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及教學隨筆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及教學隨筆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師的教學,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我們要進一步理清新課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借助他可以讓我們更順利一點走進新課改、實踐新課改。其實人人圍繞課題都可以作一點思考,那就是與自己所任教學科的整合,人人思考,人人實踐。在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以下是我對教學的反思與總結。
一、以課題為突破口,推動學法教法革新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許多學校都及時找準定位,樹立走“科研興校”之路,作為新課改弄潮兒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以課題為突破口,努力推動學法教法革新。如:進一步深化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結合個人在課題研究中的主要任務,我們更注重情境教學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精心設計情境的呈現方法,如借助語言描述、實物陳列、電教手段、任務卡片、多媒體技術、局域網傳遞等途徑。當然我更多的是利用電教手段、多媒體、局域網傳遞這三種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創新的火花,加強學法指導,促進相互的交流與合作,真正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成為教學不斷生成的平臺,竭力擺脫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教學模式。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課改理論基礎
新課改需要理論作指導,沒有理論的課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進的課改理論,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彎路,才能發揮創造性。而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因素,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自我充電,強基固本,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新課改剛啟動后,結合科研計劃,我們先后認真學習了成才導報上新課改專版,到圖書館借閱新課標解讀,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向《高中語文教學通訊》等報刊雜志學習,向《鳳凰語文》、《教育在線》等教育網站討教,取別人的新課改理念、新課改精神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對此我們笑稱為“換腦”行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術技能,融入課堂,大膽整合,積極撰寫經驗總結、教學感悟或課例論文,或借助教育網站這個平臺,建立自己的個人專題集,堅持寫教育隨筆。
四、一點思考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工程,沒有現成經驗和固定模式,我們這一路走來,就是靠緊緊依托教科研,步步走進新課改。“戰斗正未有窮期”。我們相信,在濃厚的科研氛圍下,在大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我們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創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明天一定會更美!
篇二: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及教學隨筆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及教學隨筆 楊河中學 —馬宏香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生活。特別是依托著教育科研的深入,我們也一步步的走進了新課改。
一、以課題為突破口,推動學法教法革新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許多學校都及時找準定位,樹立走“科研興校”之路,作為新課改弄潮兒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以課題為突破口,努力推動學法教法革新。我們更注重情境教學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精心設計情境的呈現方法,如借助語言描述、實物陳列、電教手段、多媒體技術、局域網傳遞等途徑。當然我更多的是利用電教手段、多媒體、局域網傳遞這三種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創新的火花,加強學法指導,促進相互的交流與合作,真正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成為教學不斷生成的平臺,竭力擺脫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教學模式。我們的課堂教學目前主要以課件、學件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優勢,借助共創動畫這一軟件,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目前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課改理論基礎
新課改需要理論作指導,沒有理論的課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進的課改理論,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彎路,才能發揮創造性。而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因素,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自我充電,強基固本,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新課改剛啟動后,結合本組教研計劃,我們先后認真學習了語文導報上新課改專版,到圖書館借閱新課標解讀,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向《語文周報》、《中學語文研究》、等報刊雜志學習,向《教育在線》等教育網站討教,取別人的新課改理念、新課改精神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對此我們笑稱為“換腦”行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術技能,融入課堂,大膽整合,積極撰寫經驗總結、教學感悟或課例論文,或借助教育網站這個平臺,建立自己的個人專題集,堅持寫教育隨筆。
目前,網上的一個個教育隨筆記下了我們與新課改同成長的經歷,到手的一張張論文獲獎證書,引領著我們一步步走進了新課改。
三、投身實踐活動,構建三結合網絡
我校地處農村,遠沒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條件,但我們積極創造條件,投身新課改所倡導的綜合實踐活動,建立與生活實踐相溝通的教育體系,克服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踐的弊端,竭力讓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努力做到四個結合:
1、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2、與學校中心活動相結合,在我校開展爭創“綠色校園”的活動中,我們組織學生
開展了“環境污染知多少”的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調查、了解環境污染情況,并上網查找環境污染的相關內容,通過活動,學生知道了身邊的環境污染狀況,懂得了相關的環保知識,樹立了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的信心,市電視臺曾對我校“爭當環保小衛士”的活動作過報道。3、與教學工作相結合,鼓勵學生運用上網、去圖書館收集、整理相關內容,創辦黑板報、手抄報及電子小報,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熱情。4、與家庭社區教育相結合,網絡世界帶給學生和教師源源不斷的交互的優秀的教育資源,也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人腦本身就是一張網,是最豐富的活資源,教師自身是一種教育資源,學生自身是一種教育資源,家長同樣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社會生活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
四、一點思考
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但教育的現實狀況并不樂觀,在學校里年齡超過45歲的有多少人還能繼續上課?又有幾個人還能教好課?當科學技術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發生日益變化的時候,他們的教學方法除了受觀念認識的影響外還與自身學習方
式密不可分,像我們學校圍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這些中年教師對信息技術毫無興趣,對課題研究漠不關心,即使關心有時也流露出力不從心的無奈,覺得多么高深。其實,課題研究是個載體,是個平臺,借助他,可以進一步幫我們理清新課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借助他可以讓我們更順利一點走進新課改、實踐新課改。其實人人圍繞課題都可以作一點思考,那就是與自己所任教學科的整合。在我們呼吁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讓我們也呼吁面向全體教師吧。借助科研,人人思考,人人實踐。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工程,沒有現成經驗和固定模式,我們這一路走來,就是靠緊緊依托教科研,步步走進新課改。“戰斗正未有窮期”。我們相信,在濃厚的教研氛圍下,在大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我們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創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明天一定會更美!
