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仿古磚名詞

6720

  仿古磚名詞由來,仿古磚所體現的歷史、文化內涵

  仿古磚最早源自歐洲的上釉磚,之后首先由臺商介紹到大陸,稱之為泛古磚,之后又有稱為古典磚、復古磚、仿古磚的,其中以“仿古磚”的名詞用得較多,大家叫慣了,習慣成自然,就成了同類磚的“商品名”。

  歐洲人習慣稱仿古磚為“Rustic”特定指上釉瓷質磚,“rustic”譯成中文為:鄉村風味的、質樸的、粗獷的,粗面的;這是指仿古磚的色彩和外貌著重體現的是重歸大自然的風格,進一步講,歐洲人崇尚他們祖先創造的文明、他們的古建筑風格、油畫、古典音樂,他們認為在瓷磚中“仿古磚”最擅長于表現這種題材和風格,無論是用于公共場所還是用于家庭的裝修上。歐洲人常常提到古希臘和羅馬的建筑,提到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談到線條和色的運用;談到貝多芬和他的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其實色彩、圖畫和音樂都是相通的,都是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而在所有建筑磚中,恰恰是仿古磚最擅長于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仿古磚的魅力之所在。

  仿古磚的材質和坯、釉特征

  仿古磚屬于有釉磚,其坯體的發展趨勢以瓷質為主(吸水率≤0.5%),也有炻瓷質的(吸水率0.5~3%)、細炻質的(吸水率3~6%),炻質的(吸水率6~10%)可分別參照GB/T4100-1999陶瓷磚標準中的4100·1瓷質磚;4100·2炻瓷磚;4100·3細炻磚和4100·4炻質磚。普及仿古磚以亞光的為主,全拋釉磚則在亞光釉上印花(或底釉上印花再上一層亞光釉)。最后上一層透明釉或透明干粒,燒成后再拋光,屬釉下彩裝飾。

  ★仿古磚的規格和生產工藝

  仿古磚的規格通常有:300×300、400×400、500×500、600×600、300×600、800×800的,歐洲以300×300、400×400和500×500的為主;國內則以600×600和300×600的為主;300×600則是目前國內外流行的規格。仿古磚的表面,有作成平面的,也有作成小凹凸面的;仿古磚多為一次燒成,燒成溫度1180~1230°C,在輥道窯中燒成,燒成周期通常為50~70分,燒后的瓷磚500×500以上的,多采用全封閉式除塵的干式磨邊工藝。

  仿古磚的圖案以仿木,仿石材、仿皮革為主;也有仿植物花草、仿幾何圖案、紡織物、仿墻紙、仿金屬等。燒成后圖案可以柔拋,也可以半拋和全拋。瓷質有釉磚的設計圖案和色彩是所有陶瓷中最為豐富多彩的。

  在色彩和色彩運用方面,仿古磚多采用自然色彩,采用單色和復合色,自然的色彩就是取自于土地、大海、天空等的顏色;這些自然色彩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個角落,如沙土的棕色、棕褐色和紅色的色調;葉子的綠色、黃色、桔黃色的色調;水和天空的藍色、綠色和紅色,這些色彩常被一些設計師所應用,用在仿古磚的裝飾上,再有就是較為抽象的春、夏、秋、冬季節對自然色彩的影響,自然色彩可能是明亮的或柔和的;熱烈的或陰郁的;溫暖的或寒冷的,總之,要捕捉這些感覺,再通過色彩運用到仿古磚上。

  ★仿古磚的功能化

  仿古磚屬建筑陶瓷,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內、外裝飾用,隨著使用范圍和使用群體的需求不斷擴大,對防滑、耐磨、防污自潔、抗菌、抗靜電、光變幻等功能提出了不同要求,從而派生出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仿古磚。如通過干式施釉、施高溫干粒、表面改性,開發出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十分優異的仿古磚;自潔釉則賦予磚優異的抗污自潔功能;通過施半導體釉和珠光、偏光釉則派生出抗靜電功能磚和具有光變幻效應的功能磚??傊?,仿古磚多功能化的趨勢和前途十分廣闊。

  仿古磚通常指的是有釉裝飾磚,其坯體可以是瓷質的,這是主流;也有炻瓷、細炻和炻質的;釉以亞光的為主;色調則以黃色、咖啡色、暗紅色、土色、灰色、灰黑色等為主。仿古磚是從彩釉磚演化而來,實質上是上釉的瓷質磚。

