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管樁基礎設計應注意的問題探討
本文主要從巖土工程的觀點來探討預應力管樁的應用條件,提出管樁基礎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①工程勘察問題;②單樁承載力問題;③收錘標準問題;④不宜應用管樁的工程地質條件問題。
經過十年來的推廣應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作為一種較新型的基樁已被廣東土木界所接受。廣東現有管樁廠四五十家,年生產量四百萬米左右,占全國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廣東高層建筑樁基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樁、沖鉆孔灌注樁和預應力管樁。在10-40層樓房的基礎工程中,原來采用人工挖孔樁和沖鉆孔灌注樁的,有不少已被預應力管樁所替代,這是因為預應力管樁具有工程造價較便宜、質量較可靠、長度易調整、施工速度快、監理方便、檢測時間短、現場簡潔等優點。但是,若對管樁的應用條件認識不清,對使用方法掌握不當,也會發生工程質量問題。下面就設計預應力管樁基礎應注意的問題談一些看法。
一、管樁的應用條件
了解管樁的應用條件,對控制管樁基礎的設計質量非常有益。
管樁的制作質量要求已有國家標準《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GB13476-92)。管樁按混凝土強度等級分為: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和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前者代號為PC樁,其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般為 C60或C70;后者代號為PHC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一般要經過高壓蒸養才能生產出來,從成型到使用權用的最短時間只需三四天。管樁按抗裂變距和極限變距的大小又可分為:A型、AB型、B型,有效預壓應力值約3.5~6.0Mpa的有效預壓應力,打樁時樁身混凝土就可能不會出現橫向裂縫,所以,對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采用A類或AB類型樁就行。目前,廣東地區常用的管樁規格如表1。
常用管樁規格表:
外徑(㎜) 壁厚(㎜) 混凝土強度等級 節長(㎜) 承載力標準值(KN) 適用樓層
300 65-75 C60-80 5~11 600.~900 6~12
400 90-95 C60-80 5~12 900~1700 6~18
500 100 C60-80 5~12 1800~2350 10~30
550 125 C80 5~12 2000~2700 20~35
600 105-130 C80 6~13 1800~2500 10~30
管樁的施工方法即沉樁方式有六七種之多。廣東前幾年主要采用打入法,過去用過自由落錘,目前幾乎都采用柴油錘。柴油錘的極限貫入度廠家規定為20㎜/10擊,過小的貫入度作業會損壞柴油錘,減少其使用壽命。
管樁用柴油錘施打,震動大,噪音大。近年來,廣東開發了一種靜壓沉樁工藝,即采用液壓式靜力壓樁機將管樁壓到設計持力層。前幾年在廣東應用的靜壓樁機,最大壓樁力只有1600kN~2400 kN,現在,靜壓樁機的最大壓樁力增大到5000 kN,可以將φ500 和φ550的預應力管樁壓下去,單樁承載力可達2000~2500 kN,適用于15~30層的高層建筑,特別適用于市區施工。
管樁樁尖形式主要有三種:十字型、圓錐型和開口型。前兩種屬于封口型。穿越砂層時,開口型和圓錐型比十字型好。開口型樁尖一般用在入土深度為40m以上且樁徑≥550㎜的管樁工程中,成樁后樁身下部約有1/3-1/2樁長的內腔被土體塞住,從土體閉塞效果來看,單樁承載力不會降低,但擠土作用可以減少。封口樁尖成樁后,內腔可一目了然,對樁身質量及長度可用目測法檢查,這是其他樁型所沒有的。十字型樁尖加工容易,價錢便宜,破巖能力強,故廣東省約90%以上的管樁采用十字型樁尖。樁尖規格不符合設計要求,也會造成工程質量事故。
管樁樁端持力層可選擇為強風化巖層、堅硬的粘土層或密實的砂層,廣東汕頭、湛江及珠江三角洲某些地區,基巖埋藏太深,管樁樁尖一般座落在中密至密實的砂層上,樁長約30~40m,這是以樁側摩阻力為主的端承摩擦樁。廣東其他許多地區基巖埋藏較淺,約10~30m,且基巖風化嚴重,強風化巖層厚達幾米、十幾米,這樣的工程地質條件,最適合預應力管樁的應用。預應力管樁一般可以打入強風化巖層1-3m,即可打入N=50~60的地層;管樁不可能打入中風化巖和微風化巖層。這是一個基本概念,弄不清這個概念就無法正確應用預應力管樁。
預應力管樁的應用,同基他任何樁型一樣都有基局限性。有些工程地質條件就不宜用預應力管樁。主要有下列四種:(1)孤石和障礙物多的地層不宜應用;(2)有堅硬夾層時不宜應用或慎用;(3)石灰巖地區不宜應用;(4)從松軟突變到特別堅硬的地層不宜應用。詳見下節2.4條.
