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員考試復習題1
1. 用回測法測水平角,測完上半測回后,發現水準管氣泡偏移了2格多,在此情況應整平后全部重測
3. 若經緯儀的視準軸與橫軸不垂直,在觀測水平角時,其盤右盤左的誤差影響大小相等,符號相。
4. 正方形一條邊a的觀測誤差為m,則正方形的周長(S=4a)中的誤差為4m。
5. 衡量一組觀測值的精度的指標是中誤差。
8. 四等水準測量中,黑面讀數與紅面讀數之差應不超過3mm。
9. 導線和坐標增量閉合調整后,應使縱橫坐標增量改正數之和等于縱橫坐標增量閉合差,其符號相反。
10.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是:選點、測角、量邊。
11. 導線角度閉合差的調整方法是將閉合差反符號后按角度個數平均分配。
12. 一組閉合的等高線是是山丘還是盆地,可根據計曲線來判斷。
13. 在地圖上表示的方法是用地物符合地貌符號。
14. 視線高等于后視點高程+后視點讀數。
15. 等距離是兩相鄰等高線之間你的高程之差。
16. 兩不同高程的點,其坡度應為兩點高差與其平距之比,再乘以100%。
17. 基線丈量的精度用相鄰誤差來衡量,其表示形式為平均值中誤差與平均值之比。
20. 經緯儀安裝時,整平的目的是使儀器的豎軸位于鉛垂位置,水平度盤水平。
21. 經緯儀對中誤差屬偶然誤差。
22. 線路施工測量中基水準點設置的位置應選擇在施工范圍以外。
23. 地面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稱為該點的絕對高程。
24. 地面點的空間距離是用坐標和高程來表示的。
25. 在距離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相對誤差。
26. GPS是指全球定位系統。
29. 1:2000地圖的比例尺精度是>0.2m。
30. 展繪控制點時,應在地圖上標明控制點的點號與高程。
31. 在1:1000地圖上,設等高距離為1m,現量得某相鄰兩條等高線上A.B兩點間的圖上距離為0.01m,則A.B兩點地面坡度為10%。
32. 經緯儀對中誤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與測站點到目標點的距離成正比。
33. 坐標反算是根據直線的起終點平面坐標,計算直線的水平距離、方位角。
35. 豎直角可為正,也可為負。
36. 對高程測量,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的限度是不能代替。
37. 水準儀的圓水準器軸應平行于儀器豎軸。
38. 水準測量中,同一站點,當后尺讀數大于前尺讀數時說明后尺點低于前尺點。
39. 水準測量時,尺墊應放置在轉點。
40.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特點是用安平補償器代替管水準儀使視線水平。
41. 轉動三個腳螺旋使水準儀圓水準器氣泡居中的目的是使儀器豎軸處于鉛垂位置。
42. 采用盤左、盤右的水平角觀測方法,可以清除2C誤差。
43. 自動安平水準儀沒有管水準器。
44. 地形圖的比例尺用分子為1的分數形式表示時,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詳細。
45. DS1水準儀的觀測精度要高于DS3水準儀。
47. 水準測量時為了消除三角誤差對一測站高差的影響,可將水準儀放置在靠近后尺處。
48. 經緯儀視準軸檢驗和矯正的目的是使視準軸垂直橫軸。
49. 在確定變形觀測的精度時,通常建議觀測的中誤差應小于允許變形值的 。
50. 用光學經緯儀測量水平角與豎直角時,度盤與讀書指標的關系是水平盤不動,讀數指標隨照準部轉動,豎盤隨望遠鏡轉動,讀數指標不動。
51. 道路縱斷面圖的高程比例尺通常比水平距離比例尺大10倍。
52. 產生視差的原因是物象與十字絲分劃板平面不重合。
53. 山脊線也稱分水線。
54. 測定點的平面坐標的主要工作是測量水平距離和水平角。
56. 普通水準測量,應在水準尺上讀取4倍數。
