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國學課詳案精選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崔興君
一、 教學內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二、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誦讀“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過誦讀,陶冶學生情操,培養自覺搜索、不恥下問的行為習慣,指導言行。
3. 感受中華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賞中華文化的語言美。
三、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主動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中相應語句的意思,理解經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讀音與字義。
2. 進行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陶冶學生情操,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養成教育。
四、 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教學過程
1. 引領展示
(1)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謹而信”的前兩句“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誰能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2) 聽說,有的同學已經把這兩句話編成了歌、小品??多種多樣的形式,誰來展示一下?(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誦讀經典的快樂,給經典注入時尚的元素)
[建議]
拉近經典與學生的距離,激起孩子們探索的欲望,提高他們的興趣,使學生在愉悅中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可以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比如:快板背、配樂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經”式背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之獲得成功的快樂。
2. 答疑解惑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一章,讓我們把這一章的內容完整地讀一讀。(齊讀“謹而信”部分)
(2)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有什么疑問?(借助書本,引導學生互相解疑)
[建議]
這個環節對于經典的學習定位于“答疑解惑”。問題由學生中來,課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學生將學習時的疑惑提出,由師生共同解決。教師不同于教材體系的語文課教學,不做“傳道授業”式的講解,不對經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畫面:
生1: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個“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師:你真是個善問的孩子,不過我要糾正你一下,“盥”這個字的讀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謝謝老師。
師:真有禮貌!請你帶著大家一起讀讀這個字。
生1:帶著大家齊讀。
生2:老師,“襪與履”中“襪”是指襪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師:這個詞平常我們做動詞用,其實它的本義是名詞。你看看襪子和什么呢?哪個同學可以做他的小老師?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義就是鞋子!
師:真聰明!學貴有疑!但還要善讀書。還有什么不懂的,再讀讀書!我們這本《弟子規》后還有“經典解說”,請你試著向它求解!
??(學生讀書自學)
[建議]
在這個畫面中,學生質疑提問,教師起引導、點撥作用。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質疑探新的精神。
(3) 這章所寫的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習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這些細節往往影響到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嗎?(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 我們手中的這本《弟子規》里有一個關于他的小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默讀故事)
[建議]
故事生動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還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學生在讀故事中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本小節后配備王安石不講衛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說教相比,這樣淺顯的小故事更易于讓學生接受。
3. 鏈接
“經典故事”《不講衛生的王安石》(見《弟子規》第51頁)
4.“經典拓展”(見《弟子規》第51頁)
(1) 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相機交流)
(2) 這個故事后還有幾個小問題,你是怎么看這些問題的呢?(完成習題,交流)
(3) 如果我們能按這一章所說的去做,就能培養出良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讓我們齊背這兩句!
5. 自由創編
(1) 《弟子規》是清代的兒童蒙學教材,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是新時期的弟子,在理解這幾句的基礎上,讓我們來改一改、編一編!創作出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弟子規》。(配樂、獨立創編)
(2) 編好了嗎?在四人小組內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讀給伙伴們聽,大家都要洗耳恭聽!(四人小組交流)
(3) 你覺得誰創作得最好,推薦他代表你們小組展示給全班同學聽。我們來評評看誰編得最好,誰是我們班的“大學士”。(小組交流后推薦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 還有許多同學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現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評析]
如果說前面兩個環節是誦讀、理解,那么這個環節就是在理解基礎上的運用。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聯系實際,聯系個人經驗,創編具有時代特點的《弟子規》,賦予經典以鮮活的生命,以真正繼承中華經典中的精華,弘揚民族精神。
6. 總結延伸
(1) 到這里,這一章就全部讀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嗎?(自由背)
(2) 我們來比一比、賽一賽。(分男女生比賽)
[評析]
這節課只是一個“驛站”或“加油站”。在課堂上更多的是讓學生激發興趣,受到熏陶,獲得方法,所以課堂是以“還準備讀什么經典書籍”而結束的。給學生打開的是讀經典的大門,讀經典的廣闊天空。讓學生一直走下去,讀下去??