  與普通的釉面磚相比,其差別主要表現在釉料的色彩上面,仿古磚屬于普通瓷磚,與磁片基本是相同的,所謂仿古,指的是磚的效果,應該叫仿古效果的瓷磚,仿古磚并不難清潔。唯一不同的是在燒制過程中,仿古磚技術含量要求相對較高,數千噸液壓機壓制后,再經千度高溫燒結,使其強度高,具有極強的耐磨性,經過精心研制的仿古磚兼具了防水、防滑、耐腐蝕的特性。

  仿古磚不是我國建陶業的產品,是從國外引進的。仿古磚仿造以往的樣式做舊,用帶著古典的獨特韻味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為體現歲月的滄桑,歷史的厚重,仿古磚通過樣式、顏色、圖案,營造出懷舊的氛圍。

  地磚的品種:通體磚、釉面磚、通體拋光磚瓦、滲花磚、滲花拋光磚,空心磚,實心磚,仿古磚,多孔磚

篇2:仿古磚名詞

  仿古磚名詞由來,仿古磚所體現的歷史、文化內涵

  仿古磚最早源自歐洲的上釉磚,之后首先由臺商介紹到大陸,稱之為泛古磚,之后又有稱為古典磚、復古磚、仿古磚的,其中以“仿古磚”的名詞用得較多,大家叫慣了,習慣成自然,就成了同類磚的“商品名”。

  歐洲人習慣稱仿古磚為“Rustic”特定指上釉瓷質磚,“rustic”譯成中文為:鄉村風味的、質樸的、粗獷的,粗面的;這是指仿古磚的色彩和外貌著重體現的是重歸大自然的風格,進一步講,歐洲人崇尚他們祖先創造的文明、他們的古建筑風格、油畫、古典音樂,他們認為在瓷磚中“仿古磚”最擅長于表現這種題材和風格,無論是用于公共場所還是用于家庭的裝修上。歐洲人常常提到古希臘和羅馬的建筑,提到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談到線條和色的運用;談到貝多芬和他的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其實色彩、圖畫和音樂都是相通的,都是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而在所有建筑磚中,恰恰是仿古磚最擅長于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仿古磚的魅力之所在。

  仿古磚的材質和坯、釉特征

  仿古磚屬于有釉磚,其坯體的發展趨勢以瓷質為主(吸水率≤0.5%),也有炻瓷質的(吸水率0.5~3%)、細炻質的(吸水率3~6%),炻質的(吸水率6~10%)可分別參照GB/T4100-1999陶瓷磚標準中的4100·1瓷質磚;4100·2炻瓷磚;4100·3細炻磚和4100·4炻質磚。普及仿古磚以亞光的為主,全拋釉磚則在亞光釉上印花(或底釉上印花再上一層亞光釉)。最后上一層透明釉或透明干粒,燒成后再拋光,屬釉下彩裝飾。

  ★仿古磚的規格和生產工藝

  仿古磚的規格通常有:300×300、400×400、500×500、600×600、300×600、800×800的,歐洲以300×300、400×400和500×500的為主;國內則以600×600和300×600的為主;300×600則是目前國內外流行的規格。仿古磚的表面,有作成平面的,也有作成小凹凸面的;仿古磚多為一次燒成,燒成溫度1180~1230°C,在輥道窯中燒成,燒成周期通常為50~70分,燒后的瓷磚500×500以上的,多采用全封閉式除塵的干式磨邊工藝。

  仿古磚的圖案以仿木,仿石材、仿皮革為主;也有仿植物花草、仿幾何圖案、紡織物、仿墻紙、仿金屬等。燒成后圖案可以柔拋,也可以半拋和全拋。瓷質有釉磚的設計圖案和色彩是所有陶瓷中最為豐富多彩的。

  在色彩和色彩運用方面,仿古磚多采用自然色彩,采用單色和復合色,自然的色彩就是取自于土地、大海、天空等的顏色;這些自然色彩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個角落,如沙土的棕色、棕褐色和紅色的色調;葉子的綠色、黃色、桔黃色的色調;水和天空的藍色、綠色和紅色,這些色彩常被一些設計師所應用,用在仿古磚的裝飾上,再有就是較為抽象的春、夏、秋、冬季節對自然色彩的影響,自然色彩可能是明亮的或柔和的;熱烈的或陰郁的;溫暖的或寒冷的,總之,要捕捉這些感覺,再通過色彩運用到仿古磚上。

