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胡同文化》的心得體會
語文組
李健
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能夠有這樣一次在全校老師面前上匯報課的機會,我感到十分幸運。在許多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之下,我比較順利地完成了這次公開課,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樹立了信心;但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許多缺點和不足。以下便是我對本次匯報課的一些淺顯的心得體會。
教學目標的確定
《胡同文化》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講的是序言,因此,要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但與此同時,這篇文章又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序言。從題目來看,“胡同文化”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甚至可以寫成一本書。但作為一部攝影集的序言,作者僅用了幾千字,足見作者對材料的選擇、結構的安排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確定為:通過閱讀,掌握作者的行文脈絡,學習在既定主題下對材料進行適度收放的散文技巧。
此外,從作者的經歷來看,汪曾祺先生祖籍雖為江蘇高郵,但久居北京,也算是個老北京了。因此,作者對老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都有著深厚的情感。而對這種情感,作者并不是直接地表達出來,而是通過老北京人特有的慢條斯理、不火不慍的勁頭和老北京人特有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二確定為:品位文章清新又不失風趣的語言,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那份懷舊與超脫的情感。
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語文組各位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之下,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大體設計為:"胡同——文化——情感"三個階段,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全文的結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從而為后面劃分文章段落層次設置良好的鋪墊。在每個階段中,我首先提出問題,接著讓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去分析問題,最后在我的引導之下由學生通過總結、概括來解決問題。在每個階段的教學中,我適時地注意了橫向的聯系,給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知識,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文化視野。與此同時,我還注意了每個不同階段之間的銜接和過渡,從縱向的角度來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脈絡。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流暢性。除此之外,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不但在課前設計了以“記憶中的建筑”為核心的導語,還在第一階段中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北京胡同的FLASH動畫,讓學生對北京胡同有一個直觀、形象的感受和了解。在本節課的最后,為了能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那份對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沒落的懷舊與超脫的情感,我為學生們播放了一首反映新舊北京風貌、人民生活變化的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并根據歌詞內容配上了相關圖片,讓學生們通過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去感受北京的變化,進而更深層次地領會作者對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沒落的情感。整節課也在大家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并共同達到高潮時結束,這樣利于學生在課后對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仍有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教學后的反思和領悟
(一)打好基礎,突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因此,語文學科最基本的屬性就是工具性。在《胡同文化》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到了這篇課文雖是一篇序言,但它同時也是一篇結構嚴謹且頗具韻味的散文。因此,我覺得在本課的教學中應以本篇為例培養學生閱讀散文和寫作散文的基本技能。本文結構嚴謹,作者分“胡同——文化——情感”三部分,層次非常清晰;每一個自然段的首句多為此段的中心句,交代了本段的主要內容,其他各句都是圍繞中心句展開的;全文第5自然段為過渡段,作者由建筑學意義上的胡同聯想到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進而聯想到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最終非常自然地過渡到北京的胡同文化。以上這些特點對于學生閱讀、寫作散文都有著指導和借鑒意義。學生在閱讀散文時,要通過尋找過渡段和過渡句來理清文章結構層次,而通過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來快速地掌握各段的段意。學生在進行散文寫作時,散文的結構要先從全篇入手做好整體性的構思,而后安排好各個自然段的中心,最后用過渡句或過渡段將各個自然段自然、流暢地銜接起來。