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M灌漿料的施工技術方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為了正確使用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確保工程質量,提高工效和加快進度,特制定本施工技術方法。
第2條 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的施工不僅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的規定,尚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及《水泥基灌漿材料施工技術規程》(YB/T9261-98)中的有關規定。
第二章 名詞、術語
第3條 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是以高強度材料作為骨料,以水泥作為結合劑,輔以高流態、微膨脹、防離析等物質配制而成。在施工現場加入一定量的水,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以下簡稱CGM灌漿料
第4條 自重法,是在CGM灌漿料施工中,利用該材料流動性好的特點,在灌漿范圍內自由流動,滿足灌漿要求的方法。
第5條 高位漏斗法,是在CGM灌漿料施工中,僅靠其流動性不能滿足要求時,利用提高灌漿的位能差,滿足灌漿要求的方法。
第6條 壓力灌漿法,是在CGM灌漿料施工中,采用灌漿增壓設備,滿足灌漿要求的方法。
第三章 CGM灌漿料的適用范圍
第7條 CGM灌漿料適用范圍(見表1)
型號 適用范圍 最低施工溫度(℃)
CGM-1(普通型) 地腳螺栓錨固、栽埋鋼筋,灌漿層厚度30mm<δ<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有抗油要求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10
CGM-1(加固型) 灌漿層厚度≥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和地坪的補強加固(修補厚度≥40mm)。有抗油要求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10
CGM-2(普通型) 灌漿層厚度30mm<δ<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td>5
CGM-2(加固型) 灌漿層厚度≥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和地坪的補強加固(修補厚度≥40mm)。 5
CGM-4(超流態) 灌漿層厚度在2mm<δ<30mm的設備基礎及鋼結構柱腳板二次灌漿;混凝土梁柱加固角鋼與混凝土之間縫隙灌漿。/td>-5
?。ū?)
第8條 CGM灌漿料的施工應在規定的溫度范圍施工。否則,應采取相應措施。
第四章 施工前的準備
第9條 CGM灌漿料施工前應準備:
1. 機械攪拌:混凝土攪拌機或砂漿攪拌機;
2. 人工攪拌:攪拌槽及鐵鏟若干;
3. 水桶若干;
4. 臺秤若干;
5. 高位漏斗、灌漿管及管接頭;
6. 流槽;
7. 灌漿助推器(尺寸可視現場情況而定,見圖1)
圖1 灌漿助推器形式
8.模板(鋼模、木模);
9.草袋、巖棉被等;
10.棉紗;
11.膠帶
第10條 CGM灌漿料的驗收應符合表2、表3的規定。
CGM灌漿料的常規物理性能
型號 抗壓強度(MPa) 豎向膨脹率(%) 流動度(mm) 坍落度(mm)
1天 3天 28天
CGM-1(普通型) ≥30~50≥45~60≥65~85≥0.02≥300/
CGM-1(加固型) ≥30~50≥45~55 ≥65~85≥0.02/ ≥270
CGM-2(普通型) ≥22~27≥38~45≥55~65≥0.02≥270/
CGM-2(加固型)≥22~27≥38~45≥55~65≥0.02/ ≥270
CGM-4(超流態) ≥18~25≥32~38≥45~55≥0.02≥ 350/
?。ū?)
CGM-1灌漿料對鋼筋的錨固強度
鋼筋直徑 (KN)設計拉力 D (mm)標準拉力 (KN)極限拉力 (KN)埋設深度≥15D,24小時后的抗拉力 (KN)
10 24 26 40 ≥40
12 35 38 58 ≥58
14 48 52 78 ≥78
16 62 67 102 ≥102
18 79 85 130 ≥130
20 97 105 160 ≥160
22 118 127 194 ≥194
25 152 164 250 ≥250
28 178 206 302 ≥302
32 233 269 394 ≥394
36 295 341 499 ≥499
40 364 421 615 ≥615
?。ū?)
