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建筑地面基層工程監理工作內容

7539

  建筑地面基層工程監理工作內容

  基層工程是指面層下的構造層,包括填充層、隔離層、找平層、墊層和基土等。

  1.1結合施工組織設計本專業工程的特點:

  1.2監理工作的流程

  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階段

  1.3施工準備階段

  1.3.1熟悉設計圖紙及有關技術要求,按施工規范及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向施工單位進行交底,督促施工單位組織技術交底并形成交底紀錄。

  1.3.2施工單位運抵現場的水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產品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進口水泥還應有國家商檢部門商檢合格證書。施工單位質檢員自檢合格后,填報《建筑材料報審表》,配合監理人員對水泥的品種、標號、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核驗,分批次、編號,按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水泥,袋裝不超過200t,散裝不超過500t為一批,每批抽樣送檢不少于一次,且按見證計劃見證送檢。

  施工單位運抵現場的砂、石子及其他主要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并且有出場合格證或產品質量合格證書。施工單位質檢員自檢合格,報監理人員進行檢查。監理人員根據進場數量分批監督質檢員進行抽樣,必要時監督施工單位送檢。但抽樣送檢所代表的數量必須滿足有關要求。

  1.3.3拌制砼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同一水源檢查不應少于一次。

  1.3.4監理人員根據有資質的試驗單位的復檢報告,對施工單位報驗的水泥、砂、石子和水源、外加劑及其他主要材料質量進行評定,合格者簽署《建筑材料報審表》,同意進場使用;不合格者則退回《建筑材料報審表》,并監督不合格材料完全撤出施工現場。

  1.3.5施工單位現場拌制的砼、水泥砂漿。必須有《砼配合比設計報告》和《砂漿配合比設計報告》,在拌制現場應掛牌標明配合比,用規范的計量工具稱量確定各種材料用量,嚴格控制水灰比。

  1.4施工階段

  1.1施工單位應在基層施工之前應清理現場,對于樓面工程需要鑿毛者必須鑿毛,并清水沖洗干凈,并清除漬水。

  1.2基層土質必須符合設計和現行國家標準《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有關規定要求。以下幾點特別注意:

  1.2.1淤泥、腐植土、凍土、耕植土、膨脹土和有機物含量大于8%的土,均不得用作回填土。

  1.2.2填土施工采用機械或人工方法分層壓(夯)實時,土塊的粒徑不應大于50MM。每層虛鋪厚度:機械壓實時,不宜大于300MM;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時,不應大于250MM;人工夯實時,不應大于200MM。每層壓(夯)實后土的壓實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不應小于0.9。填土前宜取土樣用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量與相應的最大干密度。填土宜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的情況下施工;過干的土在壓實前應加以濕潤,過濕的土應予晾干。

  1.2.3當墻、柱基礎處的填土時,應重疊夯填密實。在填土與墻柱相連處,亦可采取設縫進行技術處理。當基土下為非濕陷性土層,其填土為砂土時可隨澆水隨壓(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應大于200MM。當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層加強時,應均勻鋪成一層。粒徑宜為40MM,并應壓(夯)入濕潤的土中。在凍脹性土上鋪設地面時,應按設要求做防凍脹處理后方可施工。并不得在凍土上進行填土施工。

  1.3墊層、構造層

  墊層、構造層的材質,強度(配比)密實度等必須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1.4監控要點

 ?、呕彝翂|層:

  a.灰土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b.應采用熟石灰與粘土的拌和料鋪設,其厚度不應小于100MM;

  c.石灰,粘土均應過篩:熟化石灰應在生石灰使用前3-4天經灑水粉化,并加以過篩,粒徑不得大于5MM,粘土內不得含有有機物,粒徑不得大于15MM;

  d.分層夯實,經濕潤養護曬干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e.在施工間歇后繼續鋪設前,接槎處應清掃干凈,鋪設后接槎處應重疊夯實;

  f.鋪設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施工后應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剖謹[片石:

  a.片石大小應符合層厚要求;

  b.片石材質不得采用風化石;

  c.標高控制;

  d.片石尖頭在上,鋪砂灌縫。

  (3)砂墊層和砂石墊層:

  a.滿足厚度要求,設置控制標簽(砂墊層厚度不得小于60MM;砂石墊層厚度不宜小于100MM);

  b.石子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墊層厚度的2/3;

