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人才基地現場管理周期改善指導計劃
將每三個月劃為一個周期,計劃在一年內達成階段性目標,即有效改善基地現場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進一步將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標準化、統一化,使服務品質得到更好的提升,對外展示優質管理隊伍形象。
第一周期:
一、客戶服務方面工作計劃(物業服務中心前臺)
1. 針對目前客服人員的現狀制定培訓計劃(如:服務意示、電話禮儀、公司制度、財務制度、法律法規、物業服務知識等)
2. 專業知識不夠全面,對公司的制度不夠熟悉,對項目情況不熟悉,很少去現場實地查看(樓道、業主溝通)。
3. 完善資料管理和倉庫管理,業主信息建檔情況不夠詳細(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
4. 客服部安排專人對資料管理、辦公室管理、倉庫管理按照公司的管理標準重新梳理。
5. 針對目前客服部的問題,要求各部門將問題先報于前臺,做好記錄,由前臺派單,然后跟進回訪等。
6. 安排專人與開發公司對接,涉及開發公司整改問題,及時整改。
7. 客服部領班制定相關計劃,如需其他項目支援的提前打報告給公司。
8. 項目制定具體提升品質的措施及整改時限
二、秩序維護管理方面提升計劃
1. 秩序維護工作的現狀和缺陷
1) 秩序維護員隊伍建設規范,隊員的綜合素質統一;門崗敬禮和語言使用規范、標準和處理事情靈活;各項管理措施和規定的執行力度有待加強;外觀形象氣質提升,形體動作要求標準。
2) 隊員的積極主動性不強。
3) 文明禮貌用語,標準操作要規范。要做詳細的培訓計劃,使親情服務在每一個細節中體現出來。
4) 加強秩序維護隊員的整體素質和責任心。
5) 加強隊員的應急處理事情的能力。
6) 完善各類記錄,并按規范填寫。
2. 提升品質的措施
1) 招聘合格人員,增加秩序維護人員力量,將隊員的情況在派出所備案。同時加強考核力度,實施末位淘汰制,淘汰不合格的人員。教育員工增強愛崗敬業的精神,樹立危機防范意識,實現人防、物防、技防三級聯動的有機結合,切實可靠地做好小區公共安全秩序防范工作。目前工作改變秩序維護隊伍的外觀形象,增加對業主的親和力和溫馨感,對不良分子增加震懾力。
2) 堅持定期隊列訓練,強化秩序維護隊員的形體訓練,提高他們的紀律執行意識,通過持之以恒地訓練,下大力氣糾正不規范的行為,使秩序維護隊員的外觀形象和氣質逐步得到改變和提高。
3) 實行帶隊交接班制度。
4) 加強大門崗敬禮行為的教育和培訓,努力提高大門崗的文明執勤行為,掌握流程中各個環節的標準要領,使客戶感覺有一種尊貴感。
5) 加強門崗控制,嚴格執行外來人員進出小區登記制度,和車輛收費制度。加強管理力量,高峰時段加派人員服務,同時上下班高峰期秩序維護隊隊長或者經理到必須到大門崗現場指導工作,在現場隨時掌控大門崗的動態。
6) 嚴格控制施工人員憑出入證在每天按時出入園區,并按規定的時段進行裝修施工;及時糾正裝修現場和園區現場巡檢發現的違規現象與異常行為,與監控中心積極聯動在周界報警后、消防報警兩分鐘內到現場查看情況。小事及時處理,大事立即上報。
7) 每天專職領導查崗頻次1-2次,確保全體不間斷巡視,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得到糾正。
8) 上崗前對著裝規范。
9) 加強提高執行力的教育,對執行不力的現象堅決納入績效考核的范疇。使員工在工作中有熱情和緊張感。
