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環境作業安全
1.接觸生產性毒物的行業和工種很多,例如:化工、農藥、制藥、油漆、顏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行業;有色金屬礦及化工礦的開采、熔煉;冶金、蓄電池、印刷業的熔鑄鉛;儀表、溫度計、制鏡行業使用的汞;噴漆等作業接觸的苯和烯料;等等。
2.工業生產中常見的毒物,按其形態、用途、化學結構,可分為以下幾類:
?、俳饘倥c類金屬毒物,如鉛、汞、錳等;
?、诖碳ば詺怏w,如二氧化硫、氯化氫、光氣等;
?、壑舷⑿詺怏w,如一氧化碳、硫化氫等;
?、苡袡C溶劑,如苯、二甲苯、汽油等;
?、荼降陌被拖趸衔?,如苯胺等;
?、薷叻肿踊衔锷a中的毒物,如氯乙烯等;
?、咿r藥,如殺蟲劑、除草劑等。
3.毒物對人體的危害及防護措施:生產性毒物在生產過程中以氣體、蒸汽、霧、煙和粉塵五種形態污染車間空氣,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劑量、濃度、作用時間有關,還與機體的健康狀況、中毒環境、勞動強度有關。
4.毒物侵入人體的途徑有三條:呼吸系統、皮膚吸收、消化系統。大部分毒物是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而引起中毒的,呼吸系統是毒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生產性毒物經皮膚侵入人體也是發生中毒的重要途徑,不同部位的皮膚對毒物的通透性雖然不同,但任何部位均可通過,甚至指甲也可被有機磷通過,如果皮膚有傷口,毒物可直接侵入人體血液;生產性毒物經消化道侵入人體,其原因主要是誤服或進食、吸煙時經沾染毒物的手不慎帶入。
5.預防職業中毒同樣必須遵循三級預防原則,采取綜合性防護措施:
(1)控制與消除有毒物質,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質;改革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盡量將手工操作變為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和遙控化操作。
(2)降低生產性毒物的濃度,避免有毒物質與人體接觸;對生產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有毒物質,通過安裝合理的通風、排毒設備,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據毒物的特性,選擇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
(4)根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職工數量和工作性質建立合理的衛生設施,設置盥洗設備。教育職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5)對從事有毒作業的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定期監測作業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保證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在國家允許范圍內。
(6)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
篇2:公司有毒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2)
公司有毒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二)
1.1目的
為加強對有毒化學品的安全管理,保證安全生產,保障員工、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保護環境,特制訂本制度。1.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有毒化學品的管理,凡在廠內使用和接觸危險化學品的部門必須嚴格遵守本管理制度。
1.3主體內容
本管理制度規定了有毒化學品的采購、收發、裝卸、儲存、使用及報廢處理。
1.4職責范圍
1.4.1財物部負責申請采購有毒化學品。
1.4.2倉庫負責保管、發放采購的有毒化學品。
1.4.3以財物部為主,各部門、車間負責監督本制度執行。
2.有毒化學品采購制度
2.1、凡我公司生產用的原輔材料系有毒化學品采購時,供應商必須有工商部門簽發的經營許可證,以及一書一簽。
2.2、財物部申請采購危險化學品,采購有毒化學品必須根據本公司生產的實際需要及貯存條件進行采購。
3.有毒化學品儲存和出入庫制度
3.1、凡有毒化學品經采購運輸入廠后,倉庫保管人員必須立即通知生產技術部試驗室進行抽樣檢驗,檢驗員應在接到檢驗通知后的24小時內報告檢驗結果給倉庫保管員,對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倉庫保管員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聽候處理。
3.2、有毒化學品必須儲存在專用倉庫、專用場地或專用儲存室(柜)內加鎖管理。專用儲存地點應當符合有關安全、防火規定,并根據物品的種類、性質,設置相應的通風、防爆、泄壓、防火、防雷、報警、滅火、防曬、調溫、清除靜電、防護圍堤等安全措施。
3.3、有毒化學品儲存應當分類、分項存放,堆垛之間的主要通道應當有安全距離,不得超量存放。
3.4、有毒化學品管理人員必須增強責任心,加強管理。
3.5、有毒化學品入庫前,必須進行檢查登記,入庫后,應當定期檢查,領取時必須記錄領取人員姓名備查。
3.6、倉庫內嚴禁吸煙和使用明火,對進入庫庫區內的機動車輛必須采取防火措施,用電要有相應的保險措施、人離開倉庫必須關閉庫房電源。倉庫內應當根據消防要求配備消防力量和滅火設施及通訊、報警裝置。
3.7、保管人員應對有毒化學品貯存數量及時統計、定期上報主管部門。
3.8、重復使用的有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在使用前應當進行檢查并作記錄,檢查記錄至少保持一年。
3.9、預防有毒化學品的流失、被盜,一旦發現丟失、被盜,應及時報主管部門,并立即上報公安部門。
篇3:易燃有毒化學品使用安全措施
易燃、有毒、化學品使用安全措施
a) 單獨庫存,有明顯標識,且遠離辦公區、生活區及木工房。所有材料均要將品種、數量記錄詳細;
b) 有毒物的施工,應保持通風;
c) 施工現場應有滅火器械;
d) 剩余材料及時回收,單獨存放、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