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某區基本農田劃定實施方案

745

  ***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方案

  為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強耕地保護,切實做好新一輪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加強和完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218號)精神和安徽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的通知》(皖國土資[20**]65號)要求,結合區域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優化基本農田保護區布局,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強化對基本農田的特殊保護,逐步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確?;巨r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二、基本原則

  永久基本農田是指為確保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確定不得占用具有較高或潛在生產能力的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永久性原則

  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在保護時效內,不得通過規劃修改將永久性基本農田調整為一般農田,除對國家經濟社會有重大影響的重點交通、水利、能源、軍事項目外,不得占用作為非農業建設用地。

  (二)統籌兼顧原則

  劃定工作中,既要保證高質量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又要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規劃劃定時要綜合考慮、留有余地。

  (三)質量保證原則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要和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相結合,與建設用地合理布局相聯系,確保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數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力上等、設施配套完善、生態環境良好。

  (四)科學協調原則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第二次土地調查、農用地分等定級等成果為基礎,并與城市規劃、村鎮規劃、生態建設規劃等相協調。要充分利用先進測繪和信息化技術,努力提高成果質量。

  (五)實事求是原則。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工作實行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劃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實行嚴格的考核驗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護指標和以次充好。

  三、工作任務

  運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以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為基礎,以《安徽省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實施方案》為指導,組織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做到基本農田落地到戶、上圖入庫,并對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進行申報驗收和報備。

  (一)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地塊

  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的基礎上,將新一輪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逐個圖班落實到基本農田地塊,并明確基本農田的地塊邊界、地類、面積、質量等級信息及片(塊)編號。

  (二)健全相關圖表冊

  以第二次土地調查底圖為基礎,編制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建立健全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等檔案臺賬。

  (三)設立、更新基本農田保護標識牌

  設立、更新統一規范的基本農田保護牌和標識,設立、更新率達到100%。

  (四)落實劃定基本農田保護責任

  落實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地塊的責任人,明確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的保護責任,將劃定的基本農田標注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并簽訂或更新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

  (五)建立基本農田保護數據庫

  建立統一、分級的基本農田保護數據庫,實現數據庫聯網互通。

  (六)劃定成果驗收和報備

  完成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驗收和報備工作。

  四、技術方法

  (一)資料收集與整理

  收集經批準的新一輪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成果、原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標準農田任務面積清冊及上圖入庫數據、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縣域耕地地力評價成果以及其他基本農田保護相關資料,全面做好收集資料的整理分析,包括數學基礎、數據時點、數據成果相關技術參數指標等,確?;A數據現勢性、合法性和邏輯性。具體收集資料主要有:

  1.矢量數據。

  20**-20**年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數據、20**年第二次土地調查變更成果、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數據、原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

  2.圖件及文檔資料。

  20**-20**年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圖件、文本及說明、原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20**年第二次土地調查變更成果統計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匯總表、基本農田劃定檔案、涉及基本農田的規劃調整有關成果和審批資料、與基本農田劃定相關的資料。

  (二)劃定方案的編制與論證

  1.劃定方案的編制

  按照國家和省國土資源廳統一部署、依據經批準的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實地勘察,編制基本農田劃定實施方案。

  2.劃定方案論證

  從組織、經濟、技術、公眾接受程度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做好與相關方面的協調,并提交縣級人民政府審定。

  (三)資料分析和外業核查

  1.繪制工作底圖

  (1)通過新一輪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的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的數據轉換,與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圖層和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套合和裁切處理。

  (2)裁切以后位于基本農田保護界線內的耕地圖斑填充為黃色(R255G255B0),不是耕地的填充為紅色(R255G100B102),位于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耕地圖斑填充為淡黃色(R255G255B135),其他圖斑采用線劃圖(不填色),填充完畢后統計不同色斑區域的土地面積并形成統計表格。

  (3)添加行政區界線和注記等圖層,按照標準圖幅生成1:1萬工作底圖。

  (4)打印輸出工作底圖和統計表格。

  2.分析工作底圖

  (1)計算裁切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對應的耕地面積。

  (2)結合遙感影像圖判別工作底圖中不是耕地的地塊,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中非耕地和達不到耕地質量標準的農用地劃出。

  (3)分析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位置、數量和地類,分析劃定面積是否滿足上級下達指標及調整規劃的可能性。

  3.對比其他資料

  4.外業核查

  (1)校對劃出地塊的地類。對工作底圖的紅色區域部分經內業分析有疑問的,核實其地類屬性。

  (2)核實擬劃入的基本農田的地塊地類屬性。

  (3)實地踏勘、選擇保護標志擬設立的位置并標注。

  (4)填寫外業核查表。

  (四)基本農田劃定

  以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數據庫為基礎,利用GIS技術疊加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進行核實、認定,綜合確定基本農田保護片(塊)邊界,對其進行編號、記錄;提取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內對應的地類圖斑作為基本農田圖斑數據,獲取地類等現狀信息;依規范要求錄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與基本農田圖斑屬性;編制基本農田劃定成果。

