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高中化學課時跟蹤訓練(七)無機非金屬材料新人教版選修

6653

  課時跟蹤訓練(七)

  無機非金屬材料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鹽產品

  B.水晶、瑪瑙、光纖、硅膠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C.SiO2很穩定,與所有的酸都不反應

  D.將石棉(CaMg3Si4O12)化學式改寫成氧化物的形式為3(MgO·CaO)·4SiO2

  2.[雙選題]下列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是()

  A.高強度水泥

  B.鋼化玻璃

  C.氧化鋁陶瓷

  D.光導纖維

  3.科學家發現的C60是一種新的分子,它是空心的,具有類似足球的結構,被稱為“分子足球”;最近日本科學家確認世界上還存在一種“分子足球N60”,它與C60的結構相似,而且在高溫或機械撞擊后,其中積蓄的巨大能量會在一瞬間釋放出來。對于N6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N60是化合物,不是單質

  B.N60與14N都是氮的同位素

  C.N60沒有同素異形體

  D.N60的發現開辟了能源世界的新天地,N60將會成為較好的火箭燃料

  4.高溫下發生反應SiO2+3CSiC+2CO↑,其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質量比為()

  A.1∶3

  B.5∶3

  C.1∶2

  D.2∶1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倨胀ㄋ嗟闹饕煞质枪杷崛}、硅酸二鈣和鋁酸三鈣

 ?、谥圃炱胀úAУ脑鲜羌儔A、石灰石和石英砂

 ?、厶沾傻姆N類很多,主要分為土器、瓷器和炻器等

 ?、芨邷亟Y構陶瓷、生物陶瓷和壓電陶瓷都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莨柩跛拿骟w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硅酸鹽材料大多具有穩定性、硬度高、熔點高、難溶于水、絕緣、耐腐蝕等特點

 ?、匏嗌皾{又稱混凝土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6.根據水泥、玻璃和陶瓷的生產過程,總結出硅酸鹽工業的一般特點是()

 ?、僭弦欢ㄊ呛柙氐奈镔|

 ?、谏晌锸枪杷猁}

 ?、鄯磻獥l件是高溫

 ?、馨l生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A.①和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氮化硅(Si3N4)是一種具有耐高溫等優異性能的新型陶瓷,工業上可用下列方法制?。?SiO2+6C+2N2高溫,Si3N4+6C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氮化硅性質活潑,易與其他物質反應

  B.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

  C.上述反應中,N2是還原劑,SiO2是氧化劑

  D.上述反應中,每生成1molSi3N4,N2得到6mol電子

  8.四氯化硅還原法是當前制備較高純度硅的一種方法,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iCl4(g)+2H2(g)高溫,Si(s)+4HCl(g)。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硅單質

  B.減小壓強有利于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C.高溫下,氫氣的還原性強于硅

  D.混入少量空氣對上述反應無影響

  9.下列關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是指:光導纖維、玻璃、水泥、陶瓷等硅酸鹽材料

  B.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雖然克服了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缺點,但強度比較差

  C.高溫結構材料具有耐高溫、耐酸堿腐蝕、硬度大、耐磨損、密度小等優點

  D.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和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鹽

  10.在高新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陶瓷材料被稱為“支撐未來高新技術的尖端材料”,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信息、醫療、交通運輸等許多領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新型陶瓷材料和傳統陶瓷材料都是硅酸鹽材料

  B.新型陶瓷材料又叫精細陶瓷或高性能陶瓷

  C.制造新型陶瓷制品的原料以天然礦物為主

  D.現在已經制造出的新型陶瓷材料大都性能優異,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超塑性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0分)

  11.(10分)獲取知識和信息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能力,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材料科學的推動。

  (1)光導纖維是一種高質量傳導光的玻璃纖維,利用光纜通訊,能同時傳輸大量信息。制造光纖電纜的主要原材料的化學式是________,它屬于________材料。

  信息產業的核心材料是高純度的硅,高純度的單晶硅生產方法之一:SiO2Si(粗硅)SiHCl3(沸點33.0

  ℃)Si超純硅(多晶硅)─→單晶硅

  用得較多的另一種方法(之二)是:用金屬硅化物(Mg2Si)與鹽酸作用得硅烷(SiH4),再加熱分解得高純硅。

  單晶硅可用來制作大規模集成電路、整流器等,硅純度越高,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性能就越好。

  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2)從方法一生產單晶硅的過程看,由碳還原得到的硅為何還要進一步處理?

