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系統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王**,這個曾經非常普通的名字,如今對**縣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電視臺已經連續三天播放王**的先進事跡,讓全縣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提起“王**”,熟悉他的人都伸大拇指。王**同志1970年參加郵電工作以來,在他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個春夏秋冬。他先后當過機線員、機務員、保管員。不管從事什么工作,他始終愛崗敬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以一種孜孜以求、任勞任怨、甘于奉獻的精神,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被人們譽為“鐵人”和“活雷鋒”。多年來,始終被系統評為先進生產者,19*—1997年連續五屆被評為**省郵電部門勞動模范;1991年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勞動模范,同時被省總工會、松花江地工委授予“學雷鋒、講奉獻”先進個人;1992年以來一直被評為縣級勞動模范標兵、勞動模范;松哈合并后,先后當選為市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人大代表;20**年6月被評為市級特等勞動模范,20**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縱觀**同志的事跡,看不出驚天動地的壯舉,都是點點滴滴,卻無處不體現著平凡而閃光之處。正是這些,才真正體現了一名最基層、最普通工人克已奉公、衷愛事業、無私奉獻的真諦。
他以無怨無悔、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用30多個春秋寒暑始終如一地書寫著自己的人生信條。熟悉他的人都有這樣一個印象,“他話語少、不善言談,只知道不聲不響地工作”。他正是用這樣的個性,默默地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俗話說,一個人做點事情并不難,難就難在持之以恒,始終如一。一朝一夕容易做到,三年四載也易堅持,但難能可貴的就是他33年如一日,一萬多個工作日,寒來暑往始終如一,從未有過一句怨言。有人給他計算過這樣一個數字,一年365天,他幾乎都在工作崗位上,雙休日很少有休息的時候。30多年來,他用常人所無法承受的寂寞,在枯燥、單一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耕耘著,他把人生最寶貴的時間全部獻給了自己所鐘愛的事業。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頭腦中,從未想過“清閑”是什么滋味,“清閑”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可怕的打擊……在一次庫房改造中,他起早貪黑一口氣加了104個夜班,連續28個周日沒休息,使倉庫物品達到“三清三符”的標準,實現了“三有”,貨架物品“五五排列”,使自己練就了“閉目不錯”的管庫功夫,在全省郵電觀摩大會上現場演練,反響強烈,博得了一致贊譽。
他不但是工作上的佼佼者,也是員工信任的“鐵大哥”。多年來,單位的零星維修活基本上沒雇過人,都是**同志自己動手干的。修門窗、桌椅、鐵卷柜、金柜、門鎖等是他的拿手好戲,單位該雇工的活兒,如建車棚、做節日燈、做牌匾等活計,只要他能干的,他就自己親自動手,而且為了節約資金,他多數是廢舊利用?,F在,通信分公司20多個科室班組,哪里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和不能干的活兒,首先想到的就是“王老鐵”,只要他到場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特別是公司化以來,為了為公司節約資金,每年在取暖期到來之前,他自己動手為各個辦公室修理壞門窗、換破損玻璃。
他愛崗敬業,把工作視為自己的生命,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了極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工作起來不要命,人們送給他一個外號———鐵人。記得在天增線路改造工程中,他看到早晨材料裝車要耽誤兩個多小時,從而影響工程進度,晚上裝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他主動提出每天早五點來局里裝車,交接后再去吃飯,他一連40多天起早一人裝車,共裝卸了20多噸銅線、鐵線,2400多條鐵木擔、4萬多件穿釘、隔電子等零配件,為工程節省了2000多個工時。隨著通信事業的快速發展,程控交換設備不斷增容、更新,為了做好后勤工作,他每天很早就到崗,晚上很晚了才回去,從準備材料、裝車到運送都由他一人承擔,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多年來,他全心全意維護企業利益,以企為家,修廢利舊,被譽為好管家、把家虎。據統計,經他搬運的各種材料上百噸,經他手修理的手動葫蘆、鋼線鉗子、滑車等工具近百件。郵電分營后,支局都租用郵政局的房屋,郵政局不管取暖,我們自己燒還太浪費,不燒,由于溫度的影響,多數支局的機器將不能正常運轉,這個問題不盡快解決,將會影響農村地區的正常通信。于是他主動請命,帶領鍋爐房的同志下鄉改造支局取暖系統,一連起早貪黑干了20多天,改造了13個支局,共節約取暖面積千余平方米。每年秋季運取暖煤時,賣煤的說過幾車秤就得了,以后就不用過秤了,大家都有好處,可是他堅持車車過秤。他曾創下過親手賣出50多噸舊銅線,局里審核時價錢和數量一點不差的紀錄,被一些人說成是“腦袋不開竅的人”。有一次,他為搶救同志,手、腳、腿多處受傷,他不住醫院住庫房,請當護士的親屬到庫房為他點滴、換藥,自己躺在床上指揮付料,身邊的同志和工程隊的人員都感動得贊嘆落淚。工作中,他不怕臟、不怕累,哪里有風險他第一個挺身而出。記得有一次由于天氣影響,60多米高的鐵塔上天線發生故障,當時風勢兇猛,沒人敢上,他自告奮勇第一個帶頭登上塔峰搶修故障,下面人都為他捏著一把汗,當他下來的時候,豆大的汗珠流滿面頰,癱倒在地上。他經常帶病堅持工作,從未請過一次假。經常去倉庫的同志會發現,在倉庫的一角的板床上常年放著點滴所需的用品,經常為他點滴的護士說:“王老鐵”并無惡病頑疾,就是因為常年超負荷工作,才使這位錚錚“鐵人”做下了無緣無故的高燒和腰腿痛病,可是他一直都在偷偷地點滴吃藥,實在嚴重了,才被迫在倉庫的木板床上躺下來休息一會兒……
