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筋綁扎施工工藝
?。?)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短鋼筋
?。?)板筋構造要求:
1)板短向分布筋應放在下面(一般情況下);
2)雙層雙向鋼負彎距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其它應在板筋支座邊緣逐交叉點綁扎,中間可梅花型挑綁扎;板筋均為光圓鋼筋時,應用"八字扣"綁扎,不應順綁;
3)板負彎距鋼筋錨固端應帶彎鉤12d,當貫穿支座時可不帶彎鉤;板底部鋼筋錨固同非框架梁;
4)邊處板筋離梁邊緣距離應為50mm;
5)建筑四大角處增加的附加雙層雙向鋼筋應在原板筋中部,筋間距要滿足[15mm,d]二者大值要求。
6)懸挑板受力筋應在板上皮,不得踩踏;
7)獨立柱基礎底板筋為雙彎曲受力,長向筋應放在下面。
8)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綁扎工藝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5)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0.8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
6)后澆帶處應采取加固措施,保證板面筋不至過大(可多墊馬凳)
篇2:板筋綁扎施工工藝
板筋綁扎施工工藝
?。?)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短鋼筋
?。?)板筋構造要求:
1)板短向分布筋應放在下面(一般情況下);
2)雙層雙向鋼負彎距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其它應在板筋支座邊緣逐交叉點綁扎,中間可梅花型挑綁扎;板筋均為光圓鋼筋時,應用"八字扣"綁扎,不應順綁;
3)板負彎距鋼筋錨固端應帶彎鉤12d,當貫穿支座時可不帶彎鉤;板底部鋼筋錨固同非框架梁;
4)邊處板筋離梁邊緣距離應為50mm;
5)建筑四大角處增加的附加雙層雙向鋼筋應在原板筋中部,筋間距要滿足[15mm,d]二者大值要求。
6)懸挑板受力筋應在板上皮,不得踩踏;
7)獨立柱基礎底板筋為雙彎曲受力,長向筋應放在下面。
8)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綁扎工藝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5)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0.8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
6)后澆帶處應采取加固措施,保證板面筋不至過大(可多墊馬凳)
篇3:鋼筋工(制作、綁扎)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鋼筋工(制作、綁扎)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第一條 在高處(2m或2m以上)、深坑綁扎鋼筋和安裝鋼筋骨架,必須搭設腳手架和馬道。
第二條 綁扎高層建筑的圈梁、桃梁、挑檐和邊柱等鋼筋時,應搭設操作平臺,掛設安全網,懸空大梁鋼筋的綁扎,必須在滿鋪腳手板種支架平臺上操作。
第三條 綁立柱和墻體的鋼筋時,不得站在鋼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內的柱鋼筋在地面或樓面綁扎、整體豎立;綁扎3m以上的柱鋼筋必須塔設操作平臺。
第四條 綁扎基礎鋼筋,應按施工組織設計視定擺放鋼筋支架或馬凳,深基礎夜間施工應選用低壓照明燈具。
第五條 鋼筋骨架安裝,下方嚴禁站人,必須待骨架降落到離地面1m以內方準靠近,就位支撐好后方可摘鉤。
第六條 綁扎和安裝鋼筋,不得將工具、箍筋或短鋼 ,鋼筋隨意放在腳手架上,以免掉下傷人,也不得將鋼筋集中堆放在模板或腳手架上。
第七條 在樓層上拉鋼筋或鋼筋調向時,事先觀察運行上方或周圍附近是否有高壓線,如有高壓線,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后,方準進行上述作業嚴防觸電事故的發生。
第八條 張拉鋼筋,兩端應設置防護擋扳。鋼筋張拉后要加以防護,禁止壓重物或在上面行走。澆灌混凝土時:要防止震動器沖擊預應力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