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較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復習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這個專題。我們知道,古代中國和古代西方從文明的類型來看一個屬于大河文明,一個屬于海洋文明,因為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兩地形成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請問,古代的中國和西方主要是什么樣的政治體制?
生甲:古代中國主要是君主專制,古代西方主要是公民集體民主制。
師:回答得很好。下面我們就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作一個詳細的比較,先來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同學們,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
生乙: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主要表現為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和整個封建時代的以皇權為核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師:西周時期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那么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在中國是如何發展演變,并呈現什么樣的發展趨勢呢?
生甲:從中央來看,秦代主要是三公九卿制,西漢出現中外朝,隋唐設三省六部制,元設中書省,明廢丞相設內閣,清代設立軍機處??傮w發展趨勢是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
生乙:從地方來看,從最初的郡縣制,到漢初郡國并存,再到元設立行省,總體發展趨勢是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師: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有哪些因素?
學生討論,生甲總結回答:
(1)經濟根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政治根源:為鞏固和維護國家的統一需要。
(3)理論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
師:那么這種制度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產生過一些怎樣的作用呢?
生甲: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于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組織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
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生乙:你所說的是積極作用,我認為還有以下消極作用:
①
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③
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
師:回答得不錯。下面我們看一組練習題:
例1:有關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分封制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王位世襲制的依據是宗法制
B、分封制在政治上的體現是宗法制
C、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也是依據宗法制進行分封的
生乙:選B,B項說反了,應該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是分封制?!?/p>
師:不錯,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早期政治制度之間的關系。解題的關鍵點是對三者關系的理解,審題干明確這是一道逆向選擇題,運用所學知道排查,得知B項不正確。
例2:我們中國人的敬祖觀念、家庭觀念是非常濃厚的,這與分封制和宗法制有著密切聯系?,F實社會中有哪些思想、風俗和做法與之相關?建議大家就此開展社會調查,組織一次研究生學習活動。趕快行動起來,給你的成長檔案裝入第一份成功的喜悅吧!
生甲:上家譜、祠堂婚禮、對輩分的看重、宴會座次、對長子的要求、姓氏起源等。
生乙:清明掃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祭祖、臺灣國民黨主席回大陸探親、拜謁黃帝陵、中山陵等等。
生甲:09年山東全運會提出“和諧齊魯風、精彩全運情”,稱山東為齊魯,源于分封制。
師:很好!在家庭、社區、農村可以搜集很多相關材料,還可以從你們讀過的文學作品及互聯網上獲取資訊。希望同學們回去重點就某一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寫一篇議論文,好嗎?
例3:中國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襲制,適應了君主專制的需要,主要是因為(
)
A、拓寬了官吏送拔途徑
B、擴大了統治基礎
C、君主控制了用人權
D、實現了選賢任能
生甲:選C。秦朝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時規定郡縣以上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君主控制了用人權,打破了過去血緣親疏和層層分封體系,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據,諸侯各霸一方,甚至無視中央的局面,適應了君主專制的需要。
例4:通過對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兩級官制演變的基本史實學習,你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③對疆地區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嚴密;
④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生乙:選A。
師:不錯,該題概述性強,考查自秦至清中央和地方官制度的理解能力,易在③和④上出錯,對于③我們可以從元朝設宣慰司管理邊疆民族地區得出結論,④可以從北宋設通判以監督地方長官而得出結論。
同學們,通過討論和訓練,我們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掌握得很好,下面誰能告訴我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大致情況?
生甲: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最典型的代表是雅典和羅馬的民主制。雅典民主的特點是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羅馬的民主制主要表現在羅馬法上。
師:雅典民主制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生乙:雅典民主制先后經歷了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通過設立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民眾法庭等機構,保證民主制度的正常運作;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的方式。它為國家權力提供了依據,穩定了社會秩序,保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有利于調整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糾紛,緩和社會矛盾,但也維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和壓迫。如婦女、外邦人沒公民權等,它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和司法、行政產生了重要影響,當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則和做法都可在其中找到源頭。
師:羅馬民主制主要體現在羅馬法律體系的建立上,請問其建立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生甲:羅馬法先后經歷了由習慣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萬民法的發展演變,其中羅馬法包括《十二銅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師:羅馬法的制訂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生乙: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
師:回答很好。我們已經看到,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特征以專制為主,而西方則以民主為主,大家思考一下:雅典的民主制與古代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相比孰優孰劣?