10) 定期開展員工交流會,傾聽員工心聲,解決員工在工作中提出的問題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3. 達到效果:
1) 明顯改變秩序維護員的外觀形象,達到精神抖擻、敬禮標準,靈活掌握。
2) 減少安全防范的漏洞,為小區業主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將親情服務在每個崗位每個員工身上推廣。
3) 通過培訓和教育,各項管理措施和規定的執行力度能夠得到有效加強。
4. 評判方法
檢查現場來訪登記、臨時車輛停放記錄和突發事件處理記錄
三、 消防管理方面的提升計劃
1. 規范消防管理工作現狀
1) 設施設備防火卷窗門能否正常開、關,消防主機能否正常運行。
2) 消防應急預案的制定及演練。
3) 防火門能否正常開、關,消火栓、門框能否正常開、關。
2. 提升品質的措施
1) 消防設施設備全面檢查。
2) 地址編碼點位確認。
3) 相關設施設備的正常操作(聯系廠家進行培訓)。
4) 消防警鈴報警后的處理方式、流程。
5) 各類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
6) 監控室管理要求及進入監控室的管理規定。
7) 監控員對設施設備操作的考試。
8) 應急預案的完善及演練。
9) 各類標示的統計及完善。
3. 達到效果
1) 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將各類消防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2) 給業主一個安寧舒適的生活環境提供安全保障,減少業主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4. 評判方法
通過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相關設施設備來判定相關工作。
第二周期:
一、 物業基礎服務方面提升品質的計劃(片區管理員)
1. 基礎服務現狀和缺陷
1) 統計各樓棟單元入住戶,出租戶情況,封陽臺情況,封不銹鋼防盜網情況、寵物飼養情況及類型。
2) 業主對物業服務工作缺乏正確的理解和支持,個別業主有不文明的行為,影響小區整體品質的提高和其他業主的正常生活,各業主交費及催費(物業服務費)情況。
3) 客服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不高;辦理裝修接待時對裝修材料不能堆放在公共區域的管理規定強調力度不夠;檔案管理工作有缺陷。
4) 客服人員對樓層的巡視力度不夠,與業主的溝通不夠造成小區的公共樓道內擺放大量的雜物,占用公共通道的現象很嚴重。
5) 標識系統存在脫落和缺少現象,需重新統計。
6) 各大堂內部的通知欄缺失嚴重,通知或海報粘貼不規范,甚至有業主私自粘貼廣告的現象。
7) 對違章裝修統計。
8) 商鋪店外經營管理。
2. 提升品質的措施
1) 落實客服人員的服務培訓知識,加強管理員對各類事件的處理程序,(如:裝修申批程序、突發事件處理程序、法律法規、應知應會、溝通技巧等)培訓后現場考試并結合日??冃Э己?,不合格者給予學習機會,再次考試不合格則調離現行崗位,另作安排。
2) 加強與業主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深度,個別不文明行為的業主采取個別交流、做其親屬的工作;辦理裝修手續時加大對裝修材料、裝修垃圾不能堆放在公共區域的宣傳溝通的力度,以取得業主的理解與支持。每人每天不少于二戶,并做好記錄。
3) 完善檔案資料的管理,整理全面的資料。
