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總結

1677

20**年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總結

一年來,**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府的領導下,按照市委、市府的要求,緊緊圍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結合**鎮的實際,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為工作思路,認真落實**大和**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狠抓災后重建工作,全方位承接產業轉移,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干部學習教育,著力提高基層干部整體素質,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凝心聚力,務實創新,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了全鎮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經過全鎮干部群眾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努力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委、市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下面我代表**鎮黨委、政府將一年來的工作及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工業總產值實現6877.5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實現110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10%;農業增加值實現1030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0%,比去年增長9.6%。

——工商兩稅稅收分成收入1-11月完成153萬余元,完成任務數的125.4%,水利費上繳完成48.3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0%。

——新引進項目三個,承接產業轉移完成560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40%。

——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完成1827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5%。

——農村人均純收入完成6452元,較去年增加442元。

——化解各種債務800萬元。

——出生人口151人,未超出全年160人的人口出生指標數,計生率92.72%,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工作誤差率為0,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落實率100%,鎮財政對計生工作經費投入8.8元/人,完成目標數的100%,三結合幫扶38戶,完成目標數的100%。

二、為民辦實事

(一)全面完成市上下達辦實事目標

1、切實抓好災后重建,全鎮有651戶農戶和14戶場鎮居民災后重建住房,已全部竣工,全鎮今年共撥付災后重建款和房屋加固維護費292.7萬元。

2、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動員廣大農戶積極參加新型合作醫療,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9%。

3、實施再就業工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0人,搞好下崗人員和農民工技能培訓1350人,組織人員參加現場招聘會,參加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60人,舉辦農民工崗前培訓班46人,組織農民工技能引導性培訓150人,技能性培訓60人。

4、新建的**敬老院、鎮政府辦公樓及便民服務中心建設項目、鎮綜合文化站、各村(居)辦公場所和場鎮道路災后重建等項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完成本鎮確定的辦實事目標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自來水廠選址工作已結束,并將近期開工;即將新建的垃圾處理場完成了選址;爭取上級資金,對楊柳分干渠進行整修,保證了農業灌溉的需要;啟動了210口沼氣池項目建設工程并已完成建設任務。

2、廣泛推行“支部+協會”,大力開展“黨內項目”幫扶。

3、鎮黨委、政府成員和中層干部接對幫扶貧困戶、特困戶和移民戶,切實解決群眾“五難”問題、災后生產和生活問題。*

篇2:鄉黨委政府收發文管理制度

  鄉黨委、政府收發文管理制度

  收文、發文是機關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正確指導工作提供服務的重要途徑。為規范管理、提高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鄉黨委、鄉政府收文、發文由辦公室內勤負責。

  二、收文、發文按類別進行登記,急件要注明簽收的具體時間,轉交領導的收文必須經領導簽收,無領導簽收文件必須按類歸檔,年終交檔案室存檔。

  三、領導閱完文件歸還辦公室必須登記歸還日期。

  四、領導有批示文件列入督辦項目,單獨歸檔保存。

  五、發文分別按黨委、政府發文標號登記,發文內容必須經主管領導審核簽字。

  六、做好日常保密工作,密級文件、報表等隨時由辦公室報主管領導審閱保存。

  七、妥善保存帶有密級的文件,未經主管領導批準,不準將涉密文件帶出機關或復印保存。工作中需查閱各種文書、專業檔案材料,須經主管領導批準。

  八、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復印、超范圍傳閱帶有密級的文件。要按程序傳閱審批,并及時將文件交檔案員保存。

  九、上行文由主管領導審閱后,報書記或鄉長審閱,辦公室安排報送。

  十、下發文件由主管領導審批,辦公室負責印發。

  十一、反映全鄉工作的信息、簡報等稿件,報主管領導審閱后上報。

  十二、所發的各種公文,要按正規的格式擬稿,并進行全面校對檢查,以確保正確無誤。

  十三、辦公室對所接受的文件要及時簽收、登記、分類,并提出擬辦意見,交領導和有關部門傳閱,對領導批示的傳閱件要及時送承辦人或部門,傳閱件要適時收回,進行立卷歸檔等工作。

