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感言范文七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20**年的**月,來自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云南有限公司的191名新鮮血液齊集昆明陸軍學院。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青春,一次刻骨銘心的體驗。
一連二排,一個平凡的名,卻聚集了49個不平凡的靈魂。這是一個充滿凝聚力的團隊,也是一個友愛和睦的大家庭。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冰雪覆蓋的香格里拉、被稱為“極邊第一城”的騰沖、“茶葉之鄉”普洱、四季如春的昆明……雖然各自有著不同的風俗文化,但這段歲月,這49顆悸動的心靈卻相依相存,攜手前行。
踏入綠草如茵的昆明陸軍學院,我們來到了這一莊嚴肅穆的部隊訓練基地,融入到了作風硬朗、紀律嚴明的軍營生活中。為期一周的軍事訓練,從站軍姿到稍息立正,從行進跑步到軍體拳,我們在艱苦的訓練中,逐漸褪去了青澀稚嫩的學生氣,用軍人的嚴肅裝扮自己,向職業人的道路慢慢前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在這七天的軍事訓練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鑄就了永恒的真情,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是血脈相連的移動人。
步履如一,鏗鏘有力,這是對我們齊步正步的最好記錄;前赴后繼,不怕傷痛,這是對我們前倒訓練的最真寫照。我們雖然頂受著烈日的熏烤,忍耐著肌肉的酸痛,但我們痛并快樂著,因為我們內心充滿對今后的憧憬,對未來的希望。擁有希望,我們無所畏懼。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結束了一周的軍事訓練,我們迎來了九天的公司內部培訓。公司的經理、外聘的講師從多方面、多角度為我們講述公司概況、業務分類、網絡運作以及項目管理和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學習材料和思考平臺,我們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老師們所授予的知識,讓我們更加了解移動,融入到移動。我們在中國移動的企業文化熏陶中慢慢從“m-zone”,成長為了“全球通”。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移動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內訓期間不斷追求的目標。我們從課堂走向實際,在培訓的倒數第二天,我們走出昆陸,來到了移動在昆明的多個核心部門以及最大的營業廳,參觀了機房,了解了網管中心的運作,體驗了最新的業務系統,看到了“傳說中”的**086話務員……這一天我們暫時脫離了昆陸的嚴肅,融入到了實實在在的移動企業氛圍之中。
時間總是跑在人們的前面,一轉眼,十八天的培訓生活已經進入了尾聲,我們一連二排有幸在最后的優秀團隊評選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團隊的榮譽稱號,感謝公司領導的關心培養,感謝黃老師和各位教官的孜孜教誨,也感謝全體在艱苦的訓練中堅忍不拔的一連二排的兄弟們。
軍訓就是一塊試金石,它磨練我們的意志,提升我們的作風和紀律。十八天的軍營生活,我們雖然苦,雖然累,但是能夠在正式走向工作崗位之前有這樣一次不同尋常的機會挑戰自己,提升我們的自我價值,本身就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歷,一次邁向成熟的洗禮。
我們相信,優秀團隊不僅僅只是一份榮耀,更是一種責任;不僅僅代表過去,更象征著未來。我們一連二排的每一個人,都將銘記這段關于青春的歲月,這次走入職場之前的榮譽。在未來的日子里,爭先創優,唯旗必奪;追求卓越,再創輝煌!
篇2:中學新教師入職感言
中學新教師入職感言
來到**中學已經一個星期有余,很榮幸在第一個星期跟隨幾位前輩老師參加了在北京京西古剎大覺寺舉行的馬小平老師追思會、“尋找來自一線老師的聲音”主題座談會,讓我收獲良多。它在我職業生涯的開端,為我點亮了一盞前行的燈火。
馬老師無疑是一個漂亮的人,一個具有內在情操和精神光芒的人;馬老師也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拒絕表演和屈從的人;馬老師更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個微笑著實踐理想的人。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可以走多遠,讓我們意識到教育不是折磨,是遙不可及的幸福,教育也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事關人格養成,責任、智慧和情感,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印刻。他帶著他的教育理念和對教育事業的一腔赤誠為我們點亮了理想教育的燈火,而我們要怎么薪火相傳呢?
