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現澆板鋼筋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5499

  現澆板鋼筋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年月日

  工程名稱:

  分部工程:主體

  分項工程名稱:現澆板鋼筋工程

  交底內容:

  1、鋼筋應有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能復試,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鐵絲:可采用20~23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

  3、模板檢查合格后,開始綁扎鋼筋。

  4、先按設計要求的尺寸分好鋼筋位置,并劃好鋼筋位置線,先綁底層受力鋼筋。

  5、沿周邊兩排鋼筋應全部綁扎,中間部位可隔一根綁成梅花扣,并墊好保護層墊塊。(保護層厚度15mm)

  6、負筋應間距均勻,綁扎牢固,彎鉤朝下,沿板縱橫每隔50cm應設鋼筋馬蹬支撐。

  7、鋼筋規格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連續測量三根鋼筋,誤差不大于20mm。

  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人:

篇2:建筑現澆板施工圖設計注意事項

  建筑現澆板施工圖設計注意事項

  首先是配筋一般問題,建議盡量按建設部推薦采用三級鋼,鋼筋間距盡量用200mm(一般跨度小于6.6m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

  其次是計算問題。8m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預應力板。一般可按塑性計算,尤其是基礎底板和人防結構。但結構自防水、不允許出現裂縫和對防水要求嚴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頂、廚廁、配電間等應采用彈性計算。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系數,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數。我們也可采用PMCAD軟件自動生成,但PMCAD生成的板配筋圖應注意以下幾點:

  1.單向板是按塑性計算的,而雙向板按彈性計算,宜改成一種計算方法。

  2.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的,但厚板就不合適,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間邊數過多或凹形板應采用有限元程序驗算其配筋。

  再者就是板的一些細部構造問題了。需說明的有如下幾點:

  1、跨度小于2m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

  2、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

  3、現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包括內墻上的陽角),現澆挑板陰角的板下應加斜筋。

  4、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陰角處板應加厚并雙層雙向配筋。

  5、支承在磚混結構外墻上的板的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磚墻產生過大的附加彎矩。一般:板厚>150mm時采用φ10@200,否則用φ8@200。

  6、室內輕隔墻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墻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墻,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墻下才可以加粗鋼筋。

  7、坡屋頂板為偏拉構件,應雙層雙向配筋。挑板配筋應有余地,并應采用大直徑鋼筋,防止踩彎,挑板內跨板跨度較小,跨中可能出現負彎矩,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

  8、板上開洞(廚、廁、電氣及設備)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錨入板支座,從洞邊錨入La即可。板上開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處板僅有正彎矩,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則應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

  9、留筋后澆的板宜用虛線表示其范圍,并注明用提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澆注。未澆注前應采取有效支承措施。

  10、住宅躍層樓梯在樓板上所開大洞,周邊不宜加梁,應采用有限元程序計算板的內力和配筋。板適當加厚,洞邊加暗梁。

  最后需注意的就是樓梯梯段板的設計了。樓梯梯段板計算方法: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mm,梯段板厚100~130mm,梯段板跨度小于4m時,應采用1/10的計算系數,并上下配筋;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mm,梯段板厚160~200mm,梯段板跨度約6m左右時,應采用1/8的計算系數,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時候休息平臺與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應拉通,并應與梯段板的配筋相應。當板式樓梯跨度大于5m時,撓度不容易滿足,應注明加大反拱。

篇3:現澆板鋼筋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現澆板鋼筋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年月日

  工程名稱:

  分部工程:主體

  分項工程名稱:現澆板鋼筋工程

  交底內容:

  1、鋼筋應有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能復試,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鐵絲:可采用20~23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

  3、模板檢查合格后,開始綁扎鋼筋。

  4、先按設計要求的尺寸分好鋼筋位置,并劃好鋼筋位置線,先綁底層受力鋼筋。

  5、沿周邊兩排鋼筋應全部綁扎,中間部位可隔一根綁成梅花扣,并墊好保護層墊塊。(保護層厚度15mm)

  6、負筋應間距均勻,綁扎牢固,彎鉤朝下,沿板縱橫每隔50cm應設鋼筋馬蹬支撐。

  7、鋼筋規格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連續測量三根鋼筋,誤差不大于20mm。

  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人: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