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探討建筑施工企業改進材料管理途徑和措施

849

  探討建筑施工企業改進材料管理的途徑和措施

  本文以統計學在建筑施工企業材料管理的運用為主題,結合企業實際具體論述運用統計理論和統計方法來指導材料管理工作,探討改進材料管理的途徑和措施,使材料管理工作更好地適應施工企業改革的需要,從而有效地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

  近年來,我國的建筑施工企業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于建筑行業自身存在工期長、隊伍雜、施工地點不固定等特點,決定了其在迅速擴大規模的同時,成本不斷上升,材料費居高不下,資金周轉緩慢。部分企業效益開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業材料管理落后,阻礙了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改變施工企業材料管理現狀,加強材料管理,是施工單位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

  建筑工程從施工準備、破土開工到收尾竣工,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材料管理。材料管理工作的成果如何、材料消耗是否合理、材料管理的手段是否先進,這一系列問題同建設工程成本的高低和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施工企業管理較為落后,在整個企業管理的鏈條中材料管理這一環節又顯得尤其薄弱。

  一、我國建筑施工企業材料管理存在的問題

  具體表現為材料消耗比率大,工程成本高。在不少企業里,由于材料管理不當造成超定額、超標準的消耗是屢見不鮮的。由于工程質量問題而造成的返工重修中消耗的材料無法精確計量;企業里經濟責任制不健全,質量同效益不能緊密掛勾。另外,由于不能很好地進行成品保護,許多工程交驗前門窗、照明設備、玻璃、樓梯、欄桿等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不得不修補重做,也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

  二、材料管理上存在問題的原因:

  1、材料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我們現在的管理方法,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傳統管理階段,不能適應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在材料的采購、運輸、保管、使用等一系列環節中缺乏科學評價和科學程序,尤其是一到施工緊張和物資短缺時,現場材料供應往往不夠及時,延誤了正常的生產施工。由于我們有些材料管理部門和人員,缺乏這方面的科學知識,業務素質較差,材料管理中做不到科學化、材料保管做不到規范化、材料使用做不到合理化。

  2、現行的消耗定額不準、不全、不配套

  現在有的物資消耗定額脫離實際,存在偏高偏低,執行起來有很大困難;還有一些材料沒有消耗定額,以致造成部分材料消耗失控。另外,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落后的材料供應方式,造成從領導到職工節約的意識不夠強烈;其次,盡管有各類材料的消耗定額,但是不能嚴格執行,班組領料有的不實行限額。再者是材料管理方面缺乏明確的獎罰制度,也是造成原材料浪費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施工企業內部來說,工人超過了勞動定額,可以多拿計件超額工資,而節約了原材科,卻得不到獎勵。久而久之,助長了重數超額、忽視節約的思想。

  3、現場管理沒有做到科學化

  施工現場是各類建材物資的集散場所,現場管理如何對材料管理影響極大?!肮ね?、料凈、場地清”這本是在我們施工企業多年的一句形象話。但是我們有些工地說是說、做是做,工完料不凈,場地雜亂無章。

  三、統計在建筑施工企業材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1、統計工作為領導決策提供信息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一切活動都要以市場為中心,企業要求得到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加強基礎管理工作,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這一切都離不開市場信息。通過在內部建立統計信息網絡,廣泛搜集企業所需要的各類信息,諸如庫存量、物資消耗量、歷年物資消耗統計資料、資金控制指標等,為領導更好地進行材料管理決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2、統計工作對材料管理全過程進行監控

  領導不僅在制定材料管理決策時需要統計信息,在控制材料管理過程中同樣需要。通過各種定期報表、重點調查、抽樣調查等多種具體有效的形式,對材料管理全過程進行監測、控制,爭取在發現問題最短的時間范圍內解決問題,保證企業的材料管理運行處于最佳狀態??梢酝ㄟ^統計報表、統計信息、簡報等,使決策者及時了解各類材料庫存情況、各項計劃實際執行情況,從而對整個材料管理全過程及時監控。。

