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墻安裝測量方法
測量放線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幕墻的分格尺寸,減少土建施工偏差給幕墻安裝帶來的不便,為施工圖提供準確的設計依據,為幕墻安裝提供必要的保障。
1、施工放線依據
1.1施工放線方案圖
方案圖中必須標明建筑物的軸線,建筑物的外輪廓線、窗洞口位置和尺寸、幕墻的外輪廓線、水平分格線、垂直分格線等。
1)建筑物的軸線
土建施工單位必須提供該建筑的主要軸線,當只能提供施工控制線時,最好能導出軸線,為幕墻放線施工做好準備工作。
2)正負零線
土建提供的正負零線便是高度方向放線的依據,當土建單位提供標高控制線時,最好能導出正負零線,這樣可減少在尺寸換算過程的失誤。
3)安全技術交底
根據各工程的具體情況,施工隊應按照技術人員提供的安全技術交底配合此作業指導書進行施工。
2、資源配備
2.1人員
4-6人/組。
2.2設備機具配備
經緯儀一臺、水準儀一臺、對講機三部/組、吊線錘、鐵錘、電焊機、30米鋼尺、5米卷尺、墨斗、電鉆、記錄本、鉛筆、水平管等。
2.3主要材料
5#角鋼、0.8mm鋼絲、焊條、墨水、M10*95膨脹螺栓、鉆頭等。
3、環境要求
為保證吊線的準確性,放線工作時,須天氣晴朗、光線充足,同時必須保證在風力小于四級的天氣情況下進行,超過四級風力時應停止測量放線的工作。
4、施工順序
4.1邀請土建技術人員到場,提供準確的軸線(或水平控制線)、正負零線(或標高控制線)以及各層的500mm線。
4.2根據土建提供的軸線確定各個立面距建筑輪廓線最近的軸線,并用墨斗將線彈于樓板或地面上。
4.3用經緯儀將確定的軸線引到各個面上,并用墨斗將該線彈到墻上,該工序完成后建筑物的各個面的兩端將各有一條由上到下的通線,此線便是確定建筑物最小包容面的基準線。
4.4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的最小距離,由確定的基準線分別于各個面的兩端水平外放該距離,確定兩點,然后由此兩點用鋼線拉一通線。
4.5上述通線必須層層拉線,然后由專人測量各層墻面距該線的最大和最小距離,并記錄。
4.6根據建筑物的情況,選取某一窗口的位置由正負零線起用30米鋼尺向上將各層理論標高位置標于墻上。
4.7用水準儀將各層500mm線放到上述窗口位置,并用卷尺下返500mm找到各層實際標高位置。
4.8測量實際標高位置與理論標高位置的偏差(高為正,低為負),并作記錄。
4.9將記錄交于設計人員,以便及時調整幕墻最小外放尺寸、水平尺寸及垂直分格尺寸。
4.10根據設計人員重新調整后的最小外放尺寸,固定角鋼。
4.11角鋼上的交點處用電鉆鉆孔,并將0.8mm鋼絲由該孔穿出后固定在角鋼上,下面用吊錘吊直。
4.12接下來便是確定各個面的分格尺寸,做出水平分格的基準線。然后按照圖紙中的分格尺寸從某一已定位的軸線開始將各分格的分格線用0.8mm鋼絲在所拉水平基準線處吊線,用鋼絲固定。
4.13垂直方向的分格尺寸待立柱安裝完成后進行。
5、放線工作的復測、檢查
5.1放線完成后應組織相關人員對照圖紙對所有的線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放線的準確性。
5.2對于關鍵線及關鍵面隔1-2天必須對線及面進行檢查測量, 一旦發現線、面偏離原設計位置,應及時進行調整。
6、測量數據的匯集、整理
經過對建筑物的測量,對土建結構的施工狀況有了一個明顯認識,為了形象直觀地反映我們的測量結果,對測量數據進行匯集整理。