4) 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對占用消防通道的業主發整改通知書,進一步上門與其面對面的溝通征求業主的理解。拒不整改的業主報服務中心上門溝通。
5) 加強商鋪戶外經營管理。
3. 達到效果
改進工作中的不足,服務過程專業,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并且有記錄,增強業主的信任度、滿意度。
4. 評判方法
檢查資料,現場巡視,逐戶溝通
二、 環境管理方面提升品質的計劃
1. 保潔管理工作現狀缺陷
1) 保潔工作死角,及時清理。
2) 保潔人員力量不足,專業化水平不扎實。工作質量標準不統一。(公司環境部協助)
3) 室外建筑小品上光澤,有積灰。垃圾箱,扶手積灰。
4) 綠化帶內垃圾定期清理。
2. 提升品質的措施
1) 每周定期組織所有保潔員對公共部位集中清理,安排保潔工作不留死角,改進工作質量的考核方法,建立員工勞動檔案,為摸索量化管理和考核準備基礎。
2) 制定每月培訓計劃,加強培訓力度,便于掌握和保持高質量的水平,提高專業化能力。
3) 主管每天實行班前班后會議,對當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醒,做好工作部署,并做好相應的會議記錄。
4) 保潔主管要做好每天的巡查記錄,并存檔備案。
5) 制定保潔區域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工作程序、清潔計劃
6) 及時在拖地后或地面潮濕的情況下擺放“小心地滑”標識;廁所洗手臺面擺放干毛巾,及時擦除水漬。
3. 達到效果
1) 提高保潔員工的勞動積極性,為量化考核到個人奠定基礎和積累數據,實現公平、公正和公開的考核。
2) 減少業主對保潔方面的投訴。
4. 評判方法
現場檢查,現場測試,查看記錄。
三、 綠化管理方面提升品質的方案
1. 綠化管理
1) 規范綠化管理
2) 制定養護計劃,無月、周、日工作計劃。
3) 建立植物臺賬。
4) 喬木掛牌(名、科目、習性、養護注意事項)
2. 措施
1) 制定月、周、日工作計劃。
2) 冬天植物要做好防寒處理。
3) 夏天施水
4) 綠化帶內各類警示系統標示及各種綠植種類標示。
5) 綠化帶內雜物清理。
6) 草地的打理及樹枝修理。
7) 綠化用水的節約使用。
8) 提高安全警示,完善各類標示。
9) 夏季定期消殺。
3. 達到效果
提高園林綠化的養護水平,改善小區環境,潔凈水系水質和抑制生長青苔,合理節約保潔水費;進入小區就能夠看到精心管理的環境,每一個細節都能成為物業服務的亮點,能夠使小區的環境品質更美觀,更和諧。
4. 評判方法
現場檢查,現場測試,查看記錄。
第三周期:
一、 裝修管理方面提升品質的計劃
1. 裝修管理工作現狀和缺陷
1) 裝修材料、裝修垃圾隨意堆放路面的情況較多。
2) 外立面封陽臺、封防盜網裝修現象比較嚴重,對其數量統計。
3) 規范空調外機安裝管理。
4) 規范外立面安裝涼衣架管理。
5)前期裝修違規現象比較嚴重。
2. 提升品質的措施限
1) 裝修前管理員將小區裝修的禁止、限制要求和注意事項事先書面和口頭明確告知業主,特別強調搬運裝修材料必須避開電梯上下的高峰時段,同時必須卸入戶內。自行清運建筑垃圾必須裝袋在規定的時間外運到指定地點等裝修管理注意事項。
2) 散裝的黃沙、石料進入小區時,門崗必須明確告知不能堆放在路面,秩序維護部主管立即增派巡邏崗隨車前往現場督促,杜絕任意占用公共區域的行為。
3) 合理配置裝修現場巡管人員力量, 即日起增加裝修現場巡視頻次,開展裝修專業知識培訓,及時勸阻違規行為,必要時報告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4) 對個別裝修違章現象,逐個溝通做工作,促其整改。
