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節能減排措施及合理化建議
運行管理措施:
通過采取設備節能技術改造、設備節能運行管理等措施,使能耗下降(或能耗單價下降),能源支出減少??刂茖嵤┥鲜龃胧┑馁Y金投入,使其遠小于節能收益。
電力供應管理
電是建筑用技術裝備規定使用的能源形式。人們天天無意識地、頻繁地與各式各樣的電器在打交道。大多數設備,也包括許許多多建筑用技術裝備,今天幾乎一無例外地用電來工作,電的需要量還將不斷地升高。 樓宇電力系統主要分為電力供應和電力配電兩部分。電力供應系統設備主要有高壓開關柜、變壓器、低壓開關柜等;電力配電系統主要有低壓配電盤、配電箱等。電力供應系統將來自城市電網的高電壓轉換成與用電設備輸入電壓相匹配的低電壓,同時根據用電負荷的種類、等級、用電量、用電位置等。把電力進行分配和控制。電力配電系統主要負責將電力配置到各用電設備,同時對用電設備進行各種用電保護和控制設備的運行。一般情況下高電壓系統由城市供電部門負責設計、安裝、計量、管理運行,樓宇建設單位僅僅提供一定面積的設備安裝空間。電力供應系統應該配置電力監控系統,完成對高低壓開關柜和變壓器運行狀態的監控,監控系統與樓宇設備控制系統聯網,以便根據用電負荷及時調整電力供應。
電力系統的節能主要是指電力配電系統的節能控制。我們知道一座建筑物中的能源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電能(空調系統的冷源和風能等可以視作由電能轉換而來),其他能源,諸如水能、燃氣能、燃油能,所占比例要少許多。
從電能的使用方式可以分成電力驅動和照明兩大類。電力驅動指的是對各類設備的供電,將電能轉換成了勢能、動能、熱焓等能源形式,該部分的節能措施體現在用電設備的控制方式上,所以我司將結合空調系統和給排水系統地設備節能控制來闡述電力節能辦法。
樓宇照明系統是一個巨大的能耗系統,盡管在照明設計時盡量采用各種節能燈具和光源,但是實際的運行中間仍然存在著大量浪費能源的現象,提高照明系統的節能控制方式,加強系統的管理能動性和靈活性是達到節能目的唯一途徑。我司推薦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照明節能控制:
日光和照度控制
定時開關
集中控制
移動偵測控制
場景控制
按鈕控制
1) 日光和照度控制
一年四季日起日落的時間都不同,加之天有不測風云,今日風和日麗,明日可能就變成陰天多云。當日光采光不足時就必須要利用燈光進行補償??蛇@種補償是隨機的,且需要補償的照度也不一樣。此外,靠近窗戶或幕墻的區域與遠離窗戶和幕墻的地方燈光的補償需求同樣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依照室外陽光強度和室內照度相結合控制電燈的開閉和調整燈光亮度。根據日光對室內的影響程度劃分成若干個照明區域,在每個區域內依據照明負荷或面積分成不同的供電回路。不同回路上的燈具可以相互交叉或者并排布置,以取得最佳效果。安裝在室外和室內的照度傳感器信號與設定的照度指標相比較后控制電燈的開啟或閉合,同時調整燈光亮度。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室內照度傳感器要安裝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區域的劃分要合理,相鄰區域的燈具布置要有一定的重疊。
2) 定時控制
建筑物內部的樓梯間、走道、電梯廳、廁所等公共區域的電燈可以采用預先設定時間(段),譬如在下班時間自動變暗或關閉,或者只有在上班時間才供電。由此可以避免人走燈明,浪費能源的現象。
3) 集中控制
照明系統智能化集中控制,將所有的電燈都可以在中央控制室進行集中控制,設定各種運行參數,隨意修改運行模式,智能化的面板開關可以任意的設定、調整開關控制的區域。將傳統的、永遠不能改變的、僅能完成開關功能的照明系統改變成具有人性化設計、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任意的條件(定時開關,照度控制,移動檢測控制等)進行單一或組合式的控制,加之與調光器的配合更加會使得照明系統錦上添花,實現了在不降低照明標準,甚至更加豐富照明內容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
4) 移動偵測控制
針對公共區域,例如電梯前室、樓梯、通道等,往往沒有人時也是燈光長明,浪費了寶貴的能源。利用智慧型移動探測器,控制電燈開啟。當有人到達時,探測器輸出信號,啟動電燈;經過一定時間,電燈自動關閉或者轉暗。移動探測器也可以兼作可疑行動或非法入侵報警探測用。
5) 場景控制
對于一些具有一定組合燈光效果要求,或者多種燈光效果的場所或區域,如建筑外觀照明、廣告照明等,可以采用場景控制模式。相同場所的燈光可以組合成若干個場景,各場景之間的切換都是平順而容易。在設置場景模式時我們可以選擇最節約能源的方式進行組合控制,即簡化了控制,又達到了節能的目的。
6) 按鈕控制
對于大部分公共區域的照明都可以不設置手動面板,而是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但是對于一些局部場所,例如陳列區、庫藏區、公共服務區、技術與行政管理空間等,仍然可以采用傳統的手動面板控制方式。所不同的是手動面板都是智能化的,通過軟件設置可以任意改變面板控制的對象,而且面板開關沒有負荷容量的概念,甚至可以一鍵多控。智能化的面板開關具備調光的功能或分段控制功能,就是在手動狀態下,也同樣能達到節能的目的。
以上各種控制方式可以單獨運行也可以組合工作,例如:按鈕控制和移動探測控制相結合,正常工作時間采用按鈕控制,下班后自動切換到移動探測控制模式,從而保證了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處于節能控制狀態下。
照明系統智能化為今后的物業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空調系統節能控制
空調系統是一個大能耗系統,空調系統的控制較為復雜,如果采用一般的控制方式,即要保證環境的舒適性,就不可避免得要浪費掉大量的能源??墒钱斘覀冞\用一些先進的節能控制方法,使得能源的利用最大化,即滿足環境的需求,又節約了能源。
空調系統主要由冷源水系統和空氣調節風系統兩部分組成。下面我們就從“水”和“風”兩種介質的控制來闡述節能控制方案。
冷源系統的節能控制
(1) 理論分析
空調系統中冷凍水泵和冷卻水泵的容量是按照建最大設計熱負荷選定的,且留有余量,而運行情況是一年四季長期在固定的最大水流量下工作,由于季節、晝夜和客戶負荷的變化,實際空調熱負荷在絕大部分時間內遠比設計負荷低。通過我司經驗分析,一般樓宇水泵流量和壓力的最大設計負荷(負載率為100%),一年中,負荷率在50%以下的小時數約占全部運行時間的50%以上。一般冷凍水設計溫差為5—7℃,冷卻水的設計溫差為4~5℃,在系統流量固定的情況下,全年絕大部分運行時間溫差僅為1.0~3.0℃,即在低溫差、大流量情況下工作,從而增加了管路系統的能量損失,浪費了水泵運行的輸送能量。一般空調水泵的耗電量約占總空調系統耗電量的20~30%,故節約低負荷時水系統的輸送能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建議采用隨熱負荷而改變水量的變流量空調水系統。采用變
頻器調節泵的轉速可以方便地調節水的流量,其節能率通常都在40%以上。