  ★仿古磚的功能化

  仿古磚屬建筑陶瓷,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內、外裝飾用,隨著使用范圍和使用群體的需求不斷擴大,對防滑、耐磨、防污自潔、抗菌、抗靜電、光變幻等功能提出了不同要求,從而派生出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仿古磚。如通過干式施釉、施高溫干粒、表面改性,開發出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十分優異的仿古磚;自潔釉則賦予磚優異的抗污自潔功能;通過施半導體釉和珠光、偏光釉則派生出抗靜電功能磚和具有光變幻效應的功能磚??傊?,仿古磚多功能化的趨勢和前途十分廣闊。

  仿古磚通常指的是有釉裝飾磚,其坯體可以是瓷質的,這是主流;也有炻瓷、細炻和炻質的;釉以亞光的為主;色調則以黃色、咖啡色、暗紅色、土色、灰色、灰黑色等為主。仿古磚是從彩釉磚演化而來,實質上是上釉的瓷質磚。

  與普通的釉面磚相比,其差別主要表現在釉料的色彩上面,仿古磚屬于普通瓷磚,與磁片基本是相同的,所謂仿古,指的是磚的效果,應該叫仿古效果的瓷磚,仿古磚并不難清潔。唯一不同的是在燒制過程中,仿古磚技術含量要求相對較高,數千噸液壓機壓制后,再經千度高溫燒結,使其強度高,具有極強的耐磨性,經過精心研制的仿古磚兼具了防水、防滑、耐腐蝕的特性。

  仿古磚不是我國建陶業的產品,是從國外引進的。仿古磚仿造以往的樣式做舊,用帶著古典的獨特韻味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為體現歲月的滄桑,歷史的厚重,仿古磚通過樣式、顏色、圖案,營造出懷舊的氛圍。

  地磚的品種:通體磚、釉面磚、通體拋光磚瓦、滲花磚、滲花拋光磚,空心磚,實心磚,仿古磚,多孔磚

篇3:房地產常用名詞解釋

一、建筑常用名詞

1、什么是容積率?

  答:容積率是項目總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小數表示。

2、什么是建筑密度?

  答:建筑密度是項目總占地基地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3、什么是綠地率(綠化率)?

  答:綠地率是項目綠地總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4、什么是日照間距?

  答:日照間距,就是前后兩棟建筑之間,根據日照時間要求所確定的距離。日照間距的計算,一般以冬至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層窗臺以上墻面,能被太陽照到的高度為依據。

5、建筑物與構筑物有何區別?

  答:凡供人們在其中生產、生活或其他活動的房屋或場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廠房、學校等;而人們不在其中生產或生活的建筑,則叫做構筑物,如煙囪、水塔、橋梁等。

6、什么是建筑“三大材”?

  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鋼材、水泥、木材。

7、建筑安裝工程費由哪三部分組成?

  答:建筑安裝工程費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三部分組成。

8、什么是統一模數制?什么是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分模數?

  答:(1)所謂統一模數制,就是為了實現設計的標準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規則,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間的尺寸統一協調,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換性,以加快設計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價。

  (2)基本模數是模數協調中選用的基本尺寸單位,用M表示,M=100mm。

  (3)擴大模數是導出模數的一種,其數值為基本模數的倍數。擴大模數共六種,分別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筑中較大的尺寸,如開間、進深、跨度、柱距等,應為某一擴大模數的倍數。

  (4)分模數是導出模數的另一種,其數值為基本模數的分倍數。分模數共三種,分別是1/10M(10mm)1/5M(20mm)1/2M(50mm)。建筑中較小的尺寸,如縫隙、墻厚、構造節點等,應為某一分模數的倍數。

9、什么是標志尺寸、構造尺寸、實際尺寸?

  答:(1)標志尺寸是用以標注建筑物定位軸線之間(開間、進深)的距離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構配件、有關設備位置的界限之間的尺寸。標志尺寸應符合模數制的規定。

  (2)構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構配件的設計尺寸。構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標志尺寸。一般情況下,構造尺寸加上預留的縫隙尺寸或減去必要的支撐尺寸等于標志尺寸。

  (3)實際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構配件的實有尺寸。實際尺寸與構造尺寸的差值,應為允許的建筑公差數值。

10、什么是定位軸線?

  答:定位軸線是用來確定建筑物主要結構或構件的位置及其標志尺寸的線。

11、什么是橫向、縱向?什么是橫向軸線、縱向軸線?

  答:(1)橫向,指建筑物的寬度方向。

  (2)縱向,指建筑物的長度方向。

  (3)沿建筑物寬度方向設置的軸線叫橫向軸線。其編號方法采用阿拉伯數字從左至右編寫在軸線圓內。

  (4)沿建筑物長度方向設置的軸線叫縱向軸線。其編號方法采用大寫字母從上至下編寫在軸線圓內(其中字母I、O、Z不用)。

12、什么是房屋的開間、進深?

