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楊漢軍事跡”有感:把事做精 把人做大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責任抗在肩上”--這是*武漢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同志不變的初心。許多年來,他用實際行動見證了自己的錚錚誓言。他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也感動著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20**年8月9日下午5時45分,連續工作數日的楊漢軍部長,突發心臟病倒在辦公室,經送醫院搶救無效,于當晚10時30分因公犧牲。楊漢軍離開了他最愛的工作崗位,人生定格在55歲。
心中有責,拼搏趕超。楊漢軍生前就像陀螺一樣連軸轉,在他生命的最后的幾天里,行程很辛苦,10天跑了18000公里,參加24場公務活動和人才座談會。經常有人打聽他的個人愛好,楊漢軍的回答很干脆,“我就是喜歡干事的人”,而他就是那個最能干事的人。
楊漢軍同志的民本情懷令我們深深感動。他把“扶貧戶”當親戚,多方奔走助“親戚們”脫離貧困,他是貧困大媽的好兒子,時??赐?,噓寒問暖;他煞費苦心地扮成家長,只因為擔心大學生申請人才公寓是否困難,直到親眼看到大學生申請到了公寓,他才放心;他裝扮成普通百姓“微服私訪”,和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與工作人員面對面談心。他說:“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當年有多大權力,而是你為黨和人民干了幾件實事好事。”
除了為民之大愛,更讓人震撼的是楊漢軍同志的律已之嚴。雖“管過分房子”,他仍居住在沒有電梯沒有物業的老樓里;雖為官多年,卻從來沒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雖“位高權重”,他的侄兒、侄女、外甥、兒子等從來沒有機會“沾光”......
新時代的我們,要謹記楊漢軍同志犧牲前跟許多年輕人最后一次談心說的話:做事和做人的關系--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篇2:道德模范孔凡成學習心得體會:孔凡成同志事跡有感
道德模范孔凡成學習心得體會:孔凡成同志事跡有感
“才聽塞外牛羊叫,又聞江南稻花香;離別天山千里雪,但見東海萬頃浪?!币磺澑?,勾勒出了鐵道兵前輩的激昂豪邁的的身影,也揮灑下許多動人的故事。在鐵道兵隊伍“殺入”市場經濟戰陣并創造出一個個驕人戰績的今天,有這樣一個人,他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虛浮的橋段,卻用一個普通鐵建員工的身軀,在平凡卻不平淡的崗位上,奉獻著企業發展的基層活力。----他叫孔凡成。
孔凡成作為項目經理的一面旗幟,始終熠熠生輝。特別是在錦屏水電站工程建設中,他勇挑重擔、搶抓機遇,精細管理、創譽增效,愛崗敬業、模范表率,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彰顯了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勇于擔當、率先垂范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一名優秀項目經理恪盡職守、精于管理的過硬素質。他扎根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奇跡,他不畏艱險,在惡劣的施工環境中開辟了新天地??追渤?,憑著對企業的一顆忠心,對企業的無限忠誠,書寫了一篇篇中國鐵建人艱苦創業、搏擊市場的嶄新篇章,譜寫了一曲曲中國鐵建在錦屏電站蕩氣回腸、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追渤捎么髮懙闹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出一名基層企業黨員領導干部熱愛企業、忠誠企業、奉獻企業的動人樂章.
作為一名普通的鐵建員工,一個在基層項目部貢獻青春力量的年輕黨員,我在感動于孔凡成同志的盡忠職守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些感悟。
學習孔凡成同志,首先要學習他忠誠企業恪盡職守的崇高思想覺悟
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組織安排為企業發展建設服務的舞臺,黨員干部應時刻想著組織的信任和賦予的責任,在使命上多一分擔當,切實做忠于職守干事創業的排頭兵,以干事為責,以干事為榮。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出發,把工作的著眼點和立足點都聚集到企業的整體利益上。在作風上多一分正氣,提高執行力,自覺遵守和維護企業的規章制度,使項目達到到既定的信譽、效益目標。
學習孔凡成同志,要學習他立足崗位銳意進取的昂揚斗志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政績觀,通過為企業創造價值來體現自己人生價值;要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把“勇爭第一”和“永保第一”,作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重視項目源頭管理,立足高起點,堅持高標準,追求高水平,高效益。
學習孔凡成同志,要學習他奉獻團隊,關愛同事的高尚情操
企業工作是團隊戰斗的舞臺,“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敝挥蟹e極鼓勵和帶動團隊整體工作能力、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在這個工程中,黨員干部既是領頭羊,也是督戰隊。尤其在基層工程項目部,不僅在業務能力上要做引航者,更要時時關注員工的生活,為他們創造一個無后顧之憂的戰斗陣地,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
鐵軍旗幟今猶在,今朝揮戈立新功。在新形勢新環境下,孔凡成同志的事跡不僅僅是對鐵建員工成績的肯定,更是吹響了鐵軍團隊不斷奮勇向前的沖鋒號。作為企業未來的中堅力量,我們青年員工更應該將斗志與活力傾注在崗位中,摒棄浮躁、踏實作風,以孔凡成同志作為榜樣激勵自己,為企業在新時期的發展貢獻出全部力量。
篇3:參觀焦裕祿事跡圖片展有感
以學習焦裕祿為標桿,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
--參觀焦裕祿事跡圖片展有感
50年前,蘭考百姓灑淚送別他們的好書記,無數人深受心靈上的洗禮。那是共和國歷史上令人難以忘懷的年代,三年自然災害的陰影雖然漸行漸遠,但饑饉仍在中國城鄉的一些角落徘徊,現在回想起來,在人們咬緊牙關拼力扭轉天災人禍帶來的巨大困難的關鍵時期,焦裕祿像一道電光石火,一下子把人們困厄與重壓下的心照亮了。
時光荏苒,至今年5月14日,焦裕祿書記辭世整整50年了,焦裕祿事跡圖片展在上海舉行,歷史的一幕是這樣震撼人心,50年時空穿越,短暫的生命鑄就精神的永恒。焦裕祿在蘭考的470天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跡,使我們重溫了焦裕祿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就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求真務實,才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焦裕祿是一座豐碑,焦裕祿精神像一面旗幟,人民呼喚焦裕祿,是在呼喚我們黨一貫同群眾血肉相連的好傳統,呼喚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風,呼喚我們黨的崇高理想。
通過參觀圖片展覽,一股暖流再次在我們黨員身上涌動,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這是*xxx發出的有力號召。激勵我們黨員干部踐行焦裕祿精神,我們將時刻謹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立足本職工作,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服務一線,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就要出現在群眾面前,解決群眾問題,傾聽群眾呼聲,感受群眾疾苦,吸取群眾智慧,總結群眾經驗,自覺接受黨和群眾的監督,我們緬懷、紀念、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精神將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