6.1當實物誤差較小,與圖紙基本吻合時,采取在原施工圖上注明偏差的方法;當實物誤差較大,采取繪制圖紙反映測量結果的方法,即成果圖的繪制。
6.2測量數據的匯集、整理不僅能形象反映我們的測量結果,同時還可以為設計人員提供方便,也能形象地向甲方及其他施工單位更有效地解釋方案設計更改的理由,也為我們施工安排提供更豐富的原始資料,并及早地為所要處理的問題作準備。
6.3測量數據的匯集、整理工作由設計人員在室內進行。
1)工作程序:
a.查建筑圖,核對測量記錄。
b.根據測量數據,在建筑圖上標示或繪制測量成果圖草圖。
c.檢查是否有遺漏,正式繪圖
d.對測量結果的處理方案及說明
e.會審、會簽,歸檔。
2)關鍵程序:建筑圖與測量數據核對與標示。
注:根據測量結果及會簽的幕墻設計方案圖紙,完成施工圖設計。
篇2:幕墻項目測量放線施工方案
幕墻項目測量放線施工方案
a.測量人員以每層的500線與軸線作為基準線進行放線及校核現場結構及埋件尺寸,并確定主體結構邊角尺寸反饋給技術部及早進行邊角龍骨分格尺寸調整。
b、利用鋼卷尺、經緯儀從原始軸線控制點、標高點引測輔助軸線;
c、利用經緯儀、測距儀對輔助軸線進行尺寸和角度復核,確保偏差在允許范圍內,并標識于層面;
d、利用輔助軸線,依據縱向龍骨布置圖,用鋼卷尺、經緯儀定出每邊邊角龍骨外表中心位置和每邊中部龍骨外表中心點,復核后標識于層面:
e、利用激光鉛垂儀從標識點向上垂直引測直至斜面層頂,校核后安掛定位鋼絲,利用經緯儀進行雙向正交校核后固定;
f、水平控制:依據《玻璃幕墻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其整幅水平標高偏差≤5MM;
g、幕墻分格軸線的測量放線與主體結構的測量放線配合,對誤差進行控制、分配、消化,不使其積累;
h、每天定時校核,以確保幕墻的垂直及立柱位置的正確;
i、放線的順序:按土建方提供的軸線,經復測后上、下放鋼線,用經緯儀校核其準確性。幕墻支座的水平放線每二個分格設一個固定支點,用水平儀檢測其準確性,同樣按中心放線方法放出主梁的進出位線;
j、每層樓的支座位置,由水平儀檢測,相鄰支座水平誤差應符合設計標準。
篇3:幕墻工程測量放線方案(2)
幕墻工程的測量放線方案(二)
1、測量設備
本工程擬投入的儀器有50米米尺一把,拉力計一個,自動安平水平儀DS3一臺,電子經緯儀TD-110L一臺,激光鉛垂儀PL-1一臺。經緯儀、水平儀須經過法定單位檢定,并有檢定證書,且在有效使用期內。50米的米尺須經過法定單位檢定,并附有在額定拉力(20kg)下的誤差值。
2、幕墻測量的方案
幕墻測量遵循著由整體至局部的測量原則。
首先和土建的測量工程師取得聯系,找到主體結構的水準測量基準點和平面控制測量基準點;
其次是水準測量和控制測量;
第三根據測量成果放線;
第四報請總包、監理驗線;
第五測量主體結構及預埋件偏差。
3、測量人員的組織安排
根椐本工程的施工分區需要2組測量人員共6人。
4、測量的工藝流程
熟悉圖紙→熟悉施工現場→聯系總包,確定基準點→水準測量→平面控制網的建立→測得幕墻控制線→報請總包、監理驗線→測量主體結構的預埋件偏差→報總包、監理→修改結構偏差→復測→測量放線成果的整理、存檔。
5、水準測量
?。?)概述
每座工程在底層都有一個水準控制基準點,此點的標點是經過已知標高和坐標的國家控制點測量而知的,由此可知此樓的絕對標高和相對標高,對本工程而言,我們僅使用相對標高。
?。?)測量方法
從水準控制基準點測設至主樓面容易上下拉尺的位置,此點應往返測量并消除誤差,此點在墻面以三角形紅漆表示,上平面表示測量的水準面并注上相對標高。
在上述測定的基準點處,在樓層外立面處約20米的距離拉尺,尺子下部懸掛20kg重錘,靜置后用等高法測量。以基準點開始,分別在每層的1米線處的作標記,對應查出鋼尺的誤差及溫度變化值,修改標記后,以油漆記錄在主柱或剪力墻的同一位置,并注明幕墻專用,此高度標志必須予以保護不被消除破壞,標高測量誤差,層與層之間≤2mm,