  c.砂墊層的砂采用中砂或中粗砂,鋪平灑水濕潤并且采用機具振實,用環刀法測定其干密度或采用小型錘擊貫入度測定。

  d.砂石墊層應攤鋪均勻,粗細顆粒不得分離,壓實前應灑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濕潤;碾壓或夯實均應三遍以上至不松動為止。

  e.表面不應有砂窩、石堆等質量缺陷。

  (4)碎石墊層和碎磚墊層:

  a.滿足厚度要求,設置控制標簽,厚度不應小于100MM。

  b.碎石的強度應均勻,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墊層厚度的2/3。

  c.碎磚不得采用風化、酥松、夾有瓦片和有機雜質的磚料,其粒徑不得大于60MM。

  d.碎石墊層應攤鋪均勻,表面空隙應以粒徑為5-25MM的細石子填補,壓實前應灑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濕潤;碾壓或夯實時均應三遍以上至不松動為止。

  e.墊層應分層攤鋪均勻,灑水濕潤后,采用機具夯實,并達到表面堅實平整。密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三合土墊層:

  a.采用石灰、砂與碎磚的拌和料鋪設,其厚度不應少于100MM。

  b.應分層夯實,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c.熟化石灰顆粒徑不得大于5MM,砂應采用中砂,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機物質,碎磚不應采用風化、酥松和有機雜質的磚料,顆粒粒徑不應大于60MM。

 ?。?)爐渣墊層:

  a.采用爐渣或水泥與爐渣或水泥、石灰與爐渣的拌和料鋪設,其厚度不應小于80MM。

  b.爐渣或水泥爐渣墊層的爐渣使用前應澆水悶透;水泥石灰爐渣墊層的爐渣,使用前應用石灰漿或用熟化石灰澆水拌和悶透,悶透時間均不得少于5d。

  c.鋪設前,其下一層應濕潤,鋪設時應分層夯實,鋪設后應養護,待其凝結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與下層結合應牢固,不得有空鼓和松散爐渣顆粒。

  d.爐渣內不應含有有機雜質和未燃層的煤塊,顆粒粒徑不應大于40MM,且顆粒粒徑在5MM及其以下的顆粒,不得超過總體積的40%;熟化石灰顆粒徑不得大于5MM。

  e.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水泥混凝土墊層:

  a.水泥混凝土墊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60MM。

  b.墊層鋪設前其下一層應清理干凈、濕潤。

  c.應設置縱向、橫向縮縫,縱向縮縫間距不得大于6M,橫向縮縫間距不得大于12M。

  d.墊層的縱向縮縫應做成平頭縫或加肋板平頭縫。當墊層厚度大于150MM時,可做企口縫。橫向縮縫應做假縫。平頭縫和企口縫間不得放置隔離材料,澆筑時應互相緊貼。企口縫的尺寸應符合

  設計要求,假縫寬度為5-20MM,深度為墊層厚度的1/3,縫內填水泥砂漿。

  e.大面積水混凝土墊層應分區段澆筑,分區段應結合變形縫的位置,不同類型的建筑地面連接處和設備基礎的位置進行劃分,并應與設置的縱向、橫向縮縫的間距相一致。

  f.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墊層厚度的2/3,含泥量不應大于2%,砂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g.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C10。

 ?。?)找平層:

  a.砼強度不低于C15,但采用細石砼時其強度不低于C20;砂漿體積比不應小于1:3,強度等級及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b.粗骨料粒徑<2/3層厚,含泥量不應大于2%;砂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c.基層沖洗干凈,當其下一層有松散填充料時,應予鋪平振實。

  d.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在鋪設找平層前,必須對立管、套管和地漏與樓板節點之間進行密封處理;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e.找平層與其下一層結合牢固,不得有空鼓,表面應密實,不得有超砂、蜂窩和裂縫等缺陷。

 ?。?)隔離層:

  a.隔離層的材料材質應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認定。

  b.在水泥類找平層上鋪設瀝青類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或以水泥類材料作為防水隔離層時,其表面應緊固、潔凈、干燥,鋪設前應涂刷基層處理劑,基層處理

