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物業典型案例之公共設施絆倒致傷殘
06
夜間公共設施絆倒致傷殘案例
案件背景
張三是某小區業主,某日晚散步。原日常路線因消防登高面正在改造不便行進,所以繞行至小區某幢附近。途中,張三接聽一個電話,因晚上燈光照明不夠,未注意路況變化,意外被設置在綠化草坪旁的設施直角絆倒,并被邊上的花木戳傷面部。
事故發生后,張某前往醫院治療。出院時憑醫院診斷傷殘書,起訴物業,要求承擔醫療費用和賠償。
處理結果
調查原因后發現,物業之前為了養護草坪不被其他業主踩踏,特意在草坪轉角處設置了防護設施,此設施雖為圓角設計但未做軟保護措施,也未在醒目處做到標識張貼及告知,未做到告知義務,也未杜絕其存在的安全隱患,釀成了事故的發生。法院予以支持張三訴求。
案件啟示
作為物業方在養護等工作進行時,設置的一些隔離及警告物件還需對現場的安全性做著重考量。
作為物業方需要對業主經常出行地點及使用設施進行整改及保護,不因以犧牲安全來進行管理。因把安全放在首要條件,才能讓小區居民住得安心、舒適。
篇2:物業案例:被困電梯的乘客不肯諒解怎么辦
物業案例:被困電梯的乘客不肯諒解怎么辦
今年年初的一天早晨,某大廈一臺正在運行中的電梯突然發生故障,將在大廈辦公的某公司一員工困在空中。管理處領導馬上趕到現場,按照事先制訂的應急預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搶修。經過一個小時的緊急處置,電梯故障才得以排除。
當被困的這位公司員工走出電梯時,管理處領導當即迎上前去,畢恭畢敬地給他鞠了一個躬,誠懇地向他道歉和解釋。不曾想他根本不予理睬,反過來還破口大罵(管理人員這時很容易失去冷靜,不過后來的做法說明管理人員還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心態)。并揚言要到新聞媒體投訴,拂袖而去,一直到了下午才返回大廈里的公司。
此時有的同志提議抓緊上門致歉,爭取盡早得到他的諒解。管理處領導根據平時對他性格的了解,認為跟著上門很可能再次勾起他的火氣,效果未必好,不如先緩一緩,然后找個其他方式來化解他的不滿情緒(不僅掌握客戶的自然情況,而且了解他們的脾氣秉性,這樣就能“看人下菜碟”,辨證施治)。接著這個話茬議論來議論去,大家覺得可以委托禮儀公司給他送束鮮花,或許能夠平息他的不快。
第二天一上班,這位工作人員發現自己辦公桌上放著一束美麗的鮮花。鮮花中還有管理處的一張歉意卡,卡上寫道“忘了昨天吧,你的笑容應當這樣燦爛!”(語言誠摯而又溫馨,語氣俏皮而又得體,搞物業管理不能一概都是“實話實說”,有時也需要追點流行、趕點新潮、加點浪漫。)他的同事看到后,多是贊賞聲。他所有的怨氣頓時煙消云散,并給管理處打去電話,希望諒解他走出電梯時的不冷靜和不禮貌言行。
點評:面對面的語言交流,并非人們進行思想和情感溝通的惟一方式。一束鮮花、一張賀卡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可以成為我們與客戶溝通的管道,它往往比喋喋不休地說來說去更具有思想張力和情感引力。運用其妙存乎一心,常常能夠收到“盡在不言中、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篇3:物業案例:草率啟動消防泵,閥芯沖開電梯被淹
物業案例:草率啟動消防泵,閥芯沖開電梯被淹
案例簡述:
7月15日下午,某項目測試消防管道完好情況,在12區-2#高位水箱灌水,過程中12-2#2、7、8、9、10、11樓消防栓閥芯被水頂開,導致跑水,電梯被水浸。經調查事故原因是:服務中心在此前已進行消火栓巡查工作,并發現消火栓有損壞現象,但相關信息沒有在部門內部進行及時的傳遞和溝通。當日地產公司需要進行試水,項目部工程師請維修班幫助試水,維修主辦提示項目工程師是否對消火栓設施進行完全檢查,彭工答復以安排施工單位了。維修班隨后進行了試水,當時樓內現場沒有安排人員觀察。
案例分析:
1.安全員在對消火栓的巡查中雖已發現消火栓存在損壞現象,但未能及時上報安全主辦,使得相關信息沒有在部門內部進行及時的傳遞和溝通。反映出管理人員未對安全員進行消防設備風險意識培訓,使其清楚巡查中發現的哪些消防設備風險點是需及時上報。
2.地產公司需試水時未能與項目管理人員進行全面溝通,致使管理人員及安全人員不知道消火栓要試水,未安排安全員到現場進行巡視。
3.對于消防試水這種可能對客戶有重要影響的作業,未能現場確認施工單位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也沒有通知其他班組和崗位組織調配人員進行配合,就草率地進行試水。
案例啟示:
1.地產公司在項目交付時就應保證消防系統處于正常使用條件。對于設備、設施存在的問題應該在物業接管驗收環節就加以解決,避免物業“帶病接管”或是“被迫接管”。這需要通過與地產公司的不斷溝通和協調,使其對消防安全問題給與高度重視并配合物業及時完成整改。同時對于已入住區域的設備、設施無論是否辦理好移交手續,我們都需要承擔管理責任,都需要對設備的正常運轉和安全運轉負責。
2.對于已交付區域的返修等對客戶有重要影響的作業,需明確操作流程和規范,以提示風險和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做好防護措施和預案準備;如有必要需提前知會客戶做好相關準備等。使項目在管理地產返修作業時有據可依,并有效規避風險和減少對客戶的影響。
(分析: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