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結算對量經驗
一、構造柱:
大家一看到圖紙上的構造柱三個字就立馬出來一個概念,這是二次結構,其實不然,關于工程中的構造柱要分兩種情況進行列項和計價。
1)結構性構造柱:這種構造柱是在結構平面圖中直接表示出來的,它的施工工藝和框架柱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截面小一點而已,它也是和主體結構同步進行的,之所以稱之為構造柱是因為它的配筋不是通過受力計算來配筋的,而是按照規范要求的節點措施來配筋的,它也是先四邊支模澆搗混凝土的,如果有局部與后期的砌體連接的,同樣需要在澆搗混凝土時預留預埋鋼筋或后期采用植筋的。除了名稱以外,所有屬性和施工工藝都是和框架柱一模一樣的。此構造柱在計算工程量時,不能按構造柱分類,計價時也不能按構造柱列項,工程量要并入框架柱里計價,或者根據斷面周長單獨列項套框架柱子目進行計價。審計時,對一些沒有現場施工經驗的年輕人要進行施工工藝的解釋和說服,一般從事審計的人,雖然不懂施工工藝,沒有在施工現場呆過,但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或有過名師指導過的,通過解釋說服,大多數審計人員都是能接受施工單位的理由的。有必要時可以提供監理簽字的證明資料。確認現場施工工藝。此類型的構造柱多數出現在懸挑陽臺的端頭,還有分戶墻出外墻的懸挑墻端部,也就是孤墻的端頭。
2)砌體構造柱:這種構造柱在結構圖中是不用圖例表示的,一般都是在結構施工說明里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表現的,它的施工工藝是先砌墻后立模板澆筑混凝土的,這種構造柱沒有什么需要解釋的,直接計算其工程量,套構造柱子目進行計價就可以了,但我們多年的對賬經驗,很多審計要求提供二次結構的平面布置圖且需要原對應的設計院人員簽字認可,否則,有些砌體位置是否存在構造柱是容易發生爭議的,由于對賬雙方所處的位置不同,觀點當然就不一樣了,所以,提醒廣大造價人員,一定要催促施工技術負責人,辦理二次結構的施工平面圖讓設計人員簽字認可,避免最后結算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防水導墻
這個構件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廚房衛生間墻下的防水反梁,也有人稱之為防水堰,還有有習慣稱之為翻邊,各地的口語叫法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阻止室內水源通過砌體流向室外的。這個構件如何正確的進行列項和計價,也要分兩種情況。
1)第一種是常規的施工工藝是在樓層現澆板完成以后,在砌體進行施工之前,在已經完成的現澆板上砌體位置進行清洗后立模板,澆筑素混凝土,這種施工工藝就是圈梁的施工方法,無可爭議,工程量按圈梁計算列項,套圈梁子目進行計價。
2)第二種情況,是很多圖紙設計時考慮構件的整體性,在圖紙中明確規定,廚房衛生間的防水導墻要和現澆板同時澆搗混凝土,這個要求就需要在現澆板施工時,采用吊模板的施工工藝,也就是日常說的反梁施工工藝,此時的混凝土是和現澆板相同的,也是和現澆板同步完成的,所以工程量計算要歸入有梁板子目進行計價。
3)另外需要說明的問題,也給大家說一下,我工作中經常有人咨詢這個問題,發現有人認為,這個防水導墻是在墻下面,只是截面埃了一點,認為應該按混凝土墻列項計價,砌體砌筑在混凝土反梁或者防水導墻上,他們組成了混合墻,也就是下面按混凝土墻計算,上面按砌體墻計算。個人認為,這個是絕對不合理,但至今也沒有合法的解釋,我總結的兩種情況是根據現場施工工藝來列項和計價的,也是能夠讓審計接受的兩種情況。
三、植筋
目前各項目可以說100%的都是采用植筋技術進行砌體施工的,但作為預算員如果對現場的植筋進行計價呢,根據現場情況也要分兩種情況進行結算計價:
1)第一種情況是圖紙完全按圖施工時,施工單位為了施工方便,提高模板拆除利用率,在澆搗混凝土時不進行事前預埋,在模板拆除后,進行砌體砌筑之前,在混凝土柱梁內進行植筋的,此種施工工藝是不能計算工程量和計價結算的,這部分費用包含在砌體加固的費用里了,砌體加固是要單獨列項計價的?,F實施工中,如果采用規范規定的預留預埋鋼筋,在模板拆除時,要增加不少人工,且模板容易損壞,采用植筋就可以很輕松的拆除模板,而且模板不容易損壞,大大提高了模板的使用率了。