  3、統計工作對材料管理水平高低進行衡量

  管理上臺階、降成本增效益是進行材料管理的中心。通過制定材料消耗定額、庫存資源情況、材料節約及浪費情況等各類統計報表,建立完整的材料管理評價體系,結合財務收支狀況進行綜合統計分析,達到衡量材料管理水平高低的目的。

  四、發揮統計工作職能,做好建筑施工企業材料管理工作

  統計作為一種認識社會現象的重要手段,它為一定的經濟體制服務。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目前的統計工作范圍基本上只限于事后反映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和成果,呈縱向的垂直型,橫向的輻射遠遠不夠,各統計部門除了完成上級部門規定任務外,沒有面向市場、面向社會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分析本部門所需要的資料。

  充分發揮統計工作信息、咨詢、監督的職能,切實做好施工企業的材料管理工作,具體包括:

  1、優化統計的信息職能

  統計作為材料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環節,應義不容辭地將決策者作為自己的第一服務對象,全方位提供各類信息。以現有的綜合統計為中心,與其它相關部門的信息聯系起來,在施工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管理信息網絡,形成一個上下貫通、左右相連、內外結

合的信息網絡體系,在每月月底進行匯總編表,全面提高統計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使管理人員及決策層及時、全面了解材料管理狀況。

  2、深化統計的咨詢職能

  一個完整的統計活動應經過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四個階段,才能達到對客觀事物規律性的認識。統計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對決策者想要了解的問題、需要掌握的問題、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將傳統的統計分析方法與現代的統計分析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專題分析和系統分析,搞好預測工作,及時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為決策者制定利于施工企業長期發展的決策打下良好的基礎。

  3、強化統計的監督職能

  對于材料庫存量較大、資金占用過高,在統計報表中應及時反映,并積極采取有利措施,降低材料庫存,加快材料使用周轉速度,保證施工企業資金鏈正常高效地運轉。

  4、提高專職統計人員素質

  積極參與施工企業材料管理,要求統計人員既要有較深的統計專業知識,又要有多方面的經濟管理知識、綜合分析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因此,企業統計人員必須重視自身知識的更新,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如市場營銷、市場預測、企業管理、數理統計、計算機應用等,以擴展視野,提高業務素質。

  五、怎樣更好的解決目前的問題

  1、實用性。材料管理軟件應適合當前施工企業項目部材料管理工作的實際業務流程,能夠滿足客戶的合理需求,解決實際問題。

  2、易操作性:施工企業現場工作人員受客觀條件限制,計算機的操作水平有限,如果軟件操作步驟復雜,難于掌握,勢必也會影響工作效率,要求材料管理人員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花費很大精力學習軟件的使用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就要求軟件界面直觀,操作簡單,容易理解和掌握。

  3、先進性:企業所選擇的材料管理軟件不應該僅僅是作為進、銷、存工具軟件來使用,軟件中應融入先進的材料管理思想,甚至可以作為材料管理部門級的業務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施工企業項目部提高材料管理水平。

  廣聯達可以打通預算造價軟件強調計劃管理,軟件從預算材料開始---采購管理---庫房管理---結算支付全過程動態管理,實現材料預警提示,手機短信通知等方式,使領導的管理思想在軟件中得以落地。

  4 、軟件應貫徹PDCA管理思想,以計劃為龍頭,強化計劃管理功能,指導材料管理工作有序的開展。

  廣聯達以預算材料為參考,以總量計劃為基準,需用計劃為手段,實現計劃對采購,庫房、結算的全過程動態控制。

  5、數據、資源共享性:材料管理業務流程本身就是多部門、多崗位、多人員協同工作的過程,大量的數據、資源需要共享,采用三層C/S、B/S架構技術的材料管理系統軟件能夠更加安全、穩定、快速的實現數據、資源共享。