  (3)寫出方法二中生產高純硅的兩個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0分)工業生產中,利用不同原料或添加不同的化學物質,以及采用不同的工藝過程等,可制得多種性能、用途的玻璃。

  (1)普通玻璃制造過程所發生的化學反應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有三種物質:a.含有鉀、鉛的原料,b.B2O3,c.某些金屬氧化物或鹽。

 ?、僦圃旎瘜W儀器的玻璃需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__。(填編號,下同)

 ?、谥圃旃鈱W儀器的玻璃需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

 ?、壑圃祛伾煌牟A杓尤氲奈镔|是________。

  (3)與普通玻璃相比具有相同組成的是________。

  A.鋼化玻璃

  B.光學儀器玻璃

  C.石英玻璃

  D.有色玻璃

  13.(12分)*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蝕、抗冷熱沖擊性。有關生產過程如下:

  為了確定C的組成,某同學進行了以下的探究過程。已知F、G都是難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可做光導纖維。

  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C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方程式:

  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⑦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8分)高純度單晶硅是典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又稱“半導體”材料,它的發現和使用曾引起計算機的一場“革命”。這種材料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備:

  SiO2Si(粗)SiHCl3Si(純)

  (已知SiHCl3能與H2O強烈反應,在空氣中易自燃)。

  (1)寫出步驟a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應不能證明C的非金屬性比Si強,請你用一個化學方程式來說明C的非金屬性比Si強的事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b經過冷凝得到的SiHCl3(沸點33.0

  ℃)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點57.6

  ℃)和HCl(沸點—84.7

  ℃),提純SiHCl3的主要化學操作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

  (3)用SiHCl3與過量H2反應制備純硅的裝置如下(熱源及夾持裝置略去):

 ?、傺b置B中的試劑________,裝置C中的燒瓶需要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诜磻欢螘r間后,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蹫楸WC制備純硅實驗的成功,操作的關鍵是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控制好反應溫度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転殍b定產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鐵單質,需再加入的試劑(填寫字母代號)是________。

  a.碘水

  b.氯水

  c.NaOH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

  答案

  1.選A

  水晶、瑪瑙、光纖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硅膠的主要成分為SiO2·*H2O,B項錯誤。SiO2可與氫氟酸反應,C項錯誤。石棉改寫成氧化物形式為CaO·3MgO·4SiO2,D項錯誤。

  2.選CD

  玻璃、水泥和陶瓷都屬于傳統硅酸鹽產品,氧化鋁陶瓷有很高的熔點和硬度,屬于新型陶瓷。

  3.選D

  N60是同種元素形成的純凈物,是單質不是化合物,A項不正確。同位素的概念適用對象為原子,而N60為分子,故B項錯誤。同素異形體是指由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N元素除了以N60形式存在外,更多、更普遍的存在形式是N2,即N60與N2是同素異形體。題干最后一句所提供的信息,說明N60可以提供大量能量,D正確。

  4.選C

  在反應中碳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可知,氧化劑與還原劑的質量比為1∶2。

  5.選C

  水泥砂漿是水、水泥、沙子的混合物,在建筑上用作黏合劑;混凝土是水泥、沙子和碎石等的混合物,大量用于建筑、道路等工程中,⑥說法錯誤。

  6.選D

  硅酸鹽工業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的制取等。這些工業的特點為需要用含硅的物質作原料,均需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7.選B

  由Si3N4耐高溫可知其性質穩定,A不正確。N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Si,故在Si3N4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B項正確。由題給方程式可知,N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SiO2既不是氧化劑又不是還原劑,C不正確。在上述反應中,每生成1molSi3N4,N2得到12mol電子,D不正確。

  8.選C

  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SiO2,A不正確。減小壓強會使化學反應速率減小,B不正確。在高溫下硅能與空氣中的O2發生反應,影響生成物的純度,D不正確。

  9.選C

  A項中光導纖維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B項中強度比較差是錯誤的;D項中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光導纖維、單晶硅等其主要成分都不是硅酸鹽。

  10.選B

  新型陶瓷材料的化學組成已經遠遠超出硅酸鹽的范圍,不再是傳統的硅酸鹽材料,A不正確。制造新型陶瓷制品所用的原料已從天然礦物發展為人工合成的超細、高純的化工原料,C不正確。目前,人們制造的許多新型陶瓷材料,雖然性能優異,但仍然屬于脆性材料,延性不好,D不正確。

  11.解析:本題考查了硅、二氧化硅的性質、用途。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SiO2,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由題信息,硅是越純越好,由碳還原得到的是粗硅,需要提純。

  答案:(1)SiO2

  (新型)無機非金屬

  (2)由碳還原SiO2得到的單質硅中,雜質含量過高,將它用HCl處理得到低沸點的SiHCl3,便于蒸發提純,然后再還原得到高純硅。

  (3)Mg2Si+4HCl===2MgCl2+SiH4↑

  SiH4Si+2H2

  12.解析:(2)加入含鉀、鉛的原料可用來制造光學玻璃;加入B2O3制成的玻璃耐化學腐蝕、耐溫度急劇變化,可用于制造化學儀器;加入一些金屬氧化物或鹽可以得到不同顏色的玻璃。