20**年10月,小靈通基站建設工作開始了,**同志和供應的同志經常起早貪黑地工作,收料、付料,有時到半夜。除了電桿雇人卸外,其他的材料,如基站、天線、鋼線、電纜等都是他和同志們親自裝卸。記得有一次,送基站和天線的車晚上八點多才來,一時找不到裝卸工,**同志來后,二話沒說就上了車,開始卸料,單位值班同志看到這情景,也來幫忙。就這樣,在他的帶動下,參加工程建設的同志工作更加主動,而且都毫無怨言,節假日也從未休息過,既保證了工程建設如期完成,也為企業節省了部分裝卸費。
他表里如一,不圖名利,用一顆真摯的愛心奉獻著社會、幫助著他人。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把愛心奉獻到哪里,他幫助過許許多多相識的人和不相識的人,被人們譽為“活雷鋒”。30多年來,他始終如一地為單位職工及家屬義務理發,先后自費更換理發工具8套,共為職工及家屬義務理發2萬多人次。他義務照顧單位退休職工王振擁20多年,為他看病、買藥、洗衣、送飯,過年過節把老人接到家中,使這位孤寡老人享受天倫之樂。老人臨終前說:是黨的好兒子**讓我孤寡不孤晚年幸福。他為保護行人安全,曾奮不顧身地攔過驚牛、驚馬;他曾把昏倒在路邊的轉業軍人黃文送到醫院搶救,并為其付了全部的醫藥費;他曾把受傷的小女孩杜妍送到醫院及時搶救。20**年4月26日晚6點多鐘,他看見一位迷路的老大娘,他領著老人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把老人送到家,然后自己默默地離去。20**年9月的一天,在縣醫院附近他看見一個因車禍受傷的婦女無人送她去醫院,他二話沒說把她送到醫院,并幫助病人做CT,又自已拿錢給她辦了住院手續,等到病人的家屬來到,一切安排就緒后,他才離開醫院。98年特大洪水時,他從僅有的工資中捐出1000多元錢、衣物20多件,表達一名共產黨員的一顆愛心……像這樣的好事在他身上很多很多,有時難免親屬、朋友不解地說他:你這樣做圖的是什么?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說:這算不了什么,幫人如同幫已,我沒想圖什么,只知道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況且我還是一名黨員……
他視榮譽為動力,矢志不移,繼續一如既往地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同志用他持之以恒的進取精神,創造了非凡的工作業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同時也獲得了許多殊榮。在榮譽面前,他從未向組織上張過一次口,而是不驕不躁,以榮譽為動力,矢志艱苦奮斗、愛崗敬業,扎實進取。特別是近幾年來,他從未因為自己工作的閱歷、取得的成績或因年齡的關系,而放松過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而是更加謙虛謹慎,加倍努力。20**年以來,他為了給企業分憂,時時處處發揮模范作用,在線路工程施工特別緊張的情況下,工程所需桿號牌、線序牌沒有地方做,他主動承擔此項難題,一共70多天貪黑起早,親自設計、刻字、噴字,共用塑料板刻版300多塊,做了1萬多塊桿號牌和線序牌,不但為企業節約資金萬余元,而且還保證了工程的如期完成。為了宣傳通信業務,擴大公司在社會的影響,他用舊包裝箱板做宣傳板、裝宣傳車,大力宣傳通信公司的來電顯示、寬帶上網、小靈通等新業務。他只顧“大家”,忘了自己的小家,多年來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到了工作上,照顧家里的時間很少很少,家屬不理解,他耐心勸說,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記得20**年5月自己的母親胳膊摔成骨折,女兒住院手術,他卻沒有請假,仍然不聲不響地堅守工作崗位,母親和女兒出院后對他生氣,他卻笑著說:“‘以后’我一定多抽出些時間好好照顧你們。”也正是這樣,有的同志勸他說:“老鐵,你都干到這種程度了,換個崗位休息休息,讓年輕人多干些吧!”可他卻說:“我取得這點成績是大家支持、幫助的結果,我只不過做了些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按要求還相差甚遠,我需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正是這樸實的話語,潤澤了他不平凡的事跡,正是這些點點滴,才真正體現了他孜孜以求的奉獻精神。*同志的事跡曾被《人民郵電報》、《黑龍江日報》、《哈爾濱日報》等多家報刊報導。2000年《法制月刊》分別以《**二、三事》、《人大代表王老鐵》為題進行了專題報導,同年他的事跡被載入《巴彥名人傳略》。20**年他的先進事跡被編入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出版的《以德治國理論與實踐》一書。
榮譽的取得成了**同志繼續前進的動力,如今,他正用實際行動,按照自己的人生信條,繼續在人生的坐標上追尋著屬于真正自我的那一個閃光點……
篇2:學習孔凡成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孔凡成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了孔凡成同志的先進事跡后,感觸頗深。他之所以能夠在平凡的崗位取得不平凡的成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這與他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通過此次學習,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我更加堅定了我今后工作的道路:
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干的好作風
