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為什么不向美麗征稅》讀書心得:雙重標準

843

  《為什么不向美麗征稅》讀書心得:雙重標準

  我一直懷疑父母們都有著雙重標準,在讀完《為什么不向美麗征稅》之后,我的想法更加肯定了。文中也實在地提到了父母們的雙重標準:我懷疑父母們都在有系統地鼓勵孩子對事物采取一種謹慎的態度,原因如下:當孩子進行冒險行動時,父母們要分擔的成本比收益要多得多。如果我的女兒爬到一個懸崖邊,摔了下去,對我,對她,都是件可怕的事情。如果她爬到懸崖邊,感到非常刺激,對她來說,就是一次異常輝煌的經歷,而對于我來說,就遠非這種感覺了。也就是說,在衡量了成本和收益后,也許她爬懸崖的次數比我希望的要多得多。

  一、父母期望中的雙重標準

  有的父母因為心中有一個“理想自我”沒有實現,于是把希望寄托在讓自己的孩子幫自己再來一次上面,其結果是非要孩子做一個艱難的選擇題:“好孩子”、“壞孩子”。孩子們無論選擇了那一種,其結果都是不快樂的,因為這不是他們所選擇的。

  父母們慣用親情來綁架我們的孩子,他們習慣以自己的期望來要求孩子,當他們希望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來做事情的時候,他們會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但當他們想要孩子們自立的時候,就會說:“你已經長大了,要敢于自己去面對困難,不要一直指望我們了”。這些聽起來確實是荒唐的。

  父母們這樣的雙重標準通常也會被孩子們完美繼承,將來帶給他們的孩子,一代又一代,循環存在著這樣一種悲劇。

  二、父母們對自己和孩子的雙重標準

  在家庭教育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你做不到言行一致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強調的東西,你越強調的東西,孩子做的往往越差,表現得越不好。

  言傳身教中,身教的作用甚于言傳。父母對孩子有期望時,必須先要求自己,再“施加”給孩子。當孩子對父母的行為存有疑惑時,則要及時講解,培養他們正確的認識。但是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自己都難以做到的事情,更不要去要求孩子。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到父母回憶自己的往事,談談在他們的幼年時期,自己是多么的搗蛋調皮,多么的不重視自己的的學習,但在他們看來,這并沒有什么,可到了他們的下一代身上,這便成了無所作為、以后沒有出路的孩子才會有的。于是,在我們這一代青年人身上,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在學習之余,你還要學一些他們以及社會人認為將來可能在職場、婚姻、社交上為你加分的的各種才藝,這讓你的生活利益化了,讓我們誤解:我們生來便是來掙錢的,來取悅他人的,來活的更富貴的。在大多數的教育機構他都會在時刻提醒你:我們要活的漂亮。確實,追求生活的富足這是無可厚非的,可如果人們只追求這物質上的滿足,會不會有乏累的感覺呢?

  這種錯誤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反而會讓孩子們越來越頹廢,越來越厭惡。父母們從小就給孩子們灌輸一些不平凡的思想,因為他們不想讓他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平凡的人,他們告訴孩子們:你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第二個馬云等等言論。要求別人去努力當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家庭的鏡子效應同樣重要。所以,不要再無休止的給予孩子更多的壓力,平凡之人自有他的不平凡之處。

  這類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對自己對孩子雙重標準,寬于待己,嚴于待孩子。

  自己家里沒有幾本書,自己從來不閱讀,卻希望孩子愛上閱讀;

  全家圍在一起談笑風生地看著電視,卻把孩子關在房間里寫作業;

  自己整天手機不離手,卻希望孩子戒掉游戲;

  自己天天坐在麻將桌上,管不住自己,卻指望孩子管住自己,自覺去學習;

  三、父母們對自己孩子和他人的雙重標準

  看過這樣的一個電視節目,主要講的是當今社會父母對孩子們的雙重標準,由兩個小孩扮演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一個談話:

  場景一

  (媽媽):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手機,你看人家小明,他玩手機嗎?

  (孩子):玩啊!

  (媽媽):那他成績好嗎?

  (孩子):不好!

  (媽媽):你看,玩手機的孩子成績都那么爛!

  場景二

  (媽媽):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手機,你看人家小明,他玩手機嗎?

  (孩子):玩啊!

  (媽媽):那他成績好嗎?

  (孩子):好!

  (媽媽):你看別人玩手機,成績還那么好,你呢!

  場景三

  (媽媽):你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手機,你看人家小明,他玩手機嗎?

  (孩子):不玩!

  (媽媽):那他成績好嗎?

  (孩子):不好!