總標高誤差≤20mm。每個樓層只設置1個標志點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一般每隔3層抄一圈閉合水準點,并進行誤差分析,在每個分立面上至少設置兩個水準點,便于進行安裝校核,在安裝時以此基準點每三層消除一次安裝誤差,避免誤差累積(如上圖所示)。
6、平面控制測量
?。?)平面控制基準點的建立
平面控制網的基準點一般設置在一層地面上,并且有明顯的標志,一般是以圓鋼的中心并刻上標志作為平面控制基準點。由于首層一般堆積物品太多,而且有許多臨建設施,我們在測量時要把平面控制基準點引至二層或三層的樓面上。
由于線錘的擺動,在底層往其余層引基準點時,誤差比較大,為了保證誤差最小,我司將采用激光鉛垂儀進行操作。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把儀器架設在基準點上方,通過照準部找到基準點,調平儀器,移動儀器直至下部的基準點在對中器的中心,找開激光,通過上部的接收耙看到清晰的激光點,旋轉儀器一周,在接收耙上至少接收到4個激光點,找到這幾點的中心,此點即對應下部的平面控制基準點,如此類推,分別找到全部的基準點。
?。?)平面控制網的建立
以各基準點為基礎,建立平面控制網,測量各基準點的距離與角度是否與基準點一致,如不一致,重復測量,并與主體結構測量師商量,直至點位在誤差范圍內,坐標差Δ*、Δy≤2mm,角度差Δα≤40〃,并以此點位建立平面控制網。
?。?)幕墻控制網的建立
以基準點建立了閉合平面控制網,以此平面控制網為基準,依據設計圖紙標定與基準點的位置關系以幕墻的位置關系,測放幕墻的控制線,并在線上標明至幕墻的距離。幕墻控制線也必須是閉合導線,以便確定,測量精度,只有在不能通視的位置才能使用支導線測量,測量點必須妥善保護,除把線放到地面上外,還要把線引至梁的外表面,以免地面處理后無法恢復。
7、復測
初次測量的成果在樓板的外表面均有標志,在基準層上的對應線上引至地面上,在地面架的經緯儀,以基準層為基礎,通過正反測量該垂線的誤差,看誤差是否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8、測量主體結構誤差與預埋件偏差
以水準測量控制點和平面控制網為基礎,測量主體結構的尺寸偏差與預埋件偏差,對于大于設計偏差要求的結構區域,由結構施工單位進行修整后交付我方驗收使用,或提出相應的整修意見,以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前的測量工作落實到位。
9、報請總包、監理驗線
測量放線后,請總包的測量員、監理一同驗線,確認與蓋章,最終確定現場施工安裝方案與計劃,以便工程按期施工。
10、測量成果的整理
測量后的有關數據及時反映給幕墻的設計師,以便幕墻設計師了解現場情況,及時作出方案調整,并在施工圖制作過程中繪出現場安裝基準并作為下料單的原始數據。
11、測量的作用
測量始終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不僅給設計提供第一手資料,給施工提供安裝基準,按幕墻設計師的要求進行分格定位,同時還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果,避免等靠的現象發生,而且還能有效保證主體結構與外裝飾工程的尺寸關系,是確保工程質量達到標準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