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夏季混凝土施工溫控重要性

606

  夏季混凝土施工溫控的重要性

  1、混凝土的特點

  (1)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抗拉強度小,拉伸變形能力也小。

  (2)混凝土在澆筑后,由于水泥水化熱作用,內部溫度急劇上升,但隨著齡期增長溫度下降,混凝土表面下降更為明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會產生相當大的拉應力。

  (3)由于混凝土長期裸露,表面與空氣或水接觸,易產生拉應力。

  2、夏季氣溫對混凝土施工的影響

  在夏季,日夜溫差很大,中午在太陽照射下室外地面溫度可達50~60℃,夜間溫度在25~30℃?;炷翝仓笏嗨療岽偈够炷羶炔繙囟燃眲∩仙?,混凝土內部溫度可達60℃以上,乃至更高。因此,在夏季澆筑混凝土,由于溫度過高易產生表面干縮裂縫。隨氣候轉變,氣溫日漸下降,混凝土內部熱量不易散發,造成混凝土內外溫差梯度大,混凝土極易產生裂縫。

  3、夏季混凝土施工溫控的重要性

  混凝土裂縫一般可分貫穿、深層、表面3類。如因結構物溫差梯度過大而造成貫穿裂縫,將危及結構物整體性和穩定性,因此,做好夏季混凝土施工的溫控工作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

篇2:尾水出口混凝土工程溫控措施

  尾水出口混凝土工程溫控措施

 ?。?)壩區氣溫條件

  龍灘水電站壩區多年平均氣溫20.1℃,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1.0℃,極端最高氣溫38.9℃,極端最低氣溫-2.9℃,多年平均霜日3.9d,主要出現在12月份至次年1月份。多年平均水溫21.0℃,實測最高水溫30.0℃,出現在6月份、7月份,最低水溫10.0℃,出現在1月份。壩址區氣溫統計見表3。

  表3 壩址區氣溫統計表

  根據招標文件要求,所有砼最低澆筑溫度不得低于5℃,最高澆筑溫度不得超過25℃,對尾水出口閘墩和底板基礎的溫度控制要求如下表4。

  表4砼溫度控制表

  澆筑部位月份

  12月、1月、2月3月~11月4月~10月3月、11月

  約束區≤28℃≤31℃

  非約束區≤28℃≤28℃≤36~38℃≤34℃

  根據壩區氣溫等資料,實測最低氣溫為-2.9℃,實測最高氣溫為38.9℃?;炷翝仓┕け仨毑扇乜卮胧?/p>

 ?。?)尾水出口建筑物砼施工采取的溫控措施如下:

 ?、?降低砼澆筑溫度

  a、運輸砼車輛采用隔熱、遮陽措施,縮短砼暴曬時間;高溫及較高溫季節,運輸砼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路途中盡可能縮短運輸時間,在裝運砼前用水沖淋罐體,降低罐體熱量;

  b、采用噴水霧等措施降低倉面的氣溫,并將砼澆筑盡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間施工。

 ?、?降低砼入倉溫度

  a、收倉后在砼面上覆蓋保溫材料,減少冷砼與外界熱交換;

  b、加快運、吊、平倉、振搗砼的速度,減少砼暴露時間,以盡量減少砼在被覆蓋前的溫度回升。

  C、拌和砼時采取加冰的方法降低砼溫度;

  d、采取蓋遮陽棚、控制骨料堆高等措施降低骨料溫度。

 ?、?降低砼水化熱溫升

  a、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

  b、在滿足砼設計強度、耐久性和和易性的前提下,改善砼骨料級配,加優質的摻和料和外加劑以適當減少單位水泥用量;

  c、控制澆筑層(段)最大高度(長度)和間歇時間;

  d、對高溫季節澆筑的砼在澆筑完畢后,當硬化到不會因灑水而破壞時,一般在澆筑完后12~18h就采取灑水養護的措施,使混凝土表面經常保持濕潤狀態。以削減混凝土水化熱溫升,確?;炷磷罡邷厣谠试S的范圍之內。