  1.基本農田保護片(塊)

  通過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的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的數據轉換,與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圖層和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套合,將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界線落實到數據庫中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確定基本農田位置、范圍、地類的方法。

  技術流程如下:

  (1)根據數據庫建設相關要求,對數據格式、數學基礎等進行檢查,對不一致的進行轉換。在新一輪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與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劃區定界成果、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套合、疊加、轉繪中,應以土地利用現狀成果為依據,進行坐標系、空間尺度的轉換和空間位置的綜合判定。

  (2)將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的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進行糾正,與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層套合。具體套合要求如下:

 ?、傩乱惠喴巹澔巨r田保護區圖層套合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后,屬于調出的基本農田,將該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的劃定界線刪除。

 ?、趯儆诒A舻幕巨r田,直接使用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界線作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

 ?、蹖儆谡{入的基本農田,當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界線與數據庫中地類圖斑界線重合時,直接提取地類圖斑界線作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

  原則上基本農田地塊邊界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邊界相一致,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與數據庫中地類圖斑的空間位置、形狀一致或基本一致(由于糾正、數據轉換等技術處理造成的界線位移),以數據庫中相應地類圖斑界線作為基本農田地塊界線。特殊情況下,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界線與數據庫中地類圖斑的空間位置、界線不一致,應以相關地形、地貌和地物要素為參考,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地塊界線。

  (3)按照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屬性結構表要求錄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的屬性。

  (4)對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數據進行拓撲處理,對不滿足拓撲要求的進行修改。

  2.基本農田圖斑

  由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與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層疊加提取獲得。

  (1)將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與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層疊加。當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與地類圖斑界線重合時,直接提取地類圖斑數據作為基本農田圖斑層中數據。當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分割地類圖斑時,提取并計算分割后落在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范圍內的地類圖斑中相關數據(扣除零物、線物、田坎等面積),作為基本農田圖斑層中的屬性數據。

  (2)按照基本農田圖斑屬性結構表要求,添加基本農田圖斑層屬性數據。提取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內對應的地類圖斑數據獲取地類等現狀信息?;巨r田劃定和基本農田補劃面積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地類面積相一致,地類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認定的地類相一致。

  (3)對基本農田圖斑層數據進行拓撲處理,對不滿足拓撲要求的進行修改。

  3.質量等級信息確定

  由于本次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因此質量等級信息先采用已有的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逐一落實基本農田圖斑對應的質量等級信息,填寫基本農田圖斑屬性結構表的質量等級代碼和利用等指數。

  在劃定過程中,應綜合評價調出、調入基本農田的質量等級信息,確保調入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不低于調出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填寫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平衡表的質量等級信息。

  4.基本農田地類和面積認定

  根據《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基本農田劃定和基本農田補劃面積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地類面積相一致,地類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認定的地類相一致。因此,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和基本農田現狀匯總表中的地類面積按照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認定的地類進行匯總。

  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劃定后的基本農田范圍內的耕地(含可調整)面積低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的,可以將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劃區定界成果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內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中地類為園地、林地等農用地認定為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基本農田工作報告中進行說明。屬于新劃入的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地類必須為耕地(含可調整)。

  已經驗收的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中尚未變更為耕地(含可調整)的基本農田地塊也可認定為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基本農田工作報告中對具體的項目名稱、驗收面積、納入基本農田劃定范圍面積等情況進行說明,并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驗收資料、圖件等)

  5.數據檢查

  (1)數據格式和數學基礎檢查。數據文件命名、數據格式、數學基礎是否符合數據庫標準要求。

  (2)上圖內容檢查?;巨r田上圖內容是否遺漏,是否符合要求;基本農田保護片(塊)是否與提供的基本農田劃定、補劃和調整資料一致。

  (3)屬性數據結構檢查?;巨r田保護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的屬性數據結構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的屬性值是否正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和基本農田圖斑編號是否唯一。

  (4)圖形數據檢查?;巨r田保護片(塊)層、基本農田圖斑層、基本農田保護界樁間的拓撲關系是否正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的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是否一致。

  6.基本農田編號

  數據檢查完成后,對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和基本農田保護圖斑進行編號,其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為“12位行政村代碼+4位基本農田保護片(塊)號”組成,基本農田保護圖斑編號為“16保護片(塊)號+4位基本農田保護圖斑號”組成。