  答:開間指一間房屋的面寬,及兩條橫向軸線之間的距離;進深指一間房屋的深度,及兩條縱向軸線之間的距離。

13、什么是層高?什么是凈高?

  答:層高指建筑物的層間高度,及本層樓面或地面至上一層樓面或地面的高度;凈高指房間的凈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

14、什么是建筑總高度?

  答:建筑總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頂部的總高度。

15、什么是標高?什么是絕對標高、相對標高?

  答:(1)建筑物的某一部位與確定的水基準點的高差,稱為該部位的標高。

  (2)絕對標高亦稱海拔高度,我國把青島附近黃海的平均海平面定為絕對標高的零點,全國各地的標高均以此為基準。

  (3)相對標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層室內主要房間的地面為零點(+0.00),表示某處距首層地面的高度。

16、什么是建筑面積、使用面積、使用率?什么是交通面積、結構面積?

  答:(1)建筑面積指建筑物長度、寬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積再乘以層數。它由使用面積、交通面積和結構面積組成。

  (2)使用面積指主要使用房間和輔助使用房間的凈面積(凈面積為軸線尺寸減去墻厚所得的凈尺寸的乘積)。

  (3)使用率亦稱得房率,指使用面積占建筑面積的百分數。

  (4)交通面積指走道、樓梯間、電梯間等交通聯系設施的凈面積。

  (5)結構面積指墻體、柱所占的面積。

17、什么是紅線?

  答:紅線指規劃部門批給建設單位的占地面積,一般用紅筆圈在圖紙上,具有法律效力。

18、建筑物如何劃分等級?

  答:建筑物的等級是依據耐久等級(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級(耐火年限)進行劃分的。

  (1)按耐久等級劃分,共分為四級:一級,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級,耐久年限50~100年;三級,耐久年限25~50年;四級,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級劃分,共分為四級:從一級到四級,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19、什么是磚混結構?

  答:房屋的豎向承重構件采用磚墻或磚柱,水平承重構件采用鋼筋混凝土樓板、屋頂板,此類結構形式叫磚混結構。

20、什么是框架結構?

  答:框架結構指由柱子、縱向梁、橫向梁、樓板等構成的骨架作為承重結構,墻體是圍護結構。

21、什么是剪力墻?

  答:剪力墻指在框架結構內增設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墻體。因高層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墻又稱抗震墻。

22、什么是框架剪力墻結構?

  答:框架剪力墻結構指豎向荷載由框架和剪力墻共同承擔;水平荷載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墻承受70%~80%的結構。剪力墻長度按每建筑平方米50mm的標準設計。

23、什么是全剪力墻結構?

  答:全剪力墻結構是利用建筑物的內墻(或內外墻)作為承重骨架,來承受建筑物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結構。

24、什么是筒體結構?

  答:筒體結構由框架-剪力墻結構與全剪力墻結構綜合演變和發展而來。筒體結構是將剪力墻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內部和外圍而形成的空間封閉式的筒體。其特點是剪力墻集中而獲得較大的自由分割空間,多用于寫字樓建筑。

25、什么是鋼結構?

  答:鋼結構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構件由鋼材構成的結構。具有自重輕、強度高、延性好、施工快、抗震性好的特點。鋼結構多用于超高層建筑,造價較高。

26、與磚混結構相比,框架結構有何優、缺點?

  答:

  優點:(1)自重輕:磚混結構自重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結構如采用輕板(加氣混凝土隔墻、輕鋼龍骨隔墻等)的自重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僅為磚混結構的1/3。

  (2)房間布置靈活:框架結構的承重結構為框架本身,墻板只起圍護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較靈活。

  (3)增加了有效面積:框架結構墻體較磚混結構薄,相對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積。

  缺點:(1)用鋼量比磚混結構高出約30%,與磚混結構相比,造價偏高。

  (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過大,會凸出墻外,影響美觀。

27、地基和基礎有什么區別?

  答:(1)地基是基礎下面的土層,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礎傳來的全部荷載。

  (2)基礎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傳下來的全部荷載,并將這些荷載連同自重傳給下面的土層。

28、什么是基礎埋深?什么是深基礎、淺基礎?

  答:(1)基礎埋深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

  (2)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的基礎稱為淺基礎?;A埋深不得淺于0.5米。

29、建筑物的基礎可按哪三種不同的方法分類?