(2) 一次冷凍水泵控制
空調水系統的負荷對象通常為空氣處理機組和風機盤管兩大類,前者表冷器供冷量通過兩通閥自動控制,當空氣處理機組在定風量方式下運行,冷水量將隨著需冷量的改變而變化;當空氣處理機組變風量運行時,主要依靠調節送風量來滿足冷量的需求,僅僅在冷負荷較小時達到了風量的最低值才會改變冷水量,后者的兩通閥采用位式控制模式,打開時為設計流量,關閉時流量為零。通常水系統總冷量與水流量特性的綜合作用呈非線性,水流量的變化相對于總冷量的變化要小。 以冷凍水總流量控制一次水泵的轉速。如果多臺一次水泵并聯運行時宜采用同步變頻控制。一次水泵變頻控制的流量范圍應為50%G~100%G,此范圍內流量與頻率的變化基本呈線性關系。變頻器在低負荷時的效率將下降,不宜無限制地擴大頻率變化范圍,只要能滿足流量調節的變化范圍即可。
一次水泵和冷凍機組仍然采用負荷(冷量)控制方式,當總冷量較大時根據總冷水量控制水泵和機組的運行臺數,總冷量小到某個值(可以根據空調系統設計估計或現場試測得到)時改為總冷量控制。這樣控制是基于考慮到當總冷量需求較大時停止一臺機組運行可能出現總供水量不足的現象,此時工作水泵達到額定流量值,空氣處理機組的兩通閥全部打開,管路阻力降低而致使水泵的工作點向低揚程、大流量方向移動,嚴重時可能造成水泵電機過載發生事故。對于一次泵采用變流量方案時由于變流量運行,其供水溫度也是不斷變化的,此時冷水機組供水溫度傳感器不再起控制調節作用,它的主要用途是檢測水溫并通過設定水溫的上、下限對冷水機組起連鎖保護作用。當空調系統出現低負荷時,供水流量已經處于低流量運行狀態,由于低流量必定導致供水溫度下降,使得冷水機組制冷效率降低,節能效果勢必收到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適當提高供水溫度并保持,在調節供水量來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3) 二次冷凍水泵控制
在采用變風量控制空氣機組方式時,冷凍水流量變化范圍不大,因此我們推薦采用總冷量控制調節二次冷凍水泵轉速,改變供水量。如果出現負荷太小的情況,改為控制壓差旁通調節閥開度的方式控制,此時二次水泵轉速不變,保持恒定供水流量,調節旁通水量來滿足冷量的需求。
空氣處理機組系統的節能控制
空氣處理機組系統分為風系統和水系統兩部分。水系統可以按照常規調節二通閥開度來控制送風溫度,測量參數可以是回風溫度或者室內溫度。風系統比較復雜,負荷變化是嚴重影響風系統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為滿足環境的要求,往往不得不是空氣處理機組運行在最大負荷的情況下,以損失能源為代價來滿足環境的需求。近幾年變風量空調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成功的范例不少。所以我們建議空調系統的空氣處理機組采用變風量控制方式。
(1) 變風量控制的節能效益分析
空調系統的送風量通常是按夏季室內的最大余熱量設計的,一般工藝設備,照明發熱量占約75%,圍護結構傳熱量占25%,后者是隨室外氣象條件而變化的。實際上全年出現最大負荷量的時間是很短的。
當室內負荷變化時,如果采用定風量運行,一方面浪費風機電耗,另一方面會出現許多季節需要再熱,造成冷熱量抵消。采用變風量運行,就是風機采用變頻調速控制,根據房間熱負荷變化,改變風機轉速和風量。
(2) 空氣處理機組變風量控制
變風量控制(VAV)空調系統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采用最佳的控制方法。目前采用較多的控制方法有定靜壓和變靜壓兩種。定靜壓控制系統的機理是,在保證系統風管上某點(或幾點平均)靜壓一定的前提下,調整風機轉速來滿足室內負荷變化的需求。該種方法的關鍵是確定風管上的靜壓點,往往是根據經驗值來定,科學性差。不同的風系統靜壓點的位置也不同,所以出現較多變風量系統達不到設計要求或節能效果不明顯。在日本這種方法已經很少采用,取而代之地是變靜壓控制空調系統。變靜壓控制思想是盡量使風閥處于全開(85%~100%)狀態,使系統靜壓降至最低,因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機轉速以達到節能目的。變靜壓空調系統分為三個控制環節,室內送風量控制、總風量控制和送風溫濕度控制。室內送風量控制是根據室內溫度與設定溫度的差值計算出要求風量(送風溫度一定),控制風閥開度改變實際送風量達到計算風量的要求。系統總風量控制是以各風閥開度來決定系統需要總風量,從而調節空氣處理機組的風機轉速,改變送風量來滿足總風量的要求。當室內熱負荷不斷降低致使風閥開度低于設定的最小開度時,說明單純調整風量已經不能滿足負荷變化的要求,此時我們可以提高送風溫度使整個空調系統從新達到平衡。另外,改變送風溫度可以改善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而產生的不舒適感和室內的氣流組織,提高環境的舒適度。
在變風量空調系統新風量的控制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參數,當送風量在運行過程中隨著負荷的減少而不斷減少時,新風量也將隨著送風量成比例減少,在負荷很低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出現新風量不足現象,因此必須對最小新風量進行控制。新風量的控制方法也有多種,例如風閥跟蹤調節、送回風機控制、設置獨立新風機控制??諝馓幚頇C組混和段靜壓控制和CO2濃度控制等,我們認為CO2濃度控制較適應人員變動率大,且室內有害物主要是由人產生的建筑。通過測定CO2濃度對新風量進行控制。
智能建筑節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由于每棟建筑物的用途不同,采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建筑形狀不同等等,往往難以進行有效的比較,因此無論從定性方面來看,還是從定量方面來進行分析,顯然尚有大量的課題需要我們去做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司在進駐XXX項目物業項目后,將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專業的分析及數據匯總,進行針對性的專項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節能運行方案,以實現節能降耗、合理運行的目標,并積極認真的融入在日后的日常工作及管理中。
篇2:區節能減排倡議書
區節能減排倡議書
節能減排工作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為普及節能降碳、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倡導勤儉節約社會風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向福田區金融企業機構發出以下節能減排倡議:
一、積極行動,爭當宣傳節能減排的標兵