  7.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

  依從《安徽省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技術規定》中的具體規定,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

  8.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實

  由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組織、指導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負責將劃定后的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實到村組和農戶。農業部門負責向農戶發放保護卡,并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逐步將基本農田標注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等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圖斑、簽訂或更新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填寫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

  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基本農田的范圍、面積、地塊、質量等級、保護措施、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獎勵與處罰等。

  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以行政村為單位,包括下列內容:村組、四至范圍、基本農田責任面積、所在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質量等級、責任起始時間等,并加蓋村公章,保護責任面積匯總數應等于該行政村基本農田面積匯總數。

  基本農田保護卡應當包括下列內容:承包戶姓名、承包田中基本農田面積、基本農田保護規定、舉報電話等。

  9.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

  國土資源部門負責設立統一規范的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和標識(保護界樁),標示出基本農田的位置、面積、保護責任人、保護片(塊)號、保護起始日期、相關政策規定、示意圖和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基本農田標志牌和標識的設立規范。市、縣級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標識和標志牌的設立和維護?;巨r田發生變動的地塊,應及時設立或更新標志牌。

  (五)成果編制

  1.圖件編制。

  (1)編制內容。

  將數據庫中的行政區界線層、地類圖斑層、線狀地物層與基本農田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疊加,形成基本農田分布圖?;巨r田分布圖的編制包括: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鎮)基本農田保護圖、鄉(鎮)基本農田質量等級圖、縣(市、區)級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縣(市、區)級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

  (2)編制要求。

 ?、倩巨r田保護圖、分布圖等圖件的比例尺應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標準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圖、鄉級土地利用現狀圖比例尺相一致。

 ?、跇藴史址巨r田保護圖的圖名標注“基本農田保護圖”和“圖幅號”(“圖幅號”注在下面)、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的圖名標注“××鄉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質量等級圖的圖名標注“××鄉基本農田質量等級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的圖名標注“××縣基本農田分布圖”、縣級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的圖名標注“××縣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

 ?、垡酝恋乩矛F狀圖為底層數據,保留地類符號、地類圖斑界線,對地類圖斑層不賦色,形成土地利用現狀素圖,圖例參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地類參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芑巨r田各要素層圖例按要求標識基本農田各要素

 ?、莼巨r田保護片(塊)范圍以外的地類圖斑,不填充,保留土地利用現狀圖中相關要素。

 ?、迾藴史址巨r田保護圖的圖幅右下角注明數學基礎、編制時間,圖幅左下角注明編制單位;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縣級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的圖幅右下角注明編制單位和編制時間。

 ?、邎D廓內外整飾要素包括:圖名、圖幅號、指北針、比例尺、圖例、數學基礎、編制時間、編制單位等。

 ?、嗷巨r田調整劃定分析圖在基本農田保護圖基礎上,按要求標識基本農田調出(減少)地塊和基本農田調入(補劃)地塊。

  2.數據匯總。

  (1)面積統計。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為單位,統計匯總基本農田保護片(塊)范圍內各基本農田圖斑的地類、面積、質量等級等信息,填寫“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和“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

  (2)逐級匯總。按照縣(市、區)、地(市)、省逐級進行,匯總基本農田的地類、面積、質量等級等信息,填寫“基本農田現狀匯總表”和“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平衡表”。

  (3)表冊編制。將統計匯總的表格打印輸出后裝訂成冊。

  3.報告編寫。

  結合當地實際,編寫基本農田劃定實施方案、工作總結報告、檢驗分析報告、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縣級自驗報告等。

  (六)成果驗收

  1.驗收內容。

  基本農田劃定過程依法、合規;采用的資料真實、合法、實時;數據庫、圖、表、冊等規范、齊全,與實地相一致;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及時簽訂或更新,責任內容完整明確;基本農田保護標志設立規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基本農田補充劃入)方案經依法批準等。

  2.驗收方式。

  基本農田劃定驗收采取內業審核與實地抽查相結合的方式。要以經批準的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并以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劃區定界成果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為校核,重點對劃入地塊和補劃地塊進行實地核實。

  3.驗收程序。

  基本農田劃定驗收按照縣級自驗、市級初驗、省級驗收,自下而上的程序進行??h級對劃定成果進行全面自驗后向市級提出驗收申請。市級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組織對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各項內容進行初驗,按照每個縣(市、區)不低于新劃入基本農田總面積50%的比例進行實地抽查核實;檢查符合要求的,市級向省級提出驗收申請,按照不低于新劃入基本農田總面積15%的比例進行實地抽查核查。

  省級驗收由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驗收確認。驗收重點內容是: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是否達到省級下達的規劃目標;核實是否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圖件,劃定地類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圖數地一致等。必要時,組織開展實地抽查,對抽查中發現問題的,及時反饋給有關市、縣(市、區),由市級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負責督促整改。