說明:
?、蚣変摻?鋼筋直徑D:10~25 fy=310N/mm2 ;fyk=335 N/mm2 ;fs=510 N/mm2; 鋼筋直徑D:28~40 fy=290N/mm2 ;fyk=335 N/mm2 ;fs=490 N/mm2
第11條 CGM灌漿料的驗收以實驗室檢驗為標準,檢驗項目應包括流動度或坍落度、豎向膨脹率、抗壓強度。檢驗方法除執行現行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附錄A的有關規定。
第五章 CGM灌漿料的配制
第12條 CGM灌漿料的配制
1. CGM灌漿料拌和時,加水量應按隨貨提供的產品合格證上的推薦用水量加入,攪拌均勻即可使用。對于地腳螺栓錨固和栽埋鋼筋,用水量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適當減少。拌和用水應采用飲用水,使用其它水源時,應符合現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
2. CGM灌漿料的拌和可采用機械攪拌或人工攪拌。推薦采用機械攪拌方式,攪拌時間一般為1~2分鐘(嚴禁使用手電鉆式攪拌器)。采用人工攪拌時,應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
分鐘,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攪拌至均勻。3. 攪拌地點應盡量靠近灌漿施工地點,距離不宜過長。
4. 每次攪拌量應視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證40分鐘以內將料用完。
5. 冬季施工時,CGM灌漿料及拌和水應符合現行《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6.現場使用時,嚴禁在CGM灌漿料中摻入任何外加劑、外摻料。
第六章 地腳螺栓錨固及鋼筋栽埋
第13條 地腳螺栓常用形式見-圖2
第14條 鉆孔或預留孔,根據螺栓直徑應符合表4的要求。
螺栓直徑(mm)螺栓表面至孔壁的距離(mm)
10~14≥8
16~22≥15
24~42≥20
48~64≥30
76~100≥40
>100≥50
?。ū?)
第15條 螺栓錨固及栽埋鋼筋的埋設深度應滿足設計規范的要求。螺栓形式見圖2,推薦埋設深度:≥15d (d:螺栓直徑)
第16條 施工準備
1.采用CGM灌漿料進行地腳螺栓錨固和栽埋鋼筋,其工藝應符合附錄B的要求。
2. 地腳螺栓成孔時,基礎混凝土強度不得小于20MPa,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3. 地腳螺栓的油污和鐵銹必須清除干凈。
4. 成孔后,應除去孔內雜物、檢測孔的深度,并用水充分濕潤孔壁。灌漿前應清除孔內積水。
5. 螺栓插入后應校正其水平位置及頂部的高度,并予以固定。
第17條 CGM灌漿料的配制應按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規定進行。
第18條 CGM灌漿料錨固地腳螺栓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將拌和好的CGM灌漿料灌入螺栓孔中,灌漿過程中嚴禁震搗、插搗。灌漿結束后不得調整螺栓。
2. 灌漿施工不易直接灌入時,宜采用流槽輔助施工。
第七章 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第19條 CGM灌漿料二次灌漿,其工藝應符合附錄C的要求。
第20條 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前,應根據實際情況按本規程第2章的規定選擇相應的灌漿方式。
第21條 施工準備
1.設備基礎表面應進行鑿毛處理。清掃設備基礎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漿、浮灰、油污和脫模劑等雜物。灌漿前24小時,設備基礎表面應充分濕潤。灌漿前1小時,清除積水;
2.按灌漿施工圖支設模板。模板與基礎、模板與模板間的接縫處用水泥漿、膠帶等封縫,達到整體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3.模板與設備底座四周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漿施工;
4.模板頂部標高應高出設備底座上表面50mm;
5.灌漿中如出現跑漿現象,應及時處理。
第22條 CGM灌漿料的配制應按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規定進行。
第23條 較長設備或軌道基礎的灌漿(參見附錄D圖附D01-1、圖附D01-2),應采用分段施工。即采用跳倉法施工。 第24條 用高位漏斗法灌漿,從設備底座中央或一側開始灌漿(參見附錄D圖附D02-1、圖附D02-2)。
第25條 CGM灌漿料進行二次灌漿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 CGM灌漿料二次灌漿時,應從一側或相鄰的兩側多點進行灌漿,直至從另一側溢出為止,以利于灌漿過程中的排氣。不得從四側同時進行灌漿;
2. 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進行,不能間斷。并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3. 在灌漿過程中嚴禁振搗。必要時可用灌漿助推器沿灌漿層底部推動CGM灌漿料,嚴禁從灌漿層的中、上部推動,以確保灌漿層的勻質性;
4.設備基礎灌漿完畢后,應在灌漿后3~6小時沿設備邊緣向外切45℃斜角(見圖3 )以防止自由端產生裂縫。如無法進行切邊處理,應在灌漿后3~6小時用抹刀將灌漿層表面壓光。
圖3 示意圖
第26條 當灌漿層厚度超過150mm時,應采用CGM灌漿料(加固型)。
第27條 當設備基礎灌漿量較大時,CGM灌漿料(加固型)的攪拌應采用機械攪拌方式,以保證灌漿施工。
第八章 混凝土結構加固和修補
第28條 混凝土梁、板、柱的加固應采用CGM灌漿料(加固型),混凝土梁、板、柱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的要求。
第29條 CGM灌漿料(加固型)配制,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的有關規定。
第30條 CGM灌漿料(加固型)加固混凝土結構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將拌和好的CGM灌漿料灌入已支設好的模板中;
2.灌漿過程中允許適當振搗或適當敲擊模板;
3.拆模時間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表5的規定。
第31條 用CGM灌漿料進行混凝土孔洞修補時,其孔洞的處理、施工準備及施工方法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將孔洞周圍已松動的混凝土剔除;
2.材料的配制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的規定;
3.施工準備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21條的有關規定;
4.施工方法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30條的有關規定。
第九章 養 護
第32條 灌漿完畢后30分鐘內應立即加蓋濕草袋或巖棉被。并保持濕潤。
第33條 冬季施工時,養護措施還應符合現行《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第34條 CGM灌漿料達到拆模時間后,可進行設備安裝,具體時間可參見表5。
日最低氣溫(℃) 拆模時間(h) 養護時間(d)
?。?0 ~ 096 14
0 ~ 572 10
5 ~ 1548 7
≥ 1524 7
?。ū?)