  (3)鋼化玻璃是將普通玻璃加熱軟化后急速冷卻得到的。

  答案:(1)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2)①b

 ?、赼

 ?、踓

  (3)A

  13.解析:由I可做光導纖維,可知I為SiO2,遞推可知F為H2SiO3,H為Na2SiO3;由F、G都是難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結合框圖可知G為AgCl,進而可以確定C為SiCl4,結合*的性質最終確定*為Si3N4。

  答案:(1)SiCl4Si3N4

  (2)SiCl4+4NH3===Si(NH2)4+4HCl

  SiO+2CO2+2H2O===H2SiO3+2HCO

  14.解析:(1)利用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強可證明C的非金屬性比Si強。

  (2)利用兩種液體的沸點不同,因此提純SiHCl3的操作的名稱為蒸餾(或分餾);根據題干SiHCl3能與H2O強烈反應,在空氣中自燃可知道H2的作用之一就是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SiHCl3自燃,B的作用就是干燥H2,所以選用濃H2SO4。由于通入D中應是穩定的SiHCl3與過量H2的氣流,所以C裝置要水浴加熱。由D裝置應加熱到1

  000~1100℃,所以必須用耐高溫的石英管。鑒定是否含鐵單質,可用氯水溶解后再用KSCN溶液檢驗。

  答案:(1)SiO2+2C高溫,Si+2CO↑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2)蒸餾(或分餾)

  (3)①濃硫酸

  使滴入燒瓶中的SiHCl3氣化

 ?、谟泄腆w物質生成

  在反應溫度下,普通玻璃會軟化

  SiHCl3+H2300

  ℃,Si+3HCl

 ?、叟疟M裝置中的空氣

 ?、躡d

篇2:山西屆中考化學復習方案專題訓練(六)實驗設計與評價

  專題訓練(六)

  實驗設計與評價

  1.[20**·綿陽]下列實驗操作正確且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圖KZ6-1

  2.[20**·重慶A]實驗方法多種多樣。下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用灼熱的CuO區別CO和CO2

  B.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CO2

  C.用AgNO3溶液鑒別食鹽水和稀鹽酸

  D.用帶火星的木條對氧氣驗滿

  3.[20**·齊齊哈爾]下列實驗能成功的是()

  A.用木炭代替紅磷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B.用食醋鑒別蔗糖和食鹽

  C.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檢驗氧氣是否已經集滿

  D.用硝酸鋅溶液驗證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4.[20**·深圳]為了達到相應的實驗目的,下列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圖KZ6-2

  5.[20**·陜西改編]下列圖示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圖KZ6-3

  A.探究溶劑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

  B.探究分子運動現象

  C.鑒別NH4Cl溶液和NH4NO3溶液

  D.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6.[20**·山西百校一]下列探究物質組成的方法錯誤的是()

  圖KZ6-4

  7.[20**·營口]下列實驗方案的設計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所用方法

  A鑒別合成纖維和羊毛纖維

  抽絲灼燒聞氣味

  B鑒別鐵粉和氧化銅

  加入適量的稀硫酸觀察現象

  C除去氫氣中的氯化氫氣體

  通過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

  D除去粗鹽中的泥沙

  溶解、過濾、蒸發

  8.[20**·綿陽]下列實驗設計的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

  通入適量CO2

  B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將氣體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

  C鑒別NH4Cl和KCl固體

  分別取少量固體于研缽中,加熟石灰研磨

  D鑒別H2和CH4

  點燃后分別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

  9.[20**·新疆]下列依據實驗目的所設計的實驗過程,不合理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鑒別碳粉和氧化銅粉末

  取樣后,分別在空氣中灼燒

  B鑒別硝酸鉀溶液和碳酸鉀溶液

  取樣滴加酚酞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C除去氯化鈉固體中混有的泥沙

  溶解、過濾、蒸發

  D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氣體

  將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

  10.[20**·婁底]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鑒別NaCl和NH4NO3固體

  分別加少量水溶解

  B鑒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分別通入二氧化碳

  C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加入足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D除去K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

  加入適量的鹽酸

  11.[20**·連云港]下列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除去KCl固體中的KClO3

  加入少量MnO2固體,加熱

  B鑒別硬水和軟水

  滴加肥皂水振蕩,觀察產生泡沫的情況

  C比較人體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中O2的含量

  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入兩種氣體中

  D探究稀鹽酸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反應

  向反應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12.[20**·貴港]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中,可行的是()

  A.分離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加水溶解,過濾

  B.檢驗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鐵和澄清石灰水,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

  C.除去氯化鈉固體中少量的碳酸鈉——加入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蒸發

  D.驗證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將鐵絲和銅絲分別浸入硫酸鋅溶液中

  13.[20**·蘭州]下列依據實驗目的設計的實驗方案中合理的是()

