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村黨支書記先進事跡:黨旗映得山村紅

6238

  村黨支書記先進事跡:黨旗映得山村紅

  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囂,走進優美恬靜的鄉村,吸清新空氣、賞田園野趣、嘗農家美肴,體驗鄉村休閑之樂。在綿陽,集休閑、娛樂、觀光、體驗、餐飲于一體的“花城果鄉”成為了人們度假的首選。

  誰也沒又想到,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山坳坳,如今也成了人們眼里的“香餑餑”。這種巨變,離不開z村書記杜z的辛勤工作。

  掙錢后,不忘改變家鄉

  1987年,戎裝退伍后的杜z開始了走南闖北的經商生涯。先后干起了汽車配件、煤炭、木材、餐飲等行當,也賺了不少錢,成為了z縣地區一名響當當的富人。

  盡管生意干得風生水起,但每次開車回家在爛泥潭推車的情景在杜z的心里久久揮之不去,對于家鄉落后的面貌更是感慨萬分!

  “我是20**年底,有了回家競選村干部的想法的!那個時候的z村,全是土泥巴路,一旦下雨,鄉親們要想賣點糧食、農副產品出去都困難?!倍舲回憶道。正是由于自己走南闖北這些年積累的學識和獨特的眼界,杜z對改變家鄉的愿望越發強烈。

  20**年1月,杜z成功當選z村主任,開始風風火火地干起了“事業”!

  要想富,先的修好路

  從“杜老板”變成“村主任”的杜z干的第一件事便是改善村上交通條件。杜z和z村兩委班子一道深入各組,挨家挨戶了解老百姓集資修路的意愿。結果,全村老百姓紛紛表示贊同,并踴躍出錢,就連村上6戶五保戶都量力而行地主動集了資。

  20**年,在全村老百姓的支持下,共集資了30多萬。然而,距離預算修建所需的資金200多萬還相差甚遠。

  為了不辜負全村老百姓的期望,杜z冥思苦想,動了不少腦筋。一方面,將村上400多畝的公山出租給綿陽z公司搞農業開發項目,籌得租金68萬元;另一方面,杜z和村兩委班子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解決了修路資金問題。

  20**年,一條歷時1年,全長7.5公里的z村“主干道”竣工建成。道路從z鎮藥廠一直貫通到z村1、3、4、6、7、8、9、10組,方便了老百姓出行,也為后來發展產業奠定了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村上修建的這條水泥路真是修到我們的心坎上去了!”看著村上這條“主干道”,7組村民鄧成賢樂樂地笑著稱道。

  眾望所歸,成功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杜z在任z村主任期間的所作所為,老百姓可謂“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20**年村組織換屆選舉中,杜z成功當選z村黨支部書記。

  同時,出人意料的事兒,在杜z身上發生了。鄰村紅武村與z村有著類似的地理條件,老百姓也可苦于經濟發展找不到門路。杜z在z村盡心盡力服務老百姓的事兒也被紅武村老百姓熟知。在紅武村換屆選舉中,當地不少老百姓竟然提名選他任紅武村黨支部書記。

  這可犯難了。干吧,任兩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面臨的責任和壓力肯定是空前巨大的;不干吧,又對不起父老鄉親的期望和信任。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杜z決定響應上級黨組織的號召:干!

  之后,他不僅專注于為老百姓干事,還積極培養紅武村后備人才。在20**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杜z主動退出紅武村黨支部書記競選,推薦紅武村的王世友競選黨支部書記一職。杜z任z村黨支部書記兼紅武、z村聯合支部書記。

  發展產業,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要想富,就得在經濟上做文章?!倍舲非常清楚這個道理。多年來,他一直立足產業,帶頭發展養殖業、種植業。

  20**年,杜z引進了綿櫻鴨業公司,占地200畝,修建了集中養殖小區,帶動了周邊130多戶村民參與養鴨。z村9組的馮昌友便是其中的參與者之一。每年,馮昌友共參與養鴨10批次,每批次養鴨達5000只,年純收入4萬元以上。

