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標準管理辦法(20**)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標準管理辦法》已經20**年2月25日省政府第4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長 許勤
20**年3月11日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
工程標準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標準管理,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以下統稱建筑工程)標準的制定、實施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安裝工程以及室內外裝修工程。
本辦法所稱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橋梁、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氣、熱力、園林、環衛、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防洪、地下公共設施以及附屬設施的土建、管道、設備安裝工程。
第三條 建筑工程標準的制定、實施及其監督管理應當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建筑工程實現安全可靠、生態宜居、綠色低碳、循環高效。
第四條 建筑工程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地方標準的技術要求應當高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相關技術要求。
建筑工程標準是工程建設活動的技術依據和準則,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嚴格執行,推薦性標準一經采用應當嚴格執行。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建筑工程標準化工作的領導,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建筑工程標準化工作重大事項,將建筑工程標準化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六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全省建筑工程標準化工作。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托所屬的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建筑工程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七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與有關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建筑工程標準化工作中的有關問題,重大問題提交省標準化委員會協商解決。
第二章 標準導引
第八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完善建筑工程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等標準,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標準體系,以高標準推動建筑工程高質量。
第九條 建筑工程標準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二)符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推動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三)適應本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滿足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綠色、節能等指標的要求;
(四)體現本省自然條件、氣候特征、資源稟賦、地域文化、民俗習慣等要求;
(五)符合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技術成果轉化運用的要求。
第十條 建筑工程標準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不符合國家和本省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要求;
(二)可能造成行業壁壘、阻礙技術創新、排除和限制市場公平競爭的要求;
(三)指定采用國家和本省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施設備。
第十一條 鼓勵研究制定百年建筑標準,推動建筑長壽化、建設產業化、綠色低碳化、品質優良化。
第十二條 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制定、修訂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造、綠色建筑評價、資源綜合利用建材和綠色建材應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標準,以及超低能耗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標準。綠色建筑標準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遵循因地制宜、被動措施優先、主動措施優化的原則;
(二)滿足安全耐久、服務便捷、健康舒適、環境宜居、節約資源等要求;
(三)滿足節地與土地利用、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綠色建材利用和室內環境等指標要求;
(四)滿足建筑使用功能提升和使用空間、設備管線可改造的要求。
第十三條 建立健全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制定、修訂建筑節能技術、節能新材料應用等標準。建筑節能標準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滿足建筑能耗和其他熱工性能指標要求;
(二)采用高效供能設備;
(三)采用節能、環保、防火的新技術、新材料;
(四)推進太陽能光熱、光電技術與建筑一體化應用;
(五)推進清潔能源利用。
第十四條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安全標準體系,制定、修訂城市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綜合管廊、地下管網工程、排水防澇設施等安全標準。建筑工程安全標準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滿足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重要建筑物、構筑物的結構安全等級、抗震設防要求;
(二)建筑物安全疏散、應急避難與消防設施的設置,滿足安全逃生、生命維系、事故救援等要求;
(三)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耐久性能、力學性能等滿足安全可靠的要求;
(四)滿足城市排水防澇設計重現期的設防要求;
(五)滿足城市供熱、燃氣、給水、排水、通信管網等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維護的要求;