  廣聯達采用BS+CS結構,各部門崗位人員根據授權操作相應模塊

  6、強大的統計查詢、核算、分析功能。材料管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需要相關人員做統計查詢、核算、分析工作,以便實時、動態地監控材料成本的發生,輔助管理層進行決策。材料管理軟件應在這方面提供強大的功能,改變過去手工統計查詢的低效率狀況。利用軟件的統計、分析功能為企業編制內部材料消耗定額及建立材料價格庫提供基礎數據,指導企業投標。

  7、完善的材料價格采集、比選功能:軟件應該提供多種途徑幫助用戶實時采集材料市場價格,進行價格比較,使用戶購買到質優價廉的材料,降低采購成本。

  結語:

  材料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統計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起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企業統計制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篇2:質量管理體系所有過程產品改進程序

  質量管理體系所有過程產品之改進程序

  1目的

  為持續有效地改進本公司之質量管理體系,特制定本程序。

  2范圍

  本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所有過程產品之改進,均屬本程序之管理范圍。

  3權責

  3.1總負責人:管理代表。

  3.2改善議題之選擇與實施改善:各部門。

  4定義

  無

  5作業內容

  5.1 改善策劃與實施管理流程圖。(見附件一)

  5.2當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過程中發生異常及客戶溝通時,可依照下列程序文件進行處理

  5.2.1 客戶抱怨時、依照《客戶溝通管理程序》進行改善。

  5.2.2 過程能力出現差異時、依照《過程能力評定程序》進行處理。

  5.2.3 產品質量發生異常時、依照《糾正與預防措施管理程序》進行改善。

  5.2.4 質量目標出現異常時、依照《質量方針與目標管理程序》進行改善。

  5.2.5 資料分析發現異常時、依照《資料分析管理程序》進行改善。

  5.2.6 內部品質審核發現異常時,依照《內部品質審核管理程序》進行改善。

  5.3 定期改善策劃與實施。

  5.3.1 每年12月底由管理代表召集各部門,就下列各方面情況進行分析,并制定下一年度之改進計劃。

  A 物料損耗

  B 生產效率

  C 產品品質

  D 管理方法

  E 其它

  5.3.2 依5.3.1中所列事項選定改善議題,并組成改善小組,改善小組長由管理代表指定,小組成員由小組負責人選擇,改善小組之活動方式依照《內部溝通管理程序》進行運作。

  5.3.3 由改善小組對本小組改善議題之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運用相關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并填寫《改善計劃書》及《改善可行性分析報告》交管理代表組織相關人員審查改善是否可行。

  5.3.4 由改善小組依據《改善計劃書》中所制定之改善措施實施改善。

  5.3.5 改善措施執行完成后,由改善小組確認改善達成效果,并制作《改善報告書》上呈管理代表及副總經理審批。

  5.3.6 改善效果確認已達成改善目標時,必要時依據《文件與資料管理程序》對管理體系文件進行修改或增補。

  5.4 相關記錄依照《質量記錄管理程序》進行保存。

  6相關文件

  6.1客戶溝通管理程序

  6.2過程能力評定程序

  6.3 質量方針與目標管理程序

  6.4資料分析管理程序

  6.5糾正與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6.6內部品質審核管理程序

  6.7質量記錄管理程序

  6.8 文件與資料管理程序

  7表單。

  7.1改善報告書

  7.2改善可行性分析報告

  7.3改善計劃書

  8附件

  8.1 改善策劃與實施管理程序流程圖

  附件一 改進策劃與實施管理流程圖

  確定改善小組

  問題發生時改善 識別機會進行改善

  議題選擇

  確定小組工作流程

  收集數據

  分析數據

  方案提出

  NG

  可行性分析

  yes

  實施改進

  效果評審

  NG

  符合目標

  yes

  總結經驗

篇3:電器公司改進控制工作程序

電器公司改進控制程序

1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制定、實施與驗證。

3職責

3.1技質部負責組織對管理體系、產品持續改進的策劃,當出現存在和潛在的質量問題時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并跟蹤驗證實施效果。

3.2技質部負責在對生產現場的條件不能滿足要求時發出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并跟蹤驗證實施效果。