  杜z還帶動老百姓發展生豬養殖。自2000年起,杜z便開辦種豬廠,每年小豬出欄達4000只,年收入20萬左右。他鑒于自家養豬賺了不少錢,便發動老百姓養殖生豬。為了鼓勵老百姓發家致富,杜z提供多種優惠,并表示:只要愿意辛苦干,先領小豬回家養,賺了錢再給豬種錢。他的做法激勵了不少老百姓的興趣。7組的蔣明亮便是其中的受益者m.airporthotelslisboa.com,光靠養豬一項收入,年純利潤打2萬元左右。

  20**年底,z村和紅武村成為了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點。杜z搶抓機遇,利用z村山地、荒山、荒坡,適度集中流轉土地,采取“統一整治、統一規劃、集中植苗、分片管理”的方法,帶領86戶老百姓發展狝猴桃產業。在村合作社的統一經管下,1200畝的狝猴桃將在明年投產。

  隨著z村、紅武村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20**年,z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以z、紅武兩村為核心區,連片打造“花城果鄉”鄉村旅游。杜z又以驚人的眼光開始謀劃新一輪的飛躍。杜z身先士卒,建起了第一家集休閑、娛樂、餐飲、度假于一體的貓兒溝山莊。在他的帶領下,佳佳林、一品香、鄉村農家菜、聚源等11家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

  隨著“錦繡花田”、“虹橋迷影”、“月滿荷塘”、“花鄉果韻”等20個鄉村旅游觀光景點和配套設施的建成和綿陽市第二屆鄉村旅游節主會場在“花城果鄉”舉辦,“花城果鄉”名聲大振。前來旅游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z村、紅武村的農家樂的生意也隨即紅火起來。高峰期,每天每家農家樂的收入達5000多元。

  看著老百姓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了,杜z覺得自己這九年來也算沒有白干!

篇2:村黨支書記先進事跡:黨旗映得山村紅

  村黨支書記先進事跡:黨旗映得山村紅

  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囂,走進優美恬靜的鄉村,吸清新空氣、賞田園野趣、嘗農家美肴,體驗鄉村休閑之樂。在綿陽,集休閑、娛樂、觀光、體驗、餐飲于一體的“花城果鄉”成為了人們度假的首選。

  誰也沒又想到,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山坳坳,如今也成了人們眼里的“香餑餑”。這種巨變,離不開z村書記杜z的辛勤工作。

  掙錢后,不忘改變家鄉

  1987年,戎裝退伍后的杜z開始了走南闖北的經商生涯。先后干起了汽車配件、煤炭、木材、餐飲等行當,也賺了不少錢,成為了z縣地區一名響當當的富人。

  盡管生意干得風生水起,但每次開車回家在爛泥潭推車的情景在杜z的心里久久揮之不去,對于家鄉落后的面貌更是感慨萬分!

  “我是20**年底,有了回家競選村干部的想法的!那個時候的z村,全是土泥巴路,一旦下雨,鄉親們要想賣點糧食、農副產品出去都困難?!倍舲回憶道。正是由于自己走南闖北這些年積累的學識和獨特的眼界,杜z對改變家鄉的愿望越發強烈。

  20**年1月,杜z成功當選z村主任,開始風風火火地干起了“事業”!

  要想富,先的修好路

  從“杜老板”變成“村主任”的杜z干的第一件事便是改善村上交通條件。杜z和z村兩委班子一道深入各組,挨家挨戶了解老百姓集資修路的意愿。結果,全村老百姓紛紛表示贊同,并踴躍出錢,就連村上6戶五保戶都量力而行地主動集了資。

  20**年,在全村老百姓的支持下,共集資了30多萬。然而,距離預算修建所需的資金200多萬還相差甚遠。

  為了不辜負全村老百姓的期望,杜z冥思苦想,動了不少腦筋。一方面,將村上400多畝的公山出租給綿陽z公司搞農業開發項目,籌得租金68萬元;另一方面,杜z和村兩委班子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解決了修路資金問題。

  20**年,一條歷時1年,全長7.5公里的z村“主干道”竣工建成。道路從z鎮藥廠一直貫通到z村1、3、4、6、7、8、9、10組,方便了老百姓出行,也為后來發展產業奠定了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村上修建的這條水泥路真是修到我們的心坎上去了!”看著村上這條“主干道”,7組村民鄧成賢樂樂地笑著稱道。

  眾望所歸,成功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杜z在任z村主任期間的所作所為,老百姓可謂“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20**年村組織換屆選舉中,杜z成功當選z村黨支部書記。

  同時,出人意料的事兒,在杜z身上發生了。鄰村紅武村與z村有著類似的地理條件,老百姓也可苦于經濟發展找不到門路。杜z在z村盡心盡力服務老百姓的事兒也被紅武村老百姓熟知。在紅武村換屆選舉中,當地不少老百姓竟然提名選他任紅武村黨支部書記。

  這可犯難了。干吧,任兩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面臨的責任和壓力肯定是空前巨大的;不干吧,又對不起父老鄉親的期望和信任。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杜z決定響應上級黨組織的號召:干!