  (媽媽):你看人家,成績不好就不玩手機了,你呢!

  場景四

  (媽媽):你看看人家小明,他像你這樣玩手機嗎?

  (孩子):不知道!

  (媽媽):你看看你,一天除了玩手機,什么都不知道!

  父母們總有很多大道理來說服你不做他們不想你讓你做的事情,可是父母們也做不到對我們孩子的要求。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家的孩子”這類的話語,有些父母常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大氣,自己的的孩子如何無能。直到別人家的孩子從985名校畢業甚至從海外留學歸來,在事業上披荊斬棘時,還在嘟囔怎么自己的孩子就沒他們那么出色。這都是父母們的期望太大。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應該用一個正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不完美。而之所以存在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們的雙重標準,從上述的一個案例可以看出,父母們總是一味的贊同別人家的孩子,而一味地挖苦自己的孩子,這不僅會壓低孩子的自信,也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關于什么是雙重標準,知乎上有一個高贊的評論:

  張大媽,你媳婦怎么樣啊?

  哎喲,懶死了,天天睡懶覺,啥事也不做,家務都是我兒子做,就連早飯都是我兒子端到床上去吃呢,看著就心煩。

  張大媽,那你女兒嫁過去怎么樣?

  好得很呢!我女兒福氣著呢,每天在家玩,啥事也不用干,家務都是女婿做,連早飯都是女婿端到床上去呢,舒服得很呀!

  同樣是啥事也不干,媳婦就是懶死了,到女兒這里,就是福氣好著呢。親疏有別而已

  雙重標準帶來的往往都是消極的影響。從社會層面來說,不僅僅存在父母對孩子們的雙重標準,就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存在雙重標準。對自己一套標準,寬松待己,對別人另一套標準,嚴于待人,這大概就是典型的雙重標準。生活中這樣的人真不少。

  舉個例子:到某個公共停車場停車,旁邊一位男士見我倒車,便停下來告訴我,小伙子,你的車停歪了!我看了看,幾乎和停車的那條黃線是平行的,沒有什么差錯,那個男士便說只有一點點,等到他停車的時候,他的車幾乎就要挨著旁邊一輛車子的“屁股”了,我便提醒他,可他卻說“沒事,就那么一點點,我停一下,等下就走了”。這種雙重標準確實是存在的。

  影響比較轟動的就是明星的捐款了。遇到捐款的時候,明星大腕總是會躺槍,網上總是會有一批鍵盤俠義憤填膺地站出來,扮演著各種品德高尚的俠義之士:賺了那么多錢,卻只捐50萬?也拿得出手?要我的話,我就捐個一千萬!什么?馬云還沒捐款?他不捐一個億,我就卸載淘寶!

  而真的輪到他們自己捐款的時候,則是各種難處各種推諉。

  我們不能成為這樣的擁有雙重標準的人,同樣地,我們也要遠離那些雙重標準的人。不要一味的寬于待己,嚴于待他人。“一視同仁”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在我們要求孩子們愛閱讀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拿起手邊的書。

  在我們要求孩子不玩游戲的時候,我們也應該關掉手機。

  在我們要求孩子們成龍成鳳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為他們做出榜樣。

  一味的單向要求他人,得到的結果只會反噬你自己。同樣的標準,同樣的對待,同樣的期望與現實。

篇2:《禮儀金說》讀書心得體會

  《禮儀金說》讀書心得體會

  人應該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對我們年輕人來講,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對知識的追求,我們要不斷在追求中實現理想。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我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就理應多讀書,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凈化自己的心靈。而且不僅要學會,還要扎實的掌握,更要學以致用,不能死讀書,讀死書,這才是我們對知識的追求所應有的目標。

  多讀書,讀好書,現在各種各樣的書籍紛至沓來,對于書本中的知識也要有選擇的采納,即所謂的取其精華。我們要用這些精華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魯迅先生曾說過:“學習知識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彼晕覀儜M力使自己的知識成為一個開放性的系統,開闊視野,博采眾家!