  基本農田劃定數據成果經省級驗收審核后,由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統一匯總基本農田劃定數據庫成果,編寫檢驗分析報告和工作報告,經省政府同意后,上報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申請成果復核。

  (七)成果報備

  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經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復核通過后,市縣應將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逐級備案,實現鄉、縣、市、省、國家五級備案。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備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負責。

  四、時間安排

  按照省劃定工作要求及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度,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分七個階段進行:

  (一)部署安排階段(20**年9月)

  制定劃定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根據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通知要求,市國土資源部門會同市農委提出貫徹落實意見。依據實施方案及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實地勘察,編制本轄區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實施方案。按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批權限進行報批。

  (二)內業劃定階段(20**年10月)

  根據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通過內業初步確定劃定基本農田位置、涉及村組和四至范圍。

  (三)外業核實階段(20**年11月)

  根據初步確定的范圍及地塊,結合農業部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發證工作完成外業調查,對內業成果進行修正并完成耕地質量調查、基本農田承包情況調查,確定劃定基本農田的地塊位置,并簽訂或更新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將基本農田標注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更新、設立統一規范的基本農田保護牌和標識。

  (四)數據建庫階段(20**年11月)

  根據劃定的基本農田成果及省國土資源廳研發完成的基本農田信息化管理系統,完成內業數字化及建庫工作,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數據采集等,分級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同時,填寫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平衡表、現狀登記表、現狀匯總表、保護責任一覽表,并匯入數據庫。

  (五)自查初驗階段(20**年12月)

  開展劃定成果驗收工作,完成縣級自驗和市級初驗,并根據初驗情況申請省級驗收。

  (六)驗收確認階段(20**年12月)

  做好迎接省級驗收確認的各項準備工作,配合省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開展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的審核與驗收確認工作。

  (七)成果報備階段

  開展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報備工作,并將驗收確認的基本農田數據導入省基本農田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動態監管。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已經國土資源部發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公告20**年第19號),請在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

  五、保障措施及要求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為確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順利開展,成立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國土資源局,負責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具體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

  (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相關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密切配合。政府是劃定工作的實施主體,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具體實施工作;國土資源局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全市劃定工作,承擔劃定基本農田上圖相關圖件會審、編制,對鄉鎮、街道上報方案、圖表冊、數據庫及相關報備成果進行匯總審核,組織開展市級初驗、申請省級驗收確認,并承擔縣級數據建庫、劃定成果報備以及劃定工作總結報告等工作;農委負責指導開展耕地質量調查、基本農田承包情況調查,編制劃定基本農田質量等級檢驗分析報告,將劃定的基本農田落實到承包農戶并在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進行標注;城鄉規劃局負責做好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相互銜接等工作;水務局負責做好水務規劃、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等工作;統計局負責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據統計上的銜接等工作;財政局負責做好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經費保障與使用管理等工作;交通運輸局、住房城建委、重點工程建設局等用地單位要認真做好劃定基本農田的特殊保護等方面的工作。

  (三)落實人員和經費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專業人員技術支撐和工作經費保障?;巨r田劃定工作作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后續工作,省國土資源廳明確可參照國務院確定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經費保障渠道安排經費。要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專項經費。同時,20**年和20**省級下撥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以獎代補資金可用于此項工作開展。

  (四)加強督查,確保質量

  明確各級職責,嚴格執行分級審核驗收制度,保證圖與數據及實地的真實性、準確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時,加強工作指導和督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巨r田劃定工作成果的質量。

篇2:某區基本農田劃定實施方案

  ***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方案

  為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強耕地保護,切實做好新一輪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加強和完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218號)精神和安徽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的通知》(皖國土資[20**]65號)要求,結合區域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優化基本農田保護區布局,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強化對基本農田的特殊保護,逐步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確?;巨r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二、基本原則

  永久基本農田是指為確保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確定不得占用具有較高或潛在生產能力的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永久性原則

  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在保護時效內,不得通過規劃修改將永久性基本農田調整為一般農田,除對國家經濟社會有重大影響的重點交通、水利、能源、軍事項目外,不得占用作為非農業建設用地。

  (二)統籌兼顧原則

  劃定工作中,既要保證高質量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又要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規劃劃定時要綜合考慮、留有余地。

  (三)質量保證原則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要和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相結合,與建設用地合理布局相聯系,確保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數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力上等、設施配套完善、生態環境良好。

  (四)科學協調原則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第二次土地調查、農用地分等定級等成果為基礎,并與城市規劃、村鎮規劃、生態建設規劃等相協調。要充分利用先進測繪和信息化技術,努力提高成果質量。