認真學習貫徹*社會***和***大精神,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不斷增強節能減排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增強能源憂患意識和節約環保意識,積極倡導綠色辦公和低碳生活,爭做宣傳節能減排的標兵,踴躍投身節能減排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節能領跑、綠色發展的現代理念;著力倡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宣傳節能環保政策法規,普及節能知識和方法,努力營造節能減排的濃厚氛圍,帶動企業員工共同形成節能減排的新風尚。
二、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積極響應全球社會影響力投資倡導,金融企業自覺履行市場透明度建設、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及社會責任,加快企業轉型升級,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項目,大力發展社會影響力債券、基金等項目,創立綠色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充分利用金融市場,有效對接產業資源和國際資源,引領全國乃至全球社會影響力投資,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福田區對推進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機構給予產業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可登錄“福田政府在線”進行資金申報。
三、身體力行,做節能減排的踐行者
珍惜糧食,合理點餐。反對餐桌浪費,推行“光盤”行動,努力做到不剩飯、不剩菜。
節約用水,點滴做起。養成節約用水好習慣,適量投放洗衣劑,避免過度用水;發現滴、冒、跑、漏現象及時報修。
適度用電,人離燈熄。合理使用空調、電腦等電氣設備;充分利用自然光,杜絕“白晝燈”、“長燃燈”,做到人走燈關。
循環利用,綠色辦公。推進資源共享,減少辦公消耗;多用電子文件,減少打印數量,提倡重復利用。
低碳交通,你我先行。倡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減少私家車使用次數,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節能減排刻不容緩,我們倡議轄區金融機構積極踐行節能減排,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篇3:廣州市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方案
廣州市“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確保完成我市“十二五”節能目標,根據國家、省有關節能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優化結構、提高能效為重點,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快建立節約型產業體系和消費體系,進一步提升環境質量,扶持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為全市的節能減排工作提供重要支撐,推動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導向、企業和公眾主動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新格局,創建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城市,確保完成我市“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二)主要目標。到20**年,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年下降19.5%,降至0.50噸標準煤/萬元(按20**年價格計算);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年下降21.46%、22.99%、31.85%、30.92%。產業和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和工藝水平大幅提升,能耗統計、監測分析、考核評估、專項監察等管理體制基本完善,節能標準、技術服務、資金投入等配套體系基本健全,節約型產業體系和經濟增長模式初步形成。
二、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
(三)合理分解節能減排指標。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節能潛力等因素,將全市節能減排目標合理分解到各區(縣級市)和各行業,落實責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建委、交委、統計局)
(四)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按照國家、省的要求,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分解落實機制,把總量控制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區(縣級市),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監督力度。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作為控制地區能源消費增量和總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預警機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五)加強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加大節能減排考核監督力度,各區(縣級市)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報告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市政府每年對各區(縣級市)政府、各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開展年度考核,落實獎懲措施。(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各區、縣級市政府)