篇二:國學教學計劃
國學教學計劃
新學期、新起點,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定國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的選擇。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學習《弟子規》,該文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學應遵循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實用,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比較適合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學習他們可以認識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礎知識,若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將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本學期二年級學生學習《增廣賢文》,它是一部極有影響的蒙學讀本,這部只有數千字的著作,內容大致講述的是人和人際關系、命運、處世以及對讀書的看法,全書以韻文的形式,將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錯,靈活多變,讀起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是對中國人處世經驗、智慧和原則的總結,含有深刻的哲理,讀來發人深省,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年級學生學習《幼學瓊林》?!队讓W瓊林》內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蟲魚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書,也是一部兒童啟蒙教材。全書易讀易誦易記,是文學、歷史及自然科學的經典蒙學讀本。它在清代曾風靡全國,成為當時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知識性啟蒙力作。古有“學好《瓊林》走天下”之說。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并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增廣賢文》、《幼學瓊林》,倡導學生先求熟讀,并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教學措施。
1、 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后語、比賽等。
2、 注重游戲教學。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游戲“火眼金睛、接龍、藏寶、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3、 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學進度。
每周每班一節課,每節課上學習10——12句字句,大部分學生達到初步理解、會背誦的目的;五節課中會有一節復習課。
四、教學活動。
本學期將舉行國學背誦小能手評比活動,將以班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經過多年的國學教學,我探索出了一些經驗,但這還遠遠不夠,我認為很多古文經典是永恒的真理,為了能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重煥生機,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將中華文化最好的經典教給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給民族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國學啟蒙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國學啟蒙》是經山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地方課程,學習傳統文化,在研讀中華經典的同時,注重國學思想精髓與當代教育思想的結合,并融入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通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熱愛學習,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等道理,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兩個單元《經典驛站》和《藝術樂園》,共有十八課。當你暢游于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經典驛站”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圣賢關于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你還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風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華之作;在“藝術樂園”里,你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三、 教學目標
1、 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圣賢語重心長的教誨,并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四、 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并有韻律感的吟誦,倡導學生先求熟讀,并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五、 教學措施
1、 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后語比賽等。
2、 注重游戲教學。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游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 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學進度
一年級每兩周一課二年級每周一課時
20**年—20**年第一學期五年級國學教學計劃
新學期、新起點,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定五年級國學教學計劃如下: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大概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圣賢語重心長的教誨,并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4、教學形式多樣化。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講故事、讀書、講歇后語、比賽等多種形式教學。
5、本學期將舉行國學背誦小能手評比活動,將以班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6、每周一節國學課一節課會背所學內容。
7、教學進度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計劃
朱家莊聯小
20**、9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學生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特制定學校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
一、目的與意義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二、組織機構
成立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領導組織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 組 長:馬繼武
副組長:朱元海
成 員:趙彬
主要實施成員:各班語文教師
三、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
《弟子規》、《三字經》、《千家詩》、《聲律啟蒙》、《論語》等,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經典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
1、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在時間安排上以校本課程課時為主,每周一課時,與地方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結合。由語文教師、思品教師具體負責。
2、每天利用早讀課進行10分種的國學經典誦讀。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
3、語文課前兩分鐘誦讀或背誦古詩詞;
4、每月的黑板報和櫥窗要有一定的國學教育的內容;
5、每天中午午間時間播放國學經典的CD朗讀碟或者是國學經典音樂
6、學校和班級文化建設要努力體現國學教育特色。
7、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社會課,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
8、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9、創新誦讀形式,不斷開展誦讀比賽。每學期開展“經典誦讀會”、“親子誦讀活動”、“誦讀擂臺賽”、“情景劇表演”等。將經典誦讀活動科學的融入廣播操、游戲、節目表演、書法、繪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善于發現和總結,把一些好的、快樂的學習方法推廣應用。如:表演背誦法、熟讀成誦法、吟唱結合法等等。
篇2:小學教學計劃編制、實施及控制制度
小學教學計劃編制、實施及控制制度
一、目的
對學校各門課程規定專門的質量措施、教學資源和教學程序,以確保教學質量。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學校所有課程教學計劃的編制、實施和控制。
三、職責
1.教導處負責組織編寫教學計劃,并對其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主管副校長負責審批教學計劃。
3.相關部門負責實施教學計劃。
四、工作程序
1.教學計劃編制時機
(1)設置新的課程。
(2)其他現有質量體系中沒有涉及的特殊事項。
2.教學計劃編制的原則
(1)編寫教學計劃時應參照質量管理手冊的有關內容,要符合學校的質量方針,并與質量體系文件中的內容協調一致。
(2)已有的質量體系中的內容可以被引用,并可根據特殊的要求增加新的內容。
(3)教學計劃中提出新的要求可嚴于原有的質量文件。
(4)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編寫總體教學計劃,也可只編寫有關的教材采購、教學過程、教研教改、教學質量評估等計劃。
3.教學計劃的編制、審批和發放
(1)教學計劃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倬幹平虒W計劃的目的和適用范圍。
?、趹_到的目標和要求。
?、蹖W制及時間分配。
?、苷n程設置和教學的基本要求。
?、輹r間分配表和教學進度表。
?、抻嘘P人員的職責、權限和所需配備的資源。
?、邞捎玫奶囟ǔ绦?、方法和有關指導手冊。
?、嗑唧w的教學質量評估方法。
?、釣檫_到質量目標而采取的其他措施。
(2)教導處負責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各年級專業骨干教師)編寫教學計劃,經主管副校長審批后,以受控文件的形式發放到相關部門實施。
4.教學計劃的實施、監督、檢查和修改
(1)各相關部門在貫徹執行質量體系各項活動中,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內容、進度、要求進行控制,并將計劃的執行情況、存在問題等及時反饋到教導處。
(2)教導處對教學計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督促計劃的實施,協調有關教學資源的配置,并填寫《教學計劃實施情況檢查表》反饋給有關部門。
(3)當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修改時,由提出修改的部門填寫《文件修改申請單》,經主管副校長批準后實施修改,并按照《文件控制程序》重新發放。
篇3:鎮小學教學計劃管理制度
鎮小學教學計劃管理制度
一、目的
根據教學目標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制定教學計劃。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學校教學全過程。
三、職責
1.教導處負責對各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提出原則性意見。
2.負責教學計劃的制定(修訂);各教研室、任課教師負責編寫教學計劃,由教研組長負責審定。
3.總務處設備科負責資源配備。
4.主管教學校長、教導主任負責教學計劃的審批。
四、工作程序
1.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教導處首先就教學計劃的總學時、周學時、課程的門類及教學時間安排、各類課程的比例等提出原則性意見。
2.教導處具體負責制定(修訂)教學計劃。
3.任課教師負責編寫課程教學計劃。
4.各教研組審定本課程教學計劃。
5.年級組長提供師資配置計劃和設備添置計劃。
6.校辦人事科及設備科負責資源配置計劃實施。
7.教導處根據教學計劃制定學期實施性教學計劃,報主管教學副校長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