  答:(1)按使用材料分:可分為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等。

  (2)按構造形式分:可分為獨立基礎、條形基礎、井格基礎、板式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等。

  (3)按使用材料受力特點分: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30、什么是防潮層?

  答:為了防止地下潮氣沿墻體上升和地表水對墻面的侵蝕,采用防水材料將下部墻體與上部墻體隔開,這個阻斷層就是防潮層。防潮層的位置一般在首層室內陸面(+0.00)下60mm~70mm處,及標高-0.06m~-0.07m處。

31、什么是勒腳?什么是踢腳?其作用各是什么?

  答:(1)外墻墻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腳。勒腳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蝕,從而保護墻面,保證室內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勒腳的高度一般為室內陸坪與室外地坪的高差。

  (2)踢腳是外墻內側和內墻兩側與室內陸坪交接處的構造。踢腳的作用是防止掃地時污染墻面。踢腳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32、什么是散水?什么是明溝?其作用是什么?

  答:散水是靠近勒腳下部的排水坡;明溝是靠近勒腳下部設置的排水溝。它們的作用都是為了迅速排除從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積水滲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1)房屋結構的類型:

  鋼結構: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材料建造的,包括懸索結構。

  鋼、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

  混合結構: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和磚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鋼筋混凝土制成,以磚墻為承重墻,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

  磚木結構: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磚、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制房架、磚墻、木柱建造的。

  其他結構:是指凡不屬于上述結構的房屋都歸此類。如竹結構、磚拱結構、窯洞等。

(2)一個建筑物都有哪些部分組成?

  主要是承重構件,基礎,墻,樓面層,地坪,樓梯,屋頂,門窗,還有其他的附帶構件陽臺,雨蓬,煙筒,散水等。

(3)建筑里常用的建筑材料都有什么?

  是水泥,石灰,石膏,混凝土,沙,磚,砌塊,鋼材,瀝青,木頭,石頭等還有些防水材料,吸聲隔聲的裝飾材料。其中主要的是混凝土,水泥,砌塊,鋼筋,沙為主要。如果水是算材料的話,水也是很重要的。

(4)結構里主要構件有什么?

  板(預制,現澆,樓梯板,屋面板等),梁(框架梁,簡支梁,圈梁,過梁,樓梯梁等),柱子(框架柱子,構造柱,暗柱等),墻(承重墻,非承重墻,剪力墻等),基礎(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樁基礎)。