5) 對已經存在的違章現象,先上門溝通,發整改通知書、預期不改者報相關政府部門協商處理。
3. 達到效果
外立面整齊美觀,空調外機安裝整齊統一,凝結水接入統一的管道入地排放,道路通暢,無亂搭亂建和任意占用道路等違章現象,保持樓盤外立面的較高品位。
4. 評判方法
檢查資料,現場巡視,逐戶溝通
第四周期
一、設備設施管理方面提升計劃
1. 設施設備養護及運行的現狀和缺陷
1) 由于公共設施設備運行**年,開發公司在移交過程中并沒有正式的移交,而公共設施設備處于實際接管狀態,大部分設施設備過了保質期,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保養,部分硬件無法正常運行。
2) 保障維修及時性。
3) 明確工程維修人員的分工。
4) 規范工程負責人管理,使很多工作在安排銜接過程中出現脫節。
5) 各項目按工程手冊操作。
6) 園區內公共用電部位需全部梳理,減少公共用電損失。
7) 制定各個環節的養護計劃。
8) 水泵房設備、管道、閥門養護跟進(設備表面較臟,油漆脫落情況嚴重,標識不足)。
9) 監控和樓宇對講系統常見故障的處理能力不足。
10) 處理業主報修的速度快捷。
11) 規范裝修監管現場的控制力度。
12) 沒有建立完整的小區設備臺賬。
13) 擋鼠板制作。
14) 機房設備運行牌。
二、提升品質的措施
1、盡快與開發公司聯系解決業主家滲水的問題及外墻滲水問題。
2、對設備運行管理人員進行全面、系統的應知應會知識培訓,每周一次兩小時,一月考試一次。強化落實日常養護計劃,嚴格按標準進行保養,并做好記錄。要求每個工程人員必須對小區熟透,哪里有問題能及時直到處理。
3、落實檢查制度和區域管理責任分工,提高設備設施養護的水平,提高檢查和排除故障的技能,提高對小區設備設施的全面熟悉和掌握能力,杜絕違章用電和消除不安全的操作隱患。
4、開展小區設備設施現狀大檢查,對檢查結果落實有效的措施,如清潔設備、油漆表面、緊固螺栓、調節間距,校調水平、加油潤滑、增添加固標識、設備房和表箱及時關門上鎖、公共桌凳和護欄的加固刷漆等措施。
5、落實專人加強對小區裝修現場的監管力度,防止發生違章裝修的行為。特別是對裝修圖紙和現場的管理跟進。
6、要求電梯維保單位對業主經常提出的問題及時整改,并做分析報告,及時與業主溝通解釋。
7、加強教育,快捷處理業主報修事項,業主報修后必須在15分鐘內趕到現場處理,不得有拖拉現象。嚴格按照公司的體系文件精神運作。
8、建立完整的小區設備臺帳。
三、達到效果:
1、通過專業培訓和系統熟悉小區的設備設施,使工程維修人員能夠掌握應知應會的知識和小區的整體情況,今后新員工入職后必須通過此類專業培訓,培訓工作保持常態實施。
2、提高小區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提高電梯運行的安全系數。
4、明確工程維修人員的養護和檢查設備設施的區域責任,提高其主觀能動性,為業主提供優質服務。
四、評判方法
查看記錄和表單,現場檢查、評估。
篇2:現場管理效率改善:設備管理TPM
現場管理效率改善:設備管理TPM
評價設備管理狀態的方法有許多的種類,既有直接指標,也有間接指標。
再是,因指標不同,既有與制造現場相連結的東西,也有維護保養部門相關的東西。在此試著進行分類:
1.表示設備管理狀態的指標
(1)表示設備管理狀態的指標
1設備綜合效率=〔(作業時間-不運轉時間)/作業時間〕(%)
2每小時生產量=〔生產量/作業時間〕(%)
3每小時加工量=〔(生產量-材料費)/作業時間〕(%)
(2)關于設備的故障停止時間=停止時間(H/月)
1每1個月因故障停止時間=停止時間(H/月)
2每1個月因故障停止件數=停止件數(件/月)
3故障度數率=〔故障次數/作業時間〕(回/H)