2)第二種情況是柱梁板等主體構件已經完成,因為甲方要求或設計變更,需要在已經完成的柱梁板上增加混凝土構件,此時,只能在原來的柱梁板上進行植筋,才能保證增加的構件和原有構件保持整體性,這種情況不是施工單位改變或優化施工工藝造成的工作量,而是由甲方或者設計變更造成的工程量,所有增加構件引起的植筋可以單獨列項進行計價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設計變更僅僅說明在什么位置增加什么構件,并沒有說明具體的施工工藝,遇到這種情況,作為項目預算員要提醒現場施工人員辦理現場簽證單。確認現場發生的植筋規格,植筋數量,這才是結算的合法依據,否則審計只會認可變更增加的混凝土和鋼筋模板等工程量,至于植筋審計會不認可的,因為審計無法判斷此變更送達時,相關位置的主體構件是否已經完成,是否需要進行植筋的。這個是很多現場施工人員不注意的地方。因為他們不是專業的造價人員,不知道結算的流程和方法,所以,項目預算員適時提醒非常重要。
四、臺階
在工程建筑首層平面圖上,在入戶門位置,特別是廠房的入室大門口,圖紙上一般會有一個矩形或者等腰梯形的線框,上面寫著臺階兩個字。于是,我們計算工程量時很習慣的把這個線框的面積計算出來,作為臺階的工程量,套臺階子目進行計價結算。圖紙中的臺階是由踏步和平臺兩部分組成的。也需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計價的。
1)第一種情況是,當臺階面積很小,高度只有兩到三個踏步的時候,現場可能就是使用磚直接砌筑而成,也就是說此臺階完全由磚實心砌筑起來的,此時可以按照定額計算規則直接計算投影面積套臺階子目進行計價的。
2)第二種情況是,臺階很寬,一般出墻一米以上,高度超過三個踏步的,現場絕對不會全部用磚實心砌筑的,都是沿線框三邊砌筑,里面用土方回填,回填土上在做墊層,然后再做面層,此情況需要分兩塊計算工程量,砌體的水平投影面積按臺階計算,這也符合臺階的計算規則,平臺外邊緣另加一個踏步寬度的規定的,那中間回填土的部分要按填土的投影面積計算工程量,分結構做法層次分別套地面子目進行計價結算。如果工程量不是很大,一并匯總在第一種情況里直接按臺階套價,審計一般也不會太計較的,此工程量必定對總價影響不是很大的。
篇2:房地產企業應對工程結算對量
房地產企業如何應對工程結算對量
對量是工程結算中的一個關鍵性、決定性環節,前期的工程量計算毫無例外地觸及到對量。由于計算主體所處的立場不同,計算方法自然也迥然不同,計算結果更是大相徑庭。
由于人們對規范、定額的理解是千差萬別,有時設計圖紙本身也有歧義,模棱兩可,這樣雙方意見很難統一,有些問題似乎是懸而未決,從而導致結算工作遲遲不能了結,這是參與結算的多方特別是施工方所不愿意看到的。對量工作畢竟不是坐在幽雅的咖啡廳里喝咖啡這樣詩意和愜意,并且從事建筑的人粗獷豪放型居多,對量有時演變為爭吵。
總之,對量過程是比較繁瑣的,對量工作比較辛苦的,里邊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風云變幻也只有經常對量的人才會有切身體會。對量的意義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作為一個造價員掌握一些必要對量技巧會使對量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對量的一些基本原則
不論是手工對量、軟件對量還是軟件與手工對量,對量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還是相同的,先把一些原則性的共性的東西確定下來如鋼筋采用什么接頭,如土方的挖運填的界定。然后“從粗到細,先易后難,控大量調小量,求同存異,相互溝通?!币郧俺2捎玫乃巡榉ú惶m應新形勢下對工程量的精度要求,現在更多是全面審核法。
對量不僅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業者具有很高的建筑專業素養,一定的施工經驗,對規范和定額的正確理解,精確快速計算工程量的技能還需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談判的藝術等等,在計算工程量時就要考慮后續的對量工作,盡量表達清楚,包括圖紙號、名稱、位置和構件的基本屬性,每種量都要有據可依,對自己算的量要了如指掌。
不論是什么量都要有充分的說服力,不能強加于人,只有得到對方認可簽字才算對完量。每次對結束后都要有記錄,解決了些什么問題,還有那些問題有爭議,對增減的細目和原因要羅列清楚,這樣對量過程就是可追溯的、可查的和透明的。最后參與對量的雙方或三方在上面簽字蓋章,特別是涉及到爭議和敏感的或者甲方拍板的問題,因為責任問題,對量的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
