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心得體會:我與“學、幫、理、練”踐行漸近
這次國培,充分接觸了學、幫、理、練”四步教學法,改變了我的傳統教學理念,師生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新變化,通過生生互助、師生互助,使得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合諧對話的課堂文化。
在“學、幫、理、練”的指引下,愉悅高效的課堂氣氛中,全體學生積極參入課堂學習活動,學生成為了真正的學習主人。改變了學生被動聽傳統的目中無人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呈現出教師與學生生命的精彩。徹底實現了由“學會”到“會學”和“樂學”!
(一)學的環節
學是指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包括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自主學習。
即課前獨立自主預習,課與以前的那些知識有聯系,找出并復習(2)本節課的新知識是哪些,自主學習掌握了多少,不懂的又有哪些,在書上標出。對于課前自主學習情況的檢測,可以通過串知識鏈、畫知識樹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完成一些練習題的方式來檢測。課堂自主學習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教師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解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問題。這要求教師在進行二次備課時要結合學生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班級,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這對老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必須能通識教材、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同時教師設置的學生自主學習題目及要求要有梯度,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當堂解決問題,減少學生課后鞏固性作業負擔。
(二)幫的環節
幫是指同桌幫、小組幫、同學幫、老師幫。
現在大家都在提倡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筆者認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問題解決方式可以是不同的,不僅僅局限于小組之間的互助學習。比如說,簡單的問題、簡單的知識,同桌能解決的,就同桌解決。有些問題,如果同桌解決不了,那就小組討論解決。還有一些問題,小組間解決不了,那就由組長或同學提出,尋求全班同學或老師的幫助。在此環節,一定要遵循學生能解決的,要讓學生解決,老師不要講。老師啥時講呢?當所有的同學都不明白、弄不懂的時候,老師再講,講的時候一定要講透、講清、砸扎實。
(三)理的環節
理是指疏理、整理本節課知識,構建知識框架,讓學生學的知識形成體系。
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時已列出了本節課的知識框架,本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進一步整理、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先自我完成,再小組交流補充、完善,組長要組織組員互相檢查完成情況,如有疑問,提出來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小組交流后,老師要組織全班交流,由各組長負責闡述本組觀點,其它小組或補充、或質疑、或答疑。同時,教師要結合各組意見,靈活、及時地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歸納、提升,最后教師還要展示教師總結的知識框架,學生要訂正、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組長要檢查落實情況。
老師還要注意此環節時間不能太長,討論也不可太久,時間控制在 5 分左右,以免影響其它環節的效果。但也不能因為時間短,而草草了事。此環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涉及到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由涉及到后面的鞏固、提高練習。
(四)練的環節
練是指當堂練習。古人云:“心來不厭精,手不厭熟”,課堂上沒有練習是不行的,教師要設置不同的練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此環節練習題的設置,既要包括教材上的習題、教輔資料上的習題,還要設計一些變式練習,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的知識。
學生在完成此環節的練習題時,要采取先自主、后互助,這樣效果才好。如果沒有學生的獨立自主練習,一開始就小組討論,學習效果會很差,因為剝奪了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不知道已會、不會的知識,討論時沒有目的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完成練習后,應先小組交流、互助解決;如有疑問,同組不能解決,由組長提出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在小組交流后,老師要組織全班交流,由各組長負責闡述本組觀點,其它小組或補充、或質疑、或答疑;最后教師要出示正確答案,以便學生訂正、完善。
形成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文化。“以教定學”是專制的課堂文化。課堂上教師控制一切權力,學生是學習的奴隸,只有按教師的要求去做,沒有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機會,如果發表與教師不同觀點的做法,常常被教師批評。正如有些教育專家所說的:“中國的教育是由問號到句號的教育”。“學、幫、理、練”教學方法由“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與服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可以向教師提出問題,讓教師幫助,實現了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四步教學法”創建了師生合諧對話的課堂文化,教學相長變成了現實。師生在民主、和諧、快樂的氣氛中,共同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篇2:感悟參加小學數學國培計劃培訓心得體會
感悟
參加小學數學“國培計劃”培訓心得體會
獨田中心學校
周美華
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小學數學教師遠程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在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在一個以學習為主題的時代發展中,“國培計劃”為小學教師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聯系本人的實際談談對這次學習的認識。
1、談談對備課的認識: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可以說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都是由精心備課而來。隨著新課程實踐向縱深發展,“教書”這一概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的“教”已不再是單純傳授,講析,而是引導、組織、參與、討論等的綜合;“書”也不再是單純的教科書,而是所有的書,包括電視、電影、網絡、報刊雜志,特別是生活這部大書。那么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也必然發生巨變,誰來備、備什么、怎樣備,這些都是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2、談談對上課的認識。
在新的教學時代,在今天課改的大環境下,數學教師如何才能上好一節數學課?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師應進行角色轉換,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角色向學生的導師、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合作者、信息資源的設計和查詢者、學生的學術顧問、研究者和學習者等角色轉變。我們要向40分鐘要質量,追求教學的有效性(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3、談談如何處理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體,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只有課前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動態生成。我們還應該“提倡生成”、“期待生成”,同時也“關注生成”、“駕馭生成”,讓學生的問題跟著我們的課堂一起飛翔。為了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完成計劃中的教與學的任務,在上一堂課之前,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精心設計活動,完成教學預設。但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隨時調整課前的預設,即時創造、即興修改,創設有利于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情境。
通過這次學習,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我覺得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和新老師一樣,不能因為自己新而原諒自己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因為對學生來說小學教育也只有一次。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們必須是著眼于未來,采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謝“國培計劃”這個平臺為我們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提供這么好的學習空間,感謝“國培”為我們提供這么難得的學習機會,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篇3:國培計劃范本初中地理培訓心得
20**年“國培計劃范本”初中地理培訓心得
“國培計劃”初中地理培訓心得
有幸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活動的地理學科的學習,深感機會難得,所以在八天的學習中,每天顧不上天氣炎熱,早早地趕到學校,認認真真地聆聽各位專家精彩的講評,有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心中對教育部的精心安排充滿了無言的感激。
通過八天的學習,對我既是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收獲頗豐。
一、要有“愛”
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不僅要熱愛地理學科,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更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心中有了愛,才能夠想方設法地探索各種教法、學法,設計更合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樂學、善學。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要“善”變
新課標與舊教材相比,無論是從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變化比較大。所以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一定要善“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做到因地制宜、共同提高
三、要善“動”
新課標里很多內容都要求老師和學生要動起來。包括眼、身、口、手、腦,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這個動不僅要出現在課堂上,還要出現在課前準備和課后的拓展中。
通過這次學習,還解決了許多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比如:以前在上等高線這塊內容時,我試圖自制一個模具,把等高線圖更直觀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內容,都始終沒能如愿。而在這次學習中,我欣喜地發現了,原來等高線圖可以用鐵絲來演義。真是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培訓是短暫的,但它卻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學習,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課堂實踐中,并作到多學多思多改,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力爭做一名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