二、定額里難理解的名詞解釋

  1、折灰口:是指門窗框的上下框與抹灰面平的走頭,裁割50px。

  2、橫檔木:是指兩個窗作豎向組合時,在兩窗之間需設的橫枋,其作用是使兩個窗框連接牢固。

  3、窗框框料塊數:是指木制窗按橫直連接的整塊料來計算的數量。如果中立框被橫框隔斷時,中立框仍按不被隔斷的塊數計算框數。

  4、組合窗進框式:是指中懸窗扇關閉后,扇梃全部進入窗框裁口之內的一種木制組合窗。

  5、組合窗靠框式:是指中懸窗扇關閉后,扇下冒靠在窗框之外,扇下冒底面與窗下框頂面一般交錯15mm,窗下框不裁口的一種組合窗。

  6、暖氣罩靠墻式:是指將暖氣罩設置在墻壁龕之內,外釘鋼絲網的形式。

  7、暖氣罩明式:是指不留壁龕,將暖氣罩設置在墻面之外,頂面設有62.5px厚的木板的形式。

  8、游沿木亦稱游檐木:是指木制樓地楞木下面的通長墊木。

  9、地面墊層:是指傳布地面荷重至地基上的構造層。一般用混凝土或磚渣、爐渣、碎石、卵石等三合土或四合土做成,也有用灰土的。

  10、間壁墻:是指建筑物室內主墻間修建的不起承重作用的一種間斷墻,一般修建在已作好的混凝土或其他面層上,所以在計算地面面層工程量時,不扣除間壁所占的面積。

  11、冷底子油:是指由30號或10號瀝青或軟化點為50—70℃的煤焦油脂摻人有機溶劑(煤油或汽油)制成的溶液。

  12、屋面的正脊:又叫瓦屋面的大脊,是指在兩頭山墻尖同一直線上的屋面脊。

  13、屋面的山脊:是指在山墻上面的屋面所做的瓦脊或用紅(青)磚砌筑的山脊。

  14、屋面的斜溝又叫陰溝:是指屋面瓦面與瓦面交接處的排水溝。

  15、屋面的瓦翼線:是指在山脊上飄出山墻的瓦面。

  16、架空隔熱層:是指在鋼筋混凝土平屋面上架設的隔熱板。一般用標準磚砌磚墩,在磚墩上鋪設預制細石鋼筋混凝土隔熱板。其作用在于疏通空氣以散熱,為屋面隔熱。

  17、散水坡:是指在靠外墻四周的斜形坡??梢杂脡K料,或用混凝土,或用碎石、卵石四合土,或用磚渣、爐渣三合土等搗成,用以泄水的護坡。

  18、天溝:是指屋面上用來泄水的溝槽。有傾斜和水平兩種,傾斜的稱斜溝。它用來匯集屋面流下的雨水,引入水斗或雨水管,一般用鍍鋅鐵皮等做成。鋼筋混凝土屋面的天溝(檐溝),用鋼筋混凝土做成。

  19、雨水管:又稱落水管、水落管或流筒。是指引泄屋面雨水至地面或地下排水系統的豎管。用石棉水泥管塑料管或鑄鐵管或鍍鋅鐵皮做成。

  20、水斗:是指用采匯集和調節白天溝流下的雨水至雨水管的配件。一般用鍍鋅鐵皮、石棉水泥等做成

  21、低溫廠庫:是指室內溫度在-40℃—+5℃以內的廠庫房。

  22、保溫層:是指減少地面與樓面導熱性的構造層。

  23、基土:是指地面墊層以下的土層(包括地基加強層)。

  24、三合土:是指用石灰、砂、碎磚或爐渣加水拌和后經澆灌夯實而成的結構材料。一般用作地面墊層等。

  25、找平層:是指在各種墊層上,鋼筋混凝土板上或輕質、松散材剩(隔聲隔熱)層上起抹平、找坡或加固作用的構造層。一般用1:3或1:4的水泥砂漿。

  26、結合層:是指聯結面層與其下層的中間層,有時亦作為面層的彈性底層。

  27、面層:是指直接承外力的表面層,分為整體面層或塊料面層兩種。

  28、屋頂:是指房屋的最上部分,起擋風雨、防寒、隔熱的圍護作用。通常由屋面、屋頂承受結構、保溫層或隔熱層以及頂棚等組成。根據屋頂形式一般分為平屋頂、坡屋頂(如兩坡屋頂、四坡屋頂、歇山屋頂、折腰屋頂等)和曲面屋頂(如園屋頂、折板屋頂、筒拱屋頂、雙曲屋頂、懸索屋頂、馬鞍形屋頂、扭殼屋頂等)

  29、屋面:是指屋頂的面層,直接受大自然的侵襲。屋面材料一般用各種瓦、油氈、鐵皮、塑料、橡膠等。

  30、柔性防水屋面:是指用柔性材料制作防水面層的屋面工程。一般的作法是在鋼筋混凝土屋頂上,用石油瀝青或其他膠結材料粘貼兩層油毛氈或其他卷材,使之形成一個滿鋪防水面層的屋面。

  31、剛性防水屋面:是指用剛性材料制作防水面層的屋面工程。一般的作法是在鋼筋混凝土屋面板上作水泥砂漿找平層,干鋪油氈隔離層,澆搗細石混凝土防水層和分格縫等作為防水面層。

  32、引條線:由于外墻面抹灰面積較大,為防止因材料干縮和溫度變化引起面層開裂和滿足施工接搓需要要,可將抹灰面層做分隔處理,稱為引條線。

  33、踢腳線:在墻與樓地面的交接處.為了遮蓋地面與墻面的接縫.保護墻身,以及防止擦洗地面時弄臟墻面,常做成高120-150mm的的踢腳線。

  34、貼面類墻面裝修:它是利用各種天然石板或人造板、塊。通過綁、掛或直接粘貼等方法對墻面進行的裝修處理。此種飾面具有耐久、施工方便、質量局、裝飾效果好、易清洗等優點。常用的貼面材料有瓷磚、面磚、錦磚和預制水刷石、水磨石板以及花崗巖、大理石等天然石板。

  35、涂刷類墻面裝修:它是利用各種涂料徐敷干墻體基層表面而形成完整牢固的保護膜,起到對墻體保護、裝飾作用的裝修做法。涂料分為有機涂料和無機涂料兩類。

  36、裱糊類地面裝修:它是將各種裝飾性的墻紙、墻布織錦等卷材類裝飾材料,用黏結劑裱糊在墻面上的一種裝修做法。其材料和花色品種很多.主要有Pvc(聚氯乙烯)塑料墻紙、玻璃纖維墻布及其他墻紙、墻布等。裱糊類墻面裝修具有經濟、施工簡單、材料更換方便等優點。