二、手工對量的流程和思路
如果是手工對量,也是先對總量,如果比較接近就OK了,但這種情況是極少的,雙方的量肯定有差異的并且往往有很大的差異,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冷靜,有經驗的預算員會很快發現、識別對方的錯誤,并做到有的放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送審的資料做得極為隱蔽和巧妙,這就需要審價人員敏銳的洞察力和足夠的耐心。如果不能精確定位對方的錯誤所在那么可以按構件按樓層按材料分別進行核對。先對各種構件的量,如柱梁板墻各自是多少,看看相差最大的是那種構件,如果是梁相差最大,那么就按樓層進行分解,看相差最大的是那個樓層,然后對這個樓層中的各種編號的梁進行核實,應該能很快地查清相差的原因,這個時候可能有意外的收獲,就是能找出對方的有共性的問題。雙方的計算式應該都能看得懂,但對帳時肯定有增減和修改。
手工對帳的好處在于計算式清晰易懂,計算過程明白,符合人的思維習慣,但缺點在于重新匯總統計效率太低,從而影響對帳工期。手工算量和對量對于一些簡單小型的工程還可應付,對于處理一些大型和復雜的工程會有一定的難度。
三、軟件對量的流程和思路
如果雙方都是用軟件做并且是用同一軟件做,對量會方便輕松許多,這種情況我們一般互相交換文件,檢查對方軟件中計算設置是否正確,建模是否與圖紙一致,參數輸入是否正確,構件是否有遺漏,樓層設置是否正確,套用做法是否正確,代碼是否選擇正確等等,只要這些東西都做正確了,那么計算結果應該是基本對的。
如果發現對方的準確率較低,就需逐個構件檢查。只要仔細檢查一定會發現計算的錯誤和漏洞。如果被對方發現了錯誤后就要勇于承認,不可固執已見。有些分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縮小。
軟件對量的優勢在于它能實時提取所需要的數據,方便、直觀、高效。未來的趨勢必然是軟件對量,手工算量和對量的落后方式必將淘汰。
四、混合型對量的注意事項
所謂混合型對量就是指軟件與手工對帳,軟件算量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假如施工方是so化工對賬,可以將文件拷給對方,或把各種明細明匯總表打印給對方,讓對方檢查文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集中起來形成書面的東西反饋回來,下次對帳時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補充修改和增減。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做加法,因為對方如果發現多算的地方肯定是不吭聲的,所以一開始做工程時都比較認真仔細,力求精確,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率,雖然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好把誤差率控制在1.5%以內。
如果對自己的計算結果沒有十分的把握,建議不要輕易地把自己的文件拷給對方,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審計風險。有人說既然是審價應該是審對方的量,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這關鍵是由對方計算的方式所決定的,對方是用手工做的,在它上面做修改增減后重新計算匯總是個難題,而軟件是不存在這問題的,并且軟件計算是完全可信賴的,當然也不能過分依賴軟件失去自我,對軟件的計算結果也要復核其正確性。
五、新的對量方式
現在還有一種先進的全新的對量方式就是網上對量,通過QQ或MSN進行實時遠程對量,減少雙方路途上往返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為減少城市交通臃堵作點貢獻。操作方式是主要是打開各自的算量文件和QQ或MSN,對照圖紙逐項進行核對,可以截圖,可以發匯總表,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視頻對話,與面對面的對量效果是一樣的。并且QQ上都有聊天記錄,同樣具有法律效果,避免對方反悔。