第35條 在設備基礎灌漿完畢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漿完畢3~6小時后,即灌漿層硬化前用抹刀或鐵鍬等工具輕輕鏟除。
第36條 不得將正在運轉的機器的震動傳給設備基礎,在二次灌漿后應停機24~36小時,以避免損壞未結硬的灌漿層。
> 第十章施工驗收
第37條 施工驗收應按設計要求及現行《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執行。
附錄A 檢驗內容及方法
根據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規定檢驗項目應包括流動度、豎向膨脹率、抗壓強度。試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A.0.1 實驗室的溫度和濕度應符合現行《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GB177)中第3章的有關規定。
A.0.2 灌漿料流動度及強度檢驗方法
a.流動度的檢驗應按現行《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8077)中第11章的有關規定執行,但對11.3.1條第1款修改為攪拌35秒。對11.3.1條第3款修改為一次將料裝入試模并取消用搗棒插搗。對11.3.1.4修改為取消跳動30次。對11.3.1條第6款~11.3.4條第4款僅保留11.3.4條第3款;
b.抗壓強度的檢驗應執行現行《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GB177)中的有關規定,但取消4.2及4.3條。對4.4條修改為攪拌35秒。對4.5條修改為取消振動成型,將材料灌入試模。對6.1條將7天齡期修改為1天齡期,強度試驗應在1d±1h內進行。采用其它類型試模時試驗數值比40mm×40mm×160mm試模的大約低10%~30%。具體數值參見附錄A表A.0.4。
A.0.3 加固型灌漿料坍落度及強度檢驗方法
a.坍落度檢驗:坍落度試驗依據GBJ80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
b.強度檢驗:強度檢驗應依據GBJ81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 .0.4 豎向膨脹率的檢驗應執行現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J119)中附錄三第二節的有關規定,但對第二節第1款中振動成型修改為將材料灌入試模。取消第二節第4款的內容。
篇2:CGM灌漿料施工技術方法
CGM灌漿料的施工技術方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為了正確使用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確保工程質量,提高工效和加快進度,特制定本施工技術方法。
第2條 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的施工不僅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的規定,尚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及《水泥基灌漿材料施工技術規程》(YB/T9261-98)中的有關規定。
第二章 名詞、術語
第3條 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是以高強度材料作為骨料,以水泥作為結合劑,輔以高流態、微膨脹、防離析等物質配制而成。在施工現場加入一定量的水,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以下簡稱CGM灌漿料
第4條 自重法,是在CGM灌漿料施工中,利用該材料流動性好的特點,在灌漿范圍內自由流動,滿足灌漿要求的方法。
第5條 高位漏斗法,是在CGM灌漿料施工中,僅靠其流動性不能滿足要求時,利用提高灌漿的位能差,滿足灌漿要求的方法。
第6條 壓力灌漿法,是在CGM灌漿料施工中,采用灌漿增壓設備,滿足灌漿要求的方法。
第三章 CGM灌漿料的適用范圍
第7條 CGM灌漿料適用范圍(見表1)
型號 適用范圍 最低施工溫度(℃)
CGM-1(普通型) 地腳螺栓錨固、栽埋鋼筋,灌漿層厚度30mm<δ<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有抗油要求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10
CGM-1(加固型) 灌漿層厚度≥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和地坪的補強加固(修補厚度≥40mm)。有抗油要求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10
CGM-2(普通型) 灌漿層厚度30mm<δ<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td>5
CGM-2(加固型) 灌漿層厚度≥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和地坪的補強加固(修補厚度≥40mm)。 5
CGM-4(超流態) 灌漿層厚度在2mm<δ<30mm的設備基礎及鋼結構柱腳板二次灌漿;混凝土梁柱加固角鋼與混凝土之間縫隙灌漿。/td>-5
?。ū?)
