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高層樓群結構構造要求

6773

  高層樓群結構構造要求

 ?。?)墻體分布筋均為雙排雙向,水平筋在外,豎筋在內,采用綁扎施工,各層墻體鋼筋具體情況見下表:

  兩排鋼筋網片之間用拉結筋φ6@600梅花狀布置。拉結筋應勾住水平筋及數筋,水平筋應錨入端柱或暗柱內≥40d,水平筋搭接長度≥45d,雙排筋的接頭應錯開50%,豎向筋應隔根錯開搭接,搭接長度≥45d。

 ?。?)剪力墻端柱,暗柱的主筋在地下設備層至三層應采用焊接接頭,其他層可采用搭接接頭,頂板主筋錨入過梁或墻內45d,用于作電氣專業避雷接地線的剪力墻暗柱從頂層到柱底均須采用焊接接頭。

 ?。?)剪力墻上設備,電氣孔洞無論大小必須預留,不得后鑿,結構施工到有留洞部位時,必須有設備,電氣專業人員參加對留洞位置進行校核,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

 ?。?)剪力墻外墻外保溫時,貼砌的加氣砼須雙向布置φ6@200鋼筋網片剪力墻內相應部位應預埋梅花狀布置φ6@400的拉結筋與之連接。

 ?。?)內隔墻在門洞口上皮標高處設一道同墻厚的通長現澆鋼筋砼帶或過梁,其縱向鋼筋錨入剪力墻內35d,現澆鋼筋砼帶及過梁均須在墻體施工時預留插鐵,不得后鑿。

篇2:龍湖地產施工圖紙深度要求:結構

  龍湖地產施工圖紙深度要求:結構

  1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子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

  2)設計0.000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建筑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采用的設計荷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準值

  9)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準,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并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港要求的建(構)筑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標準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們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2 基礎平面圖

  1)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臺、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標高、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標明結構承重墻與墻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并注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上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理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征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極頂標高、人士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注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7)當采用人工復合地基時,應繪出復合地基的處理范圍和深度,置換樁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構造祥圖;注明復合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征值及壓縮模量等有關參數和檢測要求

  8)當復合地基另由有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時,主體設計方應明確提出對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和變形值的控制要求

  3 基礎詳圖

  1)無筋擴展基礎應繪出剖面、基礎圈梁、防潮層位置,并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

  2)擴展基礎應繪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礎墊層,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等

  3)樁基應繪出承臺梁剖面或承臺板平面、剖面、墊層、配施,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極構造詳圖(可另圖繪制)及樁與承臺的連接構造詳圖

  4)筏基、箱基可參照現澆樓面梁、板詳圖的方法表示,但應繪出承重墻、柱的位置。當要求設后澆帶時應表示其平面位置并繪制構造詳圖。對箱基和地下室基礎,應繪出鋼筋混凝土墻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當預留孔洞、預埋件較多或復雜時,可另繪墻的模板圖

  5)基礎梁可參照現澆樓面梁詳圖方法表示

  6)附加說明基礎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節B等級、墊層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其他對施工的要求

 ?。ㄗⅲ簩π螤詈唵?、規則的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基礎梁和承臺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4結構平面圖

  1)一般建筑的結構平面圖,均應有各層結構平面圖及屋面結構平面圖。具體內容為:

  "繪出定位軸線及梁、柱、承重墻、抗震構造柱等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編號和樓層標高

  "注明預制板的跨度方向、板號。數量及板底標高,標出預留洞大小及位置;預制梁、洞口過梁的位置和型號、梁底標高

  "現澆極應注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給放大比例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額圖分別繪制),標高或極厚變化處繪局部剖面,有預留孔、埋件、已定設備基礎時應示出規格與位置,洞邊加強措施,當預留孔、埋件、設備基礎復雜時亦可放大另繪

  "有圈梁時應注明位置、編號、標高,可用小比例繪制單線平面示意圖

  "樓梯間可繪斜線注明編號與所在詳圖號

  "電梯間應繪制機房結構平面布置(樓面與頂面)圖,注明梁板編號、板的厚度與配筋、預留洞大小與位置、板面標高及吊鉤平面位置與詳圖

  "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墻或女兒墻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當選用標準圖中節點或另給節點構造詳圖時,應在平面圖中注明詳圖索引號