4故障強度率=〔故障停止時間/作業時間〕(%)
5每個月長時間(3H以上)故障件數=件數/月
6每個月短暫(局部)停止件數=件數/月
7由故障引起的品質不良率=不良率真%)
8故障原因究明件數=〔故障究明件數/故障件數〕(%)
9初期故障件數(件)
(3)關于設備的維護保養的指標
1每個月的維護保養時間=維護保養時間×人數(MH/月)
2每臺生產量的維護保養費=〔維護保養費/生產量〕(%)
〔維護保養費=支付修理費+維護保養的材料費+維護保養的勞務費〕
3每臺制造成本的維護保養(保金)費=〔維護保養費/制造成本〕(%)
4每臺生產數量的保養費=〔保養費/臺數〕(千日元/臺)或〔保養費/噸〕(千日元/噸)
5每1個保全人員的保養費=〔保養費/人數〕(千日元/人)
6每臺設備原價的保養費=〔保養費/設備買價〕(千日元/千日元)
7保養資材庫存回轉率=〔庫存額/生產額〕(千日元/千日元)
(4)其它的指標
1故障損失金額=減產金額+保養費(千日元)
2故障對策有效率=〔有效對策件數/總對策件數〕(%)
3決定對策未實施率=〔未實施件數/總對策件數〕(%)
4未對策件數=未對策件數值/件年)
5自主保養點檢率=〔自主點檢地方個數/必需點檢地方個數〕(%)
6安全作業遵守率=〔安全作業遵守件數/樣品數〕(%)
7設備改善提案件數=提案件數/年
2.評價關于設備管理狀態的問題點
1缺乏對原因因素的評價指標。
2從事涉及到與設備管理相關的品質評價的工作較少。
3沒有確立通過減少故障來把握經濟的效果方法。
4對設備保全的貢獻度評價不充分。
5與設備保全相關的評價指標的使用方法不充分。
3.設備保全活動的目標
以如下事項為目標來實施設備保全活動:
1.關于設備管理易陷入的誤解
1即使是由于機械的保養、點儉不充分而導致壞的,也把“機械設備(下面都只縮寫成'機械')壞了”歸結為自然現象之類的事。
2機械出故障時,不理會之前處理的不善,而只說制造廠家不良窳造成的)。
3機械即使發生了故障,不管稍微一點點的異常而繼續生產。
4機械故障后不對機械采取措施,什么也不做就叫來制造廠家發牢騷。
5機械不制造到“即使外行人胡亂地使用也不會壞”的程度就不好辦。
6機械是用堅硬的金屬制造的,所以可以不考慮壽命。
2.設備管理的正確思維方法
1機械與人同樣有狀態的好壞,有壽命。努力維持機械的健康是必要的。
2要抱有此想法:與其故障后付維修費,還不如在日常力行保養.點檢,同時,預防故障(實施清掃點檢)。
3機械的管理必須堥使操作順序標準化。
4機械故障的對策或者預防保養的工作,如果不作為全工廠的活動,就不能順利地進行。
3.機械設備保養的實務
(1)在機械使用之際所需的準備
1詢問廠家的說明、掌握一般的使用方法(有時出差到廠家)。
2從廠家聽取關于保養、點檢要領以及故障時的處置說明。
3詢問機械不良時,通知廠家的方法。
4準備與保養所需的材料、部品(如有必要,將庫存一定數量)。
(2)日常運轉時的實施要領
1遵守規定的操作,通過特別清掃來發現微小的缺陷。
2根據規定的日常點檢檢查表每天進行點檢,發現異常后根據操作手冊來處理。
3知道自己修理不了時,立即通知廠家。
4運轉時的異?,F象全部要告知直接上司。
(3)定期點檢的實施要領
1決定定期點檢的主要負責部門(設備的定期點儉、輔修業務,沒有專業知識和經驗,就無法滿意地完成工作,根據情況,需要正式地公開認定的資格)。
2在定期點檢中涉及法律法規的東西要根據法規進行點檢(對于設備來說,委托給點檢的專門公司有時是上策的)。
3作成定期點儉的檢查表(檢查表的作成方法要把機械廠家的使用說明書作為參考,基于過去的故障記錄來作成)。
4根據定期點儉的儉查表來點儉。
5點儉時發現故障,即使對運轉無障礙也要進行維修。
(4)進行點檢記錄
1日常點檢、定期點儉都要進行記錄。
2對異常時或者故障的內容進行分析,這有利于預防保養。