  A.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用過量的稀硫酸長時間浸泡

  B.驗證甲烷中含有H2,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燒杯,觀察內壁是否出現液滴

  C.鑒別化肥KNO3和NH4Cl,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

  D.檢驗NaOH是否變質,取樣,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溶液,觀察溶液顏色是否變紅

  14.[20**·赤峰改編]下列探究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圖KZ6-5

  15.[20**·天津]化學實驗中常用到木條或火柴梗,下列實驗方案或操作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

  B.用燃著的木條區分氮氣和二氧化碳

  C.用木條蘸少量的濃硫酸驗證濃硫酸有腐蝕性

  D.用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蠟燭火焰中,約1s后取出,比較火焰各層溫度

  16.[20**·株洲]下列實驗操作和目的都正確的是()

  選項

  操作

  目的

  A將過濾后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中加熱蒸干

  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

  B取一小塊乒乓球碎片和濾紙碎片,分別用坩堝鉗夾住,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觀察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要有氧氣

  C將紅熱的木炭迅速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底部

  觀察木炭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

  D在盛有水的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品紅

  證明品紅在靜置的水中會擴散

  17.[20**·濟寧]一同學設計了兩種由CuO→Cu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ZnH2Cu

  方案二:CuOCuSO4Cu

  大家認為方案二優于方案一,理由是:①節約能源;②Cu產率高;③產品純凈;④操作安全。

  其中,評價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河北]根據圖KZ6-6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

  圖KZ6-6

  (1)甲實驗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進行粗鹽提純實驗時過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實驗驗證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多時,除了要控制兩種氣體樣品的體積相同外,還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實驗用pH試紙測定白醋的酸堿度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則測得結果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9.[20**·煙臺]圖KZ6-7是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及檢驗相關性質的裝置圖,據圖回答問題。

  圖KZ6-7

  (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

  (2)查閱資料知,高鐵酸鉀(K2FeO4)固體可用于制取氧氣。

  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偃粲梅桨敢恢迫⊙鯕?,應該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填序號)。選用裝置C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氧氣應該從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谙铝嘘P于以上兩種方案制取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方案一發生的是分解反應

  b.方案二更簡便、節能

  c.制取等質量的氧氣,兩種方案所需高鐵酸鉀的質量相等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若用裝置D證明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物質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應該采取的實驗操作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其中①②③可重復使用)。

 ?、購膄端通氮氣

 ?、趶姆忠郝┒分械渭舆m量水

 ?、蹚膃端通二氧化碳

 ?、軐⒏稍锏乃{色石蕊試紙放入D裝置的廣口瓶中

  參考答案

  1.A

  [解析]

  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熱,使錐形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U形管中紅墨水左邊下降、右邊上升,可達到實驗目的;使用安全瓶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氧氣應由安全瓶的短管進入,水由長管排出;稀釋濃硫酸時,由于濃硫酸溶于水放熱且密度大于水,為防止稀釋時酸液沸騰、飛濺,應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并使鐵絲熔化,由于反應太過劇烈,反應后濺落的熔化物掉落瓶底時會造成集氣瓶底炸裂,故在瓶中需預先盛少量水或鋪一薄層細沙。

  2.C

  [解析]

  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固體由黑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沒有還原性,不能與氧化銅反應,故A項能達到目的。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鈣,可以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實驗室就是利用該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故B項能達到目的。食鹽水和稀鹽酸中都含有氯離子,加入硝酸銀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無法鑒別,故C項不能達到目的。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盛氧氣的集氣瓶口進行驗滿,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已集滿,故D能達到目的。

  3.C

  4.B

  [解析]

  H2O2溶液和MnO2制O2后的混合物是水和二氧化錳,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可用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CO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質,不符合除雜原則;NH4NO3、NaOH溶于水分別吸熱、放熱,使溶液的溫度分別降低、升高,氯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幾乎無變化;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5.A

  [解析]

  探究溶劑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實驗為對比實驗,做此類實驗時,只把研究對象作為變量,其他量都要相同,故A正確;酚酞遇酸不變色,該實驗無明顯現象,無法證明分子運動,故B錯誤;鑒別氯化銨和硝酸銨時,NaOH+NH4Cl===NaCl+NH3↑+H2O,NaOH+NH4NO3===NaNO3+NH3↑+H2O,都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兩者現象相同,不能區分,故C錯誤;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也屬于對比實驗,應只把探究對象作變量,其他都不變,所以第二個試管中過氧化氫溶液也應是5%的,故D錯誤。