(六)滿足城市生態空間在雨洪調蓄、雨水徑流凈化、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七)滿足有效防御臺風、暴雨、暴雪、雷電、大風等氣象災害的要求;
(八)施工現場危險品的運輸、儲存、使用和施工安全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符合安全生產要求。
第十五條 制定既有住宅綜合改造技術標準,滿足節能、無障礙化、信息通信、加裝電梯等功能優化的要求,提升既有住宅使用功能和品質。
第十六條 建立健全村鎮建設標準體系,制定、修訂村鎮居住建筑、公共服務設施、污水收集與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標準。村鎮建設標準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引導農村公共建筑、住宅小區應用裝配式建筑、墻體保溫、高性能門窗和清潔能源等技術,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和改造;
(二)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促進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滿足污水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要求;
(三)引導農村建設功能齊全、規模適宜的文化教育、醫療保健、體育健身、商業服務、社會保障等服務設施,滿足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第十七條 建立健全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制定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管網、智能建筑等標準,滿足城市交通、水務、電網和供熱、燃氣、給水、排水、通信等管網安全運行、精準維護、自動調控等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實現城市精確感知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
第十八條 建立健全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標準體系,制定建筑信息模型設計、施工、交付、編碼儲存等標準,將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覆蓋建筑設計、施工、運行全壽命周期,實現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與工程建設一體化應用。
第十九條 按照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要求,建立雄安新區建筑工程標準體系,為雄安新區建筑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第二十條 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與北京、天津市開展地方標準合作,推進制定區域建筑工程標準。
加強京津冀建筑工程標準信息交流,開展已有標準互認研究,推進地方標準互認、統一和共享。
第二十一條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相關方參與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機制,加強與國際有關標準化組織交流合作,推進重點領域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的吸收轉化,提升本省建筑工程標準水平,推動國內優勢、特色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下列措施,鼓勵、引導建筑工程標準化工作:
(一)建筑工程地方標準屬于科技成果,對技術水平高、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建筑工程地方標準,納入科學技術獎勵范圍并予以獎勵;
(二)建筑工程地方標準可以作為申報專業技術職稱的業績;
(三)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研發,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為建筑工程標準。
第三章 技術 措施
第二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本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廣采用先進技術措施,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地方標準指標體系,引領建筑工程高質量發展。
第二十四條 建筑工程應當采用下列綠色節能技術措施:
(一)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筑、建筑面積大于二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面積大于十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應當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
(二)引導采用綠色建材,優先選用環保建材和清潔生產、舊物利用、廢棄物再生的建材;
(三)城鎮居住建筑由現行百分之七十五節能設計標準逐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超低能耗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由現行百分之六十五節能設計標準逐步達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超低能耗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四)建筑設備能效等級應當滿足二級要求,引導超低能耗建筑達到一級要求;
(五)合理利用地熱、太陽能、生物質能等資源,統籌天然氣、電力等能源供給方式,建立多種能源互補的清潔供熱系統。
第二十五條 建筑工程應當采用下列安全可靠技術措施:
(一)幼兒園、學校、醫院、養老建筑、體育場館、影劇院、博物館、圖書館、商場、交通樞紐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主體結構應當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重點設防、特殊設防要求加強抗震措施,推廣使用隔震、消能減震技術。鼓勵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由50年逐步提高;
(二)城市地鐵、綜合管廊、快速路和主干路上的橋梁,以及其他道路上的大型橋梁、重要市政設施等主體結構抗震設防應當按照重點設防要求加強抗震措施,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得低于100年;
(三)瀝青混凝土路面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設計使用年限不得低于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設計使用年限不得低于30年,次干路不得低于20年;
(四)城市燃氣管道的設計使用年限不得低于30年,暗埋的用戶燃氣管道的設計使用年限不得低于50年;
(五)Ⅰ級防護等級城市防洪重現期不得低于200年;Ⅱ級防護等級城市防洪重現期為100年至200年;Ⅲ級防護等級城市防洪重現期為50年至100年;Ⅳ級防護等級城市防洪重現期為20年至50年;