二、管樁基礎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2.1工程勘察問題
勘察是設計的前提。錯誤的勘察必然會導致錯誤的設計。目前工程勘察存在以下問題:
?、倏辈焓窃O計的前提。錯誤的勘察點要適當加密。就是一些小型工程,勘察點也不宜少于五個。有些建設單位為省勘察費用而減少必要的勘察點,結果導致打樁施工時的更大浪費甚至失敗。
?、跇素炘囼灤螖瞪?/p>
管樁工程要求地質勘察報告中多提供有用的N值,所謂有用的N值,主要是遇到砂夾層、下臥軟弱層、殘積層及強風化巖層時多做一些標貫試驗,殘積層最好每2m、強風化巖層最好每1m測一次N值,有利于配樁和打樁收錘。有些勘察單位往往在持力層上面的軟土層中做了許多標貫試驗,而在硬夾層和強風化巖層中一個也不做,這樣會給設計和施工帶來許多困難,甚至會引起工程質量中故。
?、劭辈熘械呐撟骷?/p>
個別勘察單位作風不正。有些孔根本沒有鉆探,憑空寫出來。有些土層隨意升級,如將殘積土定為強風化巖,將強風化巖定為中風化巖。設計人員根據這些報告確定管樁的持力層,必然出差錯。
?、軜素炛挡粶?/p>
一個原因就是試驗設備不標準,如錘不是63.5kg,落距不是76cm;另一原因就是觸探桿長度校正系數取值問題,現行國家規范列出的觸探桿長度最長21m,校正系數為0.7,而廣東30~40的管樁是常見的,根據廣東經驗,30m時校正系數為0.61,39m為0.52,有些勘察單位將大于21m的觸探桿長度校正系數為0.7m,這就會引起對持力層的誤判。三是當標貫深度達不到30cm時又如何表達N值,常用的換算方法不能反應實際情況。
?、萏峁┑膸r土力學指標不符合實際
目前有些勘察人員對建工方面的巖土標準不熟,對基礎工程更是隔行隔山,加之現行規范對管樁基礎沒有專門的規定,給出的設計參數比實際偏小許多,不利于管樁的推廣應用。
?、迾素灡旧碓囼灥娜毕?/p>
目前我國的現場標貫試驗幾乎全是在水沖成孔中進行的,有的特種土層,遇水后立即軟化,現場測得的貫入擊數比實際偏低很多,根據這樣的標貫擊數來判斷管樁的可打性,有時也會出差錯。
2.2單樁承載力問題
?、俟軜兜呢Q向承載力按現行規范公式計算普遍偏低
對于入土深度40m以上的超長管樁,采用現行規范提供的設計參數,是可以求得較高的承載力,但對于一些10~20的中短樁,尤其象廣州開發區那樣的地質,強風化巖層頂面埋深約20m,地面以下16-17m都是淤泥軟土,只有下部2-3m才是硬塑土層,這種樁尖進入強風化巖層1-3m的管樁,按現行規范提供的設計參數計算,承載力遠遠偏小,有時計算值要比現在實際應用值小一半左右。單樁承載力設計值定得很低,會造成很大浪費。事實上,管樁有其獨特之處,管樁穿越土層的能力比預預制方樁強得多,管樁樁尖進入風化巖層后,經過劇烈的擠壓,樁尖附近的強風化巖層已不是原來的狀態,巖體承載力幾乎達到中風化巖體的原狀水平,據對多知試壓樁試驗結果進行反算以及廣州開發區建總對管樁應力實測數據表明,管樁樁尖進入強風化巖層后qp=5000~6000 kPa,qs=130~180kPa,而現行的規范沒有列出強風化巖體的設計參數,一般的設計人員參照堅硬的土層,取qp=2500~3000 kPa,qs=40~50 kPa,這樣的設計結果必然偏小。
1991年筆者在
《預應力管樁的設計、施工和工程質量控制》一文中提出了一個估算樁尖進入強風化巖層的管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標準值的經驗公式。Rk=100NAp+Up∑qsiLi
式中Rk——管樁豎向承載力標準值;
N——樁端處強風化巖的標貫值;
Ap——樁尖(封口)投影面積;
Up——管樁樁身外周長;
Li——各土層劃分的各段樁長;
qsi——樁周土的摩擦力標準值,按GBJ7-89規范附錄十五所列數值的上限(高
值)取用,強風化巖的qs值取150 kPa。
公式適用范圍:
a、管樁樁尖必須進入N≥50的強風化巖層,當N>60時,取N=60;
b、當計算出來的Rk大于樁身額定承載力Rb時,取Rk為額定承載力Rb。
所謂樁身額定承載力就是樁身最大允許軸向承壓力,目前我國管樁生產廠家流
行的算式是套用日本和英國的公式,即
Rb=1/4*(fce-σpc)·A
式中Rb——管樁樁身額定承載力;
fce——管樁樁身混凝土設計強度,如C80時,取fce=80 kPa;