57. 普通水準尺的最小分劃為1cm,估讀水準尺mm位的誤差屬于偶然誤差。
59. 坐標方位角是以磁子午線方向為標準方向,順時針轉到測線的夾角。
61. 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原則為與距離或側站數成正比例進行分配。
62. 尺長誤差和溫度誤差屬系統誤差。
63. 公路中線測量在線上定好線后,用穿線交點法在實地放線的工作程序為:放點、穿線、交點。
64. 基平水準點設置的位置應選擇在施工范圍以外。
65. 公路中線測量中,設置轉點的作用是:傳遞方向。
66. 在測量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縱軸為*軸向北為正。
69. 測量工作的基準面是大地體。
70. 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
71. 具有累積性的誤差是系統誤差。
72. 在地面上AB兩點安置水準儀,在A尺上讀數為a,在B尺上讀數為b,則B點到A點的高差為b-a。
73. 某段距離的平均值為100m,其往返較差為+20mm,則相對誤差為1/5000。
75. 若地形點上圖上的最大距離不能超過三厘米,對于1/500的地形圖,相應地形點在實地的最大距離應為15m。
77. 在建筑施工測量中,水準儀主要擔負施工階段豎向高度的水準測量工作,稱為標高測量。
78. 在橋梁中線的兩端埋設兩個控制點,這兩個點之間的連線稱為橋軸線。
79. 利用GPS技術進行單點定位時,至少同時接收到4顆衛星信號。
80. 已知一段曲線路上緩直,(HZ)點的里程為DK100+000.00,緩和曲線部分的長度為80m,圓曲線部分的長度為600m,則曲中(QZ)點的里程為DK99+380.00。
81. 在進行隧道貫通誤差預計時,主要是進行隧道的大黃向貫通誤差預計。
82. 測角精度越高,邊長越短,對中要求越高。
83. 墻體砌筑到一定高度后應在內外墻面上測設出+0.50m標高的水平墨線稱為50線。
84. 表示某一方向地面高低起伏變化的圖稱為地形圖。
85. 鋼尺的尺長誤差對距離測
量產生的影響屬于系統誤差。86. 地面上的各種物體,總稱為地物,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態稱為地貌。
88. 高差與水平距離之比為坡度。
90. 在地形圖上,量的A點高程為21.17m,B點高程為16.84m,AB距離為279.50m,則直線AB的坡度為—1.5%。
91. 水準測量中,設后尺A的讀數a=2.713m,前尺B的讀數為b=1.401m,已知A點高程為15.00m,則視線高程為17.713。
92. 在水準測量中,若后視點A的讀數大,前視點B的度數小,則有A點比B點低。
93. 導線測量角度閉合差的調整方法反號按角度個數平均分配。
96. 衡量導線測量精度的重要指標是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97. 測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與數學使用的笛卡爾坐標系區別:*與Y軸互換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順時針編號。
105. 各測回間改變零方向的度盤位置是為了削弱度盤分劃誤差影響。
107. 往返水準路線高差平均值的正負號是以往測高差的符號為準。
108. 照準誤差和估讀誤差為偶然誤差。
112. 在全圖測回法的觀測中,同一盤位起始方向的兩次讀數之差叫歸零差。
113. 路線中平測量是測定路線各中樁的高程。
114. 采用偏角法測設圓曲線時,其偏角應等于相應弧長所對圓心角的1/2。
116. 當測區范圍不大時,小于10平方公里時,可將地球視為圓球,那么半徑是6371Km。
117. 測量工作的基準線是鉛垂線。
118. 若在地形圖上表示出最短距離為0.1m,則測圖比例尺最小為1:100。
119. 當經緯儀豎軸與目標點在同一豎面時,不同高度的點水平度盤讀數為相等。
120. 經緯儀橫軸檢校時,望遠鏡應瞄準一個仰角較大的高目標。
121. 在進行水準測量時,保證前后視距基本相等主要是為了消除視準軸與水準軸不平行誤差的影響。