  (五)實事求是原則。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工作實行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劃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實行嚴格的考核驗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護指標和以次充好。

  三、工作任務

  運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以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為基礎,以《安徽省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實施方案》為指導,組織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做到基本農田落地到戶、上圖入庫,并對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進行申報驗收和報備。

  (一)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地塊

  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的基礎上,將新一輪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逐個圖班落實到基本農田地塊,并明確基本農田的地塊邊界、地類、面積、質量等級信息及片(塊)編號。

  (二)健全相關圖表冊

  以第二次土地調查底圖為基礎,編制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建立健全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等檔案臺賬。

  (三)設立、更新基本農田保護標識牌

  設立、更新統一規范的基本農田保護牌和標識,設立、更新率達到100%。

  (四)落實劃定基本農田保護責任

  落實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地塊的責任人,明確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的保護責任,將劃定的基本農田標注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并簽訂或更新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

  (五)建立基本農田保護數據庫

  建立統一、分級的基本農田保護數據庫,實現數據庫聯網互通。

  (六)劃定成果驗收和報備

  完成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驗收和報備工作。

  四、技術方法

  (一)資料收集與整理

  收集經批準的新一輪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成果、原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標準農田任務面積清冊及上圖入庫數據、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縣域耕地地力評價成果以及其他基本農田保護相關資料,全面做好收集資料的整理分析,包括數學基礎、數據時點、數據成果相關技術參數指標等,確?;A數據現勢性、合法性和邏輯性。具體收集資料主要有:

  1.矢量數據。

  20**-20**年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數據、20**年第二次土地調查變更成果、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數據、原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

  2.圖件及文檔資料。

  20**-20**年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圖件、文本及說明、原有基本農田保護成果、20**年第二次土地調查變更成果統計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匯總表、基本農田劃定檔案、涉及基本農田的規劃調整有關成果和審批資料、與基本農田劃定相關的資料。

  (二)劃定方案的編制與論證

  1.劃定方案的編制

  按照國家和省國土資源廳統一部署、依據經批準的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實地勘察,編制基本農田劃定實施方案。

  2.劃定方案論證

  從組織、經濟、技術、公眾接受程度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做好與相關方面的協調,并提交縣級人民政府審定。

  (三)資料分析和外業核查

  1.繪制工作底圖

  (1)通過新一輪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的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的數據轉換,與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圖層和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套合和裁切處理。

  (2)裁切以后位于基本農田保護界線內的耕地圖斑填充為黃色(R255G255B0),不是耕地的填充為紅色(R255G100B102),位于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耕地圖斑填充為淡黃色(R255G255B135),其他圖斑采用線劃圖(不填色),填充完畢后統計不同色斑區域的土地面積并形成統計表格。

  (3)添加行政區界線和注記等圖層,按照標準圖幅生成1:1萬工作底圖。

  (4)打印輸出工作底圖和統計表格。

  2.分析工作底圖

  (1)計算裁切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對應的耕地面積。

  (2)結合遙感影像圖判別工作底圖中不是耕地的地塊,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中非耕地和達不到耕地質量標準的農用地劃出。

  (3)分析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位置、數量和地類,分析劃定面積是否滿足上級下達指標及調整規劃的可能性。

  3.對比其他資料

  4.外業核查

  (1)校對劃出地塊的地類。對工作底圖的紅色區域部分經內業分析有疑問的,核實其地類屬性。

  (2)核實擬劃入的基本農田的地塊地類屬性。

  (3)實地踏勘、選擇保護標志擬設立的位置并標注。

  (4)填寫外業核查表。

  (四)基本農田劃定

  以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數據庫為基礎,利用GIS技術疊加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進行核實、認定,綜合確定基本農田保護片(塊)邊界,對其進行編號、記錄;提取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內對應的地類圖斑作為基本農田圖斑數據,獲取地類等現狀信息;依規范要求錄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與基本農田圖斑屬性;編制基本農田劃定成果。

  1.基本農田保護片(塊)

  通過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的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的數據轉換,與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圖層和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中地類圖斑層套合,將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界線落實到數據庫中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確定基本農田位置、范圍、地類的方法。

  技術流程如下:

  (1)根據數據庫建設相關要求,對數據格式、數學基礎等進行檢查,對不一致的進行轉換。在新一輪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與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劃區定界成果、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套合、疊加、轉繪中,應以土地利用現狀成果為依據,進行坐標系、空間尺度的轉換和空間位置的綜合判定。

  (2)將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的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進行糾正,與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層套合。具體套合要求如下:

 ?、傩乱惠喴巹澔巨r田保護區圖層套合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數據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后,屬于調出的基本農田,將該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的劃定界線刪除。