(六)大城市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30至50年;中等城市和小城鎮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20至30年。
第二十六條 鼓勵地基與基礎工程采用國家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實施的新技術。
開挖深度五米以上或者地質、環境復雜的基坑工程,施工單位應當實施監測。
第二十七條 鼓勵混凝土結構工程采用高強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技術,禁止使用對人體產生危害、對環境產生污染的外加劑。
鼓勵鋼結構工程優先采用虛擬預拼裝、高效連接等新技術。
第二十八條 推廣裝配式鋼結構、混凝土結構、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提升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應用水平。
第二十九條 給水、排水、燃氣、熱力等市政管網工程應當采用耐腐蝕、密封性好、保溫節能的新型管材、管件和材料,提升管網的耐久性和使用壽命。給水管道的管材、管件應當達到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三十條 鼓勵建筑工程采用水收集綜合利用、建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揚塵和噪聲控制等新技術。
第三十一條 鼓勵建筑工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實現施工現場、項目成本分析與控制、多方協同、勞務、物資、建筑垃圾監管等信息化管理。
第三十二條 建筑工程施工作業場所和設施設備應當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要求。施工現場應當公布主要風險點、風險類別、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對存在安全生產風險的崗位應當設置告知卡,標明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等內容。
第四章 標準制定
第三十三條 下列涉及建筑工程的事項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規定不具體,需要在全省范圍內對建筑工程技術、管理作出統一規定的,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制定地方標準:
(一)有關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等質量和技術要求;
(二)有關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的要求;
(三)有關試驗、檢驗檢測和評定方法的要求;
(四)有關工程信息技術的要求;
(五)有關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的要求;
(六)有關監督管理的要求;
(七)需要全省統一規范的其他要求。
對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超限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論證成果,應當及時轉化為地方標準。
第三十四條 下列需要在全省范圍內統一的建筑工程技術要求,依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可以制定強制性地方標準:
(一)直接涉及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
(二)直接涉及生態環境安全的;
(三)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
第三十五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省建筑工程需求,制定地方標準編制規劃和年度計劃,逐步完善建筑工程標準體系。下列標準項目應當優先列入標準編制規劃和年度計劃:
(一)涉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的;
(二)涉及建筑工程節能、安全和村鎮建設急需的;
(三)納入京津冀協同合作項目的。
第三十六條 制定建筑工程地方標準采取政府委托或者社會申報形式。
列入建筑工程地方標準年度計劃的政府委托項目和社會申報項目,應當成立專家組承擔相關標準的起草、技術審查工作。
第三十七條 建筑工程地方標準經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確定后,應當向社會發布。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政府信息平臺,免費向社會公開建筑工程地方標準文本。
建筑工程地方標準編號由省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號段。
第三十八條 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第三十九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建筑工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適時組織專家對地方標準進行復審,并根據評估和復審結果確認其繼續有效或者修訂、廢止。建筑工程地方標準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五章 標準實施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推進建筑工程標準的實施,規范建筑工程建設行為,提高管理效能和建筑工程質量。
建筑工程標準發布實施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制定宣傳貫徹計劃,有重點、有組織地開展宣傳貫徹活動。
第四十一條 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監理等單位及其從業人員,應當嚴格依據建筑工程標準從事相關工程建設活動。
建設單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違反強制性標準,降低建筑工程質量。
勘察、設計單位應當按照強制性標準以及施工圖設計文件采用的推薦性標準進行勘察、設計,并對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不得偷工減料。
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設單位對施工質量實施監理,并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
施工圖審查機構應當對施工圖設計文件是否符合建筑工程強制性標準以及采用的推薦性標準進行審查。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采取重點檢查、抽查和專項檢查的方式對建筑工程標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監督檢查內容包括:
(一)有關工程技術人員是否熟悉、掌握標準;
(二)建筑工程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監理等是否符合強制性標準和施工圖設計文件采用的推薦性標準;
(三)建筑工程采用的材料、設備是否符合強制性標準和施工圖設計文件采用的推薦性標準;
(四)建筑工程安全、質量是否符合強制性標準和施工圖設計文件采用的推薦性標準;
(五)其他涉及標準實施的情況。
第四十三條 建筑工程標準監督檢查情況應當向社會公布。對不依法執行標準的單位及其從業人員納入行業信用體系管理系統,依法記入企業或者個人不良信用檔案。