第8條 CGM灌漿料的施工應在規定的溫度范圍施工。否則,應采取相應措施。
第四章 施工前的準備
第9條 CGM灌漿料施工前應準備:
1. 機械攪拌:混凝土攪拌機或砂漿攪拌機;
2. 人工攪拌:攪拌槽及鐵鏟若干;
3. 水桶若干;
4. 臺秤若干;
5. 高位漏斗、灌漿管及管接頭;
6. 流槽;
7. 灌漿助推器(尺寸可視現場情況而定,見圖1)
圖1 灌漿助推器形式
8.模板(鋼模、木模);
9.草袋、巖棉被等;
10.棉紗;
11.膠帶
第10條 CGM灌漿料的驗收應符合表2、表3的規定。
CGM灌漿料的常規物理性能
型號 抗壓強度(MPa) 豎向膨脹率(%) 流動度(mm) 坍落度(mm)
1天 3天 28天
CGM-1(普通型) ≥30~50≥45~60≥65~85≥0.02≥300/
CGM-1(加固型) ≥30~50≥45~55 ≥65~85≥0.02/ ≥270
CGM-2(普通型) ≥22~27≥38~45≥55~65≥0.02≥270/
CGM-2(加固型)≥22~27≥38~45≥55~65≥0.02/ ≥270
CGM-4(超流態) ≥18~25≥32~38≥45~55≥0.02≥ 350/
?。ū?)
CGM-1灌漿料對鋼筋的錨固強度
鋼筋直徑 (KN)設計拉力 D (mm)標準拉力 (KN)極限拉力 (KN)埋設深度≥15D,24小時后的抗拉力 (KN)
10 24 26 40 ≥40
12 35 38 58 ≥58
14 48 52 78 ≥78
16 62 67 102 ≥102
18 79 85 130 ≥130
20 97 105 160 ≥160
22 118 127 194 ≥194
25 152 164 250 ≥250
28 178 206 302 ≥302
32 233 269 394 ≥394
36 295 341 499 ≥499
40 364 421 615 ≥615
?。ū?)
說明:
?、蚣変摻?鋼筋直徑D:10~25 fy=310N/mm2 ;fyk=335 N/mm2 ;fs=510 N/mm2; 鋼筋直徑D:28~40 fy=290N/mm2 ;fyk=335 N/mm2 ;fs=490 N/mm2
第11條 CGM灌漿料的驗收以實驗室檢驗為標準,檢驗項目應包括流動度或坍落度、豎向膨脹率、抗壓強度。檢驗方法除執行現行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附錄A的有關規定。
第五章 CGM灌漿料的配制
第12條 CGM灌漿料的配制
1. CGM灌漿料拌和時,加水量應按隨貨提供的產品合格證上的推薦用水量加入,攪拌均勻即可使用。對于地腳螺栓錨固和栽埋鋼筋,用水量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適當減少。拌和用水應采用飲用水,使用其它水源時,應符合現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
2. CGM灌漿料的拌和可采用機械攪拌或人工攪拌。推薦采用機械攪拌方式,攪拌時間一般為1~2分鐘(嚴禁使用手電鉆式攪拌器)。采用人工攪拌時,應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
分鐘,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攪拌至均勻。3. 攪拌地點應盡量靠近灌漿施工地點,距離不宜過長。
4. 每次攪拌量應視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證40分鐘以內將料用完。
5. 冬季施工時,CGM灌漿料及拌和水應符合現行《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6.現場使用時,嚴禁在CGM灌漿料中摻入任何外加劑、外摻料。
第六章 地腳螺栓錨固及鋼筋栽埋
第13條 地腳螺栓常用形式見-圖2
第14條 鉆孔或預留孔,根據螺栓直徑應符合表4的要求。
螺栓直徑(mm)螺栓表面至孔壁的距離(mm)
10~14≥8
16~22≥15
24~42≥20
48~64≥30
76~100≥40
>100≥50
?。ū?)