網上對量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延伸和擴大了結算對量的方式。盡管如此,網上對量結束后還需要進行簽字蓋章。網上對量對操作者的計算機水平的要求較高,還須有上網條件和軟件算量的技能。
結語
根據我歷年對帳的經驗,計算結果的不同是必然的,相近是偶然的,相同是沒有的。計算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施工方往往故意高估冒算,房企往往算得比實際消耗還少,這是由于所處的立場所決定的。
2.施工方對定額的理解不如房企,但房企對施工工藝不是很熟,這也會造成計算結果的差異。
3.施工方對鋼筋規范圖籍的理解要比房企要深,因為施工單位做鋼筋翻樣的人是直接參與施工管理過程的而房地產企業對鋼筋規范圖籍不是很熟,這樣也會影響鋼筋的量,對量時更是缺乏共同語言。
4.對圖紙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特別是對設計變更,這樣必然會出現結果的不同。
5.工程量計算的工具和方式不同也會造成計算結果的不同,同一工程用手工與軟件計算的結果有一定的差異,用不同軟件也會有不同的計算結果,不同的人用同一軟件計算結果也截然不同。
6.施工單位送審的鋼筋計算書往往是按施工的思路進行計算而甲方一般是按預算的規則操作
,這種計算結果會有所不同。7.經驗豐富的預算員與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計算出來的結果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新手計算漏項錯算現象較普遍。
8.有些大項目涉及數億資金和幾萬噸鋼筋,在對帳前就應制定周密的對量策略、計劃和進度并且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度調整,以確保對量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帳要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需要經驗的積累,如何在對帳時取得主動,如何做到知彼知已,如何對癥下藥,如何掌控復雜的局面,如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何能不對帳就能把量定下來,如何快速準確地對量,如何化干戈為玉帛,如何做到各方滿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熟練運用對量技巧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對量流程和標準這樣才會不斷進步和成熟。
篇3:工程結算中對量方法和技巧
淺析工程結算中的對量方法和技巧
?。ㄒ唬α吭诠こ探Y算中的意義
對量是工程結算中的一個關鍵性、決定性環節,前期的工程量計算毫無例外地涉及到對量。由于計算各方所處的立場不同,計算方法自然也就不同,計算結果更是大不相同了。從宏觀上來說私有投資所占的份額不斷增多,業主對建筑造價更加關心,一個工程聘請二家咨詢單位進行審價的現象在各地也很常見(本人親歷過一個項目工程量前前后后對了四次工程量),業主不僅讓咨詢單位與施工單位進行對帳而且讓咨詢單位之間對同一工程進行對帳,有時甲方還與咨詢單位對帳,其目的是把工程量弄個水落石出,得出精確的量從而有效地控制造價,對量所占的時間和精力有時遠遠超過計算工程量所用的時間。在對量過程中經常有激烈的爭論,正如一位施工單位的預算員所說:"我知道和氣生財,但有時和氣生不了財,所以我只好據理力爭了,否則任人宰割也無法向老板交待。"一個工程結算拖上一、二年甚至幾年的現象也是常見的事。由于人們對規范、定額的理解是千差萬別,有時設計圖紙本身也有歧義,模棱兩可,這樣雙方意見很難統一,有些問題似乎是懸而未決,從而導致結算工作遲遲不能了結,這是參與結算的各方特別是施工方所不愿意看到的。對量工作畢竟不是座在幽雅的咖啡廳里喝咖啡這樣詩意和愜意,并且從事建筑的人粗獷豪放型居多,對量有時演變為爭吵也并不少見??傊?,對量過程是比較繁瑣的,對量工作比較辛苦的,里邊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也只有經常對量的人才會有切身體會的。對量的意義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作為一個造價員掌握一些必要對量技巧會使對量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ǘα康囊恍┗驹瓌t
