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崗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任課教師: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二(2)班共有40人,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應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ㄒ唬?、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長度單位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3、角的初步認識4、表內乘法(一)5、觀察物體(一)6、表內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認識時間8、數學廣角——搭配(一) 9、總復習。
?。ǘ?、單元分析
1 、長度單位: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2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3 、角的初步認識: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4 、表內乘法(一): 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5 、觀察物體(一): 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6 、表內乘法(二):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關系.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7 、認識時間: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表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有60個小格等,并已經掌握了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單元是繼一年級《認識鐘表》之后的又一節課,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認識時間的重要一課。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結合具體實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8 、數學廣角 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 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四、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并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7、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六、教學進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篇2:新課程二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
新課程二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
此次數學試題較好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
1、內容全面,覆蓋廣泛,各部分分值權重合理。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計六個大題。
2、取材比較貼近生活,評估了學生聯系生活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素材應來源于自然、社會和生活。本試卷題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于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例如:(1)看圖說出學校與家的距離。(2)家電商場一天銷售情況小調查。(3)買家電的花費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現實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也就需要孩子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3、體現了靈活性。
在考察學生“數的運用”的內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現的,顯示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的靈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
二、質量分析
二年級共有7個班人,合計分,人均分,優秀率,及格率。
三、試卷具體分析
試卷共分六個大題:
?。ㄒ唬┨钜惶?。
共6小題。出錯最多的是第3題。這道題是超綱的,學生基本不會填,第6題是做有余數的除法,少部分學生不會計算。
?。ǘ┡袛囝}。
共5小題。第2小題分針走一小格和時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一樣的,一些學生對時間,特別是認鐘沒能掌握。
?。ㄈ┻x擇題。
其中的第4小題考察學生正方形上的直角與三角板上的直角哪個大。學生認為正方形比三角板要大,所以角也要大,或相反的認為。認為兩個都是直角該一樣大的同學較少。
?。ㄋ模┧阋凰?。
此題分為口算、估算、筆算三種形式,題量較大,對學生來講,稍不細心就會出錯,計算能力很強的學生也會因為馬虎沒有全對,有部分學生因做減法借了沒還而出錯。在計算方面仍需要加強練習。
?。ㄎ澹﹦邮之嬕划?,做一做。
通過考察發現還有及個別學生對于銳角與鈍角沒能分開。在認鐘的時候沒分清時針和分針。
?。┙鉀Q問題。
共5小題。特別是第1小題,此題本身有一定難度。有兩個問題,多數學生沒完成第2個問題。加上分值較大,造成學生失分率比較高。第3小題一部分學生沒看懂圖。第4題多數學生選的兩件商品加起來不是最接近500元??磥碓诮窈蠼虒W中學生認真細心的答題習慣需要強化訓練。
四、對試卷的評價:
隨著課改的深入,考試評價的形式和內容也在做相應的改變,突現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關注;在發展性上,積極尋求試題呈現形式的多樣性,加大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知識的考查力度。不但考察學生基礎知識及口算、筆算能力又考察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考察了學生認真審題及細心答題的習慣。
五、從答卷情況看教與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試卷各種不同題型的抽樣統計分析發現,學生基本知識掌握較為牢固。學生書寫大部分較為整潔,格式相對規范,反映出教師對學生書寫習慣培養的重視,學生學得相對較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從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學生在做題細心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繼續加強。
六、對今后教學工作的建議:
1、低年級學生加強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
2、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形成過程與能力發展并重。
3、繼續加強基礎知識夯實和基本練習到位、練習多樣的訓練。
4、教師應多從答題錯誤中深層次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的靈活性,聯系生活、培養數學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體,又因材施教,為下一學期的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篇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中考試試卷分析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中考試試卷分析
一、考試情況概述:
試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單元綜合練習(期中A卷),考核對象是本校二年級全體學生,考試時間為60分鐘,全段平均分都在85分左右。
二、試卷內容分析:
試卷有五個大題,分別是我會填(27分)、我會算(25分)、連一連,畫一畫(6分)、我會解決問題(35分)、畫一畫,圈一圈,估計一下(2分)、說一說,填一填(5分)。我會算主要考察學生10000以內數的組成、讀寫、大小以及5個基本長度單位的掌握。我會算主要考察學生對有余數除法、遞等式計算等內容的考察。我會解決問題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涉及到方向與位置,估計,量線段長度等知識點。
三、考試情況分析:1.審題不認真上失分較多。低年級學生在考試時心急浮躁,沒有審題的習慣或者審題不認真,失了很多分。如第一大題的第6小題,題目要求是把下面各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很多學生沒看題目的要求從小到大而按從大到小排列導致失分。
2.粗心漏題而失分。由于學生做題的習慣,有些學生經常漏做了幾道題目,失分很厲害。
3.在基礎知識上失分。如我會算這一大題,考察的是基礎的計算能力,屬于基礎知識,失分太多。
4.問題解決也是失分的關鍵。讀題不完整,不理解數量間關系,識字量不夠,抄錯數字,計算出錯等都是學生在解決問題上失分的原因。
四、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
1、必須夯實數學基礎。
扎實的數學基礎是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數學基礎訓練講究一個“嚴”字,教師及學生的態度都要嚴肅,教師的教風要嚴謹,對學生的要求要嚴格。一定要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中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活用”知識,當碰到基礎知識的變形題時,就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了。否則,學生只會照葫蘆畫瓢,試題如果轉彎,學生就不知道如何解決了。
2、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的培養。
教師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注重培養學生審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3、數學教學重在提高能力。教師要不斷加強教學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4、重視考后反思,師生共同分析試題。
教師和學生要通過考后的試卷分析,教師反思教學存在的問題,學生反思自己在知識、方法和發揮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針對性。
5、教師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補差轉化工作是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做好以下工作: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后進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后進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后進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6、作為二年級的數學任課教師,再次強調要加強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形成過程與能力發展并重。繼續加強基礎知識夯實和基本練習到位、練習多樣的訓練。應多從答題錯誤中深層次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的靈活性,聯系生活、做數學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體,又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