  6.D

  7.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提純與鑒別。羊毛燃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合成纖維燃燒有特殊氣味,所以抽絲灼燒可以鑒別出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鐵和稀硫酸反應有氣泡產生,黑色氧化銅固體溶于稀硫酸,形成藍色溶液,所以加入稀硫酸可以鑒別鐵和氧化銅;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會增加新雜質;粗鹽中的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后過濾可除去泥沙,然后蒸發結晶得到食鹽。

  8.C

  [解析]

  向含有CaCl2的NaCl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中的兩種物質均不與二氧化碳反應;將含有HCl的CO2氣體混合物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不但氯化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二氧化碳也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將雜質除去的同時又將原物質除去;NH4Cl中含有銨根離子,屬于銨鹽,銨鹽與熟石灰研磨會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產生,而KCl不與熟石灰反應;H2和CH4都具有可燃性,都含有氫元素,因此在空氣中燃燒都有水生成,故點燃后分別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燒杯內壁上都會出現小水珠。

  9.D

  [解析]

  碳粉在空氣中灼燒,會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固體會逐漸減少至消失,而氧化銅粉末在空氣中灼燒不發生變化,故能達到實驗目的;硝酸鉀溶液顯中性,碳酸鉀溶液顯堿性,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故能達到實驗目的;氯化鈉可溶于水,泥沙難溶于水,故溶解、過濾可得到氯化鈉溶液,將溶液蒸發結晶可得到氯化鈉固體,能達到實驗目的;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時,一氧化碳會和氧化銅發生反應,二氧化碳不和氧化銅反應,故設計不合理,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10.D

  [解析]

  NaCl溶于水時,溶液溫度變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可以由溫度進行鑒別;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NaOH溶液無明顯變化,可以進行鑒別;鋅粉與CuSO4溶液反應,置換出CuSO4溶液中的銅,同時生成ZnSO4,過濾后可除去CuSO4;鹽酸與KOH溶液反應生成KCl,在K2SO4溶液中引入了新的雜質。

  11.B

  [解析]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加入的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反應后不能除去,A錯誤;區分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在水中加入肥皂水后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產生浮渣較多的是硬水,B正確;帶火星的木條在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中的燃燒情況對比不明顯,不能比較其中O2的含量,C錯誤;不論反應后鹽酸是否過量,因反應中有氯化鈉生成,滴加硝酸銀溶液后一定會有白色沉淀生成,D錯誤。

  12.C

  [解析]

  分離物質時,物質要回到初始狀態,碳酸鈉和氫氧化鈉都能溶于水,故加水溶解、過濾不能將二者分離,A錯誤;檢驗二氧化碳中含有一氧化碳時,要先用堿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再通過灼熱的金屬氧化物,將得到的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來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故B錯誤;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過量的鹽酸通過蒸發可以除去,故C正確;鐵、銅都不能和硫酸鋅溶液反應,故D錯誤。

  13.C

  [解析]

  用稀硫酸長時間浸泡鐵制品,不僅會消耗掉鐵銹,還會使內部的鐵損耗,因此不合理;甲烷和氫氣燃燒都會生成水,因此燒杯內有液滴不能說明甲烷中混有氫氣,實驗設計不合理;硝酸鉀不屬于銨態氮肥,而氯化銨屬于銨態氮肥,銨態氮肥與熟石灰混合研磨,會產生刺激性氣味,二者可以鑒別;氫氧化鈉若變質,一般會產生碳酸鈉,碳酸鈉水溶液依然顯堿性,用酚酞溶液不能鑒別。

  14.B

  [解析]

  Fe、Ag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會觀察到鐵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銀表面無明顯現象,說明鐵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可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從強到弱為Fe、Cu、Ag,故能達到實驗目的;探究影響物質溶解速率的因素要采用控制變量法,而操作中水的溫度不同,硝酸鉀的狀態不同,故無法達到實驗目的;實驗中兩個軟塑料瓶都會變癟,但盛氫氧化鈉溶液的塑料瓶變癟的程度要大于盛水的塑料瓶,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能達到實驗目的;從實驗圖中:試管1中鐵釘部分放入水中,鐵與氧氣、水均接觸,很快鐵生銹,試管2中鐵釘放入水中,上方放植物油隔絕氧氣,鐵釘只與水接觸,不易生銹,試管3中鐵釘只與氧氣接觸,也不易生銹,通過比較試管1、2、3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水接觸,故能達到實驗目的。

  15.B

  [解析]

  由于氧氣能夠助燃,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二氧化碳和氮氣均不助燃也不燃燒,所以都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因此該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用木條蘸少量濃硫酸,木條逐漸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腐蝕性;將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蠟燭火焰中,約1

  s后取出,與外焰接觸部分炭化最嚴重,說明酒精燈的火焰中外焰的溫度最高。

  16.D

  [解析]