(六)加強能源計量、節能減排統計和監測。推進重點用能企業加強能源統計和計量管理,配備和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設置能源計量和統計崗位,定期開展能源計量工作自查,建立能源計量數據庫和分析制度。切實加強能源消耗統計,逐步完善涵蓋全社會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和利用效率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體系,建立主要企業和單位用能監控體系。加強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統計監測,完善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定期向社會公布制度。(責任單位:市統計局、質監局、環保局)
三、優化產業結構
(七)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必須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建設用地審查等制度,強化節能、環保、土地、安全等指標約束。(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國土局、經貿委、建委、外經貿局)
(八)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制定并實施落后產能淘汰工作方案,明確“十二五”期間落后產能淘汰目標和任務,綜合運用經濟、環保、行政等各種手段,淘汰落后產能和設備。(責任單位:市經貿委、環保局、發展改革委,各區、縣級市政府)
(九)推進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嚴格落實脫硫電價,推行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費政策和垃圾處理收費方式。(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城管委)
四、調整能源結構
(十)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城市建成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改建以燃煤、重油、渣油為燃料的鍋爐、窯爐及導熱油爐,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天然氣高壓管網建設,因地制宜推行現有企業群集約化和燃料清潔化,對企業群集中地區實行煤改氣政策或搬遷企業進園區,推動產業綠色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環保局、城管委、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十一)推廣分布式能源站建設。結合新城區建設和“三舊”改造,選擇若干能源負荷中心和有節能改造條件的醫院、賓館、寫字樓等建筑物,規劃建設分布式能源站,并示范運行,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增強電網運行的可靠性。(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供電局)
(十二)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兆瓦級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建設,鼓勵企業自建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促進太陽能、空氣(水)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一體化應用,推廣應用太陽能照明和太陽能熱水。鼓勵支持沼氣發電、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推動小水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等綠色電力的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建委、經貿委、農業局、城管委、供電局)
(十三)加快建設智能電網。加強用戶側管理,提高電網傳輸效率。提高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的質量和水平,發展高壓變頻裝置、數字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配網自動化系統、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建委、供電局)
五、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十四)支持節能環保優勢產業發展。圍繞我市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和優勢領域,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配套資金支持,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核電裝備制造、智能電網、半導體照明、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資源再生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將其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環保局、科信局)
(十五)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建設南沙核電裝備產業園、廣東光電科技產業基地、廣州市節能和新能源(白云)產業基地、廣州市科學城節能環保產業區、廣州市番禺天安節能科技園以及花都、南沙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等一批產業園區,促進核電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等節能環保產業規?;?、集聚化發展。(責任單位:各區、縣級市政府)
(十六)加快節能減排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優先支持節能技術研發和應用項目,攻克一批節能減排關鍵技術。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責任單位:市科信局、發展改革委、經貿委)
(十七)加快培育節能環保服務產業。重點扶持節能咨詢、節能評估、節能審計、能耗檢測、合同能源管理、環保工程咨詢和服務等節能環保服務產業發展。貫徹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落實財稅等優惠政策,鼓勵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改造。推進排污權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經貿委、金融辦)
六、強化工商業節能減排