我們說“覺知此事要躬行”,大覺之后能大悟,大悟之后需躬行。馬老師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他不僅僅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還是一個積極行動者。他并沒有用彼岸的教育理想去照亮此岸的教育現實,他是一個把握當下的實踐者,是一個理性、低調、堅韌的行動主義者。他做好了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而我們尋著他指引的人文教育之路,立足于自身,立足于當下,立足于和自己一樣的獨立的人,去面對永遠獨立的學生,不再去虛構美好的教育未來,而是打造真實的教育現在,或許就能找到通往精神家園的教育自由之路。
反觀我們自身,我要成為一名什么樣的老師?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怎么樣的期待和規劃?雖然入職時間還很短,但是帶給我們的職業感和觸動是很多的。我們從一個受教育者轉變成了一個教育者,我們將如何將自己的影響滲透到學生的精神,如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何讓他們不僅喜歡你這個人,也喜歡上你這門學科……我想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總結的。我也相信它的答案會在不斷地實踐中日益完善。但是首先我要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名怎么樣的老師。只有先有了這個目標,才能做到教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語云: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我想,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我,可以平凡,但絕不能平庸。而要超越這種“平庸”,就一定要扎穩教師之“根”。根深方能葉茂。那么教師之根,根在何處?我以為,深厚的文化素養、深摯的師生情懷、深刻的現實思索,是成就一名優秀語文教師的“根之所在”。我所要成為的,正是這樣一種語文教師。既然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那么只有扎穩根基,方能最充分地去擁抱陽光,讓剛剛播種的教師之樹茁壯生長,“葉葉相交通,枝枝相覆蓋”。
教師之根,在于文化。
摩根財團的締造者、大慈善家皮博迪有一句很值得思索的話,他說,“教育是這一代人對下一代人所欠的債務”。作為我們語文教師,我想我們欠學生的,也正是這樣一筆巨大的“文化債”。教師要“還債”,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師之“水”,往何處尋?答案其實很簡單,“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語文教師的功夫,不在課堂上的口若懸河,而更多的,在于教師個人在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這塊厚土上的耕耘、積淀。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想我們語文教師,其實理應永遠把自己當學生,而且需要是更為勤奮的“學生”。陶行知先生曾告誡,“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敝袑W語文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從一個更高的層面上看,就是母語教育和文化浸染。在有限的課堂容量之內,教師必須要能夠讓學生從一滴水中看出太陽的光芒,從一首詩、一闋詞、一出戲或者一篇小說中讓學生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積淀。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深入淺出的本事。唯其“深入”,故能研磨入細,見微知著;唯其“淺出”,故能循循導之,春雨潤物?!皩W養”一物,之于語文教師而言,最為內在也最為根本。它不是“拉大旗作虎皮”的空架勢,而是“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踏實行動。
語文教師的積累與素養,要深、要廣,要有“兩腳踏中心文化,一心評宇宙*”的為學之志,要有“學然后知不足”的求索精神,要落實于踏踏實實的讀書學習上。同時,這種文化修養應是內在的,而非張揚的;應是積淀的,而非賣弄的?!白釉唬嘿n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苯處煹奈幕e累真正內化為一種大道無形、“一以貫之”的涵養,如此,方能真正在教學中得心應手。
教師之根,在于學生。
教師之職,教書育人。落實于“教書”,旨歸于“育人”。欲“育人”,必先“懂人”;欲“懂人”,必先“愛人”。作為我們語文教師而言,尤須充分地去關愛學生,用心去了解學生。舞者林懷民說:“藝術沒有技巧,藝術是情感的往來”。我想教學同樣如此,“技進于道”,教學同樣是沒有技巧可言的。所有技巧都融化在對學生深摯的愛當中。愛之切,心之誠,諸法皆自在其中。