第15條 螺栓錨固及栽埋鋼筋的埋設深度應滿足設計規范的要求。螺栓形式見圖2,推薦埋設深度:≥15d (d:螺栓直徑)
第16條 施工準備
1.采用CGM灌漿料進行地腳螺栓錨固和栽埋鋼筋,其工藝應符合附錄B的要求。
2. 地腳螺栓成孔時,基礎混凝土強度不得小于20MPa,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3. 地腳螺栓的油污和鐵銹必須清除干凈。
4. 成孔后,應除去孔內雜物、檢測孔的深度,并用水充分濕潤孔壁。灌漿前應清除孔內積水。
5. 螺栓插入后應校正其水平位置及頂部的高度,并予以固定。
第17條 CGM灌漿料的配制應按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規定進行。
第18條 CGM灌漿料錨固地腳螺栓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將拌和好的CGM灌漿料灌入螺栓孔中,灌漿過程中嚴禁震搗、插搗。灌漿結束后不得調整螺栓。
2. 灌漿施工不易直接灌入時,宜采用流槽輔助施工。
第七章 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第19條 CGM灌漿料二次灌漿,其工藝應符合附錄C的要求。
第20條 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前,應根據實際情況按本規程第2章的規定選擇相應的灌漿方式。
第21條 施工準備
1.設備基礎表面應進行鑿毛處理。清掃設備基礎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漿、浮灰、油污和脫模劑等雜物。灌漿前24小時,設備基礎表面應充分濕潤。灌漿前1小時,清除積水;
2.按灌漿施工圖支設模板。模板與基礎、模板與模板間的接縫處用水泥漿、膠帶等封縫,達到整體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3.模板與設備底座四周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漿施工;
4.模板頂部標高應高出設備底座上表面50mm;
5.灌漿中如出現跑漿現象,應及時處理。
第22條 CGM灌漿料的配制應按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規定進行。
第23條 較長設備或軌道基礎的灌漿(參見附錄D圖附D01-1、圖附D01-2),應采用分段施工。即采用跳倉法施工。 第24條 用高位漏斗法灌漿,從設備底座中央或一側開始灌漿(參見附錄D圖附D02-1、圖附D02-2)。
第25條 CGM灌漿料進行二次灌漿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 CGM灌漿料二次灌漿時,應從一側或相鄰的兩側多點進行灌漿,直至從另一側溢出為止,以利于灌漿過程中的排氣。不得從四側同時進行灌漿;
2. 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進行,不能間斷。并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3. 在灌漿過程中嚴禁振搗。必要時可用灌漿助推器沿灌漿層底部推動CGM灌漿料,嚴禁從灌漿層的中、上部推動,以確保灌漿層的勻質性;
4.設備基礎灌漿完畢后,應在灌漿后3~6小時沿設備邊緣向外切45℃斜角(見圖3 )以防止自由端產生裂縫。如無法進行切邊處理,應在灌漿后3~6小時用抹刀將灌漿層表面壓光。
圖3 示意圖
第26條 當灌漿層厚度超過150mm時,應采用CGM灌漿料(加固型)。
第27條 當設備基礎灌漿量較大時,CGM灌漿料(加固型)的攪拌應采用機械攪拌方式,以保證灌漿施工。
第八章 混凝土結構加固和修補
第28條 混凝土梁、板、柱的加固應采用CGM灌漿料(加固型),混凝土梁、板、柱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的要求。
第29條 CGM灌漿料(加固型)配制,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的有關規定。
第30條 CGM灌漿料(加固型)加固混凝土結構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將拌和好的CGM灌漿料灌入已支設好的模板中;
2.灌漿過程中允許適當振搗或適當敲擊模板;
3.拆模時間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表5的規定。
第31條 用CGM灌漿料進行混凝土孔洞修補時,其孔洞的處理、施工準備及施工方法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將孔洞周圍已松動的混凝土剔除;
2.材料的配制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的規定;
3.施工準備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21條的有關規定;
4.施工方法應符合本施工技術方法第30條的有關規定。
第九章 養 護
第32條 灌漿完畢后30分鐘內應立即加蓋濕草袋或巖棉被。并保持濕潤。
第33條 冬季施工時,養護措施還應符合現行《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第34條 CGM灌漿料達到拆模時間后,可進行設備安裝,具體時間可參見表5。
日最低氣溫(℃) 拆模時間(h) 養護時間(d)
?。?0 ~ 096 14
0 ~ 572 10
5 ~ 1548 7
≥ 1524 7
?。ū?)