σpc——樁身有效預應力;
A——樁身有效橫截面積。]
?、跇堕g距大小影響管樁的承載力
規定樁的最小中心距是為了減少樁周應力重迭,也是為了減少打樁對鄰樁的影響.<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規定擠土預樁排數超過三排(含三排)且樁數超過9根(含9根)的摩擦型樁基,樁的最小中心距為3.0d。目前,大面積的管樁群,在高層建筑的塔樓基礎中被廣泛應用,有的一個大承臺含有管樁200余根。如果此時樁間距仍為3.5甚至3.0,打樁引起的土體上涌現象很明顯,有時甚至可以將施工場地地面抬高1米左右,這樣不僅影響樁的承載力,還可以將薄弱的管樁接頭拉脫。因此高層建筑主樓的管樁基礎,最小樁間距為4.0,有條件時采用4.5,這樣擠土影響可大大減少,對保證管樁的設計承載力很有幫助。當然,太大的樁間距又會增加樁承臺的造價。
?、蹖o載試樁荷載最大值的不同理解將會引起對管樁承載力的不同評價
現行基礎規范采用RK和R兩種不同承載力表達方式,Rk是單樁的豎向承向承載力標準值,R是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對樁數為3根或3根以下的樁承臺,取R=1.1 Rk,四根或四根以上的樁承臺取R=1.2 Rk。檢驗單樁豎向承載力時是用2 Rk還是用2R來進行靜載荷試驗?不少設計人員往往要求將二倍的單樁承載力設計值作為靜載試驗荷載值來評價樁的好壞。這是一種誤解。按規范要求,應以2 Rk作為最大荷載值來檢驗樁的承載力,因為2 Rk等于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如果用2倍單樁承載力設計值,也即用2.4 Rk或2.2 Rk(大于極限承載力)為最大荷載來試壓,對一些承載力富余量較多的管樁,是可以過關的;對一些承載力沒什么富余的管樁,按2 Rk來試壓,是可以合格的,按2.4 Rk來試壓是不合格的,結論完全不一樣。
2.3收錘標準問題
收錘標準即停止施打的控制條件與管樁的承載力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尤其是最后貫入度,常常被作為收錘時的重要條件,但將最后貫入度作為收錘標準的唯一指標的觀點值得商榷,因為貫入度本身就是一個變化的不確定的量:
?、俨煌裼湾N貫入度就不同
重錘與輕錘打同一根樁,貫入度要求不一樣。
?、诓煌瑯堕L貫入度要求不同
同一個錘打長樁和打短樁,貫入度要求不一樣。根據動量原理,沖擊能相同,質量大(長樁)的位移小即貫入度小,反之貫入度大。所以,承載力相同的管樁,短樁的貫入度要求可大一些,長樁的貫入度應該小一些。
?、凼斟N時間不同貫入不一樣
在粘土層中打管樁,剛打好就立即測貫入度,貫入度可能比較大,由于粘土的重塑固結作用,過幾小時或幾天再測試,貫入度就小得多了,在一些風化殘積土很厚的地區打樁,初時測出的貫入度比較大,只要停一二個小時再復打,貫入度就銳減,有的甚至變為零。而在砂層中打樁,剛收錘時貫入度很小,由于砂粒的松馳時效影響,過一段時間再復打,貫入度可能會變大。
?、苡袩o送樁器測出的貫入度不一樣
因為送樁器與樁頭的連接不是剛性的,錘擊能量在這里的傳遞不順暢,所以,同一大小的沖擊能量,直接作用在樁頭上,測出的貫入度大一些,裝上送樁器施打,測出的貫入度小一些。為要達到設計承載力,使用送樁器時的收錘貫入度應比不用送樁器的收錘貫入度要嚴些。
?、莶煌O計在承載力貫入度要求也不同
一般來說,同一場區同一規格承載力設計值較低的樁,收錘貫入度要求大一些,反之,貫入度可小一些。
?、薏煌O計承載力貫入度的“靈敏度”不同
以樁側摩阻力為主的端承摩擦樁,對貫入度的“靈敏度”較低,摩阻力占的比例越大,“靈敏度”越低;而以樁端阻力為主的摩擦端承樁,由于要有足夠的端承力作保證,收錘時的貫入度要求比較嚴格,也可說這類樁對貫入度的“靈敏度”高。
廣東近十年來應用管樁已有1000多萬米,大多數(80%)管樁的樁尖座落在強風化基巖上,一般來說,樁尖進入N=50~60的強風化巖層中,單樁承載力標準值可達到或接近管樁樁身的額定承載力,貫入度大多數為15~50㎜/10擊,說明樁錘選小了,換大一級柴油錘即可解決問題。用重錘低擊的施打方法,可使打樁的破損減少到最低程度,承載力也可達到設計要求。