裴斯泰洛齊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晴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睆膶W生深摯的愛出發,推進對于學生的深入了解,這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基礎。對學生的了解不應是浮于表面的、想當然的,而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從多方面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既有對學生群體特征的準確把握,又要對每一個獨立個體區別對待,蘇霍姆林斯基所謂“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學生的問題所在、訴求所在,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才能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秾W記》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闭n堂不是教師的“個人秀”,而是以生為本的引導與交流?!吧平陶?,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教師是“引導者”而非“訓導者”,可以以理說服,但決不可以勢壓服。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在與學生的良性互動中達成教學目的,方近于古人所謂“君子之教”。
教師之根,在于當下。
扎根深厚的文化土壤,是要充分汲取傳統的菁華;扎根學生的心靈土壤,是要充分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但大時代下的語文教師,還必須能夠將“天線”伸出室外,去接受當下風云變幻的種種信號,以對現實動態的深切把握返觀語文教學,讓語文教學的脈搏時刻與時代社會的節奏相和諧。
與時俱進,關注現實,就是要不斷了解家國天下民生百態,在時代的宏闊語境中思考我們語文教學的位置和使命;與時俱進,關注現實,就是要不斷學習最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了解教育前沿動態,隨時給語文課堂補充進新鮮血液;與時俱進,關注現實,就是要在當下的環境中審視我們的文化、走進我們的學生,“不慕古,與俗化”,將對文化的學習和對學生的了解放置到活生生的現實中來;與時俱進,關注現實,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學以致用,在現實中找到語文學習的方向和歸屬,“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也,則無不在于學”,讓朗朗書聲呼應時代進步的節拍。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濒斨倌豳澰唬骸叭招轮^盛德”。我們語文教師以正當以此種意識自勵,一切教學思想和設計要從現實出發,一切又最終要落腳于當下。陶行知先生說:“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現代生活里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薄斑m時教育”,永遠在路上。
我想要成為的正是這樣一種“有根”的教師:根在文化,故能淵深博雅;根在學生,故能情思通達;根在當下,故能生生不息,隨時而化。扎穩教師之根,方能走穩教師之路;走穩教師之路,方能成就教師之夢。夢在遠方,路在腳下。
格羅夫說:“改變是我們的摯愛?!比欢蚁?,有些時候,恰恰是摯愛讓我們改變。摯愛一支粉筆,摯愛三尺講臺,摯愛一份耕耘,摯愛一種收獲,摯愛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摯愛一種職業,于是不再僅僅把它當作職業;摯愛一種生活,于是生活之上,有了前行腳步的永不懈怠。
千里之行,已啟于足下。路漫漫其修遠,做一名“有根”的教師,我將奮然而前行。
篇3:人事部入職培訓感言
人事部入職培訓感言
為期兩天半的培訓結束了,雖然同期培訓的學員并不多,但是闊別多年的久違的感覺居然清晰可見。
培訓師得體的打扮,清晰的口齒,恰當的語速讓我印象深刻,全方位體現出公司對培訓的重視和專業。
高總的創業視頻中,提到公司的發展戰略和市場定位,尤其是一個方向兩條腿,估計未來我們都會牢記,并且也將會成為我們大漢人的座右銘和拼搏方向。
雖然培訓暫時結束了,但是我們正式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培訓期間,對于今后如何更好的開展工作,有以下要求:
第一:找準方向,愛崗敬業。
我選擇大漢三通,正因為互相需要對方,我找到了我的歸宿,我們大漢也看到了我身上的匹配點。很高興已經成為大漢三通的一員,那么就需要我們用有限的知識來解決無限的問題。崗位雖然普通,但是要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這將是我短期的目標。
第二:盡心盡責,吃苦耐勞。
先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一向這么要求自己。既然選擇,就得全力以赴,雖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是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公司榮辱感,也是成為我們是否成功的關鍵。
第三:虛心好學,開拓創新
我的崗位,需要時刻保持激情,創新的意識。雖然過往的經驗可以給自己提供一些方便,但是固有的模式并不能一層不變,必須要自己不斷的吸收新事物,學習新技能,做個有心人,將工作生活更好的結合,因此,我相信我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行。
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