3.3各部門負責實施相應的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

3.4管理者代表負責監督、協調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

3.5綜合部負責有效地處理顧客意見。

4程序

4.1持續改進的策劃

4.1.1本企業要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就必須不斷提高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的活動過程中,持續追求對質量管理體系各過程的改進。

4.1.2日常的改進活動

對日常改進活動的策劃和管理參見4.2、4.3條款執行。

4.1.3較重大的改進項目

涉及對現有過程和產品的更改及資源需求變化,在策劃和管理時應考慮:

a.)改進項目的目標和總體要求;

b.)分析現有過程的狀況確定改進方案;

c.)實施改進并評價改進的結果。

4.1.4生產部、技質部和技質部通過質量方針和目標的貫徹過程、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管理評審的結果,積極尋找體系持續改進的機會,確定需要改進的方面(如技術改造、工藝優化、資源配置及環境質量的改善等),組織各部門進行策劃,制定《改進計劃》報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準后,予以實施。改進計劃的內容及管理參照《管理策劃控制程序》和《實現過程的策劃程序》執行。

4.2糾正措施

4.2.1對于存在的不合格應采取糾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發生,糾正措施應與所遇到的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4.2.2識別不合格

對質量管理體系各過程輸出的信息進行識別:

a.)過程、產品質量出現重大問題,或超過本企業規定值時;

b.)管理評審發現不合格時;

c.)顧客對產品質量投訴時;

d.)內審發現不合格時;

e.)出現重大環境污染或環境事故;

f.)供方產品或服務出現嚴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質量方針、目標,或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的情況。

4.2.3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實施與驗證

可采用統計技術或試驗的方法來確定主要原因。

4.2.3.1針對4.2.2中的a.) 、f.)由生產部、技質部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

4.2.3.2針對4.2.2中的b.)由管理者代表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

4.2.3.3針對4.2.2中的e.)、g.),由技質部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

4.2.3.4針對4.2.2中的c.),由綜合部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

4.2.3.5針對4.2.2中的d.),由審核組開出《不合格報告》并糾正。

4.2.4只要開出《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相關責任部門應該立即采取糾正措施。每項糾正措施完成后,監督部門進行跟蹤驗證,該部門負責人對實施效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審,評審其能否防止類似不合格繼續發生,并在《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上簽名確認。

4.3預防措施

4.3.1組織應識別潛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預防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發生,所采取的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4.3.2識別潛在不合格

技質部要及時重點分析如下記錄:

a.)供方供貨質量統計、產品質量統計(如調查表、排列圖等)、市場分析、顧客滿意程度調查等;

b.)以往的內審報告、管理評審報告;

c.)糾正、預防、改進措施執行記錄。

&nbs


p;以便及時了解體系運行的有效性,過程、產品、環境質量趨勢及顧客的要求和。

期望;并在日常對體系運作的檢查和監督過程中,及時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饋信息

4.3.3發現有潛在的不合格事實時,根據潛在問題影響程度確定輕重緩急,由相關部門討論原因,定出預防措施和責任部門;相關部門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的潛在不合格事實欄,經責任部門分析原因并制定預防措施后實施,技質部跟蹤驗證實施效果,技質部經理對有效性進行評審,并在《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上簽名確認。

4.4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控制記錄

4.4.1在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代表負責配置必要的資源,協助分析原因和確定責任部門,并監督措施實施的過程。

4.4.2技質部編制《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情況一覽表》,記錄各次措施的發出時間、責任部門、完成時間及驗證結果。逾期未能完成者,要報告管理者代表,組織責任部門進行原因分析,限期完成。

4.4.3由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引起的對體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的控制程序》執行。

4.4.4重要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相關記錄應作為下次管理評審的輸入之一。

5相關文件

5.1《管理策劃控制程序》

5.2《實現過程的策劃程序》

5.3《數據分析控制程序》

5.4《不合格控制程序》

5.5《文件的控制程序》

6記錄

6.1QR-8401 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