(十八)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繼續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服務、跟蹤和考核,落實目標責任,實行能源審計制度,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督促企業提高節能技術、完善節能管理,確保重點用能企業完成各項節能目標。(責任單位:市經貿委)
(十九)組織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支持企業實行節能技術改造,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節能技術和設備。(責任單位:市經貿委)
(二十)深入開展商業節能。加強對商業重點用能企業的節能監管工作,加快設施節能改造。賓館、商廈、寫字樓、機場、車站等要嚴格執行夏季空調溫度設置標準。鼓勵商業企業采取合同能源管理、電力需求側管理和節能自愿協議等節能新機制。推動行業開展創建“綠色飯店”活動。(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建委、旅游局、供電局)
(二十一)加大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力度。加大造紙、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化工、食品、飲料等重點企業工藝技術改造,提高行業污染治理技術水平,到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排放強度下降50%;大力推動完善制革、線路板處理等氨氮排放量大的行業和企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提升工業氨氮的削減能力。(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二十二)嚴控電廠污染物排放。強化火電機組脫硫、脫硝的升級改造與運行管理,確保綜合脫硫效率必須達到93%以上、綜合脫硝率達到80%以上;單機12.5萬千瓦以上(含12.5萬千瓦)燃煤機組脫硫設施煙氣旁路全部取消,鼓勵單機12.5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逐步取消脫硫設施旁路。嚴格控制工業企業燃料含硫率,燃煤電廠含硫量控制在0.6%以下,其他工業企業燃煤含硫量控制在0.7%以下,燃油含硫量控制在0.8%以下;對脫硫效率低于90%的工業企業,必須使用含硫量低于0.5%的燃料。進一步完善以石油石化催化裂化、鋼鐵燒結為重點的工業爐窯煙氣二氧化硫治理工程,推進現役新型干法水泥窯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配套建設脫硝設施。28蒸噸/小時以上的燃煤工業鍋爐全部實施煙氣脫硫脫硝改造,確保脫硫、脫硝效率達到要求;鍋爐總出力20蒸噸/小時(含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燃油鍋爐應安裝煙氣在線監控系統,并與當地環保部門聯網。(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七、推進城市建設節能減排
(二十三)強化建筑節能標準。提高重點區域的建筑節能執行標準,從源頭上控制建筑能耗。積極推廣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節能技術,鼓勵新建建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責任單位:市建委)
(二十四)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以大型公用建筑節能改造為重點,在各區(縣級市)開展既有建筑改造試點和示范項目建設,挖潛節能改造存量。(責任單位:市建委,各區、縣級市政府)
(二十五)加強公共建筑用能管理。繼續推進政府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統計和能源審計工作,推進公共機構和民用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對全市重點建筑的分類分項能耗的定期監測,建立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測評、用能定額、超定額加價及節能改造等建筑用能監督的管理體系。(責任單位:市建委、發展改革委,各區、縣級市政府)
(二十六)積極開展綠色建筑示范城區建設。以政府投資項目為重點,鼓勵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材料,積極發展綠色建筑,高起點、多層次打造綠色園區。(責任單位:市建委、發展改革委,有關區、縣級市政府)
(二十七)推廣綠色建筑技術和材料。組織編制綠色建筑設計、施工、驗收規范等技術標準。在建筑設計中大力推廣外遮陽、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濕地、立體綠化、底層架空等與廣州地區氣候環境相匹配的適用技術;推廣應用透水型鋪地材料、太陽能空調、節能隔音門窗、節能照明、節水器具、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高強度鋼筋等各種綠色節能建材。(責任單位:市建委、科信局、質監局)
(二十八)推廣綠色照明應用。積極推進高效節能路燈改造和農村路燈節能工作。(責任單位:市建委,各區、縣級市政府)
(二十九)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全面提高管網覆蓋率、污水收集率和集中處理率,切實發揮污水處理系統污染削減能力。到20**年,城區實現污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并正常運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其中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泥無害化處置,到20**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75%。(責任單位:市水務局、環保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八、加強交通節能減排
(三十)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全市主骨架道路網建設和主干道擴容,重點完善東部地區路網,打通西部交通瓶頸,形成高效合理的道路通行體系。抓好廣佛肇快速干線、肇花高速公路、港口航運協作、交通服務對接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重點車站、港口、碼頭、物流基地、綜合客運樞紐的集疏運配套設施。(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建委、交委、港務局)