  2)單層空曠房屋應繪制構件布置圖及屋面結構布置圖,應有以下內容:

  "構件布置應表示定位軸線,墻、柱。天橋、過梁、門樓、雨篷、柱間支撐、連系梁等的布置、編號、構件標高及詳圖索引號,并加注有關說明等

  "屋面結構布置圖應表示定位軸線(可不繪墻、柱)、屋面結構構件的位置及編號、支撐系統布置及編號、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節點詳圖索引號,有關的說明等

  5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

  1)現澆構件(現澆梁、板、柱及墻等詳圖)應繪出:

  "縱剖面、長度、定位尺寸、標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尚應繪出預應力筋定位圖并提出錨固要求

  "橫剖面、定位尺寸、斷面尺寸、配筋

  "需要時可增繪墻體立面

  "若鋼筋較復雜不易表示清楚時,宜將鋼筋分離繪出

  "對構件受力有影響的預留洞、預埋件,應注明其位置、尺寸、標高、洞邊配筋及預埋件編號等

  "曲梁或平面折線梁宜增繪平面圖,必要時可繪展開詳圖

  "一般的現澆結構的梁、柱、墻可采

用"平面整體表示法"繪制,標注文字較密時,縱。橫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繪制

  "除總說明已敘述外需特別說明的附加內容

  2)預制構件應給出:

  "構件模板圖,應表示模板尺寸、軸線關系、須留洞及預埋件位置、尺寸,預埋件編號、必要的標高等;后張預應力構件尚需表示預留孔道的定位尺寸、張拉端、錨固端等

  "構件配筋圖:縱剖面表示鋼筋形式、箍筋直徑與間距,配筋復雜時宜將非預應力筋分離繪出;橫剖面注明斷面尺寸、鋼筋規格、位置、數量等

  "需作補充說明的內容

  注: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現澆或預制構件,在滿足上述規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繪制。

  6 節點構造詳圖

  1)對于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繪制節點構造詳圖(可采用標準設計通用詳圖集)

  2)預制裝配式結構的節點,梁、柱與墻體錨拉等詳圖應繪出平、剖面,注明相互定位關系,構件代號、連接材料、附加鋼筋(或埋件)的規格、型號、性能、數量,并注明連接方法以及對施工安裝、后澆混凝土的有關要求等

  3)需作補充說明的內容

  7其他圖紙

  1)樓梯圖:應繪出每層樓梯結構平面布置及剖面圖,注明尺寸、構件代號、標高;梯梁、梯板詳圖(可用列表法繪制)

  2)預埋件:應繪出其平面、側面,注明尺寸、鋼材和錨筋的規格、型號、性能、焊接要求

  3)特種結構和構筑物:如水池、水箱、煙囪、煙道、管架、地溝、擋土墻、簡倉、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設備基礎、工作平臺等,均宜單獨繪圖;應繪出平面、特征部位剖面及配筋,注明定位關系、尺寸、標高、材料品種和規格、型號、性能

  8 建筑幕墻的結構設計文件

  按有關規范規定,幕墻構件在豎向、水平荷載作用下的設計計算書。

  施工圖紙,包括:

  1)封面、目錄(單另成冊晨)

  2)幕墻構件立面布置圖,圖中標注墻面材料、豎向和水平龍骨(或鋼索)材料的品種、規格、型號、性能

  3)墻材與龍骨、各向龍骨間的連接、安裝詳圖

  4)主龍骨與主體結構連接的構造詳圖及連接件的品種、規格、型號、性能

  注:當建筑幕墻的結構設計由有設計資質的幕墻公司按建筑設計要求承擔設計時,主體結構設計人員應審查幕墻與相連的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9鋼結構

  1)鋼結構設計制圖分為鋼結構設計圖和鋼結構施工詳圖兩階段

  2)鋼結構設計圖應由具有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完成,設計圖的內容和深度應滿足編制鋼結構施工詳圖的要求;鋼結構施工詳圖(即加工制作圖)一般應由具有鋼結構專項設計資質的加工制作單位完成,也可由具有該項資質的其他單位完成