劑應采用與卷材性能配套的材料或采用同類涂料的底子油。

  c.當采用摻有防水劑的水泥類找平層作為防水隔離層時,其摻量和強度等級(或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d.鋪設防水隔離層時,在管道穿過樓板面四周,防水材料應向上鋪涂,并超過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墻面處,應高出面層200~300MM或按設計要求的高度鋪涂,陰陽角和管道穿過樓板面的根部應增加鋪涂附加防水隔離層。

  e.防水材料鋪設后,必須蓄水檢驗。蓄水深度應為20~30MM,24小時內無滲漏為合格,并做記錄。

  f.廁浴間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須設置隔離層。樓層結構必須采用現澆混凝土或整塊預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樓板四周除門洞外,應做混凝土翻邊,其高度不應小于120MM。施工時結構層標高和預留位置應準確,嚴禁亂鑿洞。

  g.防水隔離層嚴禁滲漏,坡向應正確,排水通暢。

  h.隔離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與其下一層粘結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層應平整、均勻、無脫皮、起殼、裂縫、鼓泡等缺陷。

 ?。?0)填充層:

  a.填充層應按設計要求選用材料,其密度和導熱系數應符合國家有關產品標準的規定。

  b.填充層的下一層表面應平整。當為水泥類時,尚應潔凈、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縫和起砂等缺陷。

  c.采用松散材料鋪設填充層時,應分層鋪平拍實;采用板、塊狀材料鋪設填充層時,應分層錯縫鋪層,應密實、無翹曲。

  d.填充層的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1.5現場監理工程師每日將監理工作紀要記錄于《監理日記》中,對施工監理過程中發現不合格程序和質量時,應簽發《監理通知單》,要求施工單位及時整改,經整改后確認《監理通知回復單》。對需存證并向業主專項說明的事項以《監理工作聯系單》報送相關單位。

  1.5驗收階段

  1.5.1質量標準執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及《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

  1.5.2檢驗方法:測量、觀察、查驗有關資料。

  1.5.3檢查數量:執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第3.0.18

  1.5.4驗收程序:施工單位先自檢,自檢合格后,填寫《檢驗批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子分部工程驗收記錄》向監理報驗。

  1.5.5驗收合格,簽署《檢驗批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子分部工程驗收記錄》。驗收不合格退返,必要時簽發《監理通知單》,經整改自檢合格后報送《監理通知回復單》。

  1.5.6未經檢查驗收不得轉入下道工作。

篇2:建筑地面基層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建筑地面基層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基層工程是指面層下的構造層,包括填充層、隔離層、找平層、墊層和基土等。

  1 結合施工組織設計本專業工程的特點:

  2 監理工作的流程

  施工準備階段 → 施工階段→ 驗收階段

  3 施工準備階段

  3.1熟悉設計圖紙及有關技術要求,按施工規范及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向施工單位進行交底,督促施工單位組織技術交底并形成交底紀錄。

  3.2施工單位運抵現場的水泥,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產品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進口水泥還應有國家商檢部門商檢合格證書。施工單位質檢員自檢合格后,填報《建筑材料報審表》,配合監理人員對水泥的品種、標號、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核驗,分批次、編號,按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同一批號且連續進場的水泥,袋裝不超過200t,散裝不超過500t為一批,每批抽樣送檢不少于一次,且按見證計劃見證送檢。

  施工單位運抵現場的砂、石子及其他主要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并且有出場合格證或產品質量合格證書。施工單位質檢員自檢合格,報監理人員進行檢查。監理人員根據進場數量分批監督質檢員進行抽樣,必要時監督施工單位送檢。但抽樣送檢所代表的數量必須滿足有關要求。

  3.3 拌制砼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的規定,同一水源檢查不應少于一次。

  3.4 監理人員根據有資質的試驗單位的復檢報告,對施工單位報驗的水泥、砂、石子和水源、外加劑及其他主要材料質量進行評定,合格者簽署《建筑材料報審表》,同意進場使用;不合格者則退回《建筑材料報審表》,并監督不合格材料完全撤出施工現場。

  3.5 施工單位現場拌制的砼、水泥砂漿。必須有《砼配合比設計報告》和《砂漿配合比設計報告》,在拌制現場應掛牌標明配合比,用規范的計量工具稱量確定各種材料用量,嚴格控制水灰比。

  4施工階段

  4.1施工單位應在基層施工之前應清理現場,對于樓面工程需要鑿毛者必須鑿毛,并清水沖洗干凈,并清除漬水。

  4.2基層土質必須符合設計和現行國家標準《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有關規定要求。以下幾點特別注意:

  4.2.1淤泥、腐植土、凍土、耕植土、膨脹土和有機物含量大于8%的土,均不得用作回填土。

  4.2.2填土施工采用機械或人工方法分層壓(夯)實時,土塊的粒徑不應大于50MM。每層

  虛鋪厚度:機械壓實時,不宜大于300MM;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時,不應大于250MM;人工夯實時,不應大于200MM。每層壓(夯)實后土的壓實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不應小于0.9。填土前宜取土樣用擊實試驗確定最優含水量與相應的最大干密度。填土宜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的情況下施工;過干的土在壓實前應加以濕潤,過濕的土應予晾干。

  4.2.3當墻、柱基礎處的填土時,應重疊夯填密實。在填土與墻柱相連處,亦可采取設縫

  進行技術處理。當基土下為非濕陷性土層,其填土為砂土時可隨澆水隨壓(夯 )實。每層虛鋪厚度不應大于200MM。當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層加強時,應均勻鋪成一層。粒徑宜為40MM,并應壓(夯)入濕潤的土中。在凍脹性土上鋪設地面時,應按設要求做防凍脹處理后方可施工。并不得在凍土上進行填土施工。

  4.3墊層、構造層

  墊層、構造層的材質,強度(配比)密實度等必須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4.4監控要點

 ?、呕彝翂|層:

  a. 灰土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b. 應采用熟石灰與粘土的拌和料鋪設,其厚度不應小于100MM;

  c. 石灰,粘土均應過篩:熟化石灰應在生石灰使用前3-4天經灑水粉化,并加以過篩,粒徑不得大于5MM,粘土內不得含有有機物,粒徑不得大于15MM;

  d. 分層夯實,經濕潤養護曬干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e. 在施工間歇后繼續鋪設前,接槎處應清掃干凈,鋪設后接槎處應重疊夯實;

  f. 鋪設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施工后應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剖謹[片石:

  a.片石大小應符合層厚要求;

  b.片石材質不得采用風化石;

  c.標高控制;

  d.片石尖頭在上,鋪砂灌縫。

  (3)砂墊層和砂石墊層:

  a.滿足厚度要求,設置控制標簽(砂墊層厚度不得小于60MM;砂石墊層厚度不宜小于100MM);

  b.石子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墊層厚度的2/3;

  c.砂墊層的砂采用中砂或中粗砂,鋪平灑水濕潤并且采用機具振實,用環刀法測定其干密度或采用小型錘擊貫入度測定。

  d.砂石墊層應攤鋪均勻,粗細顆粒不得分離,壓實前應灑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濕潤;碾壓或夯實均應三遍以上至不松動為止。

  e.表面不應有砂窩、石堆等質量缺陷。

  (4)碎石墊層和碎磚墊層:

  a. 滿足厚度要求,設置控制標簽,厚度不應小于100MM。

  b.碎石的強度應均勻,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墊層厚度的2/3。

  c.碎磚不得采用風化、酥松、夾有瓦片和有機雜質的磚料,其粒徑不得大于60MM。

  d.碎石墊層應攤鋪均勻,表面空隙應以粒徑為5-25MM的細石子填補,壓實前應灑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濕潤;碾壓或夯實時均應三遍以上至不松動為止。

  e.墊層應分層攤鋪均勻,灑水濕潤后,采用機具夯實,并達到表面堅實平整。密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三合土墊層:

  a.采用石灰、砂與碎磚的拌和料鋪設,其厚度不應少于100MM。

  b.應分層夯實,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c.熟化石灰顆粒徑不得大于5MM,砂應采用中砂,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機物質,碎磚不應采用風化、酥松和有機雜質的磚料,顆粒粒徑不應大于60MM。

 ?。?)爐渣墊層:

  a.采用爐渣或水泥與爐渣或水泥、石灰與爐渣的拌和料鋪設,其厚度不應小于80MM。

  b.爐渣或水泥爐渣墊層的爐渣使用前應澆水悶透;水泥石灰爐渣墊層的爐渣,使用前應用石灰漿或用熟化石灰澆水拌和悶透,悶透時間均不得少于5d。

  c.鋪設前,其下一層應濕潤,鋪設時應分層夯實,鋪設后應養護,待其凝結后方可進行下一

道工序施工。與下層結合應牢固,不得有空鼓和松散爐渣顆粒。

  d.爐渣內不應含有有機雜質和未燃層的煤塊,顆粒粒徑不應大于40MM,且顆粒粒徑在5MM及其以下的顆粒,不得超過總體積的40%;熟化石灰顆粒徑不得大于5MM。

  e.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水泥混凝土墊層:

  a.水泥混凝土墊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60MM。

  b.墊層鋪設前其下一層應清理干凈、濕潤。

  c.應設置縱向、橫向縮縫,縱向縮縫間距不得大于6M,橫向縮縫間距不得大于12M。

  d.墊層的縱向縮縫應做成平頭縫或加肋板平頭縫。當墊層厚度大于150MM時,可做企口縫。橫向縮縫應做假縫。平頭縫和企口縫間不得放置隔離材料,澆筑時應互相緊貼。企口縫的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假縫寬度為5-20MM,深度為墊層厚度的1/3,縫內填水泥砂漿。

  e.大面積水混凝土墊層應分區段澆筑,分區段應結合變形縫的位置,不同類型的建筑地面連接處和設備基礎的位置進行劃分,并應與設置的縱向、橫向縮縫的間距相一致。

  f.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墊層厚度的2/3,含泥量不應大于2%,砂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g.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C10。

 ?。?)找平層:

  a.砼強度不低于C15,但采用細石砼時其強度不低于C20;砂漿體積比不應小于1:3,強度等級及體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b.粗骨料粒徑<2/3層厚,含泥量不應大于2%;砂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c.基層沖洗干凈,當其下一層有松散填充料時,應予鋪平振實。

  d.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在鋪設找平層前,必須對立管、套管和地漏與樓板節點之間進行密封處理;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e.找平層與其下一層結合牢固,不得有空鼓,表面應密實,不得有超砂、蜂窩和裂縫等缺陷。

 ?。?)隔離層:

  a.隔離層的材料材質應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認定。

  b.在水泥類找平層上鋪設瀝青類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或以水泥類材料作為防水隔離層時,其表面應緊固、潔凈、干燥,鋪設前應涂刷基層處理劑,基層處理劑應采用與卷材性能配套的材料或采用同類涂料的底子油。

  c.當采用摻有防水劑的水泥類找平層作為防水隔離層時,其摻量和強度等級(或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d.鋪設防水隔離層時,在管道穿過樓板面四周,防水材料應向上鋪涂,并超過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墻面處,應高出面層200~300MM或按設計要求的高度鋪涂,陰陽角和管道穿過樓板面的根部應增加鋪涂附加防水隔離層。

  e.防水材料鋪設后,必須蓄水檢驗。蓄水深度應為20~30MM,24小時內無滲漏為合格,并做記錄。

  f.廁浴間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須設置隔離層。樓層結構必須采用現澆混凝土或整塊預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樓板四周除門洞外,應做混凝土翻邊,其高度不應小于120MM。施工時結構層標高和預留位置應準確,嚴禁亂鑿洞。

  g.防水隔離層嚴禁滲漏,坡向應正確,排水通暢。

  h.隔離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與其下一層粘結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層應平整、均勻、無脫皮、起殼、裂縫、鼓泡等缺陷。

 ?。?0)填充層:

  a.填充層應按設計要求選用材料,其密度和導熱系數應符合國家有關產品標準的規定。

  b.填充層的下一層表面應平整。當為水泥類時,尚應潔凈、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縫和起砂等缺陷。

  c.采用松散材料鋪設填充層時,應分層鋪平拍實;采用板、塊狀材料鋪設填充層時,應分層錯縫鋪層,應密實、無翹曲。

  d.填充層的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4.5現場監理工程師每日將監理工作紀要記錄于《監理日記》中, 對施工監理過程中發現不合格程序和質量時,應簽發《監理通知單》,要求施工單位及時整改,經整改后確認《監理通知回復單》。對需存證并向業主專項說明的事項以《監理工作聯系單》報送相關單位。

  5驗收階段

  5.1質量標準執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及《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

  5.2檢驗方法:測量、觀察、查驗有關資料。

  5.3檢查數量:執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 第3.0.18

  5.4驗收程序:施工單位先自檢,自檢合格后,填寫《檢驗批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子分部工程驗收記錄》向監理報驗。

  5.5驗收合格,簽署《檢驗批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子分部工程驗收記錄》。驗收不合格退返,必要時簽發《監理通知單》,經整改自檢合格后報送《監理通知回復單》。

  5.6未經檢查驗收不得轉入下道工作。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