(三十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積極推進地鐵新線建設,優化公交線網,發展公共自行車項目,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線,出租車、水上巴士、自行車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為補充的一體化公交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交委、建委,廣州地鐵公司)
(三十二)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完善新能源公共交通發展環境,加強充電站、充氣站、維修服務等配套體系建設,加大力度推廣應用新能源公共汽車。(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交委)
(三十三)建設智能交通管理體系。加強規劃引導和道路交通管理,增強道路通行能力。(責任單位:市公安局、交委)
(三十四)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推進交通設施節能環保新技術的應用,嚴格執行車輛燃料消耗量限額標準,全面推廣使用國Ⅳ標準車用柴油,實施機動車國Ⅳ排放標準,出臺經濟鼓勵政策,加快淘汰車況差、能耗高、技術等級低的車輛,嚴控排放超標和冒黑煙車輛上路行駛(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公安局、交委、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物價局、工商局、質監局、財政局)。
(三十五)強化船舶污染防治。對船舶的燃油質量加強檢查,嚴格查處不符合船檢規范和使用不符合標準規定燃油的行為,嚴控排放不達標和冒黑煙船舶行駛。(責任單位:廣州海事局、廣州港務局)
九、促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
(三十六)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推動農業生產組織集約化和規?;l展,鼓勵支持社會各界投資建設連片農業生產大棚、溫室,鼓勵蔬菜、花果、畜禽、水產、園藝作物等規?;a。(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三十七)健全農業標準體系。繼續抓好農業標準的制定與推廣,大力開展農田(魚塘)標準化建設和現代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三十八)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范圍。逐步把設施農業機械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生產農業機械。(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三十九)抓好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以規?;笄蒺B殖場為切入點,以發展養殖場沼氣工程和畜禽養殖糞便資源化利用工程為紐帶,促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到20**年,80%以上規?;笄蒺B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完善固體廢物和污水貯存處理設施,并保證設施正常運行;規?;笄蒺B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規?;笄蒺B殖場污水排放達標率85%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局、環保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四十)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強化生態示范村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維護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推廣農村生活垃圾袋裝收集,進一步完善垃圾收運、處置系統,到20**年,實現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達70%以上。(責任單位:市水務局、農業局、環保局、城管委,各區、縣級市政府)
(四十一)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推廣節肥節藥技術,調整優化用肥結構和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能力,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推動有機農業發展。到20**年,農田化肥施用量比20**年降低15%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十、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
(四十二)加強公共機構用能監測。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制度,建立完善公共機構能源消耗統計方法,加強公共機構用能管理,建設公共機構能耗監測平臺和節能監管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統計局)
(四十三)積極推行綠色辦公。在政府機構、公共事業單位帶頭推行綠色辦公,使用節能環保產品,加大政府節能環保采購力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四十四)加快公共機構節能改造。對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實行更加嚴格的建筑節能標準,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改造,探索使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公共機構節能新技術。以衛生、教育系統為重點,組織開展公共機構節能減排改造試點示范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建委、衛生局、教育局,各區、縣級市政府)
(四十五)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強用車管理,提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比例。(責任單位:市監察局、市委辦公廳、市府辦公廳、市財政局)
十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四十六)加大推行清潔生產力度。依法要求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環保審核,以“千家企業清潔生產”工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企業清潔生產。(責任單位:市經貿委、環保局)
