基礎教育:包括公司發展史、質量方針和目標、質量及安全意識、公司管理規范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等;

  崗位技能培訓:包括崗位職責、作業指導書以及所用設備的性能、操作步驟、安全事項的培訓等;

  4.3.3管理人員的培訓

  公司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方面的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

  公司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

  質量安全意識、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本崗位管理職責、業績改進等等。

  4.3.4特殊崗位人員的培訓

  針對特殊崗位人員的培訓應按勞動部門有關的規定執行。

  本公司的特殊崗位包括:駕駛員、特殊工序、關鍵工序、質檢員等,需取得相應資格后方可上崗。

  4.3.5全員培訓

  國家法律法規與廠規廠紀。

  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宣貫學習。

  安全文明生產教育。

  崗位應知應會、工藝紀律教育和質量安全意識教育。

  4.3.6針對上述各類培訓由質檢部統一安排,以主管部門為主,相關部門配合組織實施。

  4.3.7每次培訓由質檢部填寫《培訓記錄表》,記錄培訓的人員、時間、地點、教師、培訓內容及考核情況等,并在培訓結束后將本次培訓的所有資料和記錄(考勤表、考核記錄等)歸檔保存。

  4.3.8質檢部應做好培訓考勤工作,必要時,做好培訓總結工作,并對培訓的實施進行監督。

  4.4培訓有效性評價

  4.4.1通過理論考核、現場操作考核、業績評定和觀察、交談等方法,評價培訓的有效性,評價被培訓的人員是否具備了所需要的能力。

  4.4.2質檢部應加強對員工日常工作業績的評價,可隨時對各部門員工進行現場抽查,對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員工,應及時暫停其工作,安排培訓、考核或轉崗,使員工的能力與其從事的工作相適應。

  4.5健康檢查的組織及實施

  4.5.1食品生產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4.5.2新參加工作的從業人員、實習工、實習學生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后上崗,杜絕先上崗后查體的事情發生。

  4.5.3食品衛生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督促“五病”人員調離崗位,并對從業人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督管理。

  4.5.4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生產經營。

  4.5.5當觀察到以下癥狀時,應規定暫停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腹瀉;手外傷、燙傷;皮膚濕疹、長癤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發熱;嘔吐。

  4.5.6針對上述各類健康檢查由質檢部統一安排,以主管部門為主,相關部門配合組織實施。

  4.6培訓記錄及健康檢查記錄的管理

  質檢部負責各類培訓記錄(包括培訓計劃、培訓記錄表及考核記錄等)及健康檢查記錄(健康檢查計劃、健康檢查記錄等)的管理和保存工作。

  支持性文件

  《主要工作崗位人員能力要求》質量記錄

  年度培訓計劃培訓申請表培訓記錄表

  培訓有效性評價表年度健康檢查計劃健康檢查申請表健康檢查記錄表

篇2:飲食服務從業人員知識培訓、衛生要求、健康檢查制度

  飲食服務從業人員衛生要求、知識培訓、健康檢查制度

  對從業人員進行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搞好高校飲食工作,提高服務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必須納入制度化管理。

  一、培訓教材。培訓采用的教材主要有《食品安全法》、《餐飲業食品管理辦法》、《食品衛生行政處罰辦法》、《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西北大學飲食服務中心職工培訓教材》、職業道德教育等。

  二、參加當地衛生監督部門的《食品安全法》和衛生知識以及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取得由衛生主管部門簽發的《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三、餐廳每月組織員工學習一次,全年十次,結合餐廳實際工作、季節、媒體餐飲信息等,學習有關衛生知識,并做好記錄,年終由中心檢查,檢查情況納入年終考核項目。

  四、新錄用的臨時工或臨時參加工作的從業人員,由餐廳負責崗前衛生知識培訓,使其懂得衛生知識的重要性和如何遵守各項衛生、操作制度后方可上崗。

  五、結合高校餐飲工作的特點,中心每年春、秋(寒、暑假開學后)兩季各舉辦一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和測試。測試成績納入年終考核。測試不及格者,進行補考,補考不及格者,辭退或解聘。

  六、利用多種形式學習衛生知識,如知識競賽、書面考試等。

  七、健康檢查。中心每年統一組織兩次健康檢查,每年3月、9月各一次,請防疫站同志上門檢查,檢查不合格者,正式工調離崗位,臨時工解聘。漏檢、新進人員和臨時參加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由餐廳負責組織到防疫站進行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八、從業人員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衛生病癥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食品衛生的病癥或治愈后,方可從新上崗。

  九、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

  十、從業人員個人衛生要求:

  (一)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操作時應穿戴整潔的工作服、工作帽(專間工作人員還需戴口罩),頭發不得外露,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佩帶飾物。

  (二)操作前手部應洗凈,操作時手部應保持清潔,接觸直接入口食品時,手部還應進行消毒并佩帶一次性手套。

  (三)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員在有下列情形時應洗手:開始工作前;處理食物前;上廁所后;處理生食物后;處理弄污的設備或飲食用具后;咳嗽、打噴嚏、或擤鼻子后;處理動物或廢物后;觸摸耳朵、鼻子、頭發、口腔或身體其他部位后;從事任何可能污染雙手的活動后。

  (四)個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帶入食品處理區內。

  (五)食品處理區內不得有抽煙、隨地吐痰、飲食及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為。

  十一、從業人員工作服管理

  (一)各餐廳的工作服應有清洗保潔制度,定期進行更換,保持清潔。

  (二)根據中心炊事員無嚴格分工的特點,工作服分為操作工作服和售飯工作服兩種,售飯工作屬于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根據規定,售飯工作服應每天清洗更換。

  (三)從業人員上廁所前,應在食品處理區內脫去工作服

  (四)嚴禁在食品處理區內堆放待清洗的工作服或進行清洗工作服的工作。

  (五)每名從業人員應有操作工作服和售飯工作服各兩套或兩套以上。

  后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

篇3:食堂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制度范例

  食堂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制度

  食堂從業人員必須了解食品衛生知識,必須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確保食堂的食品衛生。為此,特制定食堂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制度。

  一、食堂從業人員應堅持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相關衛生知識,增強衛生意識和安全法律意識。

  二、學校每學期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二次,做到時間落實,人員落實,培訓內容落實。

  三、食堂從業人員必須積極認真參加培訓,認真作好學習記錄。

  四、每次培訓之后,組織食堂從業人員進行一次培訓衛生知識考核,凡不及格者,進行補考。如補考不及格,不予聘用。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