第35條 在設備基礎灌漿完畢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漿完畢3~6小時后,即灌漿層硬化前用抹刀或鐵鍬等工具輕輕鏟除。
第36條 不得將正在運轉的機器的震動傳給設備基礎,在二次灌漿后應停機24~36小時,以避免損壞未結硬的灌漿層。
> 第十章施工驗收
第37條 施工驗收應按設計要求及現行《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執行。
附錄A 檢驗內容及方法
根據本施工技術方法第12條規定檢驗項目應包括流動度、豎向膨脹率、抗壓強度。試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A.0.1 實驗室的溫度和濕度應符合現行《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GB177)中第3章的有關規定。
A.0.2 灌漿料流動度及強度檢驗方法
a.流動度的檢驗應按現行《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8077)中第11章的有關規定執行,但對11.3.1條第1款修改為攪拌35秒。對11.3.1條第3款修改為一次將料裝入試模并取消用搗棒插搗。對11.3.1.4修改為取消跳動30次。對11.3.1條第6款~11.3.4條第4款僅保留11.3.4條第3款;
b.抗壓強度的檢驗應執行現行《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GB177)中的有關規定,但取消4.2及4.3條。對4.4條修改為攪拌35秒。對4.5條修改為取消振動成型,將材料灌入試模。對6.1條將7天齡期修改為1天齡期,強度試驗應在1d±1h內進行。采用其它類型試模時試驗數值比40mm×40mm×160mm試模的大約低10%~30%。具體數值參見附錄A表A.0.4。
A.0.3 加固型灌漿料坍落度及強度檢驗方法
a.坍落度檢驗:坍落度試驗依據GBJ80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
b.強度檢驗:強度檢驗應依據GBJ81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 .0.4 豎向膨脹率的檢驗應執行現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J119)中附錄三第二節的有關規定,但對第二節第1款中振動成型修改為將材料灌入試模。取消第二節第4款的內容。
篇3: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制度
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制度
1、施工質量控制體系
質量保證體系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模式,以質量為中心所制定的保證質量達到要求的循環體系,質量保證體系的設置是使施工過程中有法可依,關鍵工序運行正常,只有正常運轉的質保體系,才能真正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而質量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必須以質量控制體系來予以實現的。
1.1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設置
(1)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是按照科學的程序運轉,其運轉的基本方式是pda 的循環管理活動,它是通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把經營和生產過程的質量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高效的體系來保證施工質量。
(2) 我們提出的質量目標,編制相應的分項工程質量目標計劃,這個分項工程目標計劃,使在項目參與管理的全體人員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3) 在目標計劃制定后,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應編制相應的工作標準在施工班組實施,在實施過程進行方式、方法的調整,以使工作標準完善。
(4) 在實施過程中,無論是施工工長還是質檢人員均要加強檢查,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使所有質量問題解決在施工之中,并同時對這些問題進行匯總,形成書面材料,以保證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時不出現類似問題。
在實施完成后,對成形的建筑產品進行全面的檢查,發現問題,追查原因,對不同問題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從人、物、方法、工藝、工序等方面進行討論,并產生改進意見,在根據這些改進意見而使施工工序進入下一次循環。
1.2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運轉的保證
(1) 項目領導班子應充分重視施工質量控制體系運轉的正常,支持有關人員開展圍
繞質保體系的各項活動。
(2) 強有力的質量檢查管理人員,作為質保體系中的中堅力量。
(3) 提供必要的資金,添置必要的設備,是確保體系運轉的物質基礎。
(4) 制定強有力的措施、制度,是保證質保體系的運轉方法。
(5) 每周召開一次質量分析會議,使質保體系在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及時處理和解決。
全面開展質量管理活動,使本工程的施工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1.3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落實
施工質量控制體系主要是圍繞著'人、機、料、法、環'五大要素進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差錯,則勢必使施工的質量達不到相應的要求,故在質量保證計劃中,對著施工過程中的五大要素的質量保證措施必須予以明確的落實。
(1) '人'的因素
1)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關鍵,無論是從管理層到勞務層,其素質、責任心等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施工質量。故對于'人'的因素的質量保證措施主要從:人員培訓、人員管理、人員評定來保證人員的素質。