通過《胡同文化》這篇課文的教學使學生閱讀和寫作散文的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這從根本上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二)擴展視野,強化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在《新課標》中強調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學科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缎抡n標》強調“大語文”觀,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重語文的人文性的特征,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逗幕肥且黄哂腥宋牡滋N的文章,它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及作者對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沒落的態度都是很好的人文教材。因此,教學時要充分挖掘本篇課文的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情感價值。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沒落讓我們對那些曾經輝煌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古典建筑、文化等都存有幾許嘆惋之情,進而使學生樹立保護具有民族古典特色事物的觀念。從作者對老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留戀之情中,我們學到了要正確看待事物的發展變化。所謂發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沒落正是在gg開放的商品幾經濟大潮之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結果,因此,我們必須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也只有用這樣辨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我們才能全面、準確地了解事物內涵和外延,進而為下一步順利地解決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理念
《新課標》中提出,語文課堂應“以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不再是語文課堂的主角,而只是一位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學習。在《胡同文化》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力圖通過問題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問題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閱讀、相互討論來共同分析問題,最終,通過老師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自己完成總結和概括,并找到答案。關于作者對胡同和胡同文化沒落的情感的問題,我嘗試給學生比較自由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胡同和胡同文化沒落的看法。對學生們不同的看法,不要武斷地給以肯定或否定,而是通過與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加以引導,來使學生學會如何全面地、辨證地看待事物的發展變化。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我努力克服自己語言不夠簡練的老毛病,力爭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四)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北京胡同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很多的學生都從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中對北京胡同有所了解;說陌生,是因為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去過北京、看過北京的胡同,所以對北京胡同的印象多是比較模糊的。在進行《胡同文化》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對北京胡同有一種形象、具體的感性認識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嘗試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觀賞圖片和影像資料,來形成對北京胡同的感性認識。在本學期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到了其突出的優點: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密度和效能。但同時,我也意識到在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往往會出現影響自己思路的現象。甚至有時課件做的華而不實,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還會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因此,我在制作《胡同文化》課件時,堅持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本著“簡潔、實用又不失觀賞性”的原則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自己為本,把課件作為自己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去運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我在走上講臺的這四個月中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直觀、深切的體驗和感受。在許多老師的幫助之下,我也在逐漸地進入角色,逐漸地成長。尤其是這次匯報課,不但使我得到了難得的鍛煉機會,而且使我在一定程度增強了信心,更有利于今后教學工作的開展。但與此同時,我也更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平淡,缺少激情;聲音比較緩和,缺少抑揚頓挫的變化;肢體語言比較僵硬,表現力不強;教學語言不夠嚴謹,表達不夠簡潔;知識體系不夠完備,有些知識不夠準確等。這些缺點和不足需要我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通過每天每節課上踏踏實實的努力來不斷改正、完善。真誠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次鍛煉機會,感謝眾多老師對我的指導和幫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將成為我永遠勉勵自己的話語。