  37、鋪釘類墻面裝修:它在構造上與骨架隔墻相似.是把各種天然或人造薄板鋪釘在墻面上的裝修做法。它由骨架和面板兩部分組成.在施工時在墻面上立骨架(墻筋),然后在骨架上鋪釘裝飾面板。

  38、樓板層:包括底層地面與樓層地面兩大部分,是樓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構件,同時還兼有在豎向劃分建筑內部空間的功能。樓板承擔建筑的樓面荷載.并把這些荷載傳給墻或梁同時還對墻體起到水平支撐的作用。

  39、地坪:它是建筑底層房間與下部土層相接觸的部分,它承擔著底層房間的地面荷載。

  40、樓板的基本組成

  (1)面層又稱樓面或地面.位于樓板層的最上層,起著保護樓板、承受并傳遞荷載的作用同時對室內有很重要的清潔及裝飾作用。

  (2)樓板是樓板層的結構層。一般包括梁和板。主要功能在于承受樓板層上全部靜、動荷載并將這些荷載傳給梁或柱.同時還對墻體起水平支撐作用,增強房屋剛度和整體性。

  (3)頂棚是樓板層的下面部分。土要作用是保護樓板.遮擋各種水平管線.改善室內光照條件,裝飾美化室內空間。根據構造不同,有抹灰頂棚、粘貼類頂棚和吊頂棚三種。

  注:當底層地面和樓層地面的基本構造層次不能滿足使用或構造要求時,可增設附加層如結合層、找平層、隔離層、防潮層、填充層、墊層等具他構造層次。

  【結合層】面層下面與其構造層之間的連接層。

  【找平層】比地層或樓板面上進行抹平找坡的構造層。

  【隔離層】防止建筑地面]:各種液體或地下水、潮氣透過地面的構造殷。

  【防潮層】防止建筑地篡或樓層地問F潮氣透過地面的構造柱。

  【填充層】在鋼筋混凝上樓板上設置.起隔聲、保溫、找坡或暗敷管線等作用的構造層。

  【墊層】在建筑地基上設置,承受并傳遞上部荷載的構造層。

三、房地產專業術語

  1、房地產:房產與地產的合稱,是不動產。

  2、五證二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土使用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預售許可證》、《商品房質量保證書》、《商品房使用說明書》。

  3、商品房:專門用以買賣的房屋。有產權保障,可自由出租抵押。

  4、商住房:即可用于住家使用,也可以用于辦公的商品房。

  5、集資房:由單位統一籌集各需要住房的客戶資金,而建造之房屋,通常僅有一整棟的一張產權證,客戶沒有單獨的產權證。

  6、安居房:(經濟實用房=安居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戶為供應對象,并按國家住宅建設標準(不含別墅、高級公寓、外銷住宅)建設的普通住宅。(其實行的是土地無償劃拔,住戶只擁有該土地的使用權,如需辦理國土證,則要另外出資,并享受政府扶持稅費減半征收。其房價由政府部門核定,利潤只能在3%以下。)

  7、躍層:是一套住宅占兩個樓層,有內部樓梯聯系上下層。(一般在首層安排起居室、廚房、餐廳、衛生間,二層安排臥室、書房、衛生間。)

  8、復式:概念上是一層,并不具備完整的兩層空間,但層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局部分出夾層,安排臥室或書房等,用樓梯聯系上下。(夾層在底層的投影面積只占底層面積的一部分,夾層和底層之間有視線上的交流和空間上的流通。)

  9、錯層:縱向或橫向剖面中,樓層的幾部分之間樓地面高低錯開。

  10、標準層: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樓層。

  11、高層:8層以上,帶有電梯,鋼筋混凝土結構。

  12、多層:7層以下,一般不帶電梯,磚混結構。

  13、騎樓:有雨遮之一樓直道部分。

  14、裙樓:指建筑體底部較龐大之建筑體,常用于商業、辦公。

  15、承重墻:承受房屋重力的墻,不可任意拆改、破壞。

  16、非承重墻:一般情況下僅承受自重的墻。

  17、剪力墻:承受地震力的鋼筋混凝土墻。

  18、隔墻:用以隔斷空間的墻,一般不承重。

  19、結構墻:主要承受側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結構整體穩定的承重墻,又稱剪力墻、抗震墻等。