  過濾后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中加熱蒸干,該操作為蒸發,它是為了除去溶劑;取一小塊乒乓球碎片和濾紙碎片,分別用坩堝鉗夾住,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通過比較加熱時間的長短,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觀察木炭在氧氣里燃燒是將紅熱的木炭從上向下慢慢伸入而不是直接伸入底部,這樣讓氧氣從上向下消耗,能充分反應,木炭燃燒持久,方便觀察實驗現象;品紅是紅色的,放入水中可觀察到整杯水逐漸變紅,證明品紅在靜置的水中會擴散。

  17.B

  [解析]

  方案一是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在加熱條件下,氧化銅和氫氣反應生成銅和水,方案二是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鋅和硫酸銅常溫下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故方案二比方案一節能,故①說法正確;氫氣還原氧化銅時,還原出的銅覆蓋在氧化銅表面,導致氧化銅不能完全反應,造成銅的產率偏低,故②說法正確;氧化銅被氫氣還原時,部分氧化銅不能反應,得到的是混合物,而鋅和硫酸銅反應時生成的銅也會附著在鋅表面,得到的也是混合物,因此兩種方法得到的都是混合物,故③說法錯誤;氫氣是一種可燃性氣體,易發生爆炸,故方案二比方案一操作安全,故④說法正確。

  18.(1)燒杯

  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

  (2)加入飽和石灰水的量

  呼出氣體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空氣瓶中無明顯現象

  (3)偏大

  [解析]

  (1)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實驗為過濾操作,儀器a為燒杯;過濾是將不溶于水的物質和能溶于水的物質分離的一種方法,所以過濾的目的是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2)做對比實驗時無關因素要相同,探究因素不同,所以要控制無關因素飽和石灰水的濃度和滴入的量相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白色渾濁物越多,說明氣體中二氧化碳越多,所以現象是呼出氣體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空氣瓶中無明顯現象。(3)用pH試紙測定待測液的正確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如果潤濕試紙則導致待測液濃度下降,如果是酸溶液則酸性減弱,而酸性越弱pH越大,所以測量值比實際值偏大。

  19.(1)錐形瓶

  (2)①Ba

 ?、赼bc

  (3)CaCO3+2HCl===CaCl2+H2O+CO2↑

 ?、堍邰佗冖?/p>

  [解析]

  (1)由圖知,儀器①為錐形瓶。(2)①方案一為加熱高鐵酸鉀固體制取氧氣,故選用發生裝置B;若用裝置C收集氧氣,由于氧氣密度大于空氣,故需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氧氣從a端通入,空氣從b端排出;②方案一的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三種物質,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a正確;方案二只需將高鐵酸鉀固體與水反應且不需加熱,節能、簡便,b正確;由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兩個反應中高鐵酸鉀與氧氣的分子個數比相同,故制取相同質量的氧氣,兩種方案所需的高鐵酸鉀質量相等,c正確。(3)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為CaCO3)與稀鹽酸反應制取CO2氣體,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用D裝置驗證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不是水、不是CO2,而是CO2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則需首先將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入裝置D中,通入CO2觀察是否能使干燥的石蕊試紙變紅,然后用氮氣將裝置內的CO2排出,接著在氮氣中將水滴到藍色石蕊試紙上觀察是否變紅,最后再通入CO2排出氮氣,觀察此時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是否變紅,故順序為:④③①②③。

篇3:連云港版中考化學復習方案題型訓練1

  題型訓練

  1.[20**·菏澤]

  如圖Z1-7是用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裝置圖,有關此實驗的結論與分析錯誤的是()

  圖Z1-7

  A.此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B.此實驗證明,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

  C.該實驗中的紅磷還可以用硫來代替

  D.若該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裝置氣密性不好造成的

  2.[20**·日照]

  依據如圖Z1-8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實驗過程:①通入N2,點燃酒精燈,一段時間后,a、b中均無明顯現象;②改通O2片刻,熄滅酒精燈后,b中紅磷燃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圖Z1-8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B.實驗過程②的a中無明顯現象

  C.實驗過程①要先通入N2,再點燃酒精燈

  D.對比①②兩個實驗過程以及b中的實驗現象,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

  3.某同學對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做了如圖Z1-9所示的改進。

  圖Z1-9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火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燃燒產生的SO2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該反應與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反應相似,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鑒別SO2和CO2的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觀察兩種氣體的顏色

  B.聞兩種氣體的氣味

  C.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現象

  (5)該改進實驗的最大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徐州]

  磷的燃燒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圖Z1-10

  (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能冒出濃厚的白煙,軍事上常用來制煙幕彈。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利用燃磷法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過程如圖Z1-10所示。他測得氧氣體積分數約是________%,燃燒結束時試管里剩余氣體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學式)。

  5.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如圖Z1-11所示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Z1-11

  (1)A圖所示的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圖所示的實驗中,由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__________;燒杯中熱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3)通過C圖所示的實驗,可以得出鐵制品銹蝕的條件為:鐵與__________________接觸。