 ?、趯儆诒A舻幕巨r田,直接使用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界線作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

 ?、蹖儆谡{入的基本農田,當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界線與數據庫中地類圖斑界線重合時,直接提取地類圖斑界線作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

  原則上基本農田地塊邊界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邊界相一致,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與數據庫中地類圖斑的空間位置、形狀一致或基本一致(由于糾正、數據轉換等技術處理造成的界線位移),以數據庫中相應地類圖斑界線作為基本農田地塊界線。特殊情況下,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層界線與數據庫中地類圖斑的空間位置、界線不一致,應以相關地形、地貌和地物要素為參考,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地塊界線。

  (3)按照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屬性結構表要求錄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的屬性。

  (4)對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數據進行拓撲處理,對不滿足拓撲要求的進行修改。

  2.基本農田圖斑

  由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與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層疊加提取獲得。

  (1)將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與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層疊加。當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與地類圖斑界線重合時,直接提取地類圖斑數據作為基本農田圖斑層中數據。當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分割地類圖斑時,提取并計算分割后落在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界線范圍內的地類圖斑中相關數據(扣除零物、線物、田坎等面積),作為基本農田圖斑層中的屬性數據。

  (2)按照基本農田圖斑屬性結構表要求,添加基本農田圖斑層屬性數據。提取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內對應的地類圖斑數據獲取地類等現狀信息?;巨r田劃定和基本農田補劃面積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地類面積相一致,地類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認定的地類相一致。

  (3)對基本農田圖斑層數據進行拓撲處理,對不滿足拓撲要求的進行修改。

  3.質量等級信息確定

  由于本次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因此質量等級信息先采用已有的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逐一落實基本農田圖斑對應的質量等級信息,填寫基本農田圖斑屬性結構表的質量等級代碼和利用等指數。

  在劃定過程中,應綜合評價調出、調入基本農田的質量等級信息,確保調入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不低于調出基本農田的平均質量等級,填寫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平衡表的質量等級信息。

  4.基本農田地類和面積認定

  根據《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基本農田劃定和基本農田補劃面積應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地類面積相一致,地類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認定的地類相一致。因此,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和基本農田現狀匯總表中的地類面積按照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認定的地類進行匯總。

  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劃定后的基本農田范圍內的耕地(含可調整)面積低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的,可以將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劃區定界成果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內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中地類為園地、林地等農用地認定為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基本農田工作報告中進行說明。屬于新劃入的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地類必須為耕地(含可調整)。

  已經驗收的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中尚未變更為耕地(含可調整)的基本農田地塊也可認定為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基本農田工作報告中對具體的項目名稱、驗收面積、納入基本農田劃定范圍面積等情況進行說明,并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驗收資料、圖件等)

  5.數據檢查

  (1)數據格式和數學基礎檢查。數據文件命名、數據格式、數學基礎是否符合數據庫標準要求。

  (2)上圖內容檢查?;巨r田上圖內容是否遺漏,是否符合要求;基本農田保護片(塊)是否與提供的基本農田劃定、補劃和調整資料一致。

  (3)屬性數據結構檢查?;巨r田保護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的屬性數據結構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的屬性值是否正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和基本農田圖斑編號是否唯一。

  (4)圖形數據檢查?;巨r田保護片(塊)層、基本農田圖斑層、基本農田保護界樁間的拓撲關系是否正確;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的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是否一致。

  6.基本農田編號

  數據檢查完成后,對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和基本農田保護圖斑進行編號,其中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為“12位行政村代碼+4位基本農田保護片(塊)號”組成,基本農田保護圖斑編號為“16保護片(塊)號+4位基本農田保護圖斑號”組成。

  7.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

  依從《安徽省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技術規定》中的具體規定,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

  8.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實

  由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組織、指導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負責將劃定后的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實到村組和農戶。農業部門負責向農戶發放保護卡,并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逐步將基本農田標注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等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圖斑、簽訂或更新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填寫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

  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基本農田的范圍、面積、地塊、質量等級、保護措施、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獎勵與處罰等。

  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以行政村為單位,包括下列內容:村組、四至范圍、基本農田責任面積、所在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編號、質量等級、責任起始時間等,并加蓋村公章,保護責任面積匯總數應等于該行政村基本農田面積匯總數。

  基本農田保護卡應當包括下列內容:承包戶姓名、承包田中基本農田面積、基本農田保護規定、舉報電話等。

  9.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

  國土資源部門負責設立統一規范的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和標識(保護界樁),標示出基本農田的位置、面積、保護責任人、保護片(塊)號、保護起始日期、相關政策規定、示意圖和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基本農田標志牌和標識的設立規范。市、縣級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標識和標志牌的設立和維護?;巨r田發生變動的地塊,應及時設立或更新標志牌。