2) 在進場前。我們將對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員及施工勞務隊伍進行各種必要的培訓,關鍵的崗位必須持有上崗證。在管理層積極推廣計算機廣泛應用,加強現代信息化的推廣;在勞務層,對一些重要崗位,必須進行再培訓,以達到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我們既要加強人員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強人員的評定工作,人員的管理及評定工作應是對項目的全體管理層及勞務層,實施層層管理、層層評定的方式進行。使進駐現場的任何人員在任何時候均能保持最佳狀態,以確保本工程能夠順利完成。
(2) '機'的因素
現代的施工管理,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為工程更快、更好的完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機械對于施工質量的影響以越來越大,故必須使機械處于最佳狀態,在施工機械進場前必須對機械進行一次全面的保養,使施工機械在投入使用前就已經達到最佳狀態,而在施工中,要使機械處于最佳狀態就必須對其進行良好的養護、檢修。在施工過程前,我們將制定機械維修計劃表,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所有的機械在任何施工階段均處于最佳狀態。
(3) '料'的因素
材料是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單位,亦是保證質量的最基本的單位,故材料采用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本工程的內在及外觀質量。'料'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為確保'料'的質量,我們必須從施工用材、周轉用材進行綜合的落實。
(4) '環'與'法'的因素
'環'實質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則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中的施工建設中,必須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進的施工方法,才能更好的、更快的完成本工程的建設任務。在本《施工組織設計》中,我們已經對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作了具體的介紹,其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在施工過程中能否按照《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全面的落實才是確保本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只有建立良好的實施體系、監督體系才能按照既定設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務。詳見《施工工藝、方法流程落實流程圖》。
2、施工質量控制管理措施
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具體落實,其主要是對施工各階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進行質量上的控制,從而達到施工質量目標的要求。
2.1施工階段性的質量控制措施
(1) 施工階段性的質量控制措施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并通過這三個階段來對本工程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進行有效的階段性質量控制。施工階段性的質量控制措施詳見《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措施圖》。
1) 事前控制階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動開始之前進行的質量控制活動,事前控制是先導。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編制《質量保證計劃》,制定現場的各種管理制度,完善計量及質量檢測技術和手段,針對質量通病,制定預控措施。對工程項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進行質量檢查和控制,并編制相應的檢驗方法。
?、?進行設計交底,圖紙會審等工作,并根據本工程的特點確定施工流程、工藝及方法。對本工程將要采用的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均要審核其技術審定書及運用范圍。檢查現場的測量標樁,建筑物的定位線和高程水準點等。
?、?堅持樣板帶路制度,每一份部分項工程開始前必須現做出樣板,待建設單位、監理等施工方驗收,符合質量標準后,方可大面積施工。
2)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就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是關鍵。主要有:
?、?完善工序質量控制,把影響工序質量控制的因素都納入管理范圍之中。
?、?嚴格工序間交接檢查,做好各項隱蔽工程驗收工作,加強交檢制度的落實,對達不到質量要求的前一道工序決不交給下一道工序施工,直至質量符合要求為止。
?、?對完成的分布分項工程,按相應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進行檢查、驗收。
?、?如施工出現特殊情況,隱蔽工程為經驗收而擅自封閉,掩蓋或使用無合格證的
工程材料,或擅自變更替換工程材料等,項目總工程師有權向項目經理建議下達停工令。
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就是指施工過的產品進行質量控制,是彌補。按照規定的質量評定的標準和辦法,對完成的單位工程,單項工程進行檢查驗收。
?、?整理所有的技術資料,并編輯目錄、建立檔案。在保修期間,對本工程進行跟蹤服務。
2.2各施工要素的質量控制措施
(1) 施工計劃的質量控制
1) 作為總承包商在編制施工總計度計劃、階段性進度計劃、月施工進度計劃等控制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人、財、物及任務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計劃,合理配置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員,合理調撥原材料及各周轉材料、施工機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輪流休息時間,在確保工程安全及質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把工期抓上去
2) 鑒于本工程工期緊,分包單位多,質量要求高,故再施工中應樹立起工程質量為本的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預質量發生矛盾,則應當把質量放在首要位置上,工期必須服從于質量,沒有質量的保證也就沒有了工期的保證。