收錘標準應與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單樁承載力設計值、樁的種類規格長短、柴油錘的沖擊能量等多種因素有關,收錘標準應包括最后貫入度、樁入土深度、總錘擊數、每米錘擊數及最后1m錘擊數、樁端持力層及樁尖進入持力層深度等綜合指標。這些綜合指標不是無側重的,據筆者經驗,樁端持力層、最后貫入度或最后1m錘擊數這幾個指標是收錘標準中的主要指標。樁端持力層是定性控制,最后貫入度或最后1m錘擊數是定量控制。當然,主要指標也會隨著工程條件不同而不所不同,如摩擦樁,上述三個指標都不是主要指標,樁長才是主要控控制指標。就是摩擦端承樁,上述三個主工指標也會隨著地質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如強風化巖上面有10多米甚至更厚的堅硬風化殘積土層,管樁樁端持力層并非一定要打到強風化巖層,大致進入堅硬風化殘積土層,管樁樁端持力層并非一定要打到強風化巖層,大致進入堅硬的風化殘積土層8m左右即要滿足設計承載力和沉降要求,若死死抱住非打到強風化殘積土層不可的觀點,有時樁的總錘擊數可高達3000~4000擊,這對工程質量并無益處,每米進尺錘擊數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參考指標,通過觀察樁的每米進尺錘擊數,可以清楚地看出樁長范圍內土層的軟硬及厚度,甚至可以判斷樁尖進入強風化巖層的深度,為打樁收錘提供直觀的信息。所以,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認為列出這么多收錘指標,收錘驗收時一定要全部達以這些指標不可,應該有所側重,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參考其他指標,作綜合評定。否則,又會走向事物的另一端,引起新的工程質量問題。
如何確定收錘標準?一般的規范都提出“宜通過試打樁確定”。通過試打樁可以了解管樁的可打性,驗證選錘的合理程度,提出較適合實際的收錘標準。問題是大多數工程,試打樁以后沒有立即進行靜載荷試驗,一般要等工程樁全部打完以后再做靜載荷抽檢,萬一當初試打樁時收錘標準定得不當,等最后的靜載荷試壓結果出來,發現樁的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為時已晚,挽救非常困難,因而不少設計人員在試打樁時往往將收錘標準定得非??量?,從而與施工發生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筆者推薦有PDA打樁分析儀配合柴油打樁機進行現場試打樁,可以盡快地得出比較合理的收錘標準,方法是:①試打樁應選在地質鉆探技術孔附近,按不少于1%工程樁數量且不少于3根進行;②按地質資料提供的樁入土深度再加長3~4m作為配樁長度,用柴油錘按常規方法施打;③樁尖接近持力層時樁頭外裝上傳感器,啟動PDA,繼續錘擊;④根據土的性質估計土的恢復系數,如在粘性土層,取恢復系數α=1.2~1.25;砂土層取α=0.9~1.0;⑤當PDA顯示瞬時阻力為2 Rk/α時停止錘擊,記下每米錘擊數、入土深度,測出最后貫入度,分析樁尖進入持力層深度;⑥經過24h再復打一次,若PDA測出的瞬時阻力達到2 Rk時,說明恢復系數估計正確,前一天測得的收錘指標可以作為今后施打試樁附近的管樁的收錘驗收標準。⑦整個場地幾根試打樁完成后,經過綜合分析,可提出整個場區的統一收錘標準,也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提出不同的收錘標準。⑧全部工程樁打完后,再選一些試打樁作靜載試驗,進行動靜對比。這樣做,一般不會出什么問題。
2.4不宜應用管樁的工程地質條件問題
設計者如果不了解不宜應用預應力管樁的地質條件而設計應用預應力管樁,那么一定不會出現工程質量事故。廣東地區有過不少的失敗實例。筆者有過這方面的
總結文章,談了四類不宜應用管樁的工程地質條件,其中孤石和障礙物多的地層、有堅硬夾層且又不能做持力層的地區不宜應用管樁,道理顯而易見,此外不再贅述。下面重點探討其他兩類不宜應用預應力管樁的工程地質條件。
2.4.1石灰巖(巖溶)地區