不論是手工與手工對量、軟件與軟件對量還是軟件與手工對量,對量的一些基本思路還是相同的,先把一些原則性的共性的東西確定下來如鋼筋采用什么接頭,如土方的挖運填的界定。然后“從粗到細,先易后難,控大量調小量,求同存異,相互溝通?!币郧俺2捎玫乃巡榉ú惶m應新形勢下對工程量的精度要求,現在更多是全面審核法。對量不僅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業者具有很高的建筑專業素養,一定的施工經驗,對規范和定額的正確理解,精確快速計算工程量的技能還需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談判的藝術等等,在計算工程量時就要考慮后續的對量工作,盡量表達清楚,包括圖紙號、名稱、位置和構件的基本屬性,每種量都要有據可依,對自己算的量要了如指掌。無論是什么量都要有充分的說服力,不能強加于人,只有得到對方認可簽字才算對完量。每次對結束后都要有記錄,對量中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那些問題有爭議,對增減的子目和原因要記錄清楚,這樣對量過程就有可操作性、可查性。最后參與對量的各方在上面簽字認可,特別是涉及到爭議和敏感的或者甲方拍板的問題,因為責任問題,對量的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簽字要仔細閱讀記錄內容。
?。ㄈ┦止α康牧鞒毯退悸?/p>
如果是手工對量,首先對總量,如果比較接近就OK了,但這種情況是極少的,雙方的量肯定有差異的并且往往有很大的差異,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冷靜思考,盡量不要把局面搞的很尷尬,和諧的氣氛有助于問題的解決。有經驗的預算員會很快發現、識別對方的錯誤,并做到有的放矢?!暗栏咭怀吣Ц咭徽伞?,一些送審的資料做得極為隱蔽和巧妙,這就需要審核人員敏銳的洞察力和足夠的耐心。如果不能精確定位對方的錯誤所在那么可以按構件按樓層按材料分別進行核對。先對各種構件的工程量,如柱、梁、墻、板各自是多少,看看相差最大的是那種構件,比如是梁相差最大,那么就按樓層進行分解,看相差最大的是那個樓層,然后對這個樓層中的各種編號的梁進行核實,應該能很快地查清相差的原因,這個時候可能有意外的收獲,就是能找出對方的有共性的問題。雙方的計算式應該都能看得懂,但對帳時肯定有增減和修改。手工對帳的好處在于計算式清晰易懂,計算過程明白,符合人的思維習慣,但缺點在于重新匯總統計效率太低,從而影響對帳工期。
手工算量和對量對于一些簡單小型的工程還可應付,對于處理一些大型和復雜的工程會有一定的難度。
?。ㄋ模┸浖α康牧鞒毯退悸?/p>
如果雙方都是用軟件做并且是用同一軟件做,對量會方便輕松許多,這種情況我們一般互相交換文件,檢查對方軟件中計算設置是否正確,建模是否與圖紙一致,參數輸入是否正確,構件是否有遺漏,樓層設置是否正確,套用做法是否正確,代碼是否選擇正確等等,只要這些東西都做正確了,那么計算結果應該是基本對的。如果發現對方的準確率較低,就需逐個構件檢查。只要仔細檢查一定會發現計算的錯誤和漏洞。如果被對方發現了錯誤后就要勇于承認,不可固執已見。遇到雙方意見無論如何磨合交流也不統一可以提交給領導,不能糾纏太久影響后面的工作。有些分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縮小。軟件對量的優勢在于它能實時提取所需要的數據,方便、直觀、高效。未來的趨勢必然是軟件對量。手工算量和對量的操作方式將退出歷史舞臺。
?。ㄎ澹┗旌闲蛯α康淖⒁馐马?/p>
所謂混合型對量就是指軟件與手工對帳,這是大家所遇到的最多的情況,目前很多審計單位的審計人員還不能正常使用算量軟件,因為一方是用軟件做的,而另一方常常是用手工做的,現狀也是手工算工程量的人是多數,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假如我是咨詢方,對方是施工方,我一般是將文件拷給對方,或把各種明細明匯總表打印給對方,讓對方檢查文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集中起來形成書面的東西反饋到我這里,下次對帳時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補充修改和增減,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做加法,因為對方如果發現我多算的地方肯定是不吭聲的,所以我一開始做工程時都比較認真仔細,力求精確,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率,雖然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好把誤差率控制在一定幅度以內。