篇2:小學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方案
小學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方案
青年教師是我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一年參加工作的新教師更是我校教師隊伍的生力軍。學校十分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為青年教師盡可能多的提供學習機會,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為了檢驗和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進一步夯實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加強學習和掌握現代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展示青年教師風采,并為他們的專業成長搭建互動的交流平臺,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安排,學校決定舉行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以此激勵青年教師,并使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發揮,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
一、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各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
二、參加匯報課活動的老師
教師 學科 年級 指導教師 上課時間 上課內容
三、時間與地點安排
時間:第14、15周周三和周四
地點:一樓多媒體室
四、授課內容
按照教學進度和本次活動時間安排,由授課教師本人確定的課題(必須是新授,且不能上復習課或練習課)。
五、具體要求
1、上課教師課前寫好詳案,并打印五份教案交給評委。
2、各科組長負責組織聽評課及上課教師備課指導。
3、上課教師在授完課后,要寫匯報課教學總結或教學反思并交給各分管行政。
4、本科組成員必須參加本次活動,并自行調好課。
5、評委由本科目分管行政、科組長及相關指導老師。
六、具體工作安排
照相:z
錄像、電子屏幕:z
?。ㄆ聊粌热荩簔小學青年教師匯報課觀摩活動)
場地衛生:z主任安排
z小學教學處
20**年5月7日
附課堂評價表:
z小學青年教師匯報課課堂評價表
執教者:年級:科目:課題:
評價指標
評價標準
等級滿分
評分
篇3:優秀教學案例評選:走近算盤成果匯報課教案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應用”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題目:
走近算盤——成果匯報課
科目:綜合實踐活動科
類別:教學設計
姓名:劉惠芳
單位:
茶山鎮第二小學
走近算盤
——成果匯報課
一、活動介紹
(一)活動背景:
算盤是在東漢時期由漢族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幾千年來一直為漢族普遍使用。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由于它運算方便、快速、功能多樣,還被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英國學者李約瑟稱“算盤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隨著計算機和電子計算器的盛行,算盤在我們身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少了。老一輩人個個都會使用算盤,但我們年輕一代對算盤的認識卻很貧乏。算盤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嗎?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算盤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珠算還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的一項內容,但在20**年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珠算被完全取消了。理由是,珠算的計算功能已被計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學還可減輕學生負擔?,F在,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有《認識算盤》一課。其中對算盤最基本的知識點進行了介紹,讓學生知道算盤及來歷,并知道它也是一種計數或計算工具。算盤是很有趣的工具,僅僅的這一點知識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
圖1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認識算盤
算盤除了具有相當的文化意義外,還能提高人的智力、記憶力、反應力、注意力集中度等,華師大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張奠宙表示:“我認為,中國的數學教育不能沒有珠算。我們應對珠算做新的定位,使它的當代功能得到合理的開發。”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算盤有哪些用途,在哪些方面運用到了與算盤相關的知識,比如:算盤文學、算盤工藝品等等。
(2)了解算盤的種類知識,認識有趣的、特別的算盤。
(3)學會算盤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何進行加減乘除。
(4)了解珠心算的計算原理和對發展小朋友的智力的作用。
(5)系統認識算盤的發展歷程,解關于算盤的傳說、故事、歷史名人。
(6)認識算盤的制作材料和一般制作過程。
(7)初步學會收集信息的各種基本方法,嘗試運用調查、考察、收集等基本信息工具和信息方法,學會設計調查問卷和采訪稿。
