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建筑
體育建筑類型較多,一般按運動項目、室內與室外和有無看臺進行分類。多數體育建筑兼容多種運動項目,故其分類含有一定的綜合性。根據建筑物組成多少和使用性質,還可分為體育中心、體育俱樂部等綜合體育建筑。
體育建筑分類:1.田徑類:體育場、運動場、田徑房。2.球類:體育館、練習館、燈光球場、籃排球場、手球場、網球場、足球場、高爾夫球場、棒球場、壘球場、曲棍球場、橄欖球場。3.體操類:體操房、健身房。4.水上運動類:游泳池、游泳館、游泳場、水上運動站、帆船運動場。5.冰上運動類:冰球場、冰球館、速滑場、速滑館、旱冰場、花樣滑冰館。6.雪上運動類:速降滑雪場、越野滑雪場、跳臺滑雪場、花樣滑雪場、雪橇場。7.自行車類:賽車場、賽車館。8.汽車類:摩托車場、汽車賽場。9.其他類:賽車場、射擊場、射箭場、跳傘塔、棋類館、跑馬場、賽馬場。體育建筑視線設計很重要,設有觀眾席的體育建筑應保證良好的視覺條件,應進行觀眾席視線設計。視線設計基本要求應保證觀眾觀看的通視性、明視性、真實性和舒適性。
體育建筑疏散設計應做到:1.疏散口大小合理、分布均勻;疏散路線明確,通道簡便、通暢。2.根據觀眾廳的規模、耐火等級確定恰當的疏散時間。3.確定合理的疏散通道。通道寬度一般應滿足下列規定:座席間的縱向通道應大于或等于110厘米;在出入口兩側的通道以不小于60厘米為宜;單股人流通道應不小于90厘米;當觀眾席內設有橫向通道時,其寬度應大于或等于110厘米;通道間的連續座位數,縱向以20排為限,橫向以30~35座為宜。4.合理確定疏散口。疏散口總寬度應根據疏散時間計算確定。
篇2:中小學體育器材場地制度
中小學體育器材場地管理制度
一、各類體育器材均應登記造冊,臺賬清楚,新購器材及時登記,物品實際數量與記錄相符合。易損耗器材要定期補充,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進行。
二、可移動器材要有專室存放,專人保管。器材存放規范、有序,特殊器材有專用設備存放,貴重器材可由教師負責保管。保管室要做到安全、方便、整潔。
三、各種器材使用時要注意安全,容易造成傷害的器材不要讓學生搬運。正常使用器材要登記,有器材借還和損壞賠償制度。
四、室內體育場地有固定開放時間,按時開放使用。使用后要及時整理,保持清潔衛生。
五、室外場地、設施符合有關標準和安全要求。
六、場地、器材應定期檢查,按時保養,及時維修,確保安全。
篇3:學校體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體育器材室管理制度
體育器材是體育課的必備設施;加強體育器材管理;防止流失充分發揮教學功能作用。由體育組長分工管理,體育教師專人負責.
1、體育器材要登記造冊,建好臺帳.
2、體育器材室保持干凈、整潔,器材物品放置有序.
3、教育學生愛護體育器械器材,事故損壞照價賠償.
4、體育器材不得外借,如有損壞、傷痕及時修補.如果管理不嚴造成丟失,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