122. 將同一標高測出并標在不同的位置,這種水準測量工作稱為抄平。
123. 放線的任務是把中線上直線部分的控制樁測設到地面,以標定中線位置。
124. 變形觀測時,必須以穩定不動的點為依據,這些穩定點稱為基準點。
125. 建筑物或其構建在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上的彎曲值稱為撓度。
126. 若在兩個測站上分別安置接收機同步觀測相同的衛星,以確定兩點間相對位置的定位方法稱為相對定位。
127. 按照線路中線里程和中樁高程,繪制出沿線路中線地面起伏變化的圓稱為縱斷畫圓。
128. GPS成果屬于WGS—84。
129. 若觀測目標的高度相差較大,特別注意儀器平整。
130. 建筑基線主軸線的定位點應不少于三個。
131. 地面點的絕對高程是指地面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
132. 由子午線北段順時針量到某一直線的夾角稱為該直線的真方向角。
133. 經緯儀的照準目的是使儀器的豎軸與測站點中心位于同一條鉛垂線上。
134.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向高處凹表示山谷。
136. 在三角高程測量中,采用對向觀測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差和大氣折光差的影響。
138. 下列四種比例尺地形圖,比例尺最大的是1:500。
139. 在地形圖上的高程分別為26m、27m、28m、29m、30m、31m、32m的等高線,則需加粗的等高線為30m。
140. 在以10Km為半徑的范圍內,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進行距離測量。
篇2:測量員考試復習題2
測量員考試復習題2
1. 測量工程的原則由:整體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度到低級、先控制后局部。
2. 建筑物的軸線觀測法有:經緯儀投測法、吊線墜法、垂準經緯儀法、激光經緯儀法、激光鉛直儀法。
3. 垂直位移觀測時,為了保證觀測成果精度,通常要求:固定測站和轉點;固定觀測人員;固定儀器和工具;規定測量時間間隔;固定測量時間。
4. 利用GPS技術進行測量工作的主要優點是:點與點之間不需通視、工作量少精度高、沒有時間限制。
5. 系統誤差可以通過選擇適當的觀測方法、將儀器進行校驗、增加測量數量。
6. 當測角精度要求較高時,需測量4個測回時,那么起始角分別為0、45、90、135。
7. 在測量學中高程可分為相對高程、絕對高程。
8. 四等水準測量一測站的作業限差有前后視距差、紅黑面讀數差、紅黑面高差之差。
9. 用鋼尺測設水平距離的方法主要有一般方法、精密方法。
10. 當測角精度要求較高時,需測量3個測回時,那么起始角分別為0、60、120。
11. 經緯儀一定滿足的條件有:水準管垂直于豎軸、視準軸垂直于橫軸、橫軸垂直于豎軸、十字架絲垂直于橫軸、視準軸處于水平位置、豎盤讀數90°的整倍數。
12. 在施工測量中延長已知直線的方法有:順延法、倒延法、平行線法。
13. 混凝土杯形基礎施工測量包括:柱基定位、基坑抄平、基礎橫板定位、杯口中線投線與抄平測量。
14. 橫斷面的測量方法有:花桿皮尺法、水準儀法、經緯儀法。
16. 在水準測量時,若水準尺傾斜,其讀數值當水準尺向前或向后傾斜時值大;總是增大;不論水準尺怎樣傾斜,其讀數值都是錯誤的。
17. 用測回法觀測水平角,可消除2C、指標差誤差。
18. 閉合導線的角度閉合差與導線的幾何圖形有關;導線各內角和的大小無關。
19. 圓曲線帶有緣和曲線段的曲線主點是直緣點(2H點)、緩圓點(HY點)、曲中點(QZ點)。
20. 公路中線測設時,里程樁應設置在中線的邊坡點處;橋涵位置處;曲線主點處;交點和轉點處。
21. 全站儀除能自動測距、測角外,還能快速完成一個測站所需完成的工作,包括:計算平距高差;計算三維坐標;按水平角和距離進行放樣測量;按坐標進行放樣測量;將任意方向的水平角置為0°0'0〃。
22. 光電測距成果的改正計算有加、乘常數改正計算;氣象改正計算;傾斜改正計算。