  (五)成果編制

  1.圖件編制。

  (1)編制內容。

  將數據庫中的行政區界線層、地類圖斑層、線狀地物層與基本農田片(塊)層和基本農田圖斑層疊加,形成基本農田分布圖?;巨r田分布圖的編制包括:標準分幅基本農田保護圖、鄉(鎮)基本農田保護圖、鄉(鎮)基本農田質量等級圖、縣(市、區)級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縣(市、區)級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

  (2)編制要求。

 ?、倩巨r田保護圖、分布圖等圖件的比例尺應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標準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圖、鄉級土地利用現狀圖比例尺相一致。

 ?、跇藴史址巨r田保護圖的圖名標注“基本農田保護圖”和“圖幅號”(“圖幅號”注在下面)、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的圖名標注“××鄉基本農田保護圖”、鄉級基本農田質量等級圖的圖名標注“××鄉基本農田質量等級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的圖名標注“××縣基本農田分布圖”、縣級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的圖名標注“××縣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

 ?、垡酝恋乩矛F狀圖為底層數據,保留地類符號、地類圖斑界線,對地類圖斑層不賦色,形成土地利用現狀素圖,圖例參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地類參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芑巨r田各要素層圖例按要求標識基本農田各要素

 ?、莼巨r田保護片(塊)范圍以外的地類圖斑,不填充,保留土地利用現狀圖中相關要素。

 ?、迾藴史址巨r田保護圖的圖幅右下角注明數學基礎、編制時間,圖幅左下角注明編制單位;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縣級基本農田分布圖、縣級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分析圖的圖幅右下角注明編制單位和編制時間。

 ?、邎D廓內外整飾要素包括:圖名、圖幅號、指北針、比例尺、圖例、數學基礎、編制時間、編制單位等。

 ?、嗷巨r田調整劃定分析圖在基本農田保護圖基礎上,按要求標識基本農田調出(減少)地塊和基本農田調入(補劃)地塊。

  2.數據匯總。

  (1)面積統計。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為單位,統計匯總基本農田保護片(塊)范圍內各基本農田圖斑的地類、面積、質量等級等信息,填寫“基本農田現狀登記表”和“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一覽表”。

  (2)逐級匯總。按照縣(市、區)、地(市)、省逐級進行,匯總基本農田的地類、面積、質量等級等信息,填寫“基本農田現狀匯總表”和“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平衡表”。

  (3)表冊編制。將統計匯總的表格打印輸出后裝訂成冊。

  3.報告編寫。

  結合當地實際,編寫基本農田劃定實施方案、工作總結報告、檢驗分析報告、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縣級自驗報告等。

  (六)成果驗收

  1.驗收內容。

  基本農田劃定過程依法、合規;采用的資料真實、合法、實時;數據庫、圖、表、冊等規范、齊全,與實地相一致;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及時簽訂或更新,責任內容完整明確;基本農田保護標志設立規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基本農田補充劃入)方案經依法批準等。

  2.驗收方式。

  基本農田劃定驗收采取內業審核與實地抽查相結合的方式。要以經批準的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并以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劃區定界成果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為校核,重點對劃入地塊和補劃地塊進行實地核實。

  3.驗收程序。

  基本農田劃定驗收按照縣級自驗、市級初驗、省級驗收,自下而上的程序進行??h級對劃定成果進行全面自驗后向市級提出驗收申請。市級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組織對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各項內容進行初驗,按照每個縣(市、區)不低于新劃入基本農田總面積50%的比例進行實地抽查核實;檢查符合要求的,市級向省級提出驗收申請,按照不低于新劃入基本農田總面積15%的比例進行實地抽查核查。

  省級驗收由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驗收確認。驗收重點內容是: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是否達到省級下達的規劃目標;核實是否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圖件,劃定地類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圖數地一致等。必要時,組織開展實地抽查,對抽查中發現問題的,及時反饋給有關市、縣(市、區),由市級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負責督促整改。

  基本農田劃定數據成果經省級驗收審核后,由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統一匯總基本農田劃定數據庫成果,編寫檢驗分析報告和工作報告,經省政府同意后,上報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申請成果復核。

  (七)成果報備

  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經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復核通過后,市縣應將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逐級備案,實現鄉、縣、市、省、國家五級備案。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農業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備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負責。

  四、時間安排

  按照省劃定工作要求及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進度,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分七個階段進行:

  (一)部署安排階段(20**年9月)

  制定劃定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根據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通知要求,市國土資源部門會同市農委提出貫徹落實意見。依據實施方案及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農田上圖成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實地勘察,編制本轄區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實施方案。按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批權限進行報批。