  管仲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彪S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禮儀方面的要求也開始日益重視。因此,在現代社會中,學好禮儀方面的相關知識,也非常有必要性,且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禮儀金說》融合了金正昆教授多年以來禮儀講座的精華,該書從瑣碎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國際交往,每篇都引用了生活與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書中系統地將普通人在職場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應遵循的禮儀一一加以介紹,如登門拜訪、接待來賓等諸多方面。以生活的實例講述禮儀知識,將禮儀的知識具體化、實用化。如書中的服裝三色原理、打電話的基本禮節等,都以生活化的場景,將普通人的工作、生活與禮儀的關系展示得淋漓盡致。從而幫助我們改善溝通能力并提高個人素養。

  隨著該書的講解分析,我們能夠掌握禮儀的規范,從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留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提高自身修養。

  該書以風趣幽默的風格,將問候、握手、介紹、交談、待客、拜訪、溝通、裝束、儀表等以非常生活化的方式使讀者在快樂之余得到啟發,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且印象深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通過閱讀本書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不足,進而來規范禮儀和約束自己的行為,有助于在工作中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

  禮儀是現代人的處世之本,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人的修養體現于細節,細節的拿捏需要知識與智慧。禮儀就可以從語言、文字、動作等方方面面的細節來展現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個人修養、風度和魅力,還能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運用,就能取得豐碩的成就。安德魯??▋然f過:“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專業知識,85%是靠人際關系與處世能力?!庇纱丝梢?,禮儀在當今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性。

  因此,《禮儀金說》可謂是提升品位的禮儀教程,追求優雅的魅力范本。

篇3:《阿米吧經營》讀書心得

  《阿米吧經營》讀書心得

  此書是日本的“經營之圣,人生之師”的稻盛和夫的著作,他用40年時間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公司和第二電電。這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誕生,關鍵在于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和實學。

  什么是經營哲學?涉及人心、人的意識和存在、人的思想行為同人生結果之間的關系、人和企業應有的精神規范,以及經營企業的辯證法。在我看來就說的企業文化,因為企業文化包含了企業精神層面的、制度層面、行為及物質層面。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哲學,這才是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東西。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其實就是做人的哲學,把做人的哲學引入到企業里面,

  “做人何為正確”作為公司經營的原則,以此為依據對所有事情做出判斷。

  何為正確:公平、正義、勇氣、誠實、忍耐、努力、善意、關心、謙虛、博愛等。這是全球通用的普遍價值觀。所以企業才能夠走向世界,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

  經營理念: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

  另外就是“實學”,可謂實學?就是經營企業時實際的管理技術,具體的操作手法。就如本書里講的把企業分成小的經營單位。

  《阿米巴及經營》這本書表面看是講技戰術的,但中間穿插了很多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阿米巴經營的三個目的:

  1、確立于市場掛鉤的部門核算制度;

  2、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

  3、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

  第一條“確立于市場掛鉤的部門核算制度”很厲害,公司的月刊是找廣告公司制作的,第三期由于印刷出現了點問題,我拒絕接收,拒絕付費。如果同樣的事情在公司內部發生?如果這個廣告公司是內部的一個部門,就只有公司買單。員工工作時出現了差錯,辦砸了事,同樣是公司買單。每個小單位都沒有次品,都合格,公司整體產品就是合格的。

  這種方法比績效考核更進一步,每個阿米巴的績效是放到市場上去衡量的,這點很厲害。更績效。另外可以全天候觸摸市場脈搏,隨時調整,規避風險。

  第二條“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諸多的小單位為大量的員工提供了當領導的機會,也就培養了大量的有經營意識的領導?,F在無論大公司,小公司,都會遇到人才培養的問題,沒有什么資產和特殊資源的公司,靠的就是人。下放經營權也是一種激勵。

  第三條“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全員參與。實際上是激活了神經末梢,如何激勵員工,可以說是每一個老板鬧心的事。

  小結一下,其實是說了三件事情:績效→更績效人才培養員工激勵

  稻盛和夫不談企業文化,不談激勵、績效、考核、人才梯隊建設,但實際上是一個道理。

  另外重要經營手法:

  1、時刻調整組織,優化組織

  2、定價公平、公正

  3、領導是公正的裁判,裁判的依據就是正確的做人原則

  4、讓德才兼備,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成為領導

  5、不斷從外部引進能力與人品兼備的人才

  6、根據職能設立組織,并明確職能

  7、單位時間核算制,解決了部門之間協作的問題??臻e的阿米巴可以去支援人手不夠的阿米巴,這樣提供支援的部門的總時間就會減少,接受支援部門的總時間就會增加。整體上是有效地利用了時間。

  8、一一對應原則:物資和票據一一對應

  9、雙重確認原則

  10、完美主義原則,就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目標

  11、肌肉型經營原則:消除任何不能產出利潤的庫存和設備等多余資產。

  12、玻璃板、般透明的經營原則

  制定年度目標→分解月度目標,通過確定目標來統一方向,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等,都和我們現在推進的績效管理不謀而合。

  讀書總結:

  1、經營哲學先行(企業文化的貫穿)

  2、阿米巴小單位核算經營中實現了:靈活應對市場、追求效率、人才培養、績效考核、員工激勵、成本控制等。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