3根據情況,把點檢時發現的事情通報給制造廠家。
設備管理檢查表(年 月 日)
工作場所名 檢查者
檢查項目 檢查方法 評價 備考
組 織 1設備的管理責任者明確嗎? 確認組織圖
2設備操作者確定了嗎? 確認現場表示
3設備的保養擔當者明確嗎? 確認業務分擔
4設備擔當者需要公認資格嗎? 調查相關法規
基準文件 1有設備的操作基準書嗎? 確認操作基準書
2設備的操作是根據基準書進行的嗎? 觀察現場
3有日常點儉基準書嗎? 確認點檢基準書
4有定期點檢基準書嗎? 確認點檢基準書
5有設備制造廠家的使用說明書嗎? 確認使用說明書
管理系統 1有設備管理臺賬嗎? 調查確認管理臺賬
2有設備管理臺賬的管理責任者嗎? 確認業務分擔
3設備管理臺賬是最新版嗎? 確認管理臺賬調查
4確認設備點檢記錄的樣式了嗎? 確認點檢記錄表
5設備點檢按規定在實施嗎? 確認點檢記錄表
6設備的工程能力掌握了嗎? 確認能力調查表
7設備的加工精度是必要充分的嗎? 確認精度測定記錄
故障時對策 1規定了發生故障時的報告路線嗎? 確認故障時順序書
2故障時的處理作成了文件嗎? 確認故障記錄調查
3采取了故障的再發防止對策嗎? 確認故障記錄書
4有設備故障的記錄嗎? 確認業務分擔
5掌握了由故障引起的損害嗎? 確認故障記錄書
輔助用品 1有設備的輔助用品一覽表嗎? 確認輔助用品一覽表
2對輔助用品的進行了庫存管理嗎? 輔助用品倉庫調查
3發單方法標準化了嗎? 確認采購順序書
4輔助用品的基準交貸期確定了嗎? 確認采購交期表
5做輔助用品的進貨檢查在嗎? 確認檢查成績表
6輔助用品有過中斷嗎? 現場詢問調查
篇3:現場管理效率改善:計測器的管理辦法
現場管理效率改善:計測器的管理辦法
計測器的管理方法
這是以ISO9001的認證取得為目標的公司,但請告訴其中規定的計測器的具體管理方法。
1.ISO9001的規定事項
在ISO9001規格中就有關計測器的管理進行了如下的規定:
〔4.11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的管理〕
4.11.1 一般
為了實際證明產品符合規定要求事項,供應者(針對制造廠家而言)應把使用的檢查、測量及試驗裝置進行管理、校正、維護的順序用文件的形式定下來并維持下去。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是一種確實能了解測定的不確切性,且能滿足所需的測定能力的使用方法。在把試驗用軟件或者試驗用硬件之類的基準器作為適于檢查的方式來使用的情況下,為了證明那些具有檢證產品是合格品的能力而制造安裝的,并有附帶服務的使用前,要點檢,再是,每隔規定的時間應再點檢。
供應者應確定這些點檢的范圍及頻度,并作為管理的依據保存記錄。能利用與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相關的技術數據在規定要求事項的時候或顧客以及其代理人要求的時候,就能提供數據,以檢證的功能上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是適合的設備。
4.11.2 管理順序(一部份省略)
供應者應進行如下的事項:
a)應明確測定項目及必要的精度,選定具有所需的準確度和精密度的合適的測定裝置。
b)應識別對產品的質量有影響的測定儀器,并在規定的間隔內進行校正、調整。
c)為了顯示校正狀態,應用適當的標識來識別。
d)應保持測定裝置的校正記錄。
2.有關測定器管理的規程、規格的作成
要是根據ISO9001規定的內容來作成管理系統,有一種作為公司內部規程在“品質管理規程”項目中設置“測定器的管理”,并在其中規定“測定器管理細則”和“測定器校正規格”的方法。規程、細則等中的規定項目如下:
(1)品質管理規程中的“測定器的管理”