  (二)內業劃定階段(20**年10月)

  根據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通過內業初步確定劃定基本農田位置、涉及村組和四至范圍。

  (三)外業核實階段(20**年11月)

  根據初步確定的范圍及地塊,結合農業部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發證工作完成外業調查,對內業成果進行修正并完成耕地質量調查、基本農田承包情況調查,確定劃定基本農田的地塊位置,并簽訂或更新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將基本農田標注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更新、設立統一規范的基本農田保護牌和標識。

  (四)數據建庫階段(20**年11月)

  根據劃定的基本農田成果及省國土資源廳研發完成的基本農田信息化管理系統,完成內業數字化及建庫工作,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數據采集等,分級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同時,填寫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平衡表、現狀登記表、現狀匯總表、保護責任一覽表,并匯入數據庫。

  (五)自查初驗階段(20**年12月)

  開展劃定成果驗收工作,完成縣級自驗和市級初驗,并根據初驗情況申請省級驗收。

  (六)驗收確認階段(20**年12月)

  做好迎接省級驗收確認的各項準備工作,配合省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開展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的審核與驗收確認工作。

  (七)成果報備階段

  開展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報備工作,并將驗收確認的基本農田數據導入省基本農田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動態監管。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規程》已經國土資源部發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公告20**年第19號),請在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

  五、保障措施及要求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為確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順利開展,成立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國土資源局,負責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具體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

  (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相關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密切配合。政府是劃定工作的實施主體,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具體實施工作;國土資源局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全市劃定工作,承擔劃定基本農田上圖相關圖件會審、編制,對鄉鎮、街道上報方案、圖表冊、數據庫及相關報備成果進行匯總審核,組織開展市級初驗、申請省級驗收確認,并承擔縣級數據建庫、劃定成果報備以及劃定工作總結報告等工作;農委負責指導開展耕地質量調查、基本農田承包情況調查,編制劃定基本農田質量等級檢驗分析報告,將劃定的基本農田落實到承包農戶并在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進行標注;城鄉規劃局負責做好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相互銜接等工作;水務局負責做好水務規劃、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等工作;統計局負責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據統計上的銜接等工作;財政局負責做好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經費保障與使用管理等工作;交通運輸局、住房城建委、重點工程建設局等用地單位要認真做好劃定基本農田的特殊保護等方面的工作。

  (三)落實人員和經費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專業人員技術支撐和工作經費保障?;巨r田劃定工作作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后續工作,省國土資源廳明確可參照國務院確定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經費保障渠道安排經費。要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專項經費。同時,20**年和20**省級下撥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以獎代補資金可用于此項工作開展。

  (四)加強督查,確保質量

  明確各級職責,嚴格執行分級審核驗收制度,保證圖與數據及實地的真實性、準確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時,加強工作指導和督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巨r田劃定工作成果的質量。

篇3:物業社區文化活動實施方案

  物業社區文化活動實施方案

  社區文化活動是增加業主與開發商、物業公司交流的有效渠道,是營造小區人文環境的必要手段。是社區成員包括業主和管理人員塑造的反映社會文明、體現現代生活方式、具有個性特征的小區居住理念及其活動方式的綜合。是創造社區良好人文環境和提高住戶生活品味的重要手段。服務中心將引導社區居民開展健康向上的群眾文體活動,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協助物業推廣和銷售。******將依托******大社區的有利條件,和社區融合在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

  社區文化目標

  ******位于市中心地段,而合肥又以豐厚的文化底蘊而著稱。我們將通過業主樂于參與的大眾文化和高雅文化為載體,以“營造酒店式家居新理念”、“社區體育文化節”等為主題,堅持大中小相結合、以青年動力營為宣傳點,設置社區文體專員,合理做出社區文化活動計劃和安排,優先保證社區文化活動經費及活動場所,指導開展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社區文化活動,并突出一些有特色的固定性社區文化活動。

  社區文化活動具體實施

  環境文化建設

  社區環境是社區的臉面,是社區文化的依托,是最直接最明顯的外在表現,時時刻刻影響著業主的心理和情緒,影響著業主的生活質量,影響著社區的人文環境。環境建設是社區文化建設的起點,經過精心設計和精心維護的環境有助于良好社區文化的形成。

  綠色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環境綠化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現代人的迫切需要,生活多一點綠色,生活便多一點輕松,多一點健康。物業服務中心將根據該小區的綠化規劃特點,合理劃分管理區域,管理好綠化,同時利用社區文化節向居民傳授園藝花卉知識,鼓勵引導居民發揮絕妙的想象,綠化自己的小空間,共同參與搞好立體綠化,垂直綠化,全民綠化,從而使城市主場成為園林式、花園式“綠色”社區。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