綜上所述,無論何時都必須在項目經理部中樹立起'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的觀念,但工期的緊迫性,就要求項目經理部的管理人員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熟悉圖紙,熟悉施工工藝,了解工藝流程,編制合理、科學、簡便、經濟的作業指導書,在保證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制定每周、每月直至整個總計度計劃的各大小節點的施工計劃,并確保其保質、保量地完成。
(2) 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措施
1) 施工技術的先進性、科學性、合理性決定了施工質量的優劣。發放圖紙之后,專業技術員會同施工工長先對圖紙進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圖紙中存在的問題、難點、錯誤,并在圖紙會審及設計交底時予以解決。對設計圖紙要求中,有質量難以控制,或要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新的施工工藝才能解決,才能達到保證質量目的內容進行摘錄,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深入的研究,編制相應的作業指導書,從而在技術上對此類問題進行質量上的保證,并在實施過程中予以改進。
2) 施工人員在熟悉圖紙、施工方案或作業指導書的前提下,合理的編排施工工序、并向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術交底工作,落實質量保證計劃、質量目標計劃。特別是對一些施工重點、難點,更應該落實到施工班組的每一個操作人員,而且應讓他們了解本次交底中的施工流程、施工進度、圖紙要求、質量控制標準,以便于操作人員心中有數,從而保證在操作中按照要求施工,杜絕質量問題的出現。
3) 在本工程中采用兩極交底模式進行技術交底。
第一級為項目總工程師,根據經審批后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對本工程的施工流程、進度安排、質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藝等項項目全體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施工員、質檢人員進行交底。第二級為施工員向班組進行分項專業工種的技術交底。
4) 在本工程中,將對以下技術保證進行重點控制:施工前各種大樣圖;原材料的材質證明、合格證、復試報告;各種實驗分析報告;基準線、控制軸線、高程、標高、沉降觀測;混凝土、砂漿配合比的試配及強度報告。
(3) 施工操作中控制措施
1) 施工操作人員是工程質量的直接責任者,故從施工操作人員自身的素質以及對他們的管理均要有嚴格的要求,對操作人員加強質量意識教育的同時,加強管理,以確保操作過程中的質量要求。
2) 首先,對每個進入現場本項目施工的人員,均要求達到一定的技術等級,具有相應的操作技能,特工種必須持證上崗。對每個進入現場的勞動力進行考核,同時,在施工中進行考察,對不合格的操作人員堅決退場,以保證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術素質。
3) 其次,加強對每個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自覺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在質量控制上加強其自覺性。
4) 再次,施工管理人員,特別是工長及質檢人員,應隨時對操作人員所施工的內容、過程進行檢查,在現場為他們解決難點,進行質量標準的測試,隨時指出達不到質量要求及標準的部位,要求操作者進行整改。
5)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堅持自檢、互檢、專業檢驗制度,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做到施工前有交底,過程中有檢查,工序后有驗收的一條龍'操作管理方式,以確保工程質量。
(4) 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措施
1) 物資采購:
?、?施工材料的質量,尤其是由于結構施工的材料質量,將會直接影響的整個工程結構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質量保證是工程質量保證的前提條件。
?、?為確保工程質量,施工現場所需的材料均有材料部門統一采購,對本工程所需采購的物質,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控制。
?、?采購物資必須在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范圍之內采購,如所需材料在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范圍之內不能滿足,就要進行對其他廠家的評審,合格后再進行采購。物資采購遵循在諸多廠家中優中選優,執行首選名牌產品的采購原則。將采購的物資分為a、b 兩類,a 類材料必須是提供材料質量證明和《準用證》并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復試,合格后方可入場;b 類材料必須有合格證。一些材料還要有《準用證》和使用說明。
?、?為充分控制進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在施工現場設樣本間,對各供應商提供的合格樣本進行封存,已備材料等進場驗收比照。
?、?建立物質評審小組,由材料部門、項目經理部及吸收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對材料供應上的能力、產品質量、價格和信譽度進行預審,建立材料供應商評定卡。采購部門負責人定期(半年度)組織對于選定的材料供應商進行審核,如審核中發現不合格的,從合格的材料供應商花名冊中除名。
2) 產品的表示和可追溯性:
?、?為了保證本工程使用的物質設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質量,防止使用不合格的產品,必須以適當的手段進行標識,以便追溯和更換;
?、?鋼筋:必須有材質證明、準用證、復試合格報告,原材必須有規格、型號等標識,成形鋼筋進場按照規格型號、使用部位掛牌標識。
?、?水泥:必須有材質證明、準用證、復試合格報告,入庫必須分類對號,掛牌標識。
?、?砂石:復試合格報告,入場必須分規格插牌標識。
?、?磚:必須復試報告合格。
?、?空心磚:必須有材質證明、準用證、復試合格報告。
?、?防水材料:必須有出場合格證和認證書,工藝標準,復試合格報告,按包裝標識分類存放。
?、?其他材料必須有合格證,其包裝必須有出廠標識。
?、?所有砂漿試件必須標明工程部位、成形時間與強度等級。
?、?所有標識均應建立臺帳,做好紀錄,以具有追溯性。
3) 施工中的計量管理工作的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