23. 測量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測定、測設。
24. 測量的基本工作有:高差測量、水平角測量、水平距離測量。
25. 地形包括:地物、地貌。
26. 等高線的特征:等高性、閉合性、非交性、正交性、密陡稀緩性。
27. 偶然誤差具有的特征有:有界性、密集性、對稱性、抵償性。
28. 衡量測量精度的指標有:中誤差、相對誤差、極限誤差。
29. 水準儀的操作步驟:安置水準儀;儀器的粗略整平;照準目標;精平;讀數。
30. 消除視差要調整的水準儀的目鏡調教螺旋、物鏡調教螺旋。
31. 為提高水準測量的精度,減少測量誤差,測量過程應注意氣泡是否居中;是否有視差;保證三絲都可計數;前后視距大致相等。
32. 圖根水準測量的容許高差閉合差為 。
33. 測設的基本工作包括:測設水平角、測設水平距離、測設高度。
34. 建立橋梁控制網的目的是測定橋軸線長度、進行變形觀測、進行墩臺位置放樣。
35. 利用長弦偏角法測設鐵路線路的曲線,其特點精度高、速度快、應用面廣。
36. 建立橋梁平面控制網的主要方法為:測角網、測邊網、邊角網。
37. 精密量距必須進行對觀測數據的改正,主要包括: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傾斜改正。
38. 角度測量中主要包括:水平角觀測、豎直角觀測。
39. 經緯儀器操作過程有:對中、整平、照準、記錄。
40. 圖根導線在實地選立主意:通風良好、土質堅實、視野開闊、導線大致相等、分布均勻。
41. 經緯儀在施工測量中的基本運用有:水平角測試、建筑軸線探測、傾斜觀測。
42. 激光鉛垂儀的檢驗與校正有:長水、圖長、視準、光學、激光。
43. 直線定位中,基本方向的種類有:真子午線方向、坐標縱軸方向、磁子午線方向。
44. 高層建筑物的高程傳遞方法有:利用鋼尺直線丈量;全站儀天頂測量法;水準儀高程傳遞法。
46. 原建筑物上部結構從變形測量自變講,主要包括有:傾斜觀測、位移觀測、長縫觀測、撓度觀測、排動和轉動觀測。
47. 全站儀主要技術指標有:最大測程、測距標稱精度、測角精度、放大倍率。
48. 路線縱斷面測量的任務是:測定中線各里程樁的地面高程、繪制路線縱斷面圖。
49. 用正倒鏡分中法延長至直線,可以消除或減少誤差的影響2G、視準軸不垂直于大黃軸、橫軸不垂直于儀器豎軸。
50. 測量領域中所講的三S技術分別是指:GPS、GIS、RS。
51. 地形圖的比例尺可反映出:圖上長度與實物長度的關系、地形圖的精度、地形圖的詳細程度。
52. 地物符號包括: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半比例符號、地物標記。
53. 等高線分為:首曲線、計曲線、助曲線、間曲線。
54. 測量的誤差來源主要有:外界條件、儀器誤差、觀測誤差。
55. 測定地面點的高程主要方法有:全球定位系統、氣壓高程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水平測量。
56. 微傾式水準儀的組成有:望遠鏡、水準器、基座。
57. 水準儀軸線應滿足的軸線關系有:水準管軸應平行于視準軸;圓水準器軸應平行于儀器豎軸;十字絲橫絲應垂直于儀器豎軸。
58. 水準路線的基本形式為:閉合水準路線、符合水準路線、混合水準路線。
59. 為了保證水準測量成果的正確可靠,外業成果必須進行校正,方法有:測站校核、水準路線校核。
60. 在進行水準測量時,保證前后視距基本相等主要是為了消除或減弱:大氣折光誤差、視準軸與水準管不平行誤差的影響、地球曲率誤差。
61. 直線根據精度不同可分為:標桿定線、細繩定
線、經緯定線。62. 鐵路曲線測設常用的方法有:偏角法、切線之距法、極坐標法。
63. GPS相對定位的作業模式包括:靜態相對定位作業、快速靜態相對定位作業模式、準動態相對定位作業模式、動態相對定位作業。
64. 線路施工時,測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測設出作為施工依據的樁點平面位置、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