(8)能夠對收集的信息或資料進行初步分析和處理,學會運用e*cel處理和分析數據。
2、能力目標
(1)利用互聯網、圖書館以及社會資源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2)培養收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3)掌握基本的采訪方法和要點。
(4)學會分工,學會分享,善于合作。
(5)能夠以書面和口頭等不同的表達方式,表述活動的結果、體會或思想情感。
(6)提高調查和采訪的設計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能力。
(7)通過調查訪問,收集整理資料,分析調查資料,得出調查結論,撰寫調查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掌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8)通過對不同人群的調查,培養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豐富多彩的算盤,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寶物的情感。
(2)培養自主性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
(3)豐富學科及課外知識,培養熱愛學習的品質和勇于探究、挑戰的科學精神。
(4)在活動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5)能對自己進行“反思”,
尊重他人想法與成果。
三、活動過程:
用途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四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用途的資料或到東莞圖書館查找有關算盤的書籍,從以下方面尋找:算盤實際用途、珠心算、算盤文化、算盤工藝品等。
2、第五周:全體組員在組長盧梓堯家交流并總結算盤的用途。
3、第六周:查漏補缺,鄭景標和盧梓堯在采訪社區中的老人家關于算盤的用途和知識。
4、第七周:全體組員在盧梓堯家中整理、篩選資料,劉志浩電腦輸入,然后鄭景標和劉立榮負責精選一些算盤文化或知識,制成算盤知識競賽問答卷。
5、第八周:劉志浩和盧梓堯在盧梓堯家中制作有關算盤工藝品的課件,鄭景標負責制作有關珠心算和算盤使用方法及口訣等的手抄報。
6、全體組員在第四周——第八周內各自請教長輩,學會算盤的基本使用方法。
種類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種類、有趣的算盤的資料。
2、第四周:全體組員在組長劉淑欣家交流并總結收集到的資料。
3、第五周:全體組員在組長劉淑欣家討論整理、篩選,劉淑欣負責電腦輸入和打印。
4、第六周——第八周:劉淑欣和劉詩琪負責制作課件,楊曉瑩和劉詩琪做手抄報,全體組員制作宣傳算盤或珠心算用途、好處的宣傳標語和寫一份建議校長開設學習使用算盤課的建議書。
制作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制作材料、制作方法過程的資料,比如:制作過程圖片、制作方法解說、制作過程視頻等。
2、第四周:全體組員在組長盧雅雯家交流并總結收集到的資料。
3、第五周:全體組員在劉海珊家討論整理、篩選,劉穎詩負責電腦輸入,劉海珊打印。
4、第六——第七周:劉穎詩和盧雅雯制作有關算盤制作知識的課件,全體組員設計“我心中的算盤”。
現狀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發展現狀的資料,比如:珠心算的推廣(珠心算學校、幼兒園)等;
2、第四周:全體組員設計面向學生和成年人的調查問卷,呂慧琳、林美婷和盧佩婷設計面向數學老師、幼兒園、會計師的訪問稿。
3、第五——第七周:全體組員在社區內分組進行問卷調查和采訪。
4、第八周:全體組員合作撰寫調查報告。
歷史組主要活動過程:
1、第三周:全體組員在各自的家中上網查找關于算盤歷史、名人、書籍、典故的資料。其中,劉錫榮找關于算盤歷史的資料,盧淑儀和盧穎妍找關于算盤名人的資料,劉俊生和劉佩欣找關于算盤書籍的資料。
2、第四周:全體組員在劉俊生家中交流并總結收集到的資料。
3、第五周:全體組員在劉俊生家中整理、篩選資料。
4、第六周:全體組員在劉俊生家中討論設計關于算盤起源的小品和經典算盤故事會,并且組內推選演員和旁白。
5、第七周:劉俊生和劉詩敏制作關于算盤歷史發展的課件
二、成果匯報課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算盤知識,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寶物的情感。
2、培養學生發現探究、信息整合的能力。
3、通過展示課件、視頻、小組比賽、報告會等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綜合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4、通過多種展示形式,培養學生組織能力、表演能力、宣傳能力、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變得更加自信。
(二)活動準備
1、老師準備:電腦、投影儀、無線翻頁筆、小蜜蜂擴音器、評價表
2、學生準備:
各小組的課件、視頻、研究報告、手抄報、建議書、繪畫作、表演服裝等。
部分資料來源:
算盤百度百科
算盤
神墨算盤博物館
算盤之最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前段時間我們開展了以《走近算盤》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成五個活動小組,分別對算盤的種類、歷史、用途、制作和現狀等方面進行研究。同學們研究的怎樣?有什么收獲?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算盤世界,一起來展示分享活動成果。
展示之前,我提一個建議:匯報的同學要表現大方,聲音洪亮;聽的同學要有禮貌,認真傾聽。
下面有請主持人上臺主持,大家鼓掌歡迎。
二、主持人就位
主持人齊: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女主持人: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展示我們近兩個月的活動成果。在這段活動期間,我們有歡笑、有淚水、也有爭吵和不解,但更多的是合作與分享。(男主持利用課件展示活動過程照片。)我們的投入和合作,換得了今天的到來。
三、小組匯報告交流
1、制作組匯報
男主持人:首先,有請制組的成員匯報他們的研究成果。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制作組,我們小組收集了算盤構造、制作材料和方法的文字資料,從優酷網上下載了算盤制作過程的視頻,還設計了我們“心中的算盤”,下面請欣賞我們帶來的成果。