篇3:鎮黨委鎮政府工作計劃

20**年鎮黨委鎮政府工作計劃

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

根據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鎮第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的具體部署,20**年黨委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總體要求,突出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這兩個重點,牢牢把握“鞏固回升、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做好“新縣城服務、災后重建、發展穩定”三篇*,深化“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科教興鎮”四大戰略,念好重建做實,農業做特、工業做強、商貿做活、新縣城服務做優、社會穩定做細“六字經”,努力實現花荄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24%,第三產業總產值增長1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2%,農業總產值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5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5‰以內。

一、重建做實,全面實現災后重建目標

2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基本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并接受成效檢驗的決勝年,是我鎮工作重心從恢復重建向推進發展新跨越轉移的關鍵年。做實災后重建,全面提升鎮域發展競爭力,是實現我鎮發展新跨越的必然選擇。

1、全面完成農房重建。20**年春節前完成農房重建任務。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城鄉環境整治,按照川西民居特色,抓好水、電、路、村辦公樓、衛生綜合服務點、文化活動室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農村風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全面完成社會事業重建。強力推進教育體育災后重建項目掃尾工作,完善配套設施,確保20**年春季開學前全面完成中小學校重建項目。加快推進衛生重建項目實施,狠抓竣工率和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在20**年5月10日前全面完成衛生重建項目,5月底前完成19個村級衛生站重建,年內建成5個“示范村衛生站”,20**年5月底前完成鎮衛生院重建,20**年5月底前完成聯豐敬老院重建。加快公益設施重建,

10月底前完成23個基層組織陣地重建。

3、基本完成城鎮重建。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支持、群眾自助”的方式,堅持城鎮重建與推進城鎮化進程相結合,以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恢復重建、舊城改造等為主要內容,強力推進城鎮重建,5月12日前基本完成城房重建,10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鎮重建。

4、基本完成基礎設施重建。確保遼安路花荄段、塔九路先林大橋至紅武段順利施工并在規定時限內完工,以構建安縣災后新的公路交通體系為著力點,全面完成皂河路、花太路在建工程項目;抓好通村、通組、通戶道路建設,掀起村道建設新高潮。加快以電力、通訊、供水、供氣為重點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堅實保障。

5、全力加快產業重建。堅持災后重建與推進工業升級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第三產業升級相結合,通過災后重建,優化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結構,夯實產發展基礎和造血功能,培育花荄新的經濟增長點。繼續鼓勵和支持重點企業抓住災后重建機遇,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的跳躍升級。做強做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調整農業結構和布局,改變農村面貌,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業和農村經濟超過震前水平。充分發揮第三產業發展的先導作用,完善貓兒溝休閑區配套設施,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增加農民收入。按照城鎮規劃,打造好商貿功能區,加快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充分活躍城鄉經濟。

6、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重建基礎。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加大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治理,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加快推進環保項目實施,重點開展污水、垃圾、養殖污染源治理,為災后重建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二、農業做特,加速推進農業優化升級

以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業和農村工作,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提升農業整體效益。

1、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加快修復和改造提升農、林、水、牧等基礎設施,加大農村道路建設投入。繼續實施河道整治工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泄洪能力,繼續推進病險山塘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積極開展土地開發復墾工作,20**年確保完成農村宅基地復墾200畝。強力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重建,5月底前完成大松樹等3座震損水庫,年底前完成1347口山平塘、35公里溝渠治理項目,新建50公里機耕道、600口農村沼氣池。

2、加強農業招商引資。按照“建基地、扶龍頭、創品牌、強服務”的工作重點,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做大做強農業企業,充分利用我鎮的產業優勢、區域優勢,積極引進縣內外資金,興辦農業企業,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扶持和壯大現有農業龍頭企業,新增縣級或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2家;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檔次。

3、加快重建成果轉化。加大農村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力度,鼓勵和支持運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著力抓好“一村一品”和“一鄉一業”建設,重點發展水稻制種、生豬、肉鴨、蛋雞、水產等項目,促進農業和農村災后重建成果轉化,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和防災減災能力。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