  之后,他不僅專注于為老百姓干事,還積極培養紅武村后備人才。在20**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杜z主動退出紅武村黨支部書記競選,推薦紅武村的王世友競選黨支部書記一職。杜z任z村黨支部書記兼紅武、z村聯合支部書記。

  發展產業,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要想富,就得在經濟上做文章?!倍舲非常清楚這個道理。多年來,他一直立足產業,帶頭發展養殖業、種植業。

  20**年,杜z引進了綿櫻鴨業公司,占地200畝,修建了集中養殖小區,帶動了周邊130多戶村民參與養鴨。z村9組的馮昌友便是其中的參與者之一。每年,馮昌友共參與養鴨10批次,每批次養鴨達5000只,年純收入4萬元以上。

  杜z還帶動老百姓發展生豬養殖。自2000年起,杜z便開辦種豬廠,每年小豬出欄達4000只,年收入20萬左右。他鑒于自家養豬賺了不少錢,便發動老百姓養殖生豬。為了鼓勵老百姓發家致富,杜z提供多種優惠,并表示:只要愿意辛苦干,先領小豬回家養,賺了錢再給豬種錢。他的做法激勵了不少老百姓的興趣。7組的蔣明亮便是其中的受益者m.airporthotelslisboa.com,光靠養豬一項收入,年純利潤打2萬元左右。

  20**年底,z村和紅武村成為了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點。杜z搶抓機遇,利用z村山地、荒山、荒坡,適度集中流轉土地,采取“統一整治、統一規劃、集中植苗、分片管理”的方法,帶領86戶老百姓發展狝猴桃產業。在村合作社的統一經管下,1200畝的狝猴桃將在明年投產。

  隨著z村、紅武村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20**年,z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以z、紅武兩村為核心區,連片打造“花城果鄉”鄉村旅游。杜z又以驚人的眼光開始謀劃新一輪的飛躍。杜z身先士卒,建起了第一家集休閑、娛樂、餐飲、度假于一體的貓兒溝山莊。在他的帶領下,佳佳林、一品香、鄉村農家菜、聚源等11家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

  隨著“錦繡花田”、“虹橋迷影”、“月滿荷塘”、“花鄉果韻”等20個鄉村旅游觀光景點和配套設施的建成和綿陽市第二屆鄉村旅游節主會場在“花城果鄉”舉辦,“花城果鄉”名聲大振。前來旅游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z村、紅武村的農家樂的生意也隨即紅火起來。高峰期,每天每家農家樂的收入達5000多元。

  看著老百姓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了,杜z覺得自己這九年來也算沒有白干!

篇3:黨支書記先進事跡推薦材料

  黨支書記先進事跡推薦材料

  管敬圣同志,1977年12月14日出生,籍山鎮倉溪村黨支部書記。任職以來,管敬圣同志和支部一班人,齊心協力,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帶領群眾走上了致富路。**年,倉溪村被評為南陵縣防汛抗洪先進集體,同時管敬圣同志個人被評為縣防汛抗洪先進個人,**年11月倉溪村被評為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村,**年3月倉溪村又被評為春谷杯水利興修先進集體。

  **年5月管敬圣同志在城西派出所工作,**年8月從派出所抽調到籍山鎮城區辦工作,**年調到籍山鎮和順居委會工作,**年4月被鎮黨委政府任命為倉溪村黨支部書記。倉溪村雖緊205國道,交通便利,位置優越,但由于人們思想觀念跟不上,仍守著幾畝水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由于經濟發展緩慢,村里各項工作開展不順利。管敬圣同志調到倉溪村后,一切政策和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倉溪5600人的根本利益,都是以“倉溪人民滿意”“倉溪人民贊成”“倉溪人民擁護”為最高標準。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堅持把最大數人的利益作為最緊要最迫切的工作。倉溪村全體黨員干部,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勝利。