篇2: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學習心得
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學習心得
之一:期待中進發
20**年11月15日,我踏上赴山東的列車,有幸去參加第二屆華東六省一市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顛簸勞累,終于在16日凌晨三點五十分到達了孔孟故里、陶瓷之都、齊魯文化發祥地——山東淄博。
當我們打的來到淄博風景華庭酒店時,已經有不少來自不同地方的老師坐在那里等候了。舉辦研討活動的會務組負責接待的人還未上班,我們只有坐在那里等,疲勞,瞌睡。八點鐘之后,我們終于見到了接待的老師,接著報到,繳費,領材料。拿過資料包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來看,了解未來兩天的學習行程及內容安排??吹接心敲炊嗝?、名師,所展示的課例是不同版本,不同年級段的課程時,一直想探求課改以來語文教學到底怎么來教的我來說,除了欣喜,更是激動。我覺得這次學習將不虛此行,我充滿著期待。
這次研討由上海市小語會、安徽省小語會、江蘇省小語會、浙江省小語會、福建省小語會、江西省小語會、山東省小語會主辦,山東省小語會承辦。出席此次大會的有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著名特級教師李吉銀,浙江省拱宸橋小學校長,有著“詩意語文”之稱的王崧舟老師等。反正這次上研討課的都是全國小語教學的高手,心想肯定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一定不容錯過。
好期待明天的到來……
之二:感受中情動而思
20**年11月17日早晨7:30,我們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老師們匯聚在淄博劇院。門前的大型條幅上寫著此次研討活動的名稱,顯得隆重而莊嚴。老師們紛紛在門前合影留念,拍下了這值得紀念的一幕。進入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舞臺和臺上一盆盆的嬌艷的鮮花。再轉身回頭望,只見二樓觀眾席上方懸掛著一副對聯:好客山東孔孟故里笑迎八方來客,精英云集名師薈萃共探教育真諦。好不氣派!整個會場氣氛熱烈,樓上樓下賓朋滿座,真是一次難得的盛會??!
大會在八點鐘準時拉開帷幕,在山東省小語會及教育局領導講話致辭之后,精彩的張店區師生經典誦讀帶給我們視覺上的沖擊。師生們優美,鏗鏘有力的詩詞誦讀表演震撼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孩子們或吟誦,或演唱,或舞蹈,或彈奏,那幸福地模樣蕩漾在每個人的臉上。在這種古詩詞的熏陶感染之下,孩子們的文明素養和氣質底蘊怎能不得到提升?孩子們怎能不健康快樂地成長呢?
早就聽說常麗華的名字,m.airporthotelslisboa.com早就在網上了解常麗華踐行新教育的那些事兒。雖然我沒有走進常麗華的課堂,但是今天目睹這經典誦讀的恢宏氣勢,也讓我真正領會到了新教育所倡導的晨誦、午讀的魅力。從古到今,教育無論怎樣改革,都離不開閱讀。正如崔巒先生說得我們要讀書立校,讀書立班,讀書立人,要通過閱讀營造出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書香家庭。讓閱讀浸潤孩子們的心靈。愛讀書的孩子一定會擁有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人生。
崔巒先生在今天的專家報告中不僅對當前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了總結和反思,而且指出了目前教改出現的不良現象。如:課程資源不加選擇地濫用,教學脫離文本;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能有效開展,只流于形式;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失衡,一味側重人文性而忽視語文的工具性,使得教學效果不佳;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顯得比較強勢,牽引的過多;給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的時間太少,結果教師教的累,學生學得苦,教師沒有職業幸福感,幸福指數不高等等。這些問題現狀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我們的教改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觀念和方法,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們的教育必然會失真,那將會給孩子貽害終生。
因此,我們在從事教育改革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孩子,一切從孩子的發展出發。朱永新教授也說要交給孩子一生有用的習慣,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想我們老師如果都關注人的發展,課堂上少一些花架子,少一些表演,少一些講解,多一些樸實,真實,扎實,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達到生態高效課堂的境界。
篇3: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研究新課標,并通過教學實踐,明白了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我們個人的學習并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系點和著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