 ?、?基礎約束區溫控措施

  a、降低澆筑層厚,分層高度1.5m;

  b、延長層間間歇時間,層間間隔7~10天,充分保證澆筑塊散熱;

  c、采用表面流水養護,在澆筑塊四周用砌石砌筑,留進水口和出水口,采用河中下部水通入冷卻。

篇3:鐵路工程夏季混凝土施工溫控方案措施

  鐵路工程夏季混凝土施工溫控方案及措施

  1、施工準備

  提前進行夏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根據經驗及熱工計算,擬定原材料降溫及成品保溫降溫措施。并提交外加劑種類、數量等夏季施工材料需求計劃。準備降溫棚、砂石料降溫的沖水設備及混凝土罐車包裹保溫降溫物資等,做好養護設備的配置。

  2、控制夏季混凝土最佳澆筑時間

  嚴格規定夏季混凝土澆筑時間,安排在夜間澆筑混凝土,避免在當天的高溫期施工,以此控制混凝土內外與環境溫差。

  3、混凝土配合比優化

  優化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盡量減少水泥用量,摻加粉煤灰,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熱。目前,我管段的配合比已經是優化過的。

  4、估算混凝土拌合料溫度,切實采取有效降溫措施

  熱工計算計算混凝土出盤及入模溫度,通過檢測各種材料的存儲溫度推斷出機溫度,熱工計算見附件。由熱工計算估算出的溫度,未考慮水泥水化熱和攪拌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影響,得出的溫度比實際出料溫度要低幾度,要降低混凝土拌合料的溫度,首先應降低原材料的溫度,特別是降低比熱最大的水和用量最多的骨料的溫度。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1)拌合用水

  拌合用水采用溫度低的深井水,拌和站水管及水箱加設遮陽和隔熱設施,且避免拌和用水在水箱中長期存放,控制水溫不超過10℃。

  (2)骨料

  骨料堆場搭設遮陽棚,避免陽光直射,在混凝土攪拌前對骨料噴灑冷水降溫但使用中要嚴格控制含水量。

 ?。?)水泥

  水泥品種的選擇:混凝土升溫的主要熱源是水泥在水化反應中產生的水化熱,因此選擇中熱和低熱水泥品種是控制混凝土溫升的最根本方法。

  嚴格控制水泥的細度以及水泥進入攪拌機前的溫度。確保水泥入機溫度不大于40℃。

  (4)外加劑

  按照國家關于外加劑管理的文件要求,混凝土外加劑必須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其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型號、出廠日期、主要特性和成份、適用范圍和適宜摻量、性能檢驗合格指標、儲存條件及有效期、使用方法說明書等技術指標。

  (5)礦渣粉、粉煤灰

  根據施工要求合理選用礦渣粉、粉煤灰,其各項品質指標應滿足設計要求。粉煤灰取代了部分水泥,可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不變,減少單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使得混凝土的水化熱降低,可以有效地防止溫度裂縫,并充分利用粉煤灰混凝土的后期強度。

  5、混凝土的拌制:

  (1)混凝土攪拌站料斗、皮帶運輸機、攪拌機采取遮陽措施,避免日光直射,攪拌根據攪拌方量大小選擇在一天氣溫較低的時間段進行,攪拌前對相關攪拌設備進行灑水降溫。使用時與混凝土材料接觸面不得存在附著水。為了降低混凝土攪拌時發生摩擦產生的熱量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盡量縮短攪拌時間。

  (2)在進行混凝土攪拌前,除對骨料含水率進行測量外,對環境溫度以及膠材、骨料、水等材料的溫度進行測量。并形成相關記錄。根據測溫結果對混凝土的出機溫度進行推算。當推算混凝土出機溫度大于30℃時,對原材采取上述措施進行降溫。

  (3)混凝土攪拌過程在按照規定的方法和頻次對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氣量、泌水率進行檢測的同時,還應對混凝土的出機溫度進行測量,確?;炷脸鰴C溫度不大于30℃。

  6、混凝土的運輸

  (1)采用混凝土運輸攪拌車包裹濕布保溫降溫的措施運輸混凝土,混凝土運輸容器采取防曬降溫措施,縮短運輸時間。運輸混凝土過程中慢速攪拌混凝土。

  (2)為了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大以及發生堵管現象,長距離

  混凝土輸送管道采取遮光覆蓋措施,并噴灑冷水對其降溫。

  (3)嚴格規范現場管理,加強與現場的信息溝通,對現場澆筑進展進行嚴格控制,合理安排,控制并縮小混凝土到達現場等待澆筑的時間,確保降低砼在運輸過程中受環境溫度的影響。