  注:若設計合同未指明要求設計鋼結構施工詳圖,則鋼結構設計內容僅為鋼結構設計圖。

  3)鋼結構設計圖

  "設計說明:設計依據、荷載資料、項目類別、工程概況、所用鋼材牌號和質量等級(必要時提出物理、力學性能和化學成份要求)及連接件的型號、規格

  "焊縫質量等級、防腐及防火措施

  "基礎平面及詳圖應表達鋼柱與下部混凝土構件的連結構造詳圖

  "結構平面(包括各層樓面、屋面)布置圖應注明定位關系、標高、構件(可布置單線繪制)的位置及編號、節點詳圖索引號等;必要時應繪制檁條、墻梁布置圖和關鍵剖面圖;空間網架應繪制上、下弦桿和關鍵剖面圖

  "構件與節點詳圖

  a)簡單的鋼梁、柱可用統一詳圖和列表法表示,注明采購當年鋼材牌號、尺寸、規格、加勁肋做法,連接節點詳圖,施工、安裝要求

  b)格構式梁、柱、支撐應繪出平、剖面(必要時加立面)、與定位尺寸、總尺寸、分尺寸、分尺寸、注明單構件型號、規格,組裝節點和其他構件連接詳圖

  4)鋼結構施工詳圖

  根據鋼結構設計圖編制組成結構構件的每個零件的放大圖,標準細部尺寸、材質要求、加工精度、工藝流程要求、焊縫質量等級等,宜對零件進行編號;并考慮運輸和安裝能力確定構件的分段和拼裝節點。

  10結構計算書(內部歸檔)

  1)采用手算的結構計算書,應給出構件平面布置簡圖和計算簡圖;結構計算書內容宜完整、清楚,計算步驟要條理分明,引用數據有可靠依據,采用計算圖表及不常用的計算公式,應注明其來源出處,構件編號、計算結果應與圖紙一致

  2)當采用計算機程序計算后,應在計算書中注明所采用的計算程序名稱、代號、版本及編制單位,計算程序必須經過有效審定(或鑒定),電算結果應經分析認可;總體輸入信息、計算模型、幾何簡圖、荷載簡圖和結果輸出應整理成冊

  3)采用結構標準圖或重復利用時,宜根據圖集的說明,結合工程進行必要的核算工作,且應作為結構計算書的內容

  4)所有計算書應校審,并由設計、校對、審核人在計算書封面上簽字,作為技術文件歸檔

篇3:恒大地產住宅建筑統一設計要求:結構篇

  恒大地產住宅建筑統一設計要求:結構篇

  (一) 總則

  1 結構設計應在滿足建筑使用要求、結構安全及耐久性要求前提下,按照最經濟的原則進行全面控制。

  2 結構設計應執行國家規范、地方規范,規范中強制性條文(包括"應"執行的條文)應嚴格執行,規范中建議性條文(如"宜""可"執行的條文)應視實際情況執行,地基基礎規范中當國家規范與地方規范不一致時按地方規范執行。

  3 本設計要求及標準均采用建筑標高系統;即:樓層標高H均指建筑標高。

  (二) 基礎部分

  1鉆探要求

  1.1 工期許可的條件下,初步勘察基本要求如下:

  1.1.1 有鄰近《地質勘察報告》參考時,可取消初步勘察,直接進行詳細勘察。

  1.1.2 無鄰近《地質勘察報告》參考時,宜優先進行初步勘察,再進行詳細勘察。

  1.1.3 初步勘察布孔原則:根據地形復雜情況,布孔間距采用100~200米。

  1.2 詳細勘察基本要求如下:

  1.2.1布孔間距:(1) 在當地規范和規定允許情況下,取國家規范的中間值。

  (2) 別墅布孔時,在當地規范和規定允許情況下可布置1棟1個鉆孔。

  1.2.2鉆孔深度:根據初勘結果或當地經驗合理確定鉆孔深度。

  廣東地區按以下要求:多層及11層以下一般性鉆孔可入強風化3m,控制性鉆孔可入強風化5m。高層一般性鉆孔可入完整微風化3m,控制性鉆孔可入完整微風化5m。

  1.3 復雜場地施工勘察(超前鉆)要求如下:按照當地規范和當地驗收要求執行。

  說明:布孔及勘察要求必須報集團設計院審批。

  2基礎選型

  2.1 基礎選型應根據結構狀況、地質條件、施工條件三個方面從技術上初步確定兩個及以上比較合適的方案。

  2.2 對初定的兩個基礎方案進行經濟及工期比較。

  2.3 將該兩個方案的比較數據及相關圖紙資料提交集團設計成本質量控制中心,并明確當地總工室的基礎選型意向,報集團設計成本質量控制中心審批。

  (三) 地下室部分

  1柱、梁、板

  1.1 地下車庫框架柱盡量設計為扁長柱,柱長方向為車長方向,柱凈距須滿足車位凈距要求。

  1.2 盡量做寬扁梁,力求梁高均勻。不建議做反梁,因個別梁較高而影響地下室層高,且地下室頂板有覆土時可考慮將該梁局部上反。

  1.3 當厚板需要直通筋時,直通筋按構造最小值配置(受力計算需要除外),支座需要時另加短筋。

  1.4 地下室車庫結構頂板應采用結構找坡排水。

  2外墻

  2.1 當外墻厚大于等于300mm時,可不設扶壁柱。

  2.2 外墻頂部、底部除計算需要外,原則上不設暗梁。

  2.3 外墻受力筋采用長、短筋交錯放置。

  2.4 墻厚應根據最經濟配筋率確定。同一地區、相同條件地下室墻厚應統一。

  3地下室構造

  3.1 不設伸縮縫。

  3.2 超長地下室可根據當地經驗合理設置后澆帶、加強帶。

  4剪力墻暗柱、柱縱筋的插筋在基礎內錨固要求

  僅將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鋼筋網上,末端彎折長度取6倍鋼筋直徑,其余插筋及剪力墻豎向分布筋錨入基礎內總長度取LaE。

  (四) 地上部分

  1結構選型

  1.1配套公建:以普通框架結構為主,特殊情況可考慮框架剪力墻。

  1.26層以下多層住宅及別墅采用框架結構,根據建筑需要及抗震要求采用異形柱或矩形柱。

  1.36層以上12層以下小高層住宅樓需設置鋼筋砼電梯井,優先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柱可根據建筑需要及抗震要求采用異形柱或矩形柱。

  1.412層以上20層以下高層住宅采用剪力墻結構或框架--剪力墻結構。

  1.520層以上高層住宅采用剪力墻結構。

  1.6采用結構轉換層原則:盡量避免采用轉換層;如商住樓裙樓或地下室需要大空間,且采用結構轉換層產生的經濟效益高于轉換層增加的工程成本時,可申報采用結構轉換層。

  1.7大跨度的屋蓋視實際需要可采用鋼結構或其他新型結構。

  1.8除滿足建筑要求外,剪力墻、柱布置應做到經濟合理,結構側向剛度不得過大,

  柱軸壓比在滿足規范要求前提下盡量均勻且不得過小,盡量少采用短肢剪力墻,以免增加配筋量。

  2梁布置

  2.1 大堂頂部完整空間內不宜露梁,以保持大堂頂部空間完整。特殊情況設梁時,梁高不得大于450mm。

  2.2 公共空間部分不露梁:結構梁不應突出樓梯間,電梯廳內無梁。

  2.3 戶內梁布置時,梁不應穿越客餐一體廳,客廳、餐廳、房,以保證各功能空間完整及美觀。獨立客廳與獨立餐廳間的梁,高不得超過400mm。

  梁不宜穿越廚、廁、陽臺,如有穿越的梁,高不得超過450mm。

  2.4 戶內梁不露出梁角線的優先順序:客廳-餐廳-主臥室-次臥室-內走道-其它空間。

  2.5 衛生間做沉箱時,梁高統一取450mm,即周邊次梁梁底平沉箱板底。

  2.6 有覆土的空中花園及大露臺處:

  考慮結構沉箱,周邊次梁及沉箱內反梁梁底平沉箱板底;沉箱內盡量少做梁,以滿足園林設計需要,沉箱內上反的主梁面標高不得高于H-0.15m,次梁面標高不得高于H-0.3m,反梁應預留套管排水。

  2.7 門窗洞口頂處梁底標高不得低于門窗洞口頂面標高。

  2.7.1 飄窗梁底標高、設排氣孔的衛生間窗頂梁底標高、廳出陽臺門頂梁底標高必須等于門窗洞口頂標高,即非反梁時,梁高均為700mm;電梯門洞頂梁底標高必須等于電梯洞口頂標高。

  2.7.2 其余位置門窗洞口處梁,梁高按以下取用。

 ?。?)結構計算梁高與窗(門)頂距離≤200mm或無法做過梁時,結構梁直接做到窗(門)頂面。

 ?。?)結構計算梁高與窗(門)頂距離>200mm時,結構梁高按計算確定,中間距離用窗(門)過梁處理。

  2.7.3 戶內門洞設計要求詳見《建筑篇》第二部分(三):"1.2 戶內門洞設計要求" 。

  2.8

戶內走道上方梁高盡可能小,不得大于600mm。

  2.9陽臺封口梁≤400mm(同時滿足結構計算、建筑要求)。

  2.10 樓梯梯級處梁高注意不得影響建筑使用。

  3板布置

  3.1 各功能空間結構面標高及建筑完成面標高關系:

  詳見《建筑篇》第二部分(一):"3 各功能空間標高設計"。

  3.2 如大堂、廳、房頂部須有局部沉板時,只局部沉板,不必為了保證整個板底水平而全部沉板;沉板邊梁不得突出沉板底。

  3.3 變壓器房頂板需做雙層結構板,填充保溫隔熱層。

  3.4 結構板厚度:

  板厚應盡量與板跨相匹配,以適用經濟配筋率,同時參照下表選?。?/p>

  位置結構板最小厚度(mm)

  電梯前室150

  戶內板廚、衛、房、陽臺100

  廳120

  屋面板高層、別墅120

  其他100

  3.5 斜屋面水平梁板的設置

 ?。?)原則上不設水平梁板,建筑要求除外;

 ?。?)如結構計算需要設置水平梁時,可考慮設置斜屋面下水平梁,水平梁的設置位置應協調建筑確定,盡量設置在有墻處;

 ?。?)如結構計算需要設置水平板時,則必須上報集團設計成本質量控制中心審批。

  3.6 窗臺板等飄板轉角處應設置放射筋。

  3.7 屋面、露臺由建筑找坡。

  4剪力墻、柱布置

  4.1 剪力墻、柱盡量扁平,不突出磚墻面。

  4.2 剪力墻、柱收截面, 外圍墻柱原則上收室內邊。

  4.3 剪力墻、柱布置時,如靠近窗口位,且距離窗側小于100mm時,剪力墻、柱端延至開窗側端。

  4.4 轉角凸窗窗端如必須布置剪力墻端柱或框架柱時,柱外邊線必須對齊凸窗臺外邊。

  5伸縮縫設置

  5.1 伸縮縫間距在滿足結構平面規則性要求條件下盡可能按規范要求最大值設置。

  原則上每棟之間均設伸縮縫,如兩棟連體后結構平面規則且總長在規范要求伸縮縫間距最大值之內時,則兩棟設伸縮縫。

  5.2 伸縮縫寬按規范要求最小值設置。具體詳下表:

  注:伸縮縫兩側結構類型不同時,宜按需要較寬伸縮縫的結構類型和較低房屋高度確定縫寬。

 ?。?)六度抗震區:

  房屋高度

  結構類型≤15m15-20m20-35m35-55m55-100m

  框架70mm100mm150mm200mm

  框架-剪力墻70mm70mm100mm150mm300mm

  剪力墻70mm70mm80mm100mm220mm

 ?。?)七度抗震區:

  房屋高度

  結構類型≤15m15-20m20-35m35-55m55-100m

  框架70mm100mm180mm280mm

  框架-剪力墻70mm70mm120mm200mm350mm

  剪力墻70mm70mm100mm150mm250mm

 ?。?)八度抗震區:

  房屋高度

  結構類型≤15m15-20m20-35m35-55m55-100m

  框架70mm120mm220mm

  框架-剪力墻70mm80mm150mm250mm450mm

  剪力墻70mm70mm120mm180mm320mm

 ?。?)九度抗震區:

  房屋高度

  結構類型≤15m15-20m20-35m35-55m

  框架70mm120mm

  框架-剪力墻70mm80mm200mm320mm

  剪力墻70mm70mm150mm250mm

  6其他

  6.1 無地下室首層室內部分做鋼筋砼結構板。

  6.2 飄窗臺飄板配筋大樣

  6.3 防水滲漏控制措施:

 ?。?)衛生間隔墻處做200高(從隔墻處梁面開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檻,寬同墻厚且與梁板一起澆筑;

 ?。?)廚房、衛生間內管道井壁做200mm高(從結構面開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檻,寬同墻厚且與梁板一起澆筑;

 ?。?)出屋面和露臺的墻體設置150高(從屋面完成面開始算起)的鋼筋混凝土反檻,且與梁板一起澆筑;

 ?。?)出屋面管道井壁設置150高(從屋面完成面開始算起)的鋼筋混凝土反檻;

 ?。?)女兒墻底部設150高(從屋面板完成面開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檻。

  6.4 構造柱、圈梁、過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

  (五)裂縫控制措施

  1住宅

  1.1 板厚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厚度不得小于100mm,一般取跨度的1/30~1/35,板跨≥3.6m的樓板厚宜取上限值;

  所有屋面、露臺樓板厚度≥120mm;

  建筑物平面剛度突變處樓板及異形板宜適當加厚。

  1.2 配筋要求

  1.2.1 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應配置抗溫度收縮鋼筋(雙層雙向鋼筋),通長筋配筋率≥受力筋最小配筋率,不足處另加短筋:

 ?。?)當房屋平面有較大凹凸時,在房屋凹角處的樓板;

 ?。?)房屋兩端陽角處及山墻處的樓板;

 ?。?)板跨≥3.6m的樓板;

 ?。?)板厚≥150mm樓板;

 ?。?)露臺、裙樓頂、房屋頂層的屋面板;

 ?。?)受剪力墻約束較強的樓板。

  1.2.2 陽臺、廚房、廁所樓板設置通長面筋, 通長筋配筋率≥受力筋最小配筋率,不足處另加短筋。

  1.2.3 設備管線敷設在樓板內時,管線必須布置在上下層鋼筋網片之間。管線不宜立體交叉穿越,并沿管線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設一道Ф4@100寬600mm的鋼筋網片作為補強措施。

  1.2.4 在現澆板的板寬急劇變化處、大開洞削弱處等易引起收縮應力集中處,鋼筋間距不應大于150mm,直徑不應小于8mm,并應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縱橫兩個方向的

溫度收縮鋼筋。洞口削弱處應每側配置附加鋼筋。

  1.3其他

  1.3.1住宅長度大于40m時,宜在樓板中部設置后澆帶,后澆帶兩邊應設置加強鋼筋。

  地下室設計按30~40米間距設置后澆帶,如不能設后澆帶處可設加強帶。

  1.3.2現澆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5,且不宜大于C40。

  2公建

  2.1 建筑方案設計時盡量避免不設伸縮縫的超長建筑;結構配筋時,超長建筑(伸縮縫間距超過60m)縱向另加0.15%的通長筋。

  2.2 臨外墻陽角部分樓板按雙層配筋;核心筒周邊樓板按雙層配筋。

  2.3 設井字梁的板負筋適當加長,即伸入板內≥L/4,L指整體板跨。

  2.4 單向板平行于長邊方向負筋適當加長。

  2.5 板厚超過150mm樓板設雙層雙向通長筋,通長筋配筋率≥受力筋最小配筋率,不足處另加短筋。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