  (4)D圖所示的實驗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鹽城]

  CO2能與NaOH發生反應。

  [實驗過程]

  檢查裝置氣密性。按如圖Z1-12所示連接好裝置,進行實驗。

  圖Z1-12

  序號

  操作步驟

  實驗現象

 ?、翊蜷_彈簧夾K1,關閉彈簧夾K2、K3、K4,將20mL水注入錐形瓶F中,關閉彈簧夾K1,振蕩瓶F,打開彈簧夾K2

  無明顯現象

 ?、?/p>

  關閉彈簧夾K2,打開彈簧夾K4,將20

  mL

  NaOH溶液注入錐形瓶H中,關閉彈簧夾K4,振蕩瓶H,打開彈簧夾K3

  錐形瓶G中的熱水劇烈沸騰

  [實驗分析]

  錐形瓶G中熱水劇烈沸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反思]

  有觀點認為只需要進行實驗操作Ⅱ,即可說明CO2與NaOH發生反應。你對該觀點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填“贊同”或“不贊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日照]

  硫酸是化學實驗室里的常見試劑,現利用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配制100mL質量分數為10%、密度為1.07g/cm3的稀硫酸(已知:水的密度近似為1g/cm3,不同質量分數的溶液混合后總體積不是兩種溶液體積之和)。

  (1)量取濃硫酸時需要的儀器是________(填序號)。

  圖Z1-13

  (2)配制該稀硫酸時,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________(假設需要濃硫酸的體積是VmL)。

  a.分別用量筒量取VmL濃硫酸和(100-V)mL水,在燒杯中混合均勻

  b.先量取VmL濃硫酸倒入燒杯中,再稱量(107-1.84V)g水,慢慢倒入盛有濃硫酸的燒杯中混合均勻

  c.先量取(107-1.84V)mL水倒入燒杯中,再將量取的VmL濃硫酸慢慢倒入盛水的燒杯中混合均勻

  d.先在100mL量筒中加入VmL濃硫酸,然后向其中加水恰好至100mL刻度處混合均勻

  (3)在量取濃硫酸時若俯視量筒的刻度線,則所配制的硫酸溶液的質量分數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用pH試紙測定所配制的稀硫酸的pH,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隨州]

  實驗探究一:課本第二單元課后作業中有“尋找新的催化劑”的探究內容,實驗中學探究小組據此設計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問題]

  紅磚粉末能否作為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如果能,效果如何?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及解釋

 ?、?A中無明顯現象,B中產生大量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

 ?、佼a生的氣體是______;

 ?、诩t磚粉末能改變過氧化氫分解速率

 ?、?向B試管中重新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反應停止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濾渣

 ?、儆之a生大量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

 ?、跒V渣的質量等于ag紅磚粉末的______________

  在反應前后均沒有發生變化,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兩試管中均產生氣泡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紅磚粉末的催化效果沒有二氧化錳粉末好

  [拓展應用]

  已知CuSO4也可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向101.2g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2gCuSO4粉末,充分反應后得到溶質質量分數為2%的溶液,則生成氧氣________

  g。

  實驗探究二:實驗室中的試劑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則可能會與空氣接觸而變質。某中學化學學習小組發現一瓶未密封的氫氧化鉀固體,對其是否變質進行探究。

  [提出猜想]

  1.未變質;2.部分變質;3.完全變質。

  [查閱資料]

  KOH與NaOH性質類似,也能與CO2反應而變質。寫出KOH變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

  (1)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猜想________不成立。

  (2)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固體樣品,放在如圖Z1-14所示裝置中進行實驗,根據CO2的體積和密度計算變質產物的質量,從而確定變質情況。你認為這個方案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Z1-14

  (3)請你另外設計一個方案,進一步探究變質情況。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成立

  9.[20**·淮安]某?;瘜W興趣小組進行粗鹽(含有泥沙)提純實驗,并利用所得精鹽配制100g20%的氯化鈉溶液。

  實驗一:如圖Z1-15中A是甲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

  圖Z1-15

  (1)操作①中的一處明顯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⑤對應的實驗中,停止加熱的恰當時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實驗中缺少過濾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實驗二:乙同學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00g20%的氯化鈉溶液。

  (4)配制時,除如圖A提供的儀器外,還需要試劑瓶、鑷子和____________(填一種儀器名稱)。

  (5)若其他操作均正確,采用如圖B所示觀察方式量取水,則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填“>”“<”或“=”)20%。

  10.[20**·南通]某同學取用生石灰時,發現裝滿生石灰的塑料試劑瓶已經膨脹破裂,如圖Z1-16所示。

  圖Z1-16

  (1)塑料試劑瓶膨脹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裂后瓶內試劑會吸收空氣中CO2生成CaCO3。為測定其中CaCO3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分別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1:稱取10.0g樣品,加50.0g水溶解,攪拌、靜置、過濾,將沉淀洗滌、干燥、稱重。