(四十七)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推進廣州開發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南沙開發區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試點建設,打造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企業)。(責任單位:市經貿委、環保局,開發區政府、南沙區政府)
(四十八)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支持企業優化生產流程,不斷完善可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推進廢物處理市場化經營,提升工業固體廢物、電子廢棄物等循環利用水平。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完善分類回收、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體系。鼓勵開展垃圾焚燒發電和供熱、填埋氣體發電、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協調推進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廠、興豐生活垃圾衛生填埋二場等重點設施建設。鼓勵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責任單位:市經貿委、環保局、城管委)
(四十九)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加強用水管理、節水技術改造、實行用水定額、循環用水定額等措施,降低單位產品取水量和排污量,全面提高工業節水水平。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實行水價階梯式收費,提高居民生活節水意識。加強公共用水的節約用水及其管理,推進分質供水、中水回用及雨水回用利用,推進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工程。到20**年,城鎮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率達到10%。建設高效輸配水工程,加強田間高效節水,推廣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責任單位:市水務局、經貿委、農業局)
十二、完善監督和激勵機制
(五十)嚴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未經能評、環評審查的項目,有關部門一律不予審批、核準、批準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有關單位不得供水、供電,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已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建委、經貿委)
(五十一)加強節能執法監督。開展節能監察工作,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能源消耗的跟蹤監控和狀況分析,依法開展能耗限額標準、淘汰落后設備和工藝、公共機構、建筑領域等節能專項監察,嚴肅查處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產品,單位產品能耗超過規定能耗限額標準或能耗限額等違法行為。(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建委、質監局)
(五十二)加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監管。進一步完善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加大現場巡查力度,防止企業治污設施閑置甚至偷排,對擅自停運或不正常運行的偷排企業,予以嚴厲處罰。(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五十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節能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充分發揮節能專項資金的作用,全面支持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向節能環保領域投資。(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經貿委、建委、交委)
十三、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
(五十四)推廣使用節能產品。組織實施中央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推進企業單位、居民家庭實現綠色照明。(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建委、科信局、發展改革委)
(五十五)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普及節能環保的重要性和相關知識,提高公眾對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的認知度。加大節能環保的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節約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使節能、節水、資源回收利用逐步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營造全社會節約的消費文化氛圍。(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建委、交委、環保局、教育局等)
(五十六)開展節能宣傳活動。加大節能環保宣傳力度,每年組織參加全國、省舉辦的各項節能展等活動,組織節能宣傳周活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
(五十七)建設節能低碳社區。以社區為單位開展試點示范,對社區設施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推廣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實施垃圾分類處理和廢物回收利用,倡導低碳生活模式。(責任單位:各區、縣級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