1測定器記錄。
2作成測定器檢定基準表。
3測定器校正的實施方法。
4校正結果的記錄。
5測定器管理細則作成和實施。
(2)“測定器管理細則”
1目的。
2適用范圍。
3測定器的登記方法。
4測定器的叫法(采用號碼的規則等)。
5有效期限和表示方法。
6校正時,與規格偏離時的處理方法。
(3)“測定器校正規格”
1的指定(只指定與產品的品質保證相關的主要測定器。名稱、編號、規格、保管部門等)。
2各機種的校正方法和合格與否的判斷基準。
3校正周期。
3.測定器的合格表示方法
測定器的檢定合格后,要對測定器本身表示使用有效期限的話,應根據如下方法:
1現物表示方法:每年度指定合格的顏色來表示現物(顏色表示用色片或彩色膠帶)。
2合格顏色的現場標示:以“現在的校正合格色是××色,有效期是×年×月×日”的樣式來大大的揭示到各工作場所。
圖80 測定器管理規程、規格
TPM的推行方法
我公司在生產作為設備工業的某種材料的東西,作為公司的歷史并不短。過去,一直是依靠前人的經驗做過來的,但此時我想以新的方法來努力推行TPM.。關于TPM是什么樣的東西?怎樣去推行它較好呢?請教導之。
1.PM是什么呢
(1) 用語的意思
略作為TPM的有以下2個用語:
1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2TPM=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對于以上提問,決定以1TPM(全員參加的設備保障)的意思來回答。
(2)TPM的基本概念
1建立追求生產系統效率化的企業體質。
2以生產系統整體為對象,構筑防患災害、不良、故障的發生為零的, 防患于未然的組織(包括自動化、無人化)。
3以生產部門為主的包括開發、營業、管理等所有的部門的活動。
4從經營到現場第一線作業員全體參加的活動。
5通過小集團活動來達到的損失為零。
(3)TQC和TPM的比較
1目的:是全公司的體質改善,TQC和TPM是同樣的。
2對象:TQC是針對品質結果(output);而TPM是針對設備原因(input).。
3TQC是針對軟件方法,而TPM是針對硬件方面。
4TQC是管理技術中心,而TPM是固有技術中心。
5TQC是自主團體活動,而TPM是工作制度和現場集體活動的一體化。
6從目標來說:TQC是極力減少降低不良率,而TPM則是徹底排除損失、浪費。
2.TPM展開的程序
(1)導入準備階段
1經營者的導入宣言
2導入教育
3TPM推進組織建立(TPM委員會)
4TPM標準計劃的作成
(2)導入開始:舉行TPM(Kickoff)大會
(3)導入實施階段
1生產效率化活動(為診斷、改善的小集團活動)
2新產品、新設備導入的初期管理體制的建立
3品質保證體制的建立
4向自動化、無人化的挑戰
5建立災害為零、公害為零的體制
(4)TPM活動定居階段
3.TPM導入時的期待效果
1建立在品質、交期、成本上有競爭力的工廠
2建立有新產品開發力的工廠
3建立開發嶄新的生產技術的工廠
4實現無人動作的工廠
5實現無災害、無公害
6實現從業人員的富裕生活
4.PM活動成功的要點
(1)經營上層理解TPM的本質,抱有堅定的決心帶頭推行
(2)TPM委員長、委員會及事務局長的人的狀況決定著活動的成功與否
(3)TPM委員長的事務局長道德應針對TMP學習
(4)學習的方法
1有關TPM的圖書讀3冊(如讀3冊級別不同的書,能抓住整體的面貌)。
2訪問在TPM方面成功的企業詢問經驗之談來作為參考。
3出席TPM大會了解人們做的事情,從而作為參考。
(5)現場的管理監督者的指導能力是重要的要點,但是特別重要的是第一線的監督者的指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