石灰巖不能做管樁的持力層,除非石灰巖上面存在可作管樁持力層的其他巖土層。大多數情況下,石灰巖上面的覆蓋土層屬于軟土層,而石灰巖是水溶性巖石(包括其他溶巖)幾乎沒有強風化巖層,基巖表面就是新鮮巖面;在石灰巖地區,溶洞、溶溝、溶槽、石筍、漏斗等等“喀斯特”現象相當普遍,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應用管樁,常常會發生下列工程質量事故:
?、俟軜兑坏┐┻^覆蓋層就立即接觸到巖面,如果樁尖不發生滑移,那么貫入度就立即變得很小,樁身反彈特別厲害,管樁很快出現破環現象:或樁尖變形、或樁頭打碎、或樁身斷裂,破損率往往高達30~50%。
?、跇都饨佑|巖面后,很容易沿傾斜的巖面滑移。有時樁身突然傾斜,斷樁后可很快被發現;有時卻慢慢地傾斜,到一定的時候樁身被折斷,但不易發現。如果覆蓋層淺而軟,樁身跑位相當明顯,即使樁身不折斷,成樁的傾斜率大大超過規范要求。
?、凼┕r樁長很難掌握,配樁相當困難。樁長參差不齊相差懸殊是石灰巖地區的普遍現象。
?、軜都庵宦湓诨鶐r面上,周圍土體嵌固力很小,樁身穩定性差,有些樁的樁尖只有一部分在巖面上而另一部分卻懸空著,樁的承載力難以得到保證。
在巖溶地區打樁,時??梢姷揭环N打樁的假象:當一根樁的樁尖附近的樁身混凝土被打碎以后,破碎處以上的樁身混凝土隨著上部錘擊打樁而連續不斷地破壞,表面上看,錘擊一下樁向下貫入一點,實質上這些錘擊能量都用于破壞底部樁身混凝土并將其碎塊擠壓到四周的土層中,打樁入土深度僅僅是個假象而已。1994年廣州市西郊某工程,設計采用φ400管樁,用D50柴油錘施打,取Rk=1200Kn,其中有一根樁足足打入73m,打樁時每錘擊一次管樁向下貫入一點,未發現異常,但此地鉆孔資料表明0~19m為軟土,19.90m以下是微風化白云質灰巖,管樁不可能打入微風化巖。為了分析原因,設計者組織鉆探隊在離樁邊約40㎝處進行補鉆,當鉆到地面以下11~12m處,碰到混凝土破碎造成的,在這個工地上,類似這樣的“超長樁”占整樁數15%以上,給基礎工程質量的檢測和補救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和麻煩??傊?,凡是設計以石灰巖做持力層的打入式管樁工程,沒有一個設計師的日子是好過的。
2.4.2從松軟突變到特別堅硬的地層
大多數石灰巖地層也屬于這種“上軟下硬,軟硬突變”的地層,但這里指的不是石灰巖,而是其他巖石如花崗巖、砂巖、泥巖等等,一般來說,這些巖石有強、中、微風化巖層之分,管樁以這些基巖的強風化層作樁端持力層是相當理想的,不過有些地區,基巖中缺少強風化巖層,且基巖上面的覆土層比較松軟,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打管樁,有點類似于石灰巖地區,樁尖一接觸硬巖層,貫入度就立即變小甚至為零。石灰巖地層溶洞、溶溝多,巖面地伏不平,而這類非溶巖面一般比較平坦,成樁的傾斜率沒有石灰巖地區那么大,但打樁的破損率并不低。在這樣的工程地質條件下打管樁,不管管樁質量多好,施工技術多高明,樁的破損率仍然會很高,這是因為中間缺少一層“緩沖層”。這個道理如同釘鐵釘一樣,鐵釘釘入有彈性的木板時,敲一下進去一些,不會發生什么問題;鐵釘若想打入堅硬的巖石時,只要敲幾下就被彎而折屈。這樣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廣州、佛山、三水、中山、深圳等地都遇到過,打管樁的破損率高達10~20%,因此,有些工程半途改樁型,有些做補強措施,有些也弄得難以收場。實際上,基巖上部完全無強風化巖情況比較少見,但有些強風化巖層很薄,只有幾十厘米,這樣的地質條件應用管樁也是弊多利少。有些工程整個場區的強風化巖層較厚,只有少數承臺下強風化的巖層很薄,那么,這少數承臺中的樁,收錘貫入度要放寬,單樁承載力設計值要降低,適當增加一些樁,也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以上探討的是打式管樁不宜實用的工程地質條件,如果是采用靜壓方法情況就不同了,有些不宜應用管樁的工程地質條件也可以應用管樁了,所以大噸位靜力壓樁法是大有發展前景的。
篇2:管樁基礎工程驗收資料程序
管樁基礎工程工程驗收資料及程序
1、最終檢驗技術負責人填寫試驗單。
2、交工驗收應在最終檢驗和試驗全部完成,有關文件和數據齊全且符規定要求后進行。
3、交工驗收的準備