(學生討論)
生甲:各自有其利弊
利:
雅典:使公民有自由發揮才能的空間,思想空前活躍。
中國:有利于大規模工程建設組織和有效抵御外侵,維護統一。
弊:
雅典:范圍狹窄,具有隨意性,易產生“多數暴政”。
中國:易產生暴政和腐??;鉗制思想;阻礙新興經濟因素成長。
師:太精彩了,分析得很好!下面我們看一組練習題:
例5:實行民主制的雅典國家被稱作“男性公民的俱樂部”,這意味著雅典國家的主人是(
)
A、全體奴隸主
B、除奴隸之外的全體成年男性
C、除奴隸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從事工商業的成年男性
生甲:選C。因為雅典城邦規定,凡父母祖籍均屬本邦、擁有一定財產、能自備武裝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具有公民的資格,因此符合這一規定的是C項。
師:不錯,分析正確。我們看下一題:
例6:從《十二銅表法》開始,古羅馬制定了嚴格的債務法規,并在以后的司法實踐中不斷完善,這表明羅馬統治者(
)
①注重保護私有財產
②重視維護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隸處境
④力圖緩和貴族與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生乙:選C。羅馬法維護奴隸制,制定嚴格的債務法規,主要是為了緩和貴族與平民的矛盾,奴隸處境并沒有改善,排除含③的項,故選C。
師: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用選基法,即把含有不符題意的序號的選項淘汰,你分析的很對!
例7:下列對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的評述,正確的是(
)
①古希臘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體現主權在民、集體統治和任期制度民主特征
②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是小國寡民的產物,是一種狹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銅表法》是為保護平民的利益而頒布的
④羅馬帝國之所以能維持長久統治,跟羅馬法對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的有效調節有重要關系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生乙:選C?!妒~表法》是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制定的,雖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較野蠻的習慣法,其本質出發點是維護貴族利益的,故含③的不選。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的探究很到位,很扎實。請同學們思考并填寫下表,進一步加強我們對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認識。
例8: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較
比較內容
中國
古希臘、羅馬
總體特點
關鍵詞
實用性、集體、等級、治理等
理性、個體、平等、主宰等
發展趨勢
趨向專制
走向民主
政治改革
法律制度
加強君主專制、法制是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工具
古希臘進一步實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證,古羅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其專橫,后是獨裁,使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文明延續與否
與政治制度的關系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在當時有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科技文化進步,并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進一步延續。
缺乏強有力的權威,國家不統一,經常分崩離析,易摧毀文明,破壞文明的發展歷程。
認識
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時代、階級的局限性。
師:很好!同學們,我們今天對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這個專題進行了積極熱烈的探究,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鮮明的認識,對古代中西政治體制的不同及原因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究。懂得不同的政治制度與不同的人文、自然環境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是中華文明和希臘羅馬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今天我們的政治文明的進步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與啟發。好,今天的課程就就到這里。下次,讓我們來探究一下《西方人文精神與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這一專題。同學們再見(生:老師再見?。?/p>
思考題
1、儒家經典《大學》把君子人格的修養和完成制定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程序下,從個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種層次擴展的關系,實質上體現了(
)
A、王位世襲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2、浙江省浦江縣的“鄭氏義門”,自南宋開始同共居,鼎盛時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朝庭旌表,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出現這現象的根源是(
)
A、郡縣制
B、分封制
C、君主專制
D、宗法制
3、秦朝郡縣制與西周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于(
)
A、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B、地方對皇帝定期朝貢并提供軍賦和力役
C、是否與封國制并存
D、郡縣長官在所轄區內享有世襲統治權
4、在某校一次公開課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談談你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認識。某學生的答題要點如下,你認為表述不準確的是(
)
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
B、春秋時期,分封制瓦解,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
C、唐朝統治者運用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治
D、內閣的設置實質上恢復了丞相的職權,是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重要內容
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談談你對明朝廢除丞相制度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題要點概括如下:(
)
A、丞相制度妨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導致社會的*
C、這一做法使軍政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廢除丞相制度,使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6、中國封建政治傳統中,君權和相權的關系史是一部不斷摩擦、不斷調整的歷史。下列相關朝代加強皇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漢武帝為加強皇權設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C、宋代設置樞密使掌管財權
D、元朝廢除三省,只設中書省
7、今天,我們經常聽到和使用“創新”一詞,“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靈魂,根據所學知識判斷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屬于首創(
)
①確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縣制
③修筑長城