  20、框架結構:由梁和柱以剛接和鉸接相連接成承重體系的房屋建筑結構。

  21、消防電梯:專門用以消防滅火電梯,有抽煙排風功能。

  22、客梯:住戶人流用梯有相配套安全配置保障。

  23、貨梯:用以運送貨物電梯。

  24、管道井:用以布置各類管道的空間井道。

  25、井筒:指大樓電梯、步梯、管道、公共廁所、茶水間集中的地方。

  26、空氣流動:空內通風對流通暢,自然對流的換氣能力。

  27、采光:獲得光亮,直接接受自然光線和亮度。

  28、通風:風(空氣)之來源、去路。

  29、進深:房間長度方向叫進深,寬度方向叫開間。

  30、層高:上、下樓面之間的距離。

  31、建筑密度=建筑占地面積/建筑用地面積。

  32、社區公攤:建筑物每戶都會直接使用及間接使用的公用部分。

  33、套內公攤:本樓層住戶直接使用及間接使用的公用部分。

  34、期房和現房:項目剛開發或開發階段叫期房,項目完全建成,經驗收合格后叫現房。

  35、封頂:指結構體完成。

  36、交房:交付房鑰匙給客戶使用。

  37、國土使用證:準許某工地所屬使用土地的證明。

  38、建設產權證:用以證明房屋擁有權所屬的證件。

  39、抗震烈度:建筑抗震設計安全設防標準。

  40、天花板:即室內頂部樓板。

  41、底板:二樓之底板即為一樓之天花板的背面。

42、衛浴三大件:

  洗臉盆、浴盒、坐式馬桶。

43、廚具五大件:

  洗滌池、料理臺、吊柜、灶臺、抽油煙機。

44、過道:

  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

45、走廊:

  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

46、凈高:

  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底面若吊頂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47、造型:

  建筑物外觀。

48、室內配置:

  指房間/客廳/浴廁/廚房/陽臺之位置排列,使之動線簡捷便利,私密性,通風采光等。

49、格局:

  單元內分割情況,指一戶房屋之屋型方正或屬長形、不方正、異形。

50、私密性:

  指私生活之隱私性(動靜分區,棟距要寬)。

51、座向:

  指房屋之方向(朝南、東佳,朝北次之,朝西最差)。

52、景觀:

  指觀看景色之視野。

53、臨街:

  建筑物前后左右臨之道路或巷子(臨街巷道要寬暢銷)。

54、棟距:

  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的臨棟間隔距離(寬/應最少8米)。

55、陽臺:

  直上方設有遮蓋物者(封閉陽臺算全面積,半封閉陽臺算半面積)。

56、露臺:

  直上方沒有任何屋廳遮蓋物之平面。

57、單元式高層住宅:

  由多個住宅單元組合而成,每單元均設有樓梯、電梯的高層住宅。

58、塔式高層住宅:

  以共用樓梯、電梯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層住宅。

59、通廊式高層住宅:

  由共用樓梯、電梯通過內、外廊進入各套住房的高層住宅。60、小區布局形式:行列式、圍合式、組團式。

61、建筑形式:

  塔式、板式、墻式。

62、窗:

  落地窗、陽光窗、轉角飄窗、弧形窗、天窗。

63、生地:

  待開發的國有土地。這類土地主要指離城鎮較遠,無市政基礎設施、未開發的土地。

64、毛地:

  已有地上建筑物及附屬設施的國有土地叫毛地。這類土地原指地上原有建筑物、附屬設施將被改建的土地。

65、熟地:

  已完成市政基礎建設的國有土地叫熟地,這類土地主要是指完成七通一平的土地。

66、三通一平:

  三通指水通、電通、路通、場地平整。

67、七通一平:

  通上水、通下水、通電力、通電訊、通煤氣、通交通、通熱力、場地平整。

68、土地出讓:

  國家將國有土地的一定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給國家支付一定金額的行為。一般有協議、招標、拍賣三種方式。

69、土地劃撥:

  持縣級以上的政府依法規將土地劃撥給土地使用者無限期使用的一種形式。

房屋建筑的構造:

  由基礎、墻體、梁、板、柱、屋頂、樓蓋、樓梯和門窗、陽臺、雨蓬等部分組成。

70、起價:

  目前銷售中最低的單價。

71、均價:

  樓盤所有單元價格總和平均之后的價格。

72、最高價:

  目前銷售中最高的價格。

73、一口價:

  不分樓層,不分朝向的價格。

74、銀行按揭:

  以商品房抵押的形式向銀行申請貸款,并在規定的年限內以月供形式向銀行償還貸款。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