在施工項目基本完成時,由項目負責人負責組織施工員參加認真清理未完過程和工程尾項,并分專業列出清單,施工員根據所列項目和時間要求逐項整改、消項。
4、中間交工
工程中間交工時保管、使用責任的移交,交工不解除施工單位對工程質量,交工驗收應負的責任。中間交工由項目負責人邀請甲方、監理、設計的代表參加,并辦理工程中間交工手續。一般按單位工程進行,必要時,也可協商解決。
5、工程交工前半個月內向甲方提供如下交工資料:
質量保證資料要求真實、齊全、準確。質量保證資料核查就是按國家標準,規范的有關規定,核對本工程資料是否達到要求。
?、牛畼痘O計文件和施工圖,包括圖紙會審紀要、設計變更通知書等。
?、疲畼段粶y量放線圖,包括工程基線復核簽證單。
?、牵こ痰刭|和水文地質勘察報告。
?、龋泴彾ǖ氖┕そM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包括實施中的變更文件及資料。
?、桑軜冻鰪S合格證及管樁技術性能資料(產品說明書);
?、剩驑妒┕び涗泤R總,包括樁位編號圖、現場繪制的管樁收錘回彈曲線。
?、耍驑豆こ炭⒐D。
?、蹋蓸顿|量檢查報告。
?、停畣螛冻休d力檢測報告。
篇3:管樁基礎工程項目協調配合措施
管樁基礎工程項目協調與配合措施
第1節與業主及監理單位的配合
一、總則
"業主滿意"是我公司的質量方針,項目經理部全體人員應樹立"業主是上帝"思想觀念,把業主期望的工期和工程質量作為核心,為業主建造一流建筑產品,讓業主滿意。
"監理"是工程質量的監督者,我司將在現場監理工程師的監督下,對監理工程師提出的問題及時整改,質量方面精益求精,把本工程建設成為"建筑精品"。
二、施工進度控制
1、施工進度計劃
我司將按照與業主簽定的總工期及工期控制點組織施工,并根據業主的要求,及時上報工期總計劃、月計劃及周計劃。
2、施工進度計劃實施
我司將按照議定的進度計劃組織施工,按照工期計劃我司將投入大量的人力、材料、資金、施工機械及施工機具來確保施工進度計劃的實現。
3、施工進度計劃的調整
我司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施工進度計劃的調整,計劃的調整以不影響工期控制點及總工期為前提。若業主因需要加快施工進度時,我司將視情況安排加班或增加資源投入量。盡最大可能滿足業主要求。
三、質量控制
1、施工工藝控制
我司將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及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施工;
需使用的材料,應事先進行試驗工作,確定出施工用配合比或工藝參數,并在施工中嚴格按照配合比和工藝參數進行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應根據設計要求的混凝土性能進行混凝土試拌當強度、坍落度、凝結時間、抗滲性能等指標可以滿足設計要求時,該施工配合比方能用于施工。
各分項工程施工前施工員應對作業班組進行技術交底、質量交底明確分項工程質量要求以及操作時應注意事項:在分項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員根據施工與驗收規范的要求隨時檢查分項工程質量。
材料檢驗送樣
對進場材料按規范進行取樣送檢。檢測單位應具有規定的資質并經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可;
材料進場后由試驗員會同材料員進行取樣,取樣材料員應提供如下資料:出廠合格證、批量、生產廠家、品種、規格。施工取樣由監理見證。在材料使用前,將檢驗報告送監理認可后方使用該材料。
2、施工過程控制