  解順民心的難事村里工作千頭萬緒,從哪里抓起?思前想后,管敬圣同志覺得必須先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干幾件讓群眾看的見、摸的著的事。籍山鎮倉溪村起初只有一條土路和外界相通,一下雨就滿腳泥濘,寸步難行。26個村民組,5600多村民吃盡了道路不通的苦頭。作為當家人,管敬圣同志更很是心急,一到村里上班就朝思暮想怎么修路。**年6月,在管敬圣同志的倡導下,倉溪村決心修路。為此管敬圣同志就和其他干部一塊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不停地奔波,道實情、講困難、跑項目、要資金,在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修路的項目終于落實下來,管敬圣同志一邊親自指揮,一邊為工程質量把關,碰到不符合合同圖紙的工程路段,總是讓施工單位立即現場返工,遇到影響道路修建質量的惡劣天氣就堅決停工。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一條長2.6公里、寬4.5米的筆直水泥路呈現在村民眼前。

  謀合民心的實事作為一名支部書記,只為群眾解決難題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帶領群眾致富,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為增加村民收入,管敬圣同志和支部一班人,經過廣泛調查和反復研究,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確立了“改善生產條件、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勞務輸出”的發展思路。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管敬圣同志積極跑關系、找門路,爭取上級資金,一年來,共清理渠道溝10條,近10華里,并在主干渠上修建節水閘3處,確保了倉溪村1萬畝良田旱能灌、澇能排。

  為讓倉溪村的養魚業成規?;l展,管敬圣同志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系,及時成立了兩個養魚合作社。爭取項目資金6萬多元,受到養魚戶的高度贊揚。

  做暖民心的好事

  人們常說,支書是村里的當家人。我覺得,當家人就得為每一個家庭成員著想,對每一個家庭知冷知熱。1年來,管敬圣同志時刻把鄉親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把群眾的事當成個人的事來辦。夏天刮風下雨,管敬圣同志不是往家里跑,而是到危房戶家里轉一轉,看看房子漏了沒有;冬天不是坐在辦公室暖和,而是挨戶瞧瞧。村民們誰有困難,都主動跑前跑后,盡最大努力幫一幫。**年5月管敬圣同志在進村入戶走訪中,得知倉溪村三河組村民李愛美身患肝癌晚期、南份組村民高兆玉身患乳腺癌且家庭困難時,及時上門送去慰問金并鼓勵兩位患者戰勝病魔,勇敢生活。**年8月12日,共產黨員夏梅英反映倉溪村江村組村民江小根的女兒患腦瘤,生命垂危,正在醫院搶救,管敬圣同志及時組織黨員、村民組長召開創先爭優座談會,共同討論如何把創先爭優活動深入扎實地開展下去,并號召與會的黨員、村民組長為江小根的女兒捐款。會后,管敬圣同志和村委會主任李慶寶、黨員榮開惠冒著酷暑徒步來到困難戶江小根家進行慰問,了解其女兒的病情及生活狀況,并帶去了全村黨員、村民組長的愛心捐助,鼓勵其女兒要重拾信心,樹立戰勝病魔的決心和信心,68歲的五保戶洪小牛,身患腦血栓,半身不遂,生活十分困難,管敬圣同志主動照顧他,隔三差五上門看望他,為老人安自來水、修補房子,每年還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200元錢為老人墊付水電費。村民李金子不僅年齡大,而且患有肝炎,管敬圣同志每年自己拿出500元幫助他解決生活困難,直到他去逝。村民劉路平出了車禍死亡后,管敬圣同志跑前跑后,積極協助交警部門處理事故。在管敬圣同志的努力下雙方僅用了3天時間就達成協議。村民錢海林不僅沒文化,神經還有些不正常,一遇難事就犯病,母親又年邁,是全村有名的困難戶,管敬圣同志幾次上門做工作,引導他發展養殖,并為他墊錢買了魚苗,安排養魚能手,手把手教他技術,還張羅著讓他成了家,打那以后,他像換了個人一樣,養魚、打工,走上了富裕路。一年來為照顧困難戶我自己共拿出**多元。****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