  實驗2:稱取10.0g樣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收集產生的氣體。

 ?、俑鶕嶒?稱重計算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可能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谌魧嶒?中收集到的氣體為2.2

  g,計算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

  1.C

  [解析]

  紅磷燃燒消耗了集氣瓶內的氧氣,產生壓強差從而使得燒杯內的水被倒吸入集氣瓶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根據紅磷熄滅和水面上升可推知,瓶內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硫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硫,填充了消耗的氧氣的體積,不能用硫代替紅磷;裝置氣密性不好,最終會影響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

  2.A

  [解析]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不是白霧。

  3.(1)集氣瓶

  (2)明亮的藍紫色

  (3)2NaOH+SO2===Na2SO3+H2O

  (4)B

  (5)減少二氧化硫逸出,防止污染空氣

  4.(1)4P+5O22P2O5

  (2)18

  N2

  [解析]

  (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2)由圖可知進入試管中水的體積為9

  mL,由于該反應消耗的是氧氣,因此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為9

  mL,故測得氧氣體積分數約是×100%=18%,空氣中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燃燒結束時,氧氣消耗,剩下的主要氣體是N2。

  5.(1)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2)氧氣(或空氣)

  提供熱量(或隔絕氧氣)

  (3)氧氣和水

  (4)作指示劑,判斷反應的發生(合理即可)

  防止稀鹽酸過量,使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解析]

  (1)在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2)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可以得到燃燒需要氧氣的結論;燒杯中的熱水起到了提供熱量并隔絕氧氣的作用。(3)第一支試管與第二支試管內現象的對比說明鐵生銹需要氧氣,第一支試管與第三支試管的對照現象說明鐵生銹需要水分,所以鐵生銹既需要氧氣又需要水分。(4)由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為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或停止,在實驗中加入了酚酞溶液;實驗中逐滴加入稀鹽酸是為了防止稀鹽酸過量,使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6.[實驗分析]

  NaOH吸收CO2,錐形瓶G內氣體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實驗反思]

  不贊同

  CO2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只做一個實驗無法說明CO2是被水吸收還是與NaOH反應

  [解析]

  [實驗分析]

  錐形瓶H內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導致壓強減小,從而使錐形瓶G中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隨著壓強的減小而降低,故錐形瓶G內的水劇烈沸騰。[實驗反思]

  只進行實驗操作Ⅱ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因為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水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設計實驗操作Ⅰ的目的是進行對比,排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能反應生成碳酸等因素的影響。

  7.(1)D

  (2)c

  (3)小于

  (4)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pH

  [解析]

  (1)由m=ρV和溶液在配制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設需要濃硫酸的體積為V,則100mL×1.07

  g/cm3×10%=V×1.84

  g/cm3×98%,V=5.9

  mL;根據量程相近的原則,量取濃硫酸時需要的儀器是D。(2)稀釋濃硫酸時,為防止產生的熱量使液體迸濺,要及時散熱,因此將密度大的液體加到密度小的液體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來散熱,配制該稀硫酸時,加水的質量為100mL×1.07

  g/cm3-V

  mL×1.84

  g/cm3=(107-1.84V)

  g,最合理的方法是先量取(107-1.84V)mL水倒入燒杯中,再將量取的V

  mL濃硫酸慢慢倒入盛水的燒杯中混合均勻。(3)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俯視刻度,讀數偏大,但量取的實際體積偏小,即溶質偏少,所以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實際偏小。(4)根據pH試紙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測定溶液pH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并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pH。

  8.實驗探究一:

  [實驗探究]

  氧氣

  化學性質和質量

  C中產生氣泡較慢

  [拓展應用]

  3.2

  實驗探究二:

  [查閱資料]

  2KOH+CO2===K2CO3+H2O

  [設計實驗]

  (1)1

  (2)不可行,因為CO2能溶于水(或與水反應),導致測量結果誤差較大

  (3)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另取少量樣品,配成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靜置,滴加酚酞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溶液變紅色

  (合理即可)

  9.(1)瓶塞正放

  (2)待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的固體時

  (3)引流

  (4)膠頭滴管

  (5)<

  10.(1)生石灰吸收空氣中的水,發生反應而放熱,導致塑料試劑瓶膨脹破裂

  CaO+H2O===Ca(OH)2

  (2)①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會導致沉淀質量增加,結果偏高

 ?、诮猓涸O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2

  g=

  *=5g

  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100%=50%。

  答:樣品中CaCO3的質量分數為50%。

  [解析]

  (1)裝滿生石灰的塑料試劑瓶如果漏氣,生石灰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使塑料試劑瓶膨脹而破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