施工過程控制是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主要內容包括:完善工序質量控制,把影響工序質量的因素納入管理范圍,及時檢查審核質量統計分析資料和質量控制圖表,對關鍵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在本工程組織施工時,施工人員必須在技術人員交底并做好交底記錄,明確工藝要求、質量要求和操作要求的基礎上方能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應及時向技術人員反饋,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方可繼續施工?,F場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加強技術復核及三檢制等質量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以使本工程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3、質量檢驗及整改
對于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工序,我司將加強"三檢制、自檢、互檢、交接檢,經檢驗合格后報監理檢查驗收。對施工中監理提出的整改意見,我司將組織施工隊伍立即進行整改,經監理檢查驗收同意后方進行下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
四、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作法參照與總承包方的協調與配合中有關安全文明中有關內容。對于業主及監理提出的有關安全文明施工有關意見及建議,我司將會同其它分包商認真落實整改,為業主樹立社會信譽創造有利條件。
第2節與外部有關單位協調與配合
一、與質量安全監督部的協調配合
1、總則
與質量安全監督站的協調配合的好壞將是我司能否順利開展施工的關鍵之一,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將一如既往緊密加強質量安全監督站的關系,為本工程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聯絡:
主動與質量安全監督站加強聯系,以取得他們對于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指導與認可。
爭取支持:
"質量第一"一貫是我司的質量方針,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將加強質量與安全的管理工作,給質量安全監督站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以取得質量安全監督站對我司的支持。
創造條件:
在加強與質量安全監督站聯絡與取得支持的情況下,以優異的工程質量爭取監督站的認可,為我司本工程質量取得"優良工程"創造有利條件。
二、與城監部門的協調配合
1、總則
與城監部門協調與配合的好壞是我司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之一,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將一如既往緊密加強與城監的關系,為本工程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聯絡:
主動與城監部門加強聯系,以取得他們對于本工程文明施工的指導與認可。
爭取支持:
創建文明施工樣板工地一貫是我司追求的目標,我司在本工程施工中,將加強質量與安全的管理工作,給城監等部門留一個良好的形象,以取得城監部門以及其它政府主管部門的聯絡與取得支持的基礎上,以文明的施工現場取得文明施工政府主管部門的認可,為我司本工程取得"深圳市文明施工樣板工地"創造有利條件。
三、與周圍企業與居民的協調與配合
總則:
要本工程中,我司主動與周圍企業、居民委員會取得聯系,邀請其參加座談會、聯歡會以及文體活動,并積極參加當地社區的公共事業及活動。
取得諒解及支持:
我司在廣泛聽取附近單位及居民對本工程施工的意見后,將盡可能對施工的噪聲、強光、灰塵等采取彌補及控制措施,積極減清危害程度,盡可能地維護居民的利益,取得其對我司的諒解及支持。
糾紛處理:
對于我司與周圍企業及居民產生的糾紛,我司將盡量及時在內部予以調解解決,對于對我司的投訴,我司在24小時之內采取行動,盡可能合理組織施工來減少施工對其產生的不良影響,使糾紛盡快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