如果對自己的計算結果沒有十分的把握,我建議不要輕易地把自己的文件拷給對方,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審計風險。有人說既然我是審價應該是審對方的量,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這關鍵是由對方計算的方式所決定的,對方是用手工做的,在它上面做修改增減后重新計算匯總是個難題,而軟件是不存
在這問題的,軟件可以隨時修改,隨時匯總計算,隨時查看計算結果,并且軟件計算是完全可信賴的,當然也不能過分依賴軟件,對軟件的計算結果也要復核其正確性。?。┬碌膶α糠绞?/p>
現在還有一種先進的全新的對量方式就是網上對量,通過QQ或MSN進行實時遠程對量,減少雙方路途上往返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為減少城市交通臃堵作點貢獻。操作方式是主要是打開各自的算量文件和QQ或MSN,對照圖紙逐項進行核對,可以截圖,可以發匯總表,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視頻對話,與面對面的對量效果是一樣的。并且QQ上都有聊天記錄,同樣具有法律效果,避免對方反悔。網上對量超越了時空和地點的限制,延伸和擴大了結算對量的方式。盡管如此,網上對量結束后還需要進行簽字蓋章。網上對量對操作者的計算機水平的要求較高,還須有上網條件和軟件算量的技能。
?。ㄆ撸┙涷灴偨Y
根據我歷年對帳的經驗,計算結果的不同是必然的,相近是偶然的,相同是沒有的。計算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施工方往往故意高估冒算,甲方和咨詢單位往往算得比實際消耗還少,這是由于所處的立場所決定的。
2、施工方對定額的理解不如咨詢單位,但甲方、咨詢單位對施工工藝不是很熟,這也會造成計算結果的差異。
3、施工方對鋼筋規范圖籍的理解要比咨詢單位要深,因為施工單位做鋼筋翻樣的人是直接參與施工管理過程的而甲方和咨詢單位對鋼筋規范圖籍不是很熟,這樣也會影響鋼筋的量,對量時更是缺乏共同語言。
4、對圖紙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一般施工方對圖紙的理解要比咨詢單位正確些,特別是對設計變更,許多咨詢單位是很茫然而施工方一清二楚。這樣必然會出現結果的不同。
5、工程量計算的工具和方式不同也會造成計算結果的不同,同一工程用手工與軟件計算的結果有一定的差異,用不同軟件也會有不同的計算結果,不同的人用同一軟件計算結果也截然不同。
6、施工單位送審的鋼筋計算書往往是按施工的思路進行計算而甲方和咨詢單位一般是按預算的規則操作,這種計算結果會有所不同。
7、經驗豐富的預算員與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計算出來的結果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新手計算漏項錯算現象較普遍。
有些大項目涉及數億資金和幾萬噸鋼筋,在對帳前就應制定周密的對量策略、計劃和進度并且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度調整,以確保對量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帳要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需要經驗的積累,如何在對帳時取得主動,如何做到知彼知已,如何對癥下藥,如何掌控復雜的局面,如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何能不對帳就能把量定下來,如何快速準確地對量,如何化干戈為玉帛,如何做到各方滿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熟練運用對量技巧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對量流程和標準這樣才會不斷進步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