孔凡成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項工作。20**年,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母親病重時,他正組織大會戰,等他完成工作任務趕回家時,母親已經離開人世,他連母親的最后一面都沒見到。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正是靠著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我勵志我要像他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任務。
養成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好習慣
20**年6月,孔凡成臨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錦屏電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從簽下“軍令狀”那一刻起,他就冒著塌方、巖爆和大涌水等各種危險,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頓飯也在隧道里吃,實在太累了就在車上睡會兒。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奇跡般地創造了月開挖288米的記錄,提前17天完成合同。我們就是要學習他這種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只有注重學習,注重知識的積累,發現問題敢于克服問題,才能更適應工作中新形勢和任務。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努力推進工作的創造和發展,并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恒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于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養成腳踏實地,樂于奉獻的好品質
孔凡成之所以能成為模范,這與他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品質息息相關的。通過自己的艱辛勞動,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這說明他為公司、為企業踏實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給領導看的,更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懷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
我們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養成一種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一是要務實,就是要知實情、說實話、想實招、求實效。想問題,辦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為標準。二是要勤勉,就是要發揚老黃牛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興夜寐,殫精竭慮。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經受住苦與累的考驗,勇擔重擔,敢于到艱苦崗位和困難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為榮,以苦為樂,永葆艱苦奮斗的作風。
學習了孔凡成同志的先進事跡,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應該保持一種激情,永遠做到對黨的事業、對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我要以孔凡成同志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自己的不足,切實改進提高工作,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斷進步。
篇3:學習《朱士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習《朱士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了朱士嶺的事跡,我對他很敬佩。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學習朱士嶺就要像他那樣用生命去關心學生的安全,呵護學生的成長。
通過學習使我深深體會到:要當好一名教師,首先要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知識當作人生的最大樂趣。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引路人。還要努力鉆研,學為人師 ,更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些是一名合格人民教師應該做到的,也必須要做到的。
我是一名教師,盡管我們的教育環境迥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同一種信念、同一種態度和同一種操守,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獻、甘于鉆研和甘做人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面對生活,我們要心存感激,感受幸福,學會珍惜,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趁我們還有能力為別人做些事的時候,盡力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要以朱士嶺為榜樣,重塑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更要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為了教育,為了學生,愿意奉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