兩位組長先展示利用課件說明算盤的構造、制作材料和方法,然后播放算盤制作過程的視頻給同學們觀看,并加以解說。
最后請組員們展示自己設計的“心中的算盤”。
我們小組匯報完畢,謝謝大家!
男主持人:制作組非常用心,帶來了視頻給我們觀看,讓我們清楚地知道算盤的制作過程。感謝你們的精彩匯報?,F在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他們打分。滿分10分,一只手指代表1分。
老師補充:在打分前,思考他們的成果能不能增加你對算盤的認識。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2、現狀組匯報
女主持人:下面有請現狀小組成員匯報他們的調查研究。。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現狀組,我們小組主要是做了關于算盤使用現狀的調查。我們先通過上網初步了解算盤的使用現狀,然后再通過實地采訪和問卷調查,最后利用e*cel來統計分析數據,來完成這個調查報告的。下面,我們來匯報調查結果。
兩位組長開展報告會。
女主持人:現狀組為了全面了解算盤的使用現狀真的花了不少的功夫。的確,算盤不應該被淘汰,它在新時代應該有新的發展?,F在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調查結果給他們打分。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3、用途組匯報
男主持人:下面有請用途組成員匯報他們的成果。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用途組,我們小組從網上下載了很多關于算盤用途的資料,了解到算盤除了用來計算外,還能用于開發智力、做工藝品等,我國勞動人民還創造了許多有趣的歇后語、諺語。前段時間,我們跟大家分享了算盤的使用方法和其他相關的知識?,F在就來考考大家吧。
開展算盤知識競賽。(加分環節,答對一個加5分)。
兩位組長利用課件展示介紹算盤工藝品。
組員展示手抄報。
男主持人:用途組為我們豐富了不少關于算盤用途的知識。原來,算盤的文化內涵真的很深遠?,F在請同學們根據他們的匯報給他們打分。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4、種類組匯報
女主持人:下面有請種類組成員來匯報。
組長發言: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種類組,我們小組主要是收集有關算盤種類的知識、制作手抄報、宣傳標語和寫建議書。我們先來介紹一下算盤種類吧。
兩位組長利用課件介紹算盤種類和算盤之最。
各組員展示宣傳標語、手抄報和建議書。
女主持人:我們的匯報完畢,我們種類小組的成果很豐富,希望大家能為我們打個高分。
全班同學進行打分,老師把分數輸入到e*cel。
四、總結
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進行匯報的小組在下節課再來進行匯報。同學們在課后思考一下已經匯報的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你對自己在這次活動的表現滿意嗎?下節課除了歷史小組還要進行匯報外,我們還要對各組和自己進行評價。
五、活動反思
(一)老師的點評
1、在實踐中豐富算盤的知識。算盤歷程了幾千年,使用范圍非常廣,因此本次活動中學生收集到很多很多關于算盤的知識,比如:算盤之最、算盤謎語、算盤成語、算盤歇后語、算盤工藝品、算盤制作流程視頻、算盤的發展歷史、算盤的書籍、算盤名人、算盤故事等等,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祖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發明的認識,培養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本次走近算盤活動開展的內容很多,如制定小學數學教師、會計師、幼兒園教師訪問稿,訪問不同幼兒園的老師;分別制定面向家長和小學生的調查問卷,并進行問卷調查,再統計、分析調查數據;制作“心中的算盤”、手抄報、宣傳標語、寫建議書、算盤知識匯總和不少的課件;學會算盤的基本使用方法算盤;算盤知識競賽;算盤故事會等等。因此,整個活動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學生的鍛煉機會也多了。
3、在實踐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在活動中,每一個大組就是一個團體,為了突出自己的團體,每一個學生盡自己的所能。由于根據各人的能力來分配工作,學生們的特長得以發揮。所謂的差生也容易找到目的地,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并不比別人差。每一個孩子的主意都會得到注意,學生也會變得更加自信。
4、在實踐中收獲成長的快樂。在活動中,伙伴間的課余交往多了,同時,在學生間的交流中,孩子們各取所長,真正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比如:討論到誰的家中開展活動、誰最樂于助人。在這個過程中,個別組員鬧別扭,但最后都和好相處,因而學會了與人相處的基本禮節。
5、在實踐中整合各學科的知識。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既有信息技術的展示,又有語言文字的運用,還有集美術、表演等為一體,相依相存,融會貫通,各科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整合,學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二)老師的體會
本次活動雖能完整地結束,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需要在日后的活動中加以改進。
1、照顧學生的“工作情緒”,某些組的活動量較多,并且比較枯燥。他們有時會鬧脾氣,也有時會跟其他組作比較??磥?,在跟進學生活動進展的同時,也應跟進他們的“工作熱情”。
2、個別學生不愿意活動、不愿意與其他學生合作。有些事性格問題,一時半刻難以改變,有些是懶惰、依賴性強。在活動中,要多關注他們的情況。
3、小組間的能力差異比較大,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評選最受歡迎的小組,有兩個小組的成果較少,組員怯場,因而得分很低,比其他組少幾十分。
4、沒有女生的小組開展工作不夠積極。用途組沒有一個女生,在活動前期和中期匯報時,被老師和其他組批評。好在后來發憤圖強,最后在成果展示中成為最受歡迎的小組。
5、沒有叫各組記錄好每次的活動地點、時間、內容和拍照,這是本次活動最大的缺點。在日后的活動開展中一定要提醒自己做好這一點。
6、學生在中期匯報課時展示的課件做得很差,沒有根據教室的投影儀來制作。課后,給了他們做課件的字體要求后就好了很多很多。還要,他們一開始的展示幾乎都是課件,經過調整后,就豐富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