  7、混凝土的澆筑

  (1)混凝土澆筑根據施工方量選擇在夜間澆筑而避開炎熱的白天,在進行混凝土澆注時進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以及對混凝土溫度進行測量。確?;炷寥肽囟炔淮笥?0℃。

  (2)夏(熱)期澆筑混凝土前,作好充分施工準備,保證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縮短混凝土從攪拌機到入模的傳遞時間及澆筑時間。

  (3)鋼模板拼裝到位后,模板周圍采取遮陽措施,防止鋼模板被陽光直射。在澆注混凝土前,采用冷水淋灑鋼模板外側以降低模板溫度。

  (4)鋼筋綁扎完畢后,盡量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在澆注混凝土前采用冷水淋灑鋼筋骨架,對非模板介質的接觸面也徹底淋濕,在澆筑時控制不能有附著水。這不僅能夠使鋼筋骨架保持相對較低的溫度,還能夠使由吸收和蒸發引起的混凝土水蒸汽的損失降到最低。

  (5)為了避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水化熱的傳遞采取薄層(30cm)連續施工方法。

  (6)澆注過程中按預定的測溫方案,留置測溫設施。

  (7)在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對于混凝土的裸露面,及時采用覆蓋塑料薄膜、覆蓋土工布反復灑水保濕,并保持濕潤,防止塑性裂紋的產生。

  8、拆模和養護

  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時刻關注外界環境及混凝土內外溫度的變化,控制好混凝土降溫梯度,避免出現裂紋。

  (1)拆模前養護期間在模板外側搭設遮陽設施,防止陽光直射模板。外露混凝土進行覆蓋保濕?;炷两K凝后的持續保濕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并做好養護過程的記錄。

  (2)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在混凝土內部埋設降溫水管,冷卻水管的使用及控制:冷卻水管使用前進行試水,防止管道漏水、阻塞,并保證由足夠的的通水流量,控制冷卻用水的進水溫度,在混凝土澆注到冷卻水管標高后,立即開始通水,目的是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熱最高溫升值,并在溫度達到峰值后加快混凝土內部散熱降溫。并控制混凝土降溫速率1.5℃/d而定。根據設置在承臺不同高度的溫度應變片,測量臨近散熱管的溫度值,保證進水溫度和混凝土內部溫度差值控制在10℃左右,否則要及時加入深井水來調整水溫。

  (3)養護期間對有代表性的結構進行溫度監控,定時測定混凝土芯部溫度、表層溫度以及環境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等參數,并根據混凝土溫度和環境參數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養護制度,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滿足要求,控制一般混凝土芯部最高溫度不超過65℃,通過對混凝土的溫度監控,掌握混凝土內部的實際最高溫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溫度梯度,確保在拆除結構模板時結構或構件芯部混凝土與表層混凝土之間的溫差、表層混凝土與環境之間的溫差小于20℃及降溫速率采用V≤1~1.5℃/d。

  (4)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后可拆除模板。拆模前進行溫度測量。一般

情況,大風或氣溫急劇變化時不進行拆模。在夏(熱)期施工,采取逐段拆模、邊拆邊蓋的拆模工藝?;炷寥コ砻娓采w物或拆模后,對混凝土采用覆蓋灑水等措施進行保濕養護,保濕養護期間采取遮陽和擋風措施,以控制溫度和干熱風的影響。

  (5)為了防止氣候驟然變化混凝土產生過大的溫差應力,混凝土內部開始降溫以前以及混凝土內部溫度最高時不得拆除模板。

  (6)延緩溫差梯度與降溫梯度的措施

  樁帽、承臺、墩身均采用麻袋片或土工布澆水養護及覆蓋薄膜保溫措施,專人負責,覆蓋于混凝土終凝后進行,做到前14天堅持灑水保持濕潤,拆模后濕養不間斷,確保不形成干濕循環。

  (7)在混凝土養護期間,及時對環境的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等參數進行測量,每日檢查至少4次,并做好測溫記錄。

  9、其他

  連續梁承臺、墩身的溫控詳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作業指導書》。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