第四十四條 實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鼓勵團體標準、企業標準通過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
第四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投訴違反建筑工程強制性標準或者施工圖設計文件采用的推薦性標準的行為,接到舉報、投訴的有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對實名舉報、投訴的,應當將調查處理結果反饋舉報人、投訴人。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未按照規定程序組織制定建筑工程地方標準,或者制定的地方標準低于國家強制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造成嚴重影響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未依法履行建筑工程標準監督檢查職責、對發現的違法行為或者對違反建筑工程標準的舉報、投訴不及時進行調查處理或者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監理等單位及其從業人員違反本辦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自20**年5月1日起施行。
篇2:宿舍樓裝飾工程標準化文明工地保證措施
宿舍樓裝飾工程"標準化文明工地"保證措施
一、現場文明施工措施
1、現場實行封閉管理,
2、實行節約用水,杜絕長流水,長明燈現象發生。
3、工地設置專用吸煙處及臨時小便斗。
4、各裝飾材料、構件、料具等必須按規定堆放整齊,掛上有名稱、品種、規格的標牌,現場整潔有序,做到工完場清,建筑裝修垃圾堆放在指定堆放點,并及時清運,易燃易爆物品應標出名稱、品種并分類存放,有專人管理。
5、施工作業區應與辦公、生活區明顯劃分開,工人宿舍應有保暖、消暑等措施,床鋪、生活用品放置整齊,宿舍周圍環境安全、衛生,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工人住宿統一安排在總包提供的宿舍。
6、加強職工大思想教育,職工道德教育,克服不良生活習慣、衛生習慣。
7、施工機械要做到擺放整齊,機身保持清潔,標記明顯,安全裝置靈敏有效,操作方便。
8、施工人員要求著裝整潔,講衛生,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嘩,講文明,嚴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
9、樓層建筑裝修垃圾裝袋密封,派專人從樓梯運輸到垃圾堆放處,嚴禁由樓層自由傾倒。
10、現場制定消防措施、制度、合理布置滅火器材,現場水源應滿足消防需要。
11、工地設醫藥保健箱和相應的急救措施,開展衛生防病教育。
12、清掃地面應灑水,運輸垃圾應加蓋,松散材料堆放需蓋竹席,以免粉塵彌漫,污染環境。
二、環境保護措施
按照國家有關環保規定,進場后及時與所在區域環保部門聯系,
按要求控制各種粉塵、廢氣、廢水、噪音等環境污染,并將工地環境衛生納入現場總體規劃。
1、設置專人清運現場垃圾,樓層清掃前,先灑水潤濕,再將垃圾清掃到堆放點,袋裝后運到樓下垃圾堆放處,防止揚塵。
2、因本工程工期較短,施工作業面積不大,故不允許在現場使用電器煮飯、燒菜等。
3、民工宿舍專人管理,除自身講衛生外,項目定期打藥,排除異味,防止傳染病發生。
4、施工過程中的污水應經過處理后方可進入市政排污管內,嚴禁將污水無序排放。
5、在施工中盡量減輕擾民噪聲,采用低噪音的機械,因與學校僅一墻之隔一般情況晚上10 點以后及午休時間盡量不施工,以保證學校學員休息。同時與建設單位共同搞好周邊關系,以獲得校方的諒解。
6、材料裝卸采用人工傳遞,嚴禁拋擲或汽車一次性翻車下料,杜絕野蠻施工。
篇3:建筑工程標準員職業標準
建筑工程標準員的職業標準
1標準員的工作職責見表1。
表1標準員的工作職責項次分類主要工作職責
1企業標準制定
?。?)編制企業標準制修訂規劃、計劃。
?。?)組織編制企業標準。
2標準實施組織
?。?)參與施工圖會審。
?。?)負責確定建筑工程項目應執行的工程建設標準,并配置有效版本。
?。?)負責列出建筑工程項目應執行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參與施工組織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
?。?)協助進行施工質量策劃、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計劃制定。
?。?)制定工程建設標準實施計劃,協助制訂主要標準貫徹落實的重點措施。
?。?)負責施工作業工程建設標準實施交底。
3標準實施過程監督
?。?0)負責施工作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標準實施進行監督,協助制訂有效標準執行不到位的糾正措施和改進標準實施措施。
?。?1)負責施工作業過程中實施工程建設標準的信息管理。
?。?2)協助質量、安全事故調查、分析,找出標準及措施中的不足。
4標準實施效果評價
?。?3)負責收集標準執行記錄,對工程建設標準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4)收集對工程建設標準的意見和建議,并提交到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機構。
2標準員應具備的專業技能見表2。
表2標準員應具備的專業技能項次分類專業技能
1企業標準制定
?。?)能夠編制企業標準。
2標準實施組織
?。?)能夠識讀施工圖及其它工程設計、施工文件。
?。?)能夠掌握相關工程建設標準及強制性條文的要求。
?。?)能夠識別工程項目應執行工程建設標準及強制性條文。
?。?)能夠制定工程建設標準實施計劃。
?。?)能夠編寫標準實施交底,并開展標準實施交底。
3標準實施過程監督
?。?)能夠判定施工作業過程是否符合工程建設標準的要求。
?。?)能夠對不符合工程建設標準的施工作業提出改進措施。
?。?)能夠處理施工作業過程中實施工程建設標準的信息。
?。?0)能夠根據質量、安全事故原因,找出標準及措施中的不足。
?。?1)能夠記錄和分析工程建設標準實施情況。
4標準實施效果評價
?。?2)能夠對工程建設標準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3)能夠收集、整理、分析對工程建設標準的意見和建議。
?。?4)能通過質量、安全問題分析,提出完善和修訂標準的建議。
3標準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見表3。
表3標準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項次分類專業知識
1通用知識
?。?)熟悉國家建筑工程相關法律法規。
?。?)熟悉工程材料、建設設備的基本知識。
?。?)掌握施工圖繪制、識讀的基本知識。
?。?)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藝和方法。
?。?)了解建筑工程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知識。
2基礎知識
?。?)掌握建筑工程結構、構造的基本知識。
?。?)熟悉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檢測分析的基本知識。
?。?)熟悉建設工程標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國家、行業工程建設標準化體系。
?。?)了解施工方案、質量目標和質量保證措施編制及實施基本知識。
3崗位知識
?。?1)熟悉與本崗位的標準和管理規定。
?。?2)熟悉建筑工程主要技術標準的重點內容。
?。?3)熟悉建筑標準化監督檢測的基本知識。
?。?4)掌握工程項目執行標準項目表、強制性條文表的編制方法。
?。?5)掌握標準實施執行情況記錄的方法,能整體分析評價標準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