④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某同學在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時,在“參考文獻”中列出了以下幾篇諳(書籍):①《地理與文明之間的關系》②,希臘城邦制度與民主政治》③《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與古希臘文明》④《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希臘文化》,據此判斷,該研究論文的題目應該是(
)
A、有利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古希臘的政治文明
B、古希臘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觀念
C、希臘政治文明與近代文明之間的關系
D、古希臘民主政治文明產生的條件
9、假如某年雅典全國人口約20萬,自由民約為16.8萬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萬人,婦女3.2萬人,外邦人約3萬人,奴隸約1萬人。其中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人數是(
)
A、16.8萬人
B、4.5萬人
C、7.5萬人
D、7.7萬人
10、在雅典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為保護公民利益制約官員,曾經實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會上,凡公民認為某人的行為有損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寫在陶片上,如寫名的人數超過6000,就意味著多數通過,那個人就會被流放國外10年,但不得動其財產。該
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基本原則(
)
①執政為民
②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集中制
③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④三權分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假如你是古羅馬一位執政官,當你遇到以下案子時,你判為合法的是(
)
①主人拒絕為他工作了20年而要求給予自由的奴隸
②一個自由民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遺棄自己的孩子
③某平民將他大兒子財產的一部分分給其小兒子
④擁有100個奴隸的羅馬貴族,在急需勞動力時為了賺錢賣了20個奴隸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海洋文明與大河文明在政治體制方面呈現出“民主與專制”的明顯差別,形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觀念不同
B、經濟活動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不同
D、人口數量不同
參考答案:
1、B
2、D
3、A
4、D
5、B
6、C
7、B
8、D
9、B
10、D
11、A
12、B
篇2:外國語中學九年級歷史復習計劃
外國語中學九年級歷史復習計劃
九年級的歷史作為中考學科,相當重要,為了更好的搞好歷史的教學工作,特制定以下復習計劃:
一、復習目標
1、掌握并熟記歷史基礎知識,準確再認和再現重要歷史事實。
2、通過歷史現象初步理解一些歷史基本概念和觀點。
3、初步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
二、復習時間及進程安排
19周上冊一到三單元2課時
20周上冊四單元及下冊一單元1課時
自主復習1課時
第一課時,復習英法美日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形成知識體系,把握重點知識,通過課件練習鞏固。第二課時,復習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包括第三次無產階級思想)和兩次科技革命及引發的一戰。第三課時,復習一戰后的世界。包括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和經濟危機。第四課時,學生自主復習,查漏補缺。
三、復習措施
為了完成復習內容,提高復習質量。為此,制定如下復習計劃:
第一,復習課本,夯實基礎。往年的考試題告訴我們學好課本的重要性:在復習時必須深鉆教材,復習時要做到細、廣、不留下任何知識死角。所以,計劃用三節課帶領學生復習課本,復習完畢,通過課件完成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夯實基礎。因為即使是能力型試題也要以基礎知識為依托。教會學生一些記憶知識的方法。如用歷史表格整理知識、系統法、把歷史知識用點、線、面串成網絡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現在通行的是專題式教材,所以更多的使用歸類復習,對同類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條理化。
第二,綜合訓練,講、練、評結合,提高能力。具體做法是:從往年考卷、網上資料中精選幾份進行訓練,或自編模擬試卷,設計的題目由典型性、針對性到層次性和時代性,并注意試題的靈活性。因為時間關系,和學生一起完成,做題過程中及時指出學生掌握知識和審題解題及書面語言等存在盲點和誤區。要查漏補缺,糾偏正誤。
第三,回味練習。針對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掃清盲點,強化知識點。
最后,在心理上要調整好自身和學生心態。在復習時,教會學生正確對待壓力與挫折,正確看待成績,增強自信,發揮學習的最佳效能。同時復習時注意從講課復習、做練習(試題)、改正試卷、小結等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合理利用時間,學習得法,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只有在復習過程中,師生共同配合,用扎扎實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進行復習,才能全面提高歷史學科的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考出好的成績。
篇3:外國語中學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外國語中學20**年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備課組基本情況
歷史備課組成員7人,5人為中學高級教師,2人為中學一級教師,皆能勝任本職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積極進取的集體。
二、指導思想及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20**-20**年度是教學質量年,在教育局"雙提升"的號召下,我們歷史備課組以學校工作為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目標,以落實教學常規為重點,精心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科研水平。
工作目標:加強學習,轉變觀念,研究新課標,緊抓教材,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落實常規,優化課堂,大力開展教學教研,豐富教學理論水平,將新課改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形成本備課組特色的教學模式。
三、具體措施
1、著眼新課改,加強對新課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2、加強集體備課,提升備課組成員的整體水平。
3、認真組織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4、搞好教科研,提高歷史備課組的教科研水平。
四、本學期備課組工作安排
周次年級活動內容主要負責人
第2周九年級《 向人性扼殺者宣戰》z
第3周八年級《甲午中日戰爭》z
第4周七年級《一單元復習》z
第5周九年級《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z
第6周國慶放假
第7周八年級《辛亥革命》z
第8周七年級《先民的智慧與創造》z
第9周九年級《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z
第10周期中考試
第11周八年級《抗日戰爭的勝利》廖俊
第12周七年級《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冷柏建
第13周九年級上冊總復習周加春
第14周八年級復習高根娣
第15周七年級復習周加春 李明宏 冷柏建
第16周九年級復